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有效提高大提琴演奏音樂的表現力

2017-03-14 20:03李蔚偉
青春歲月 2017年4期
關鍵詞:大提琴表現力

李蔚偉

【摘要】大提琴作為一種常見樂器,極富感染力和藝術魅力。其構造特殊,對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采用正確的方法,對演奏技巧進行合理掌握,并兼顧該過程中的音樂表現力,以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大提琴的藝術魅力及演奏音樂表現力,為演奏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大提琴;音樂演奏;表現力

一、前言

大提琴演奏中,需要兼顧多方面內容。假使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不注重情感抒發,會使演奏內容過于蒼白,很難提升音樂作品的表現力及感染力。故而,要認識到情感傳達的重要性,充分領悟音樂的內涵,提升其整體表現力,使音樂作品得到完美的詮釋,達到良好的大提琴演奏效果,為其開拓更加廣闊的音樂及藝術空間,實現整體演奏水平的提高。

二、大提琴的藝術魅力

大提琴音域寬廣,極具藝術魅力。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音色優美、委婉、沉重、蒼涼,演奏過程中,樂音獨特、悠揚,很容易引起受眾的共鳴。2、大提琴無論是音域,還是音色,都極具人性化,帶給人一種溫暖、真摯、舒適之感。聽眾能依據美妙的音符,在內心勾勒中具體的情境及畫面,極富感染力,也很容易使人們產生心靈的共鳴。3、我國大提琴音樂作品,內容豐富,意蘊深遠,藝術性與創造性兼備。以《國殤》為例,大提琴因其獨特的音質及樂器優勢,展現出了我國傳統文化精髓,使其更具感染力,也為音樂作品提供了無限的創作發展空間。

三、大提琴演奏音樂表現力提高方法

1、培養作品分析能力

大提琴演奏中,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演奏內容及技巧,更強調學習者或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及表現能力。演奏者要對音樂背景知識及藝術修養進行充分考量,便于學生在大提琴演奏中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該過程中,對學習者及演奏者要求比較高,其要明確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風格、情感等,并在大提琴演奏中,予以充分表現。演奏者要用心感知音樂作品,回味作品意境,使其更富藝術感染力,不斷提高演奏水平。

音樂作品分析中,要考量作品的知識內容及創作背景,合理把控時代背景及作者情感,以找出大提琴演奏過程中的情感著力點,使演奏過程更具感染力。不同時期和地域的音樂作品,其表現特點及風格各異,直接關乎音樂作品的整體風格及情感走向。時代特征的把握,便于作品風格和情感的理解及詮釋。

對音樂作品背景知識,進行單一的理解,很難滿足大提琴的演奏要求,提升作品表現力。要引導演奏者分析作品曲式結構,以對音樂作品具備直觀性理解。具體方法如下:(1)合理判斷曲式結構;(2)劃清作品樂段;(3)樂句劃分;(4)明確音樂作品的主題;(5)把握主題動機的發展和變化過程。完成上述實踐之后,對演奏者進行合理引導,借助視奏,幫助演奏者明確段落主題音樂,以對演奏者的視奏能力進行有意識的指導和啟發,從根本上對音樂作品的風格和內涵等,進行整體性把控,實現音樂作品的二度創作,為大提琴演奏奠定良好的基礎,開拓廣闊的音樂表現空間。

將舒曼《夢幻曲》作為案例,分析曲式結構。這首小曲韻律寬廣,意境優美,營造出的樂曲氛圍極為溫暖。因大提琴音色深沉,故經常作為大提琴獨奏曲用以音樂會中。采用F大調,4/4拍子,以單主題發展的三部曲式結構為基礎。演奏之初,高音上的長音,平穩、寧靜,繼而是連奏音型,委婉動聽,恰似美好的童年回憶。樂曲緩緩流淌,節奏平穩,寧靜中又帶著跌宕。至第二句,出現向上大六度跳進,意境更為深遠,想象更為開闊,后逐漸舒緩。中段是對第一段音樂主題的深化,重復初段的基礎上,采用降七級音,增強樂曲的曲折性,為下一句轉入降B大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加之,力度配合,使樂曲更加高昂,到達高潮。其前段以類似于降B大調展開,在降B大調與d小調之間進行微妙游離,由d小調構成和聲織體。第三段再現第一段情境,使意境更加朦朧,作品更具表現力。

2、培養音色分辨能力

音色在大提琴演奏過程中,極為重要,有助于情緒色調和情感活動的表達,使聽眾的聯想和想象更加豐富,增強情感張力。音色極具表現力,是大提琴演奏過程中需要兼顧的重點內容。演奏者要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兼備。而大提琴演奏過程中,包含和聲、復調、織體等技術方法,音符架構極為和諧,營造出一種悠遠的藝術情境。大提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既要注重技術層面的把控,又要認識到音色的重要性,采用正確的演奏方法,使音色的呈現恰到好處。

在大提琴演奏過程中,要注重用耳朵進行傾聽,以保持聲音的流暢性,使音色更加動聽,確保大提琴演奏出來的音色更加純正。音色變化指的是色彩與色調的變化,具體實踐中,不僅要進行單一的演奏,更要學會用自己的耳朵去辨別聲音。假使大提琴演奏過程中,僅用右手持弓,沒有兼顧手臂動作,會使聲音比較單薄。而如果僅注重右手手臂動作,沒有使肩、上臂、肘、腕等充分發揮作用,會使大提琴演奏過程中,聲音過于干澀,缺乏暢通性和連貫性。大提琴演奏過程中,要雙手、耳朵、眼睛并用,通過樂曲辨別,尋求最佳音色,提升音樂表現力,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

以《江河水》為例,經由二胡曲改編而來,是對我國民族樂器二胡音響效果的模仿。學生能夠對裝飾音進行準確演奏,但是缺乏二胡的韻味。具體演奏實踐中,要對二胡的滑音效果進行充分考量,使裝飾音的演奏更加精巧、細膩,繼而進行聆聽,以對演奏過程中的音色進行準確判定。音色分辨能力的培養,需要反復的練習及教授者的啟發,為大提琴演奏者樹立良好的音色概念,充分發揮大提琴演奏過程中的音樂表現力,實現音樂作品內容的詮釋和情感的傳達。

3、培養力度控制能力

力度是大提琴演奏過程中的一大要義,它既能夠實現情感傳達,又能夠實現音樂的對比及發展。力度能夠對大提琴的聲音效果進行直觀性表現,二者互為關聯。無論是大提琴演奏過程中的激情豪邁、雄偉悲壯等強烈情感,還是呢喃細語、甜蜜泣訴等復雜情感,或是高山流水、平湖秋月的大自然之美,都是通過力度變化產生的音響效果實現的。大提琴演奏過程中的力度變化,為音樂提供了無限的想象力及廣闊的表現空間。

大提琴演奏過程中,力度的把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演奏者因受技藝水平的限制,忽略樂譜中的力度標記,在強弱記號的表現中,過于機械,很難實現力度、旋律走向與音樂情緒的充分結合。力度并不僅僅是以p和f記號為準的拉強和拉弱,要對力度的變化過程進行嚴格把控,使整體表現過程更加自然、和諧,以構建廣闊的樂曲空間。大提琴演奏中,要依據具體的樂曲背景,對不同力度的音響效果進行科學比對,以對該過程中的力度聲音進行良性分辨,并在反復練習和傾聽過程中,尋求最佳拉奏力度,使大提琴演奏過程中更具音樂張力和表現力,實現技術和藝術層面的雙向突破。

四、結語

大提琴的外觀極為雅致,音樂旋律美妙,風格獨特,對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演奏者要依據大提琴的樂器特征及音域特點,結合具體的樂曲,對演奏過程進行合理把握,使其更加專業。與此同時,也要采用正確的方法,兼顧音樂演奏過程中的整體表現力,不斷提高整體演奏技能,使大提琴演奏更具吸引力,提升其整體藝術品格,確保演奏者的整體技藝水平和情感表現力,達到良好的演奏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昕陽. 對提高大提琴演奏音樂表現力的思考和建議[J]. 藝術科技, 2015(04):154.

[2] 諶 娟. 如何提高大提琴演奏的音樂表現力[J]. 音樂時空, 2015(20):91.

猜你喜歡
大提琴表現力
大提琴之味
小提琴和大提琴
懷抱大提琴的男人
杜普蕾和大提琴
感受繪本魅力, 發展幼兒表現力
在高校健美操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表現力
纖變墨畫
杜普蕾和大提琴
動手去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