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促進社區和諧建設

2017-03-15 09:47王紅利
青春歲月 2017年2期
關鍵詞:促進以人為本

王紅利

【摘要】近年來,我們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有力地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

【關鍵詞】以人為本;促進;社區和諧

以人為本,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歷史進步的表現。時代不同,人群不同,思想也就隨之變化?,F在我們黨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具有全新的含義,是在摒棄舊哲學人本思想中封建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的階級局限和歷史唯心主義的理論缺陷,借鑒國際經驗教訓,針對當前我國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片面的、不科學的發展理念而提出來的,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黨的宗旨的體現。近年來,我們切實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強化社區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有力地促進了和諧社區建設。2009年以來,社區實現了上訪事件、治安案件連續兩年“雙零”目標,被管局評為平安社區先進單位、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一、摸清思想脈搏,增強構建和諧社區的牽引力

一位哲人說過:播種一種觀念,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我們社區是由各管理區整體搬遷重組起來的。并區后,職工家屬思想不穩定,上訪、治安案件接連發生,給社區的穩定和諧帶來很大影響。通過調查發現,造成職工家屬思想動蕩的重要原因是歷史遺留問題的凸顯和思想認識的偏差。一些職工認為,離自己承包土地遠,小型農機具無存放地點。使他們失去了養家生存的崗位。二是有的職工認為原來吃菜、取暖都不用花錢,自搬入新城后,處處離不開錢,特別是已步入老齡的家屬工、五七工老有所養成了問題。面對出現的不穩定、不和諧,我們社區黨委認為,要把群眾的切身感受作為工作的“晴雨表”,把準脈搏、對癥下藥。通過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使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感到真真切切的變化。我們采取無記名問卷、深入基層調研、登門入戶走訪等形式,摸清楚職工家屬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并結合實際,積極開展主題教育、社情發布、民主對話、巡回演講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活動,增強了職工家屬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促進了社區的穩定發展、和諧發展。

二、掌控思想動態,增強構建和諧社區的驅動力

掌控職工家屬思想動態,并適時開展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實現和諧社區的重要途徑。我們跳出慣性思維和固有模式,創新實施思想動態掌控方法,幫助職工家屬解決思想困惑與矛盾,疏導情緒,保持心理平衡和內心和諧,尋求精神歸宿。

一是創新“三下訪一解讀”工作法。我們到所管轄基層單位下訪,訪政策落實情況、訪職工的意見建議、訪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訪對社區的意見和建議;黨團員深入到職工家中下訪,訪對形勢的看法、訪對社區的意見、訪自己今后的打算?!耙唤庾x”就是針對不同形勢,詳細解讀黨和國家以及本企業的有關政策。2009年以來,社區領導、黨團員先后下訪800多人次,收集整理不同的意見和建議150多條,政策的解讀、思想的引導,使職工家屬對黨的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進一步增強。

二是創新信息管理收集處理法。由政工部門牽頭,以支部為單位的職工思想動態反饋體系,每月對社區的職工思想動態進行收集整理,歸納分類處理;由工會牽頭成立,以職工代表為主的職工思想信息“一卡通”體系,收集職工代表反映的意見和建議,進行集體協商處理;由社區主任組長的信息員管理體系,對職工家屬、離退休人員的思想狀況、生活需求、意見建議進行隨時收集處理。使職工、家屬、離退休人員等不同層面的思想信息達到了及時、有效、快捷的反映和處理,使矛盾和問題消滅在了萌芽之中。

三是創新實施服務承諾法。群眾往往是從他們的需要得到滿足、身邊小事得到解決的過程中,感受社區溫暖的。水電、氣暖、電訊、環衛是社區矛盾的易發點。對此,我們開通了服務熱線,提出了24小時承攬您的信息服務,并把承諾和熱線電話張貼到了街道、樓口、房前,既方便于服務又自覺接受監督。成立了保安大隊,下設5個服務小分隊,在對城區進行全面巡查的同時,隨時聽取服務指令,保證了對職工家屬日常生活服務的及時高效。

三、堅持文化引領,增強構建和諧社區的滲透力

文化引領方向。在和諧社區建設中,我們以構建服務文化框架、創新服務文化模式、展現服務文化效能為主基調,促和諧、促發展。

一是開展企業文化宣灌。我們以北大荒精神和文化為引領,確立了“構建多元新型和諧社區”的目標,明確了“勵精圖治、為民謀利”等9個系統理念,提出了“十要十不要”職工行為要求。通過制作文化看板、編印社區文化手冊,建立文化櫥窗、創建文化廣場等進行文化宣灌,使職工家屬認識到構建和諧社區,就要實現公開、公正、公平的勞動關系;崗位不同、地位平等的干群關系;牢記宗旨、服務為民的黨群關系;團結互幫、互敬互讓的鄰里關系;尊老愛幼和諧可親的家庭關系。

二是注重文化資源整合。針對社區后勤服務人員多而雜、分布廣而散的實際,利用閑散場地,按照職工家屬的分布和不同文化愛好、文化需求情況,修建了總面積達1.2980萬平方米的健身、休閑娛樂于一體的1個社區文化廣場和1個職工家屬活動中心,裝修了讀書活動室,成立了太極拳、秧歌隊等6個文體團隊,做到了天天有活動,月月有賽事,即鍛煉了身體、豐富了生活,又交流了情感、促進了和諧。

四、建立運行機制,增強構建和諧社區的保障力

我們把建設和諧社區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研究制定了工作目標、任務和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措施等保障機制,以保障和諧社區工作有序開展。

一是明確領導責任機制。把和諧社區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建立了由社區黨政一把手任組長的和諧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明確了責任主體,厘清了崗位內容,細化了服務職責,嚴格了獎懲考核,保證了和諧社區在構建中的精細管理,高效運作。

二是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堅持每月兩次基層信息員例會,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歸類,上報社區主管領導處理。服務信息以水電暖、電訊、物業等基層單位為實施單位,通過服務熱線下達調度服務指令,使服務更加準確、快捷。

三是嚴格“雙考核一掛鉤”考核機制?!半p考核”就是對思想信息收集與處理情況和服務信息的收集與處理進行考核,“一掛鉤”就是考核結果與當月績效工資掛鉤。我們把信息收集的及時性、準確性作為考核依據,通過反饋信息的解釋、解決的方法和效果等,逐月匯總考評,不斷改進和提升服務質量。

五、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構建和諧社區的凝聚力

我們注重發展指標與幸福指數的同步提升,努力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

一是改善職工的生活環境,清還職工家屬的歷史欠賬。通過多方籌資,先后對所轄四個家屬區進行了環境治理,對50多個垃圾坑進行了充填,對21條大小街道全部進行了硬化。堅持義務植樹,使社區綠化面積達到了85%。實施了24小時供水,街道、廣場全部安裝了路燈。職工家屬望著問題的一一實現。

二是幫貧扶困,提升職工家屬的幸福指數。我們社區8500多戶,其中有230多個困難戶,80多個特困戶。為此,我們建立了愛心幫貧扶困基金會,開展了重大疾病救助、子女上學救助、孤寡老人、孤兒救助、意外災害救助、特殊困難救助的五大救助。在日常救濟的同時,逢年過節都要對困難家庭、離退休人員、常年多病等群體進行慰問。開展了“結對子”親情幫扶活動,對特殊困難的家庭,由社區領導結對子幫助脫貧。為了使困難家庭盡快脫貧,我們每年都按市場所需,組織零就業家庭、無業人員上技能課,辦培訓班,聘請編織、月嫂、廚師等各種技能老師授課。

猜你喜歡
促進以人為本
筑巢引鳳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贏
淺論QC小組活動對勘察設計企業質量管理的促進作用
“體驗式旅游”促進吉林省旅游資源優勢的作用研究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淺析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對憲法沿革的幾點思考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活化經營管理機制 促進國有林場發展
微信營銷對小微企業的促進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