?

曹植哀辭未入《文心雕龍》之因初探

2017-03-10 05:46刁生虎王辰雨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潘岳文心雕龍曹植

刁生虎,王辰雨

(中國傳媒大學 文法學部,北京 100024)

曹植哀辭未入《文心雕龍》之因初探

刁生虎,王辰雨

(中國傳媒大學 文法學部,北京 100024)

曹植創作的三篇哀辭文學價值極高,且對后世哀辭文體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文心雕龍》卻對曹植的哀辭只字未提,將曹植的哀辭排除在哀辭發展進程之外。這主要是因為曹植創作的哀辭在風格、形式、內容、情感表現等方面與劉勰所理解與稱揚的哀辭存在著較大差異。

曹植;劉勰;哀辭;《文心雕龍·哀吊》

曹植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是建安文學當之無愧的代表。中國古代文學史對曹植有著特別的關注,歷代文學評論家也都對曹植不吝筆墨。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批評理論集大成之作的《文心雕龍》對曹植也格外重視,據統計,《文心雕龍》中提及曹植二十多次[1],劉勰對曹植的創作才華、作品的藝術表現等眾多方面給予了全面而客觀的評價。在對曹植的多方面評價中,劉勰認識到了曹植的文章在建安時期獨領風騷的地位,在《文心雕龍》的文體論中,劉勰幾乎關注到了曹植的所有文體,如 《雜文》: “陳思 《七啟》,取美于宏壯”,《祝盟》:“唯陳思《詰咎》,裁以正義矣”,《諧隱》:“至魏文陳思,約而密之”等等。[2]255但在《文心雕龍》中,劉勰卻對曹植的哀辭這一文體只字未提。以劉勰對曹植的關注程度及其考察的全面性來看,這一點令人心生疑問,值得深入思考。

首先,劉勰并不是不知道曹植所寫的哀辭。清人章學誠稱《文心雕龍》為“體大慮周”之作,劉勰不可能遺漏如此重要作家的作品。而且,《文心雕龍·哀吊》提到了徐干的哀辭:“建安哀辭,惟偉長差善,《行女》一篇,時有惻怛?!盵2]177摯虞《文章流別論》中寫道:“建安中,文帝與臨淄侯各失稚子,命徐干、劉禎等為之哀辭?!眰ラL即徐干,《行女》就是徐干受曹植之命為曹植之女行女而作,因而,可以肯定劉勰是看到甚至是非常了解曹植所寫的哀辭的。那么,是否是因為曹植寫的哀辭文學價值極低,根本不值得劉勰一提呢?曹植共有三篇哀辭傳世,其中,《金瓠哀辭》是為哀悼僅在人世活了十九旬即早逝的長女而寫的,《仲雍哀辭》是為哀悼三月出生五月即去世的曹丕的次子曹喈而寫的,《行女哀辭》則是為哀悼“生于季秋,而終于首夏”的女兒行女而寫的。從曹植對哀辭這一文體的貢獻來看,曹植的哀辭都是前有序文,簡要交代所哀悼的對象和生卒時限,“曰”之后才為正文,這成為后來哀辭的通用體式。而內容上,曹植的哀辭寫到地下相見等場景,也都為后世的哀辭創作所繼承??梢哉f曹植的哀辭確立了哀辭這一文體的基本范式,對后來包括潘岳等人在內的哀辭作品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而且曹植的這三篇哀辭,都寫得感情真摯,文采飛揚,感人至深。因而,曹植的哀辭作品并非不值一提。筆者認為,《文心雕龍》只字未提曹植哀辭,將曹植的哀辭排除在哀辭的歷史發展脈絡之外,是因為曹植所創作的哀辭與劉勰對哀辭這一文體的理解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與矛盾,這些差異與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風格上的差異?!段男牡颀垺ざ▌荨罚骸胺蚯橹庐悈^,文變殊術,莫不因情立體,即體成勢也?!盵2]271“體”就是文體、體裁,“勢”即是體勢,是由不同文體的特點所決定的文章的一種風格取向。劉勰認為,作家要根據不同的文體來選擇不同的風格,并列舉了一些具體的文體應該呈現的風格:“章、表、奏、議,則準的乎典雅……符、檄、書、移,則楷式于明斷;史、論、序、注,則師范于核要……連珠、七辭,則從事于巧艷”[2]240,進而提出“循體成勢”這一原則,認為作家創作的作品應根據“體”的不同而有符合于這一文體的“勢”,否則就會“失體成怪”。這說明劉勰已經深刻認識到文體與風格之間的密切關系。

在《文心雕龍·哀吊》一篇中,劉勰在論及哀辭這一文體的發展脈絡時提到:“建安哀辭,偉長差善,《行女》一篇,時有惻怛?!眰ラL即是徐干。劉勰在論及建安哀辭時只推舉了徐干的《行女哀辭》,而完全忽視曹植,只字未提曹植的哀辭作品。處于同一時期的徐干與曹植在文學風格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那么,是否在劉勰看來,徐干的文風更加符合哀辭這一文體,而曹植的文風并不適合哀辭呢?徐干的《行女哀辭》今已亡佚,但從對徐干的評論以及徐干的其他作品中,我們依然可以窺見徐干文學創作的主要風格。魏文帝曹丕的《典論·論文》中對徐干的評價是:“王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逼渲小褒R氣”一詞作何解釋,歷來眾說紛紜。唐代李善以為此“言齊俗文體舒緩,而徐干亦有斯累”,解“齊氣”為“齊”地舒緩之“氣”,即舒緩是齊地風俗,自古而然。我們從徐干的《車渠椀賦》《七喻》及其思婦詩中,不難發現在徐干的詩賦中較多地運用了靜態描寫,再加上其作品平緩的音韻,這就使其文學作品體現出一種舒緩纏綿、紆徐細膩的文風。而反觀曹植,其散文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風力高昂?!翱犊鄽狻北还J為建安文學的重要特色,而被譽為“建安之冠”的曹植的散文,也展示了其鮮明的時代特征,“慷慨任氣”的藝術風貌在曹植的作品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鐘嶸在《詩品》中也稱曹植的作品:“骨氣奇高,辭采華茂?!盵3]杜甫稱贊其“文章曹植波瀾闊”??梢?,曹植的文風整體上是遒勁剛健的,而這一風格在其哀辭中也有體現?!吨儆喊мo》是曹植為侄子曹喈所寫的哀辭,其中“昔后稷之在寒冰,斗谷之在楚澤,咸依鳥憑虎,而無風塵之災。今之玄第文茵,無寒冰之慘;羅幃綺帳,暖于翔鳥之翼。幽房閑宇,密于云夢之野;慈母良保,仁乎鳥虎之情”[4]122。曹植從后稷寫到斗谷,又以“虎”“風塵”等較為壯闊的意象及剛健的氣勢寫曹喈雖生長環境優越,但終究難逃早夭結局的悲慘命運,雖為悼念之辭,卻寫得意境開闊,大氣磅礴。另外兩篇哀辭《金瓠哀辭》與《行女哀辭》也同樣寫得悲傷卻毫無細膩纏綿之氣,反而風力高昂,剛健有力,有一種深沉的悲痛。劉勰稱贊徐干的哀辭“時有惻怛”,惻怛即是哀婉悲痛,可見,在劉勰看來,曹植慷慨勁健的文風是不符合哀辭這一文體的。哀辭作為哀祭類文學中最能表達作者純粹感情的一種文體,所悼對象多為幼童,且死者多與作者有著較為親密的關系,因而,細膩哀婉應是劉勰對于哀辭文體風格的要求,曹植的哀辭顯然與這一要求相差甚遠。

2.形式上的差異。劉勰在論及哀辭時,極力推崇潘岳的作品:“及潘岳繼作,實踵其美。觀其慮善辭變,情洞悲苦,敘事如傳;結言摹《詩》,促節四言,鮮有緩句;故能義直而文婉,體舊而趣新,《金鹿》《澤蘭》,莫之或繼也?!盵2]529劉勰對于哀辭這種文體之特征的認識也主要是從潘岳的哀辭中總結出來的,在劉勰看來,潘岳的作品在各個方面都符合哀辭的文體要求,甚至達到了“莫之或繼”即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地步。而值得注意的是,劉勰在稱揚潘岳的作品時,專門指出其哀辭“結言摹《詩》,促節四言,鮮有緩句”。也就是說,潘岳的哀辭創作大多是模仿《詩經》的語言形式,以音節緊促的四言為主,較少有松散的句子。如潘岳為悼念其愛女金鹿而作的《金鹿哀辭》:“嗟我金鹿,天資特挺。鬂發凝膚,蛾眉蠐領。柔情和泰,朗心聰警?!枳又幸?,遵我歸路。將反如疑,回首長顧”;潘岳為妻妹代作的《為任子咸妻作孤女澤蘭哀辭》也同樣多以四言為主:“茫茫造化,爰啟英淑,猗猗澤蘭,應靈誕育。鬒發蛾眉,巧笑美目;顏耀榮苕, 華茂時菊;如金之精,如蘭之馨。淑質彌暢,聰慧日新”。而曹植的三篇哀辭作品都是采用騷體或賦體的形式,如《行女哀辭》:“伊上帝之降命,何短修之難裁;或華發以終年,或懷妊而逢災。感前哀之未闋,復新殃之重來!方朝華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感逝者之不追,悵情忽而失度。天蓋高而無階,懷此恨其誰訴!”[4]181《金瓠哀辭》:“在襁褓而撫育,尚孩笑而未言。不終年而夭絕,何見罰于皇天?信吾罪之所招,悲弱子之無愆。去父母之懷抱,滅微骸于糞土?!盵4]121顯然,曹植的哀辭在形式上采用的騷體或賦體這種流俗的形式,是完全迥異于潘岳莊重典雅的四言頌體的,而這樣的體式顯然是不符合劉勰對于哀辭形式的要求的。劉勰在《哀吊》篇中列舉潘岳以四言為主的《金鹿哀辭》《澤蘭哀辭》,而對于潘岳另一以騷體寫就的哀辭名作,悼念其夭折弱子的《傷弱子辭》避而不談,也證明了劉勰對于哀辭語言形式的要求。曹植的哀辭創作并不符合這一要求。

3.內容上的差異。哀辭所施用的對象既為夭折之子,即多為幼童,自然不用記述功業,痛惜、哀傷是它的主要內容,而這種“傷痛”“愛惜”之情借由什么傳達呢?劉勰在《文心雕龍·哀吊》中談及了哀辭應表現的內容:“幼未成德,故譽止于察惠;弱不勝務,故悼加乎膚色?!盵2]530在劉勰看來,哀辭雖然以傷悼為主,但也要明辨哀悼的對象,哀辭所施的對象多是幼童,功業尚未建立,品德也未能形成,因而對幼子的惋惜、傷痛之情主要是通過對天資和容貌的描述表現出來的。劉勰所稱揚的潘岳的哀辭作品就嚴格地遵循著這一原則與要求。比如《金鹿哀辭》,潘岳在文章開篇即寫幼女天資聰慧,并詳盡地描寫金鹿的情貌,從頭發、肌膚到眉毛、脖頸,細致入微。哀辭的悲痛之情借由對所悼對象的容貌、聰慧的描寫來表達,這種追憶式的描寫,既是受到所悼對象的年幼所局限,同時,也為接下來悲情的抒發做了鋪墊,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體會寫作者的悲痛與惋惜。

反觀曹植的哀辭,則很少有這方面的內容,他的三篇哀辭僅在《金瓠哀辭》的序中提到“雖未能言,固以授色知心矣”[4]121,描寫其長女金瓠十九旬即遠離人世,雖然不能說話,但卻已能察覺大人的臉色,識別他們的情緒。其余的部分,大多在盡情抒發哀情,追溯幼童早夭的原因,甚至將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其中,生發出對于人生的感慨與喟嘆,如《金瓠哀辭》中曹植感嘆“天長地久,人生幾何”[4]121,將自己人生際遇的感悟借由哀辭抒發。

潘岳的哀辭嚴格遵循著劉勰所要求的“譽止于察惠”與“悼加乎膚色”的內容,曹植的哀辭筆墨較少涉及以上內容,而將筆墨放在了哀痛的描述以及人生的喟嘆上,這也是劉勰在《哀吊》篇中不提及曹植哀辭的一個原因。

4.情感表現上的差異。曹植的哀辭毫不節制地表現了自己的傷子之痛,邢培順在其《曹植文學研究》中寫到:“曹植對待子女的情感態度,與傳統的儒家禮教相悖,表現了他逾越禮儀、放縱情感的個性”,而這種情感表達的方式“在摯虞、劉勰這些正統思想濃重的文學理論家看來,這自然是哀辭中的‘乖調’”,是哀辭中的異類。[5]在《金瓠哀辭》中,曹植將女兒夭折的命運歸罪于自己,寫到“信吾罪之所招”,曹植認為,一定是自己的罪罰被女兒所承擔,才會導致夭絕的命運。曹植在毫不抑制自己悲痛情感,盡情宣泄心中傷痛的同時,也透露出無法掩飾的愧疚感與負罪感。在《行女哀辭》中,曹植將“三年之中,二子頻喪”的切膚之痛歸罪于“上帝之降命”,甚至最后表達出對上蒼的濃烈恨意:“懷此恨其誰訴”,曹植怨恨天高卻沒有長梯借他攀緣??梢哉f曹植的情感表現正如同他自己的個性一般,毫不偽飾,也不加抑制,任由自己的悲痛之情放縱傾瀉。這些情感表現的方式與傳統儒家的要求相悖,而劉勰是一位正統思想非常濃厚的文學批評家,他在追溯哀辭這一文體源流的時候,將其追溯至與后來哀辭其實并無直接聯系的《詩經·黃鳥》,可見其宗經思想及其對儒家思想的尊崇。因此,曹植對待子女夭折的態度,在劉勰看來,是極其不合適的。雖然劉勰也認為哀辭應該“情主于傷痛,辭窮乎愛惜”,但不以禮節情,而任由情感放縱肆意,這與劉勰所提倡的哀辭文體應有的真摯的傷痛與惋惜之情有所不同。

綜上所述,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未提及曹植的哀辭是由于曹植創作的哀辭在風格、形式、內容、情感表現等方面與劉勰所理解與稱揚的哀辭存在著較大差異。

[1] 謝丹.由《文心雕龍》看劉勰對曹植的評價[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1):47.

[2]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3] 鐘嶸.詩品[M].周振甫,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98:37.

[4] 趙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6.

[5]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101.

(責任編輯:張曉軍)

2017-05-26

中國傳媒大學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工程項目(YXJS201315)

刁生虎(1975- ),男,河南鎮平人,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教授,文學博士。

王辰雨(1993- ),女,河北磁縣人,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碩士研究生。

I206.2

A

2095-4824(2017)04-0050-03

猜你喜歡
潘岳文心雕龍曹植
論曹植對于形式美的追求
《文心雕龍》選讀
《文心雕龍》:中國第一部系統的文藝理論巨著
曹植《白馬篇》賞析
被人提攜的風險
美男子潘安是誰
曹植辯鹿死誰手(下)
“潘安”貌美心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