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網絡環境下中小學生的隱私保護問題

2017-03-11 14:34
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隱私權個人信息信息安全

張 敬

(山東省青島市上海路小學,山東 青島 266011)

論網絡環境下中小學生的隱私保護問題

張 敬

(山東省青島市上海路小學,山東 青島 266011)

信息化社會,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廣泛普及應用,作為網絡環境下的特殊群體中小學生,其信息安全防護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嚴峻。本文在分析中小學生信息防護特殊性的基礎上,提出應深入開展中小學生網絡安全宣傳教育,完善校園信息安全制度,落實網絡安全責任,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安全技術體系建設,充實校園專有人才隊伍,確保中小學生信息安全。

中小學生;隱私;信息安全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已經使當前的教育模式發生了變化,傳統教育模式正在快速向數字化教育模式轉變。教、學、管、研等多層面的教育大數據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在指導學校優化教學結構,提升教學質量,更好地為培養人才、教育科研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越來越多的侵犯中小學生網絡隱私權事件的發生,對中小學生的精神健康和生活學習產生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如何在網絡環境下確保數據安全、保護好中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個人隱私,已成為教育大數據應用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個人隱私的相關概念及法律規定

在美國,隱私一詞涉及信息的獲得或揭露、身體的隱秘、所有權或者控制權、個人決策權等方面的含義。在我國,“隱私,又稱為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寧不受他人非法干擾,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刺探和公開等”。隱私權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網絡隱私權是指自然人在網上享有的個人私事不受公開宣揚、私人生活不受干擾、與網絡活動有關的個人信息(資料)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搜集、知悉、利用和公開的一種權利。

從我國現行的法律看,隱私制度在刑法、民法通則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中做了一些規定。針對未成年人的隱私權,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明文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睂τ诰W絡個人信息的失泄密處理,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中規定:遭遇信息泄露的個人有權立即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刪除有關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

總體上看,目前,我國專門的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尚未出臺,現行條款分散、不成系統且操作困難,而整個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不強,對網絡侵權問題的研究不是很全面。從網上發布的案件和統計數據看,針對中小學生的網絡侵權事件正逐年增加。

二、網絡環境下中小學生信息保護的特殊性

信息社會,每個人都難以脫離網絡而生存,都面臨著個人信息的保護問題。而中小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個人信息保護呈現了它所特有的一些特征。

1.中小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性強

電腦、PAD、智能手機等設備日益普及,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網絡已經全面滲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與社交中。中小學生對于網絡社會的認同感、對于新興網絡技術的接受度都遠遠超過了上一代人。2016年8月,從CNNIC發布的《2015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可以看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青少年網民規模達到2.87億,互聯網普及率為85.3%, 其中6-18歲青少年占比達到51.9%,6-11歲青少年占比提升至11.5%。58.4%的中國青少年網民對互聯網非常依賴或比較依賴。

2.中小學生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薄弱

由于中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還不完全成熟,社會經驗欠缺、警惕性低,而網絡欺詐、釣魚網站等網絡威脅又具有極高的迷惑性,極易使中小學生在虛擬世界中泄漏自己的真實信息,成為網絡侵權案件的受害者。CNNIC發布的報告顯示,60.1%的青少年網民信任互聯網上的信息,54.6%的青少年網民認為中國網絡環境安全,比例均高于網民總體水平。360互聯網安全中心發布的《2015年青少年上網安全分析報告》也顯示,八成青少年缺乏全面的個人隱私保護意識,58.8%的青少年遇到過網絡威脅,其中68.07%的青少年遇到過電話、短信詐騙, 66.81% 青少年遇到QQ、郵箱等賬號被盜。

3.中小學生群體規模龐大,數據利用價值大

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國發[2015]50號)明確提出,推動教育基礎數據的伴隨式收集和全國互通共享。建立各階段適齡入學人口基礎數據庫、學生基礎數據庫和終身電子學籍檔案,實現學生學籍檔案在不同教育階段的縱向貫通。根據《2016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的數據,2015年,全國小學在校生為9692.18萬人、初中在校生為4312萬人、普通高中在校生為2374.4萬人、中職在校生為1657萬人。涉及學生的相關教育基礎數據庫龐大,蘊藏著巨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也必然令黑客和其他不法分子垂涎三尺。

4.教育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一方面由于資金投入不足,教育部門、教育機構等信息化系統建設缺乏統一的頂層設計,各種系統的安全防護非常薄弱,本身就存在很多漏洞,攻擊難度低,黑客獲取信息比較容易;另一方面,絕大多數這類系統,特別是基層學校直接面向家長或學生的服務和管理系統,由于人才匱乏,沒有專人去負責日常的信息安全,甚至在被黑客攻擊后也察覺不到,極易造成數據被動的持續性泄漏。

三、對策和建議

1.提高中小學生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采取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手段,多層次、多角度開展網絡安全宣傳教育, 引導中小學生增強網絡安全觀念和自我防護意識。大力宣傳互聯網建設管理的政策法規,普及網絡安全常識,幫助中小學生掌握維護網絡安全的技能和方法,提升抵御、防范和應對網上侵權的能力。

2.建章立制,明確職責

加強對教育行業信息技術安全工作的統籌管理,按照分級管理、逐級負責的原則,進一步落實校園網絡安全責任, 強化崗位職責;建立健全校園信息系統安全日常監測機制、預警應急機制、通報機制、追責機制,不斷推進校園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化、規范化。

3.加強校園信息化系統的安全防護,做好隱患排查

按照教育部、公安部《關于全面推進教育行業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快推進教育行業信息系統的定級備案和第三級及以上信息系統的測評整改,運用信息技術加固校園信息系統,建立全方位的信息安全防御體系,抵御校園安全風險。采取聯防、聯動措施,及時洞察校園信息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確保及時整改落實。

4.加強專業隊伍建設

設立專門的校園網絡安全管理員崗位,加強對網絡安全管理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打造一支具有安全管理意識和一定技術水平的網管隊伍,使他們能夠應對日常的各種網絡攻擊和破壞。

5.健全法律法規,加大對犯罪行為的懲戒力度推進青少年隱私保護立法,嚴格執行互聯網管理規定,用法律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自身行為。加大行政執法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嚴厲懲處和打擊面向青少年的網絡侵權和網絡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網絡安全、規范網絡秩序、凈化網絡環境。

信息時代,中小學生上網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也將越來越深入。只有筑牢網絡環境下個人、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三層防火墻,才能真正為學生們建立起積極向上、健康的成長環境,才能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對變革教育方式、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支撐作用。

[1] 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4.

[2] 趙華明.論網絡隱私權的法律保護[J].北京大學學報,2002,(1).

[3] 陳論.淺談校園信息網絡安全問題[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5).

(責任編輯:劉學偉)

2017-04-28

張敬(1979- ),女,山東青島人, 青島市上海路小學教師。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3.011

G203

B

1009-2080(2017)03-0050-02

猜你喜歡
隱私權個人信息信息安全
如何保護勞動者的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保護進入“法時代”
納稅人隱私權的確立、限制與保護
警惕個人信息泄露
媽媽,請把隱私權還給我
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谷歌尊重雕像“隱私權”的啟示
“人肉搜索”侵害隱私權的法律解析
保護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