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的進展與展望

2017-03-10 08:50陳冰月胡大華邵文莎
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區域性終身教育學分

陳冰月,胡大華,邵文莎

(1.江蘇開放大學 科技處;2.江蘇開放大學 紀委辦公室;3江蘇開放大學 學籍管理處,江蘇 南京 210036)

我國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的進展與展望

陳冰月1,胡大華2,邵文莎3

(1.江蘇開放大學 科技處;2.江蘇開放大學 紀委辦公室;3江蘇開放大學 學籍管理處,江蘇 南京 210036)

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各國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導理念和追求的教育目標之一。為推進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我國在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建立學分銀行。通過對我國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的進展進行梳理與分析,結合其存在的不足,對其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

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進展;展望

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各國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導理念和追求的教育目標之一。在終身教育的實踐推進中,要使各個階段的教育進行良好的銜接,將人一生的教育真正做到融會貫通,這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要真正搭建好終身學習“立交橋”,僅憑一所院?;蛞活愒盒J菬o法完成的。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建立一種適用全社會的制度,讓各級各類的教育機構都參與進來并且遵從,消除各種壁壘,達到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在近年來借鑒外國經驗和自身實踐探索中,人們發現建立學分銀行制度是適應我國實際情況的有助于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的方法。

根據學分銀行的執行主體、內涵建設、主要功能和服務對象等,對學分銀行有不同的分類。王海東等將全國各地建立起來的28家學分銀行進行梳理,將它們分成終身教育類、高等教育類、自學考試類、市民教育類和職業教育類五大類。[1]基于學分銀行服務范圍,又可以細分為區域性、機構聯盟性、高校內部和系統內部等。由于受制于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教育體系不健全、學習成果共享程度不高、各類教育體系溝通不足、教育機構壁壘不能打開等因素,在全國建立起整齊劃一的學分銀行制度具有一定難度。[2]因此各地從局域入手,整合區域資源,通過特殊打造,建立區域性學分銀行。區域性學分銀行涉及面廣,國內各地實踐豐富,具有一定推廣性。區域性學分銀行主要是指由當地政府或者教育廳牽頭,依托省域開放大學或其他高等院校建立的面向區域內部市民,為終身教育服務,提供學分成果的認定、轉換和累積等功能的管理服務中心。

二、我國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的進展

(一)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整體概況

我國現已建立的學分銀行包括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廣東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云南省學分銀行、浙江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和陜西省高等繼續教育學分銀行等。

區域性學分銀行的成立是由當地政府或者教育廳牽頭,如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由上海市教委牽頭,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等由當地教育廳牽頭。各區域性學分銀行均有專門的管理與決策機構,如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的決策機構為管理委員會,廣東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的管理機構為管理中心。實際運行的載體為當地開放大學,目標受眾均為區域內市民。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是面向江蘇省居民,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終身學習服務的學分管理服務機構,[3]廣東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是面向廣東省全體社會成員,服務終身學習的省級學分銀行。近幾年,省域學分銀行的信息管理系統紛紛上線,上海、江蘇、云南等地的相關信息管理系統為學分銀行的實際運行提供了平臺。[4]

區域性學分銀行旨在促進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的溝通和銜接,實現資歷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由于我國建立學分銀行時間較短,因此各區域性學分銀行也是在探索中建設。[5]

(二)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相關政策的確定及頒布。部分國家為了保障學分銀行的平穩推進,大多從頂層設計的層面制定制度,并通過新的制度打破舊有體系中的僵化部分。完備的制度保障是學分銀行能否得以成功運作的基本前提與核心因素。[6]在區域性學分銀行現階段實踐中,我國努力推行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辦法及政策。以江蘇省為例,《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辦法(試行)》《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委員會工作規程》《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實施細則(試行)》相繼出臺。不斷建立與完善的政策,為區域性學分銀行的運作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

2.機構保障:專門機構的管理與協調。區域性學分銀行的管理組織機構成員主要由政府(或教育廳)、開放大學、校外專家等組成?,F有的區域性學分銀行的組織機構一般包括學分銀行管理委員會(中心)、專家委員會、認證機構等。其中學分銀行管理委員會(中心)一般為決策機構,如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的管理委員會主任由市教委領導兼任;專家委員會一般為咨詢機構,由政府、開放大學、境內外教育及行業專家組成,對學分銀行的運行起到指導作用;認證機構一般由第三方機構組成,起到質量保障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終身教育學分銀行都設立組織機構,有的即使設立也僅僅處于探索階段。

3.標準保障:學分轉化標準的制定。學分銀行運行的基本單位是學分,學分認證、轉化、儲蓄標準的制定是學分銀行運行的重要保障。廣東省學分銀行在學分存儲方面進行探索,設計了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制度體系基本框架。2016年廣東省學分銀行先后印發以廣東開放大學為試點的學分成果認定和轉化總則,組織制定19個專業學習成果認定和轉換規則,涉及500多門課程,190種職業資格證書,210種培訓課程、工作經歷的認定與轉換,成立4個本科學分認定委員會。

4.經費保障:各類資金支持。學分銀行的建立與推行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如果沒有雄厚資金的支持,再完善的政策也難以落實。韓國學分銀行的運作具有充足的資金保障。隨著老齡化和低生育率程度的加深,終身教育的作用日益凸顯,韓國對終身教育的財政預算也逐年上升,2008年教育科技部對終身教育的支出是285億韓元,占教育總預算的0.08%,到2012年終身教育方面的經費為1,032億元,占到教育總預算的0.21%。[7]我國對于區域性學分銀行已經有一部分的經費投入。如廣東省財政安排4,800萬專項經費支持本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設,其中2014年落實400萬,2016年落實800萬。[8]

(三)區域性學分銀行的學分轉換機制

學習者在學分銀行注冊后,學分銀行的運行就會涉及學分的認證、轉換以及累計。根據實質等效的原則,學習者可按標準和程序申請學習成果轉換。目前,大多數區域性學分銀行實行的是學歷教育學分之間、學歷教育學分與職業培訓等非學歷證書之間的認定和轉換。轉換標準有些是由學分銀行內部的專家組制定,也有一部分由各高校、自學考試機構、非學歷證書發放機構參考指導標準,結合自身實際自主定制。

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目前已出臺151條學習成果與學歷課程學分之間的轉換規則。截止2016年6月,共有1,252門課程的學分得到認證,累積轉換的學分數為3,856學分。[4]為了更好的規范運行學分銀行,各區域性學分銀行積極打通各類教育壁壘,建立合作關系。以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為例,成立合作聯盟為實施普通高等教育學習成果(學分)之間的認定與轉換奠定基礎。2016年,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合作聯盟成立,南京師范大學、鹽城工學院、淮陰工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17家聯合發起單位代表共同簽署《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合作聯盟章程》。[5]

(四)區域性學分銀行的學分存儲機制

在學分銀行,各類學習經歷都可以通過積累的方式儲存下來。學習者在學分銀行開戶后,學分銀行會為他們建立個人學習檔案,記載他們的各類學習成果;學習者也可通過學分銀行的信息化系統查詢個人學習檔案。學分銀行主要存儲用戶的個人信息、學習經歷、學習成果及轉換記錄等相關信息。其中學習成果的存儲較為豐富,包括學習者從各種教育機構獲得各類學習成果,如論文、專利和技能大賽獲獎成果等。

2017年廣東省學分銀行著力建設學習成果檔案庫,分批建立個人終身學習電子檔案并終身有效。截止2017年5月,廣東省學分銀行已建立終身學習賬戶58萬個,存貯學習成果1,256萬個。截止2017年12月,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已建立學習賬戶35萬余個。截止2017年4月,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已建立學習賬戶76萬余個,存儲學習成果約4,700萬個。

三、我國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的不足與展望

(一)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的不足

不同學者對于學分銀行的不足有著不同的認識。周晶晶等提出區域性學分銀行的三大實施困境,即學分認定主體不清、學分累積能力不濟和學分轉換需求不足。[9]王海東等從學分銀行的服務范圍、實施主體、學分互認標準以及認證的學習成果種類四個方面提出學分銀行面臨的問題。[1]

1.缺乏正式立法,法律保障不完善。要有效地發揮學分銀行的功能,立法是必要的。韓國學分銀行的學分認證方法靈活,途徑多樣,正是得益于擁有較為完善的法律保障。1980年,韓國頒布的第五共和國新憲法中有“政府為人民推展終身教育”的條款。1999年8月31日韓國頒布《終身教育法》,取代原有的《社會教育法》和《成人教育法》,成為第三個為終身教育立法的國家。[8]雖然我國在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探索中不斷頒布相關政策,但是并沒有以政府的名義頒布直接指導學分銀行建設的法律。

以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為例,雖然省教育廳明確江蘇開放大學為學分銀行實踐的專門機構,但是建立學分銀行僅僅靠開放大學是很難有效推進的。終身教育學分銀行需要普通高校、民辦高校、開放大學和民辦教育機構等相互協調合作。由于相關機構的主管部門存在差異,如果沒有法律法規的保駕護航,學分銀行將如同“海市蜃樓”一般可望而不可即。學分銀行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頒布,不僅體現政府對于終身教育的積極關注,也將為學分銀行的真正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2.缺乏整體規劃及規范,兼容性不足。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搭建終身教育立交橋,但是就目前實踐可以看出,學分銀行并未全方位覆蓋各級各類教育。如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已開展的主要內容為學歷教育學分之間、學歷教育學分與職業培訓等非學歷證書之間的認定和轉化,而一些社會教育暫時還無法轉化為學分。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市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的服務范圍僅限于高校。

江蘇省作為教育大省,各種類型的教育機構繁多。在各高校中,辦學層次與水平也參差不齊。雖然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與各類高校建立合作聯盟,但是就執行情況而言,普通高校的參與度不高,不同高校內同一門課程的教學效果不一致。沒有統一的學分認證規定,學分銀行沒有真正打開“開放”的對外大門。江蘇省各個類型的民辦教育機構也十分繁雜,不同類型的教育機構有其自身的辦學模式、考核方法等,并沒有具體的標準化課程設計,不同的機構設計課程不一致,也沒有統一的第三方評測教育效果。這使得學分的轉換存在一定的不可操作性。

3.缺乏監督與宣傳,社會公信力不高。雖然現在區域性學分銀行的實踐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推廣范圍不大,社會公信力不高,這可能是由于區域性學分銀行存在不足。一是缺乏監督。各高校的學分管理是有規定體系與制度規范的,如果還按照高校的標準和體系去認證、協調其他各類教育,就會出現一定的問題,[1]需要第三方的監督機制進行協調。為了促進歐盟學分轉換系統在各國和各校間的順利實施,各相關教育機構指定第三方協調員負責學分轉換系統溝通工作。韓國也成立專門的評估及認定組。二是宣傳力度不夠。雖然《新華日報》曾對江蘇省學分銀行進行專門的報道,但是學分銀行的社會知名程度依舊不高。在大力提倡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社會背景下,人們開始慢慢接受不同類型的教育,開始融入社區教育。但是,對于將平時所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真正可以用到的學分,人們并沒有相關的意識,這說明宣傳力度不夠。

4.區域之間缺乏聯系,學分互認不暢通。其一,服務對象的限定性。區域性學分銀行面對的人群僅限于當地的市民,如上海市學分銀行針對的是本市常住居民,江蘇省學分銀行針對的是本省常駐居民。其二,轉化規則的差異性。不同區域(省域)之間的教育認證沒有完全貫通。學分銀行的學分包括學歷教育學分和非學歷教育學分,對于學歷教育學分不同省域性學分銀行之間均可認可,但是,非學歷教育學分一般具有較強的區域特色,由此各區域性學分銀行的分值無法互認。其三,使用范圍的狹窄性。各區域性學分銀行的學分互認途徑并未打通,如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相關管理辦法規定,省內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自學考試機構以及資格證書頒發機構等,可將學分銀行的學分作為學習者申請頒發相關證書的課程學習或培訓依據。[9]而針對省外的相關機構則沒有具體規定。

中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人口的流動性是該階段一個不可忽視的特性,各個省域之間存在著人才流動的可能性。區域性學分銀行面向人群的限定性、轉化規則的差異性和使用范圍的狹窄性,使得省域人才在流動時無法機動的使用自己在學分銀行累計的學分,累計的學分無法由一家區域性學分銀行直接轉入另一家區域性學分銀行。這對區域性學分銀行后期的發展帶來很大的阻礙,無法真正發揮終身教育“立交橋”的功能。

(二)區域性學分銀行建設的展望

為了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學分銀行的建設與發展非常重要。我國學分銀行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區域性學分銀行作為政府主導的產物,應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完善相應法律法規,設立第三方監管。以江蘇省為例,政府頒布《關于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使各類教育銜接起來;頒布《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建設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立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2015年12月28日,江蘇省教育廳召開會議,指出“十三五”時期要加強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設。雖然相關的政府文件對于學分銀行建設的重要性有所提及,但是并沒有上升至法律法規的高度。因此,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在實際運行中還存在一定阻礙與困難。同時,學分銀行的建設還需要穩定的資金,政府需出臺相關政策,保障學分銀行資金的穩定來源。江蘇省學分銀行應在參照有經驗的國家立法的基礎之上,基于本省終身教育的特點以及實踐進行立法,保障學分銀行的實際運行。

增加第三方的監管,不僅可以避免學分銀行主辦方既當教練員,又當裁判員的尷尬境地,而且使學分銀行的實施更具規范性。這樣,有利于提升各個不同階段不同層次教育機構對于學分銀行的接受度,也有利于提升社會公信力。

2.設立專門機構研究學分轉換規則,制定資格框架。目前區域性學分銀行無法得到大面積普及,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區域內學分轉換的限制性?;诓煌睦嬉约安煌哪J?,各個學校的學分無法做到很好的融合與對接,這就需要在課程設計等方面進行統一標準化規定,設立各個教育機構均可接受的學分轉換規則。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建立各個區域性學分銀行及社會認可的資歷框架是重要的一步。

搭建資歷框架有利于實現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培訓之間的學分互認、積累和轉換,建立各級各類教育之間縱橫溝通和銜接的終身學習體系,提供靈活彈性的終身學習階梯,拓寬人才成長的通道。它是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的重要基礎性制度,是學分銀行制度的重要基礎,是行業能力標準的母標準,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只有真正建立資歷框架并確立其相應標準,學分銀行才能包羅各級各類教育。為建立社會認可的資歷框架,應設立專門組織進行研究論證,不僅要有教育界專家,還要有行業內專家以及政府人員的參與。

3.加大學分銀行宣傳力度,提高社會聲譽。作為搭建終身教育“立交橋”的重要制度,學分銀行不僅僅是搭建各類教育銜接貫通的橋梁,更重要的是促使更多的學習者關注終身學習,讓他們獲益。因此,需要政府與各高校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學分銀行,學會使用學分銀行,樂于使用學分銀行。

對于不同的宣傳人群,需要有不同的宣傳內容和側重點。參與學分銀行的學習者關注實際操作層面的信息,例如,如何開設一個學分銀行的賬號,如何對之前已有的學習成果進行轉換與認定,如何進行累積學分等;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側重于與學分銀行相關的學術研究方面的內容,如各類政策消息等;[10]政府部門人員側重關注學分銀行在本區域內的實行效果,尤其是促進社會發展的效果。對于宣傳形式,可以運用傳統媒體,如紙媒、電視新聞等,還可以運用新媒體,如包括微信、微博、微視頻以及應用的“三微一端”,同時組織線下活動。

4.加強區域性學分銀行合作,統一學分內涵。受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教育資源差距較大因素影響,區域性學分銀行出現面向人群限定性、轉化規則差異性和使用范圍狹窄性等問題。 歐洲在解決上述問題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歐洲國家眾多,每個國家各類高等教育機構種類繁多,有關學分制的含義與應用差別較大。歐洲各國通過政府之間簽署政策性文件,推動學分銀行制度的發展,為學分互換提供依據。學分轉換系統在尊重各類高等教育機構多樣性的前提下進行統一。這種統一性表現在學分系統結構相同,都是本科學位和碩士學位兩個層級一年的總學分量相同,即一個全日制學生一年的學習量為學分。學分的內涵包括課業負荷量和學習效果兩個變量。[8]

借鑒國外的經驗,針對區域性學分銀行現存的學分互認壁壘,在尊重差異性的同時,需要提倡統一性。這里的統一性是指統一學分的內涵。學分應該如同貨幣一樣被賦予確定的意義與價值,只有各個區域性學分銀行之間的學分價值在一定程度上統一或者有一定兌換比例,才有利于區域性學分銀行更具普適性。要達到一定程度上的統一,離不開區域性學分銀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11]

四、結語

對于學分銀行的理論研究已經引起不少學者關注,但是如何使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實踐成果,這需要后期的不懈努力。政府作為學分銀行的組織者,應當發揮真正的主導作用,在資金和人力的大力投入同時,在政策上積極扶持,推動法制的完善。在具體的實踐與研究中,要打破區域之間的種種壁壘、建立健全第三方監督機制、構建各類學分互認標準和提高學分銀行的社會公信力。只有這些問題得到逐一突破,學分銀行才能成為終身教育的“立交橋”,真正發揮其銜接溝通的作用。

[1]王海東,李 佳.我國學分銀行建設的實踐探索:現狀與問題[J].終身教育研究,2017(4):42-50.

[2]吳南中,夏海鷹.以學分銀行為支架的區域性終身學習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7(11):63-69.

[3]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委員會工作規程[EB/OL].http://www.jsou.cn/_upload/article/files/ba/e8/558dfefd4405a711a8c6b3fd

3193/56de88e4-c658-45bf-a4d1-ae26df2

49b8c.pdf.

[4]謝冬冰,成 蕾. 從“冠軍搖籃”管窺“人人可學”的江蘇開放教育[EB/OL]. http://news.cbg.cn/hotnews/2016/0920/4885369.shtml.

[5]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合作聯盟在我校成立[EB/OL].http://www.jsou.cn/xjglc/2017/0224/c538a24928/page.htm.

[6]孫冬喆.中國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1

[7]Seeond National Lifelong Learning Promotion Plan(2008-2012)[EB/OL]. http://www.docin.com/p-383795571.html.

[8]杜社玲.韓國、歐洲學分銀行實踐及其啟示[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1.

[9]江蘇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管理辦法[EB/OL]. http://www.ec.js.edu.cn/art/2013/12/12/art_4267_140537.html.

[10]陳 蕾,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微信公眾號的設計與宣傳策略探索[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7):272-273.

[11]劉奉越.職業學校教師轉化學習研究——基于專業發展的視角[D].天津:天津大學,2013:45.

ProgressandProspectoftheConstructionofRegionalCreditBanksinChina

CHEN Bing-yue1, HU Da-hua2, SHAO Wen-sha3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vision,Jiangsu Open University;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Office,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Office, Jiangsu Open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6,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is one of the guiding principles and the education goals for each country in formulating its own education polic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build a lifelong learning "overpass", China proposed setting up a credit bank in the National Medium-and Long-Term Program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 number of regional credit banks have emerged in various regions. In view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credit banks and its stage of practi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atus of its construction, puts forward its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on its futur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regional credit bank; construction; progress; prospect

劉奉越)

G724

A

1008-6471 (2017) 04-0038-06

10.13983/j.cnki.jaechu.2017.04.006

2017-10-13

2015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推進江蘇終身教育建設的對策研究”(編號:2015ZDIXM025)

陳冰月(1990-),女,江蘇南京人,江蘇開放大學科技處研究實習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遠程教育和終身教育理論。

猜你喜歡
區域性終身教育學分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如何用學分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分美食
慕課讓終身教育變為一種現實
正確認識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透析新聞采訪的獨特視角與寫作中的區域性特點
《終身教育與培訓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區域性綜合管理模式對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頸部淋巴結超聲學分區
我國終身教育制度建設的創新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