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州半島千萬年水火孕育出的奇跡

2017-03-15 16:57吳勝春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雷州半島徐聞雷州

吳勝春

雷州半島共發現死火山76座,單是火山巖分布面積就達半島面積的40%,規模在我國9個火山區中首屈一指。

特別是在火山口密集的半島南部地區,果樹種類異常豐富,雷州半島是我國龍眼、菠蘿蜜、番石榴、楊桃、木瓜的最佳生長地。

雷州灣對面的硇洲島是中國第一大火山島,島嶼上的硇洲燈塔,更是世界聞名,大小僅次于南非好望角燈塔和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燈塔。

雷州半島處在華夏大陸的最南端,廣東省西南部,南北長130公里,總面積約5600平方公里。

這是一塊水火澆鑄的土地。無比偉大的地殼運動和火山噴發,讓這片本來不存在的陸地從海中崛起,成為一片火紅熱土。雷州半島是我國最大的火山區,散布半島各處的76座死火山,雖早已冷卻,但依舊昭示著千萬年前的崢嶸激蕩。

火山運動給雷州半島留下了無盡的福祉,被火山灰滋潤的肥田沃土、在火山臺地邊緣形成的優良港灣,都是雷州半島得天獨厚的地方。

火山噴出的雷州半島

大約6000萬年前,在今天我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地區,發生了一場猛烈的火山噴發。暴烈的火山巖漿突破地殼封鎖,沖出地面。頓時,烈焰飛天、煙云蔽日,傾盆暴雨伴隨著雷電交加。滾滾熔巖從底層深處涌出,恣意流淌,所到之處摧枯拉朽。

當熔巖特別粘稠,堵塞了噴發孔道后,熔巖便在地下越聚越多,產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最終一場爆炸不可避免——大地顫動,方圓數十平方公里的海水被紛落的熔巖、火山石灼燒得沸騰,隆隆的爆炸聲此起彼伏??作為現代人,我們實在難以想象那是怎樣一幅世界末日般的場景。

這場火山噴發斷斷續續,一直延續了數千萬年,其間究竟上演了多少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故事,早就難以考證。然而,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幾千萬年的水火交融成就了雷州半島今天的樣貌——到目前為止,雷州半島共發現死火山76座,單是火山巖分布面積就占整個半島總面積的40%,規模在我國9個火山區中首屈一指。

在地質學家口中有句名言:中國火山,北有五大連池,南有雷州火山。五大連池位于黑龍江省北部,也是我國最著名的火山區之一,它曾在清朝康熙年間有過一次噴發,據《寧古塔記略》描述,當時的噴發:“煙火沖天,其聲如雷,晝夜不絕,聲聞五六百里,其飛出者皆黑石硫磺之類,熱氣逼人三十余里”。然而就規模而言,五大連池要小得多,它的火山面積還不及雷州半島的三分之一,由此我們可以推想,當年雷州半島火山群的噴發是何等摧天坼地了。

2004年冬,中國科學院火山學專家到雷州半島進行火山地質考察時,也曾驚嘆雷州半島的火山奇觀:這里各式各樣的火山類型齊全,從盾狀火山到層狀火山,從海蝕崖到火山島一應俱全;火山活動的強度大,不僅有火山的噴溢、噴發,更有強烈的火山大爆炸,炸出的大坑已凹陷成一個個龐大的湖群。據測定,今天的雷州半島火山的余熱早已散失,曾經煙焰蔽日的火山口溫度仍在逐年下降,無比的暴戾已被歲月消磨殆盡,融入雷州半島的滄海桑田。

如今,雷州半島上的祥和與安寧,早就讓人們忘掉了“火山”——這個有些恐怖的字眼,但隨處可見的火山玄武巖,以及玄武巖質的石屋、石墻和工具,無不在告訴我們,這里曾是火山區。而最為重要的是,自古雷州半島農業發達,也是拜火山的所賜——火山灰是天然的肥料,落過火山灰的地方土壤中就蘊含著豐富的礦物質,對促進果樹、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特別是在火山口密集的半島南部地區,果樹種類異常豐富,是我國龍眼、菠蘿蜜、番石榴、楊桃、木瓜的最佳生長地,而兩個著名的火山盆地——田洋和青桐洋,更是雷州半島的“糧倉”。

優良海港與世界第三燈塔

火山還賦予了雷州半島另一種得天獨厚,那就是散布在半島海岸邊,難以計數的優良港口。

雷州半島是古火山臺地地貌,火山臺地的特點是海拔低、平緩、泥土松散。這種松散的土質經千萬年風雨洪水沖刷,低洼處便會水土流失,形成一條條又深又大的溝壑,溝壑底部與海岸線在同一水平上。這樣,大量的海水向內陸涌入,形成了一條條咸淡水相融、有著潮汐特點、河海不分的水系。水系上游的淡水可用于灌溉和日常用水,而下游就是直通大海的港灣。這種港灣不但又深又寬,而且避風防洪效果極好,是建設港口的風水寶地。

打開上世紀50年代的雷州半島地形圖,我們不難看出,半島上這樣的海灣海溝不計其數。其中東海岸主要有石門河、通明河、南渡河三條大海河,這3條河均有幾十上百公里長,河面最寬超過千米。聰明的古人早已看到這一“靠海吃?!钡膬瀯?,在河海間辟建港埠,做起海運營生。早在秦漢時期,雷州半島上的雷州港、徐聞港就成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

歷史上,雷州半島出產的紅糖、瓷器、珍珠,以及中原地區的絲綢,通過大小海港,源源不斷地輸往東南亞、非洲地區。密集的港口,造就了當地繁榮,也形成了星羅棋布的港口城市,如今天半島最南端的徐聞三墩漢港,已有2000多年歷史,它是雷州半島典型的“港城”,光是港口就有10公里長,城市面積達十幾平方公里。

公元1097年,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途經雷州半島,在徐聞港轉船南下。旅途的艱辛讓蘇東坡疲累不堪,而迷茫的前景更令他滿心憂懼。還未到廣東境內他便病倒,不能再乘車前行。雷州當地官員聞訊,派來快船將蘇東坡接到徐聞港,徐聞的繁榮讓蘇東坡喜出望外,他不曾想到,嶺南偏僻之地,還有如此勝境。正是在此,蘇東坡恢復了樂觀豁達的心緒,從徐聞南下,慨然向著那“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流放地而去。

蘇東坡之后的雷州半島,港口海運繼續繁榮。到了清代,雷州港更是廣東沿海為數不多的幾個可泊大船的深港之一。如今仍然聳立在雷州硇(náo)洲島上的燈塔,就是那段榮華歲月的見證。

硇洲島位于雷州港對面,中間隔著雷州灣。硇洲島是中國第一大火山島,而聳立在島嶼上的硇洲燈塔,更是世界聞名,僅次于南非好望角燈塔和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燈塔。硇洲島燈塔修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8年),是一座水晶磨鏡燈塔。塔身通高19.2米,呈圓錐形,全部用麻石疊砌,塔中燈具用160多塊三棱水晶鏡組成,銅制圓槽為燈座,內盛水銀2.5噸作潤滑劑,由發條牽引旋轉,燈泡通過三棱水晶鏡片聚成光束,光線射程26海里,夜晚很遠都能看到它耀眼的光芒。

硇洲島的北面,不遠便是湛江。這座新興的現代化海港,年貨物吞吐量達上億噸,雷州半島輝煌的港口海運歷史,已在今天被它一脈相承了。

猜你喜歡
雷州半島徐聞雷州
雷州半島崩崗區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林下植物多樣性分析
清代雷州半島糖貿易及其規范化——以新發現的雷州花橋碑刻為例
“曹燦杯”湛江展區終極展示暨頒獎典禮在徐聞舉行
湛江市文藝骨干 “四力”培訓班在徐聞舉行
雷州半島石狗文化旅游資源創新開發探析
雷州書畫作品選
雷州灣海域懸浮物濃度遙感監測研究
中國大陸最南端
——徐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