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五化”管理助推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建設

2017-03-13 03:03高偉彭軍
科技創新導報 2016年24期
關鍵詞:五化內涵建設

高偉++彭軍

摘 要:農業科研院所作為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載體,已為我國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推進科研院所現代化已成提升院所管理和科研績效的必然途徑。該文在分析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內涵實質的基礎上,從院所自身管理角度出發,提出了思路開放化、方式制度化、內容全面化、隊伍專業化、手段信息化的“五化”建設管理思路。

關鍵詞:現代農業科研院所 內涵 建設 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8(c)-0104-03

Management Based on Five Principles ca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Gao Wei Peng Jun*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yang Henan, 455000,China)

Abstract:As important carrier innovation activities,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have made grat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gress of Chinas technology and science.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has become a necessary way to improve school manage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the wa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as put forwa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management, which was open thinking, institutionalized, comprehensive, speci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Intens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農業科研院所已有60余年的發展歷程,期間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系統的過程,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國家科技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我國科研院所實施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因此科研管理效率得以快速提高,科研機構的整體結構和績效產出效率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進步的現實要求相比,科研院所的管理體制和機制仍存在著諸多不適應。

為此,2006年2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科技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深化科研機構改革,加快建設“職責明確、評價科學、開放有序、管理規范”的現代科研院所制度。2012年,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家洋提出要經過10年左右的建設,將中國農業科學院建成現代農業科研院所,明確指出“管理高效是現代科研院所的內在要求”。2014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印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建設現代科研院所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建設院所現代化綜合治理體系,到2020年將安徽省農科院建設成為安徽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

現代科研院所自國家層面提出已歷經10年時間,期間也有多家科研院所對如何建設現代科研院所進行了有益探索與實踐。該文將在前人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從提升院所自我管理水平出發,對如何建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提供思路,以供大家探討。

1 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內涵實質

關于什么是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目前未見統一的定義。喬傳福將現代科研院所的內涵解析為一種生產創新性公共知識產品并以政府或中介組織購買來實現其收益的經濟組織形式[1]。吳昌華認為現代農業科研院所是指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具有明確的農業科研方向和健全的學科體系,擁有現代化的農業科技裝備、實驗、試驗和示范設施,積聚了一批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的人才隊伍和凝聚力、創新力強的創新團隊,建立了科學規范的管理保障體系,具有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創新文化,對區域農業發展發揮著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的組織[2]。孫進昌指出,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建設就是農業科研機構實現包括科研主體、工作載體、宏觀管理和硬軟環境“四個構件”的現代化過程[3]。陸建中在分析了“現代”、“農業”、“科研”、“院所”4個詞的內涵的基礎上,提出現代農業科研院所是現代化的、服務農業發展、以科學和技術研究為主體的非營利性科研機構[4]。李家洋指出現代科研院所的建設目標應具有以下特點:擁有一批居世界領先地位的學科領域,一批杰出人才和創新團隊,裝備精良和較大規模的科研設施條件,符合科研特點的運行管理機制,獨特的創新理念、治學傳統和學術文化[5]。

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筆者認為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建設就是要面向國家(區域)重大需求和國際農業科技前沿,在明確院所發展定位和目標的基礎上,集中人才、項目、平臺、學科專業等優勢資源力量,通過創新管理機制、制定完備管理制度、加強執行力,實現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涌現、一流杰出人才輩出、社會影響力廣泛深遠的總目標。理解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建設的核心就是要深刻把握“現代”二字的含義,要在院所建設管理過程中充分體現現代性、現代化特征,使以往傳統、粗放的建設運行管理模式逐步邁向科學性、高效性和先進性。

2 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建設管理思路

2.1 管理思路開放化

開放合作已成為當代科技創新活動的顯著特點,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建設必須適應這一形勢要求,要以虛懷若谷的精神、開放包容的姿態、互利共贏的理念,加強與國內外、院所內外同行開展科技交流與合作,切實改變科研院所團隊間、科研人員之間相對封閉的不良現象,建立鼓勵團隊協作創新、資源共享、相互促進的新機制;創造能夠吸引世界一流科技領軍人才的工作環境,努力提升院所人才吸引力;加強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開放共享,避免重復建設浪費國家資源;大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科研氛圍,積極引進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和管理經驗,全方位提升院所運行管理水平。努力加強與涉農企業和農村經濟組織合作,充分利用各方優勢,實現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產品升級、社會服務等深層次合作,培育壯大科技產業。

2.2 管理方式制度化

制度建設是現代科研院所管理體制保持系統性和穩定性的核心基礎和根本保證。法人治理是現代科研院所運行的基本制度,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就是健全和完善院所長負責制。院所長負責制是一個包含黨組織、行政組織、學術委員會和職工代表大會四位一體的完整制度。健全完善院所長負責制,就是要明確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與院所長行政工作中心地位之間的關系,理順院所長負責制與民主集中制的關系,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在發展規劃制定、重大學術決策中的作用,保證職代會組織職工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力。在院所長負責制的框架下,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崗位聘用、績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確保人員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分配科學合理,充分調動在崗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制度化建設,建立規范、科學、協調的制衡機制,逐步形成現代研究所治理結構,建成一套與國際接軌、高效運行且具有一定系統性和穩定性的現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

2.3 管理內容全面化

科研工作是科研院所的第一要務??蒲性核仨殘猿挚蒲辛⒃海ㄋ┑幕径ㄎ?,不斷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優化學科領域布局;加強項目儲備、建議、立項與管理,引導和培育重大科技成果;創新人事人才工作機制,增強創新領軍人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強實驗室、試驗基地等設施設備建設、運行管理水平;積極爭取人員基本支出、科研項目及平臺運轉等各類經費,確保經費開支安全、規范、高效;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支撐產業健康發展;開拓國際合作渠道,牽頭組織發起重大國際合作計劃,提升院所國際影響力;建立大后勤服務保障體系,推進物業服務、物資采購、田間管理等規范化、標準化;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創新文化建設與科技創新工作的緊密結合,健全規范權力運行監督制度。全面構建科研項目、人事人才、平臺基地、財務保障、成果轉化、國際合作、后勤服務及黨建文化等管理支撐服務體系,通過整合科技資源、優化科研硬條件和軟環境,系統性、全方位地提升院所綜合管理能力。

2.4 管理隊伍專業化

隨著科技發展和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組織分工不斷細化明確、崗位專業化水平日益提升,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管理隊伍成為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必然選擇。一是要轉變管理觀念,院所主要領導要帶頭提高思想認識,不能簡單認為管理就是服務,更應重視管理工作的指導性和專業性;二是要在全面提升管理人員薪資待遇水平、職業榮譽感、拓寬職級晉升渠道的基礎上,建立一套符合單位實情的管理崗位聘用規范,建立競爭、流動、開放的選聘機制,選拔一批事業心強且兼具組織決策、分析研判、溝通協調能力的青年同志充實到管理隊伍中,提升管理隊伍能力和活力;三是要加大對管理隊伍的培訓學習支持力度,在提升管理隊伍專業化技能的同時,建立學習型組織文化,切實改變重使用、輕培養的不良現狀,促進管理人員知識結構從傳統經驗型向現代專業型轉變;四是要通過考評機制加強院所職能內控管理,推動管理工作作風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變被動應對為主動作為。

2.5 管理手段信息化

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加快信息化建設將是實現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的重要內容和手段?,F代農業科研院所實施信息化管理,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建立目前常見的僅用于登記、備案等功能相對單一的系統,而是要通過整合院所科技檔案資源,構建智能化網絡數據庫平臺,實現數據信息的集成、共享和快速傳遞,形成管理部門與基層組織、人員間的有效溝通互動,不僅要為管理部門提供決策參考,也為職工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信息來源渠道和服務質量,有效提升院所整體工作效能。此外,更應強調的是,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基礎性、長期性工作,從建設到使用整個過程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必須在實踐過程中對系統模塊內容、使用功能、業務流程等不斷更新升級和優化完善,同時還要重視和保障系統的安全運行管理,確保系統信息安全。

參考文獻

[1] 喬傳福,任俊義.中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創新研究:一項新的探索[J].石家莊經濟學院學報,2010,33(3):81-90.

[2] 吳昌華,孫火喜,陳萍,等.現代農業科研院所“五位一體”科技管理制度的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2011,30(3): 20-23.

[3] 孫進昌,李德芳,童華兵,等.淺析構建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路徑[J].科技創新導報,2013(4):226-227.

[4] 陸建中.現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內涵及其建設與管理[J].農業科技管理,2013,32(2):1-3,6.

[5] 李家洋.加強現代院所建設推動科技跨越發展——讀《知識創新工程(1998-2010)評估報告》有感[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5):20-23.

猜你喜歡
五化內涵建設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挖掘習題的內涵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著力促進“五化”協同
“五化”凸顯作文魅力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