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開發區環保工作思路的探討

2017-03-14 09:36賀瑩瑩劉建新
科技創新導報 2016年27期
關鍵詞:開發區新常態

賀瑩瑩++劉建新

摘 要: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特征,在新常態下開發區紛紛肩負起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循環綠色發展的重任。該文以國家級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分析了其主要做法、取得的主要成果。為進一步做好開發區環保工作,從嚴格環保監管、完善環保服務兩大方面提出對策建議,助推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開發區循環綠色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 開發區 環保監管 環保服務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9(c)-0116-02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處于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風險釋放的新階段,工業和投資增長回落,產能過剩、新舊發展模式交替等問題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開發區環保工作如何大膽嘗試,通過嚴格的環保監管和完善的環保服務,推進開發區企業轉型升級,實現開發區循環綠色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該文借鑒國家級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就,探討如何做好開發區環保工作,以期實現開發區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的共贏發展,肩負起帶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循環綠色發展的重任[1]。

1 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

1.1 發展概況

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2011年4月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開發區規劃面積約113.38 km2,規劃為南區、北一區、北二區和奎東特色產業園四個片區。其中,北一區屬于1992年成立的奎屯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入駐時間早,分析其發展理念、取得的成果,以及環保在其中發生的作用,可以為更好的做好開發區環保工作提供思路。

1.2 以開發區北一區為例

開發區北一區按照總體規劃要求,倡導循環經濟理念,發揮市場調配作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形成資源相融共生的產業鏈和產業群。目前,開發區北一區已形成煤化工、尾礦加工、冶煉、水泥項目之間相互關聯的產業鏈。這些項目之間原料互為供應,以上游項目的產品、副產品和廢棄物作為下游項目的原料進行深加工,形成梯次利用的生態循環經濟產業鏈,進一步拓展企業的發展空間,企業投資經營成本進一步降低,環境得到有效保護,企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通過嚴把環保準入門檻、強化環保監管、加強信息平臺建設等多種監管方式,使部分老企業通過環保設施的升級改造,不斷適應國家新提出的發展戰略和環保要求。同時,推動環境管理從過去的以行政審批為抓手、由政府主導,轉向以市場和法律手段為主導,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對項目環保審批全程跟蹤辦理、爭取扶持政策、引入PPP模式等形式加強對企業的服務,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促使企業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 新常態下開發區環保工作的思路

2.1 嚴把環保準入門檻,發揮開發區總規環評引領作用

根據開發區總體規劃布局引進項目,規劃環評能從決策源頭落實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從頂層設計上正確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能從根源上解決規模、結構和布局性資源、環境問題,加強規劃環評,有利于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有利于促進經濟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2] 開發區嚴格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和產能過剩、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以及涉及危險化學品、重金屬和其他具有重大環境風險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謹慎引入該類項目,為開發區循環綠色發展奠定基礎。

2.2 強化環境監管,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加強環境監管是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3]。強化污染減排,嚴格執行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建立減排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大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力度,倒逼企業主動開展清潔生產行動,主動調整高污染項目,向結構減排尋求擴展空間。利用好新環保法這一利刃,采用集中督查與專項執法相結合、巡查與抽查相結合、眀查與夜查暗訪相結合等方式組織聯合執法,嚴厲打擊企業不法排污行為,堅決淘汰落后生產設備、工藝及產能,將環境留給資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環境效益好的項目[4]。

2.3 推進信息平臺建設,對企業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實時監測

通過科技手段,建立環境質量監測預警體系,切實發揮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的作用,加強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不斷提高環境質量監測、監控水平,幫助監管部門及時掌握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有效依據。

2.4 轉變環保思維,有效化解基層環保工作的困境

環境保護與企業排污之間存在博弈,但是環保工作人員與企業家不是對立的。單憑環保執法人員的強勢執法,采取關停、罰款等手段并不能徹底解決區域污染問題。因此,基層環保要長期有效推行,更重要的是要發動企業家自覺進行環境保護,將環保工作人員由“監督企業”向“服務企業”的身份轉變[5]。作為基層環保人員,一方面要在政策范圍內,盡量幫助企業爭取資源,幫助企業在區域做強做大,但同時也要嚴守底線,對于偷排漏排等破壞環境的行為一定要堅決打擊。

2.5 提前介入新建項目審批,對項目環保審批全程跟蹤辦理

強化與招商部門的重大項目信息互通機制,及時掌握重大項目前期進度,超前做好重大項目的環評審查咨詢服務。對于經濟效益好、產品附加值高、屬于產業鼓勵類的重點項目建設,特別是高新技術、服務業類的重大建設項目,要幫助項目協調解決排污指標問題[6]。對重大項目的環保手續進行主動上門、全程跟蹤辦理,并建立專人聯系制,點對點交流解決審批中的難點問題。向企業家宣傳環保手續辦理的程序和要求,積極協助企業做好項目的選址和環評工作。

2.6 引入PPP模式,完善開發區環?;A設施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硬環境”

PPP模式作為公共部門與私營企業合作的一種新模式,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緊張的現狀,更能提高公共事業的服務質量,是一種基于互利共贏理念基礎上而形成的模式,目前已被國際社會廣泛應用[6]。開發區需進一步加大利用PPP模式建設環?;A設施的力度,為企業發展提供“硬環境”。

3 結語

規范開發區的環境監管和環保服務、發展循環經濟、以及開發區的規劃布局、環境基礎設施的完善等方面是開發區循環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盡管開發區面臨既要大力發展經濟,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的艱巨任務,但只要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落實環保優先方針,一定會實現開發區綠色發展,一定會使生態環境治理和文明建設走在前列。

參考文獻

[1] 童飛峰,尤震宇.試論綠色開發區建設的意義、內容及措施[J].民營科技,2010(1):101.

[2] 張深.強化規劃環評引領作用,促進綠色經濟發展[J].廣東科技,2014(16):28.

[3] 陸燕寧.淺談南京經濟開發區可持續發展對策[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32(2):104-106.

[4] 2015年,完善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DB/OL].http://www.docin.com/p-1300566991.html,2015-09-15/2016-08-25.

[5] 黃偉勝,通訊員,薛竹梅.基層環保要從“監督”轉向“服務”[N].南方日報,2014-12-17(4).

[6] 成嘉舟.PPP融資模式在我國環保工程中的應用研究——以宜興環科園環科新城生態項目為例[D].河海大學商學院,2015.

猜你喜歡
開發區新常態
發展前景廣闊的淮安高新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
擠壓還是帶動:開發區FDI外溢對無開發區城市經濟的影響
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研究——以南昌高新開發區為例
開發區“雙創”服務體系探索與思考
開發區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