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云環境中的“師徒制”藝術傳承教學模式研究

2017-03-18 23:11袁莉萍曹育紅?オオ?
高教探索 2017年2期
關鍵詞:藝術傳承師徒制

袁莉萍++曹育紅?オオ?

摘要:智慧云環境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是當代的一個趨勢。中國藝術文化的傳承教育在新的科技應用之時需要進行一次有效的變革。本文通過對傳統的師徒制傳承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對智慧云環境中現代師徒制藝術傳承教學模式的設計進行了新的探究和應用。

關鍵詞:智慧云環境;師徒制;藝術傳承

智慧云教育是現代云技術、智能技術、互聯網+教育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其內涵是通過一系列的信息技術引導學習者在感知化、互聯化、智慧化的學習環境中,觸發自身潛在的智慧,塑造個性化的創造思維,循序漸進培養智慧的可持續性發展。智慧云教育的關鍵技術是云計算,它是云教育的硬件資源、存儲環境、教育系統應用的集合,它為云教育資源平臺的搭建起到一個技術支撐性的作用,是現代教育的輔助工具?;谠朴嬎惝a品和教育技術產品的不斷出新,智能技術和互聯網+教育已逐步開始應用到我們日常的教學當中,這些新型現代技術的推進促進了我們的通識教育在跨步的發展。但是,師徒制是一種特殊的、典型的教育,是傳統的非制度化的一對一的傳授,是藝術技能和技藝的“精英”教育。在智慧云教育中,藝術領域的師徒制傳承教學模式是需要重新的詮釋和重新的設計。我們應該如何去適應這個新的教育環境和充分利用科學技術來開拓傳統的師徒制的教育,它的教學模式怎樣才能在智慧云教育當中有所新的作為,是值得我們去做一個新的探究。

一、智慧云環境中現代師徒制建立的必然

智慧教育云環境是匯聚了教育資源公共服務云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云平臺的優質資源,聚合了基于云技術信息管理系統中的特色鮮明、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的教育產品及完善的學習體驗,伴隨著新型的仿真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智能技術為每個教師、每位學生以及社會教學機構提供了智能的學習空間,藝術教學與學習相關的創作活動都可以在智慧云中完成。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確定的教育信息化目標任務,目前全國有6萬多個教學點已經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1]2015年教育部針對全國不同類型高校數字化教學資源開放數量和百分比統計,視頻公開課、各級別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專業資源庫系統、MOOCS課程的建設和共享為教育資源云奠定了較好的基礎。隨即ICT(Informan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在教育領域的推廣為助力數字化教學和教育信息化起到了推動的作用。網絡教育資源量的積累以及ICT的推廣,不僅為實現云教育創造了優質的學習空間,而且有利于普教行業的通識教育資源的均衡,更重要的是開辟了一個云教育的時代(見表1)。

“師徒制”起源于中西方遠古時期,一直延續至今。過去的“師傅”與當今的“教師”是有著不同的詮釋。師傅是指在某一特定的領域,擅長某種技能,傳授某種“獨門絕技”的人或者是在實踐工作中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工匠的尊稱,具有專一性的特點。而教師是傳授理論知識和通用技能的人,他可以掌握并傳授多類別的技術,也有跨領域傳教的能力,但非絕技。師徒制通常應用于具體技能傳授的教學當中。原有的師徒制藝術傳承教學模式是指在藝術領域實踐教學和藝術創作過程中,師徒結對,通過言傳身教將藝術絕技傳授給徒弟,徒弟通過所掌握的藝術絕技從事藝術繪畫、藝術表演、藝術設計、藝術策劃、藝術管理、藝術創作等一系列服務于社會的藝術活動的教學過程。

在這個風起云涌的互聯網+教育的時代和智慧云時代的環境中,傳統的師徒制教學模式與現代教育的需求不能吻合,在培養新型人才的教學過程中已顯乏力。因此,傳統的師徒制教學不僅涉及到轉型,而且要重新創建適用于當代智慧云環境教育的“現代師徒制”的教學模式。只有不斷的通過變革教育手段才有利于促進科學教育技術與傳統師徒制的教學方式的深度融合。

二、傳統師徒制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的方向

中國傳統文化淵源博廣,民族特色技藝傳承教學涉及到建筑、繪畫、書法、音樂、戲曲、曲藝、服飾等眾多的領域。2014年教育部就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綱要強調要不斷完善社會力量和市場力量參與傳統文化教育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多途徑增加傳統文化教育投入,鼓勵民間藝人、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共同培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從而推動中國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智慧云教育的建設正好與中國文化傳承教學的需求相吻合。根據《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精神,以“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以“服務全局、融合創新、深化應用、完善機制”的原則來確定傳統師徒制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的方向。

第一,師徒制學習環境的創新。

師徒制教學模式在長期的教學當中在不斷地進步和不斷地演變。特別是實訓基地的建立、產學研的推廣,為師徒創造了一個真實的企業環境、真實的工作環境,無疑是一種創新的成功。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智慧云技術已經開始覆蓋到各個領域和各個行業。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已經全面融入到教學改革之中,云資源技術、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數字仿真實驗、在線知識支持、在線教學監測等信息化手段在廣泛應用。無疑新科技的助力為師徒的傳授與學習創建了一個智慧學習環境。

第二,師徒制教學模式的創新。

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使用,以及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立為教育提供了一個先進的環境。師徒制在新的環境當中是否能夠獲得更好的發揮,其核心的部分仍然是教學課程的設計和教學模式的設計。藝術的傳承有它的特殊性,對于藝術教學在智能環境中的模式設計要充分利用科技的特點和藝術的特性,力求不同維度的多元化,力求科技技術與教學模式的相互融入與互補。這樣才能對徒弟的個別教育、長期培養、特技的傳授、學與做的一體化、情感的升華的師徒制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鞏固。

第三,師徒制向智能化轉型。

智慧云環境是一種先進技術,互聯網+教育是一個方向。而教學模式是一種媒介,教師和實習教師通過它獲得多種成功的教學方法。[3] 而智慧學習環境作為一個處在技術支持下的學習環境,充分利用信息科學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信息的記錄、傳輸以及編輯的智能化、多元化、便捷化,通過大數據的采集、存儲、挖掘、呈現等手段,建立技能傳承模式、傳承風格、傳承態度和傳承新模型。[4]因此,未來的師徒制教學模式的設計要向智能化轉型。

第四,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結合應用。

在智能云環境下師徒制教學模式的設計要借鑒O2O的教學模式,因為它既能幫助教學發揮線上教育的優勢,又能避開目前教育智能發展的技術局限性,實現線上線下教育持續、有機的結合。[5]線上教學是利用智慧云環境對教學模式和學習輔助工具的呈現,創新教學的情景,微課、微專業、翻轉課堂是線上教學的重要特征。而師徒制應該借鑒這種模式,針對互聯網及線上學習者的各種特征和求學的特殊性進行網上教學模式的設計和線下專業課程的設計,形成一個線上學習活動、知識點拓展、觀看微課,線下實踐指導,線上線下聯動等多種導學措施貫穿課程始終的教學模式,指導和引導學生完成個性化的定制傳授,從而完成藝術創作。

三、智慧云環境中現代師徒制教學模式分解

智慧云環境中現代師徒制教學不是簡單的“一對一”的網絡再現,而是借助于云環境中的“精英師傅”資源,把他們引進云課堂當中,通過師傅與師傅的協同進行共同教學與指導,并將他們精湛的技藝、創作的經驗傳承給徒弟,從而實現“精英”的教育。因此,在教學模式的設計上,教師要了解和掌握現代技術教學的各種功能,根據不同的功能,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而教師可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形成多種學習策略。教師使用的教學模式越多,學生獲得的學習策略就越多,從而加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沒有一種教學模式在所有時候適合所有的學生,而優秀的教學往往是由一系列教學模式組合而成的。[6]教學模式的今昔,已從單一性發展到多樣性。下文以動漫衍生產品設計為教學案例,詮釋現代師徒制傳承教學模式的變革方法。筆者根據藝術授課的特點,在原有的師徒制教學模式的主體上設計了四個具有現代教學特征的輔助模式,藝術傳承類的教學都可以進行套用。其中“云工作室實效指導模式”、“云工作坊創客模式”是現代師徒制教學模式的設計亮點。

(一)云資源微課教學模式

1.師傅通過智慧云教育中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引導徒弟到線上云微課堂中搜集、觀看與藝術課程有關的微課和精品資源,是學習藝術設計概念、理論、技能的初級階段。

2.原有師徒制教學的學習資料來源比較單一,主要是師傅的學習筆記和講稿,而云資源微課對徒弟學習能起到博覽的目的(見表2)。

(二)學習社群組合模式

1.師傅根據每位徒弟的性格特征、學習特點,將有共同志趣的徒弟組建成云空間學習社群,并為各社群擬定不同的研究專題和確定創作目標。徒弟通過云空間自由組合建立協作關系,持續線上互動交流。

2.師傅通過線上與徒弟的互動交流,隨時掌握徒弟的學習動態,并針對徒弟的認知水平快速調整學習方法和研究任務,在保證徒弟有良好學習的狀態下帶領徒弟著手藝術品設計實驗的準備,為徒弟創造虛擬的立體科幻情景。

3.原有的師徒制教學模式重在課堂交流,通過教學現場來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徒弟課外的學習動態和交流都不能實時了解和回應,對徒弟認知水平的掌握比新模式要被動。在設計實驗方面往往是手工繪制動畫,師傅在指導設計品的時候缺乏動態和立體感。新的模式可以讓徒弟沉浸到一個現代的創作情景中,體驗虛擬世界的制作樂趣,激發創作靈感(見表3)。

(三)云工作室實效指導模式

1.云工作室是藝術創作以及工藝制作的空間,既是藝術家個體的空間,也可以是多人的空間,是藝術工作者較為個性化的創作空間。

2.師傅與藝術行業成熟的工作室進行合作,把社會資源通過云平臺引進云工作室,集合社會優質資源,組建一個教學社群,讓眾多的師傅協同指導教學,共同參與并指導徒弟進行作品創作。既可以采取“一對一”方式,也可以采取“眾對一”的新模式。

3.原有的師徒制教學模式是將徒弟帶到校外實驗基地,通過實踐勞動體驗設計成果。一般情況是一個師傅對著幾個徒弟,缺少群策群力的教學群體,不利于“精英”的培養。

(四)云工作坊創客模式

1.云工作坊是以創新理念、以用戶為中心、以個性化設計定制服務、以個人制造為核心內容的創造群體。

2.師傅通過云平臺將社會上的知名行家聚集起來,以比較輕松、有趣的互動方式,共同參與藝術創作項目;博采眾長,發表自己的意見想法,相互交流,相互凝聚共識的一種共同創作方式。

3.師傅根據徒弟對事物的理解以及創意思維,指導他們創造出具有各種價值的藝術作品;并將作品上傳至云展廳中進行展示,邀請名師、商家通過云平臺對徒弟同作品進行評定和成果轉化。

4.原有的師徒制只是邀請名家來課堂進行常規化的講學,沒有以引進項目的方式來指導徒弟進行作品的創作和指導徒弟嘗試創業。

以上師徒制教學模式是根據智慧云平臺、云計算、智能技術、互聯網+教育的特點而設計的,旨在借助現代高科技技術變革傳統師徒制教學模式,設計適合培養現代藝術傳承人才的師徒制教學模式,使之這一古老的師徒制教學方式得到更好地發揚。

參考文獻:

[1]我國6萬余教學點實現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EB/OL].(2014-12-24).http://www.edu.cn/zong_he_news_465/20141224/t20141224_1217546.shtml.

[2]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報告(2015)[R].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3][6]布魯斯·喬伊斯,等著.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6.

[4]張永和,肖廣德,等.智慧學習環境中的學情景識別[EB/OE].[2016-01-02].htpp:// www.docm.com/p-465252555.html.

[5]云亮,趙龍剛,等.智慧教育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大轉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4,26.

(責任編輯陳志萍)

猜你喜歡
藝術傳承師徒制
臨汾威風鑼鼓溯源初探
魚皮畫在藝術院校中傳承的優勢
非物遺手工技藝在藝術院校中傳承的優勢
“師徒制”與中藥職業教育相結合的探討
淺析當代工筆人物畫工作室教學模式
職業院校實施現代“師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要素分析
福建職業學院 復古“師徒制”培養學生
藝術傳承語境中的民間美術
高職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師徒制”授課模式的探索
“師徒制”式機械制造人才培養實踐與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