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公共空間園林與規劃

2017-03-15 17:08常盈盈祁素萍
青春歲月 2017年2期
關鍵詞:場所園林原則

常盈盈+祁素萍

【摘要】城市公共空間指城市中室外的、面向所有市民的、全天免費開放的、經過人工開發并且提供活動設施的場所。它是城市或城市群中建筑實體之間存在著的開放空間,是城市居民公共交往和城市舉行的各種活動的開放性場所,其作用是為了廣大人民服務。城市公共空間的形成是與城市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城市居民進行交往和交流的開敞空間。城市公共空間在形成過程中反映了城市發展的發展過程與歷史。

【關鍵詞】城市公共空間

一、城市公共空間特征

首先他具有空間體的形態特征。它還是一個公共的場所,公共性決定了城市公共空間園林和市民及市民生活是相聯系的,他要為城市各個階層的居民提供生活服務和社會交往的公共場所。城市公共空間受城市多種因素的限制,要承載城市活動,執行城市功能,體現城市形象,反映城市問題等。公共空間具有多種目標和功能,同時又是空間資源和其他資源保護運動的重要對象。城市公共空間在歷史的發展中,隨著城市功能的發展以及市民生活內容的變化而變化。

二、城市公共空間作用

首先是城市特色的重要載體,許多有魅力的城市,不僅因為他們擁有許多優美的建筑,還因為他們擁有許多吸引人的公共空間。一方面,富有歷史內涵的公共空間能夠喚起人們的記憶,強化人們對城市的認知與認同,在產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傳承了地獄文化,另一方面,富有美學意義的城市現代公共空間的設計,在創造了宜人空間環境的同時,往往形成地域景觀鮮明的場所,成為體現城市風貌的窗戶。

另一個是展現城市社會生活的真實舞臺,一個好的城市往往擁有清晰的文脈,這個文脈就是隱身在城市的社會生活中,城市公共空間是人們的戶外活動,休閑,交流的場所,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市民生活舞臺,古今往來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都很關注人的需求,并以提供多樣的城市生活為主要功能。城市空間的有序發展離不開科學的城市設計,公共空間設計則是城市設計的重要內容,是增強城市形態可識別性的重要元素,是有效分割城市邊界、區域、視覺中心的手法。公共空間是以綠環、綠帶、綠色走廊和開闊的緩沖地帶,成為城市發展的路徑與邊界城市公共空間的要素城市公共空間是一個多層次,多功能的空間,其實質是參與活動的人為主體的。一人是活動的主體,是空間的使用者,同時也是空間景觀的組成要素,包括了不同年齡職業、愛好和文化背景的人,他們都可以在這里自由的選擇機會進行交流,正是由于有了人的參與才能使城市公共空間具有了公共性和開放性。二是主要指社會活動,由于使用者的行為構成,人在戶外公共空間的社會活動可以規劃為三種類型:必要性活動、選擇性活動、和社交性活動。必要性活動是人類因為生存而必須的活動,它基本不受環境品質的影響。選擇性活動就像飯后散步等根據心情,環境等做出決定的休憩活動,與環境品質有很大的關系,社交性活動,例如,在公園里的聚會等。在社會生活中,必要性,選擇性,社交性活動交往發生,尤其是后兩種活動對公共空間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越來越需要對人性的關注。三是活動場所,是進行設計城市公共空間的活動空間活動主體、活動事件、活動場所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構成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間,主體創造了活動,場所又吸引了場所,同時活動又強化了場所,場所又吸引了主體。一個城市的空間具有了公共的含義。

城市公共空間園林規劃設計與原則城市公共空間園林指城市公共空間中園林景觀部分的內容,包括道路環境景觀,城市廣場、街旁綠地、城市濱水空間、城市公園、專類園、主題公園。城市公共空間園林規劃設計主要以下基本原則。

系統性原則:城市公共空間園林是城市開放空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分布于城市的入口處、城市的核心區、街道空間序列中或者城市軸線的交點處、城市與自然環境的結合處、城市不同區域的過度地帶。城市公共空間園林都應該根據周圍環境特征,和城市的現狀和總體規劃的要求,確定其主要性質和規模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多個城市公共空間園林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城市開放空間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城市公共空間園林必須在城市空間環境體系中進行系統分配的整體把握,做到統一規劃,統一布局。

人本原則:今天對人文主義的思想的追求是一種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具體到城市公共空間環境的創作上,要充分認識到人的主體地位和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強調把關心人,尊重人的主旨具體體現于空間環境的創作中?,F代城市公共空間是人民進行交往、觀賞、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其規劃設計的目的是使人們更方便的舒適的進行多樣性的活動。所以現代城市公共空間設計要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要特別注重對人在空間中環境心理和行為特征進行研究,創造出不同性質、不同功能、不同規模。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間,以適應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市民的多樣化需求。

步行化原則:步行化是現代城市公共空間的主要特征,也是城市公共空間園林得共享性和良好的環境形成的必要前提。城市公共空間園林得共享性和良好的環境形成的必要前提。城市公共空間和各因素的組織應該保證人的自由活動行為,保證公共活動與周邊建筑及城市設施使用連續性,在大型公共空間設計中。隨著現代機動車占據城市交通的主要地位,城市公共規劃設計的步行化原則顯得更為重要。

傳承與創新原則: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設計,作為人類文化的物質空間結構上的投影,其設計尊重歷史、延續歷史、繼承文脈,又必須站在當前的歷史地位,反映歷史長河中目前特征,有所創新,有所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延續與文脈傳承。因此繼承和創新有機結合的文化原則在城市公共空間園林設計要充分的重視。

生態性原則:人不是單獨的人,而是生活在自然和生活中人,必須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才能有健康持續的發展。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整體生態環境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要保持城市公共空間的植物配置與城市整體生態環境的條件相協調,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和保持城市公共空間內部的生態環境和微氣候。

個性特色原則:城市公共空間是城市的窗口。每個公共空間應該有自己的特色,特色不僅僅是公共空間形式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公共空間園林設計必須適應現代城市的自然地理條紋,必須從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基地的歷史背景中尋找出公共空間發展的脈絡。

多樣性原則:城市公共空間雖然有一定的主導功能,但是卻可以具有多樣化空間的表現形式特點,由于公共空間是人們共享城市文明的舞臺,它既反映作為群體人的需要,同時,服務于公共空間的設施和建筑功能也應該多樣化。

三、結語

城市公共園林綠地景觀空間設計是由多個要素組成的綜合體,其景觀空間的構成要素包括地形、植物、鋪裝、構筑物、小品等。這些構成要素的色彩、造型、質感之間的錯綜復雜的組合關系。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時代,經濟的繁榮和環境意識的提高,園林作為一種精神生活方面的載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所涉及的種類更加多樣,設計形式、手法更加豐富,呈現多樣的發展前景。

【作者簡介】

常盈盈(1991—),女,天津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景觀設計。

祁素萍(1970—),山西人,天津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2004年獲浙江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

猜你喜歡
場所園林原則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園林》
在園林里遇見自己
2020年5月全市場發行情況(按托管場所)
2020年4 月全市場發行情況(按托管場所)
2019年12月全市場發行情況(按托管場所)
2019年11月全市場發行情況(按托管場所)
中國園林“綴玉集”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