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教師教學反思現狀的質性研究

2017-03-20 02:29郝琦蕾郭彩利王建保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質性研究教學反思

郝琦蕾+郭彩利+王建保

摘要:培養教師教學反思的習慣和能力,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主要采用訪談法和文本分析法,調查研究了山西某省級示范高中生物組教師教學反思的現實狀況,發現:教師教學反思的形式單一,教學反思存在隨意和淺表化現象,缺乏系統的教學反思;教師缺乏教學反思的專業理論與方法指導,缺乏教學反思后的行為改進;學校缺乏對教師教學反思活動的規范管理與引導。建議學校從組織管理、專業理論指導、合作的教師文化培育、制定教學反思表等方面加強教師的教學反思。

關鍵詞:省級示范高中 生物教師 教學反思 質性研究

教學反思指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1]。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對過去的教學行為及教育教學經驗的反思和評價的過程[2]。培養教師教學反思的習慣和能力,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具有教學反思的意識并能不斷地堅持教學反思,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新課程全面實施以來,中學教師的教學反思現狀怎樣?教學反思方面存在什么問題?如何針對性地引導和加強教師的教學反思?本研究以一所省級示范高中生物組教師為研究對象,就教師的教學反思進行訪談和文本分析研究,以期探討上述問題。

一、研究方法

1.訪談法

調查選取山西省臨汾市某省級示范中學高中生物組不同教齡的7位教師,對他們進行訪談(見表1)。所選取的教師教學態度積極向上,是學校的中堅力量。盡管樣本不大,但盡量包含不同教齡段的高中生物教師,力求真實地反映該校中學生物教師教學反思現狀。訪談提綱包括:教師對教學反思的認識、教學反思頻率、反思形式、反思內容、影響反思的因素等方面。

2.文本分析法

收集了生物組幾位教師的教學反思筆記,對這些文本資料進行分析研究,調查了解教師教學反思的行為、內容、方法等,目的是更加清晰地了解教師教學反思現狀。

二、生物教師教學反思現狀的質性研究結果分析

1.訪談內容分析

(1)教師教學反思的頻率和反思形式

您平常進行教學反思多嗎?反思的形式有哪些?

D老師(2年):教學反思很多。主要是平時自己想得多一些,尤其在教學方法上。班級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會和別的老師討論,有經驗的老師也會告訴一些辦法。文本呈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多是在教學內容上的補充。

C老師(4年):每一堂課后都會進行反思,自己想得較多一些,備課本上會呈現一點兒,還有就是和同事平時的一些交流。

E老師(16年):反思挺多,有反思記錄、教案分析,會在接下來的課中盡量做到調整。記錄就是積累,慢慢積累后,根據學生的反應就能知道知識掌握程度。

以往研究發現教師教學反思的主要形式有[3]:①寫反思日志。②分析課堂教學錄像。③聽取學生的意見。④與同事的協作、交流。寫教學日記、對比優秀教學案例、學生作業分析,更多的屬于自我反思方式,聽取專家意見、討論分析同行的教學等則屬于同伴反思。在本次調查中,被訪教師提及教學反思的形式有:教案本上簡短的反思、自己想一想、與同事交流、教研活動時的討論記錄,但更多的是前三項。并且教案本上的反思內容并不多,少數老師會在與同事交流的時候把教學反思的困惑和問題呈現出來,再一起討論。關于教學反思頻率的調查發現:教學反思已成為伴隨教師教學的經常行為。尤其是在重難點或者教學知識點有新生成的時候進行反思,還有的老師遇到課堂教學不怎么順利或者發生一些課堂突發事件后會進行反思。

(2)教師教學反思內容

您平常教學反思的內容包括哪些?(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D老師(2年):反思內容包括知識是否講清楚、學生是否能夠理解。管理上,如何讓學生上課比較聽話、不搗亂甚至能夠喜歡老師。課程內容較少的時候,我會考慮設計特殊的教學方法,不過課程內容較多或者較難的時候不敢嘗試。

C老師(4年):平時教學反思有知識點是否講授清楚,根據學生的上課反應調整自己講課方法與速度,還有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預設是否一樣。

B老師(9年):原來主要在知識方面的反思多一些,現在主要對課堂設計、教學的“三步五環節”、教學安排,還有是不是以學生為主體等方面進行反思。一般反思的有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安排。有時候也會反思課堂情況,還有教學設計感覺好但是教學效果為什么不好等。同樣的課程在經過認真反思后效果會大不相同。

A老師(14年):主要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上。內容上會考慮老師所儲備的知識,一節課給學生多少是比較合理的,在學生的掌握范圍之內。教學安排上還是會反思學生如何能夠主動地去學習更多的知識。

G老師(34年):平時反思的內容主要是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點,一方面是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反思,另一方面是從教學任務的完成反思。

教學反思內容有[4]:①教學價值反思,促使價值的真正實現。②教學實踐反思,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方面的反思。③教學環境反思,包括對物理教學環境和對教學心理環境的反思。被訪教師談到反思內容有: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管理等方面,但是不同教齡的教師關注的重點不同。教齡少于5年的教師主要關注是否能夠把知識講清楚及教學管理方面的內容。教齡大于5年的還關注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教齡長的老師,反思內容要多于教齡短的老師,比如A老師和B老師反思內容除涉及到知識講授是否清楚外,還涉及到學生狀態、如何讓學生主動地掌握更多的知識、教學是否以學生為主體;而C老師和D老師主要從自身角度進行反思,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并沒有過多地從學生角度考慮。

(3)教師教學反思的影響因素

根據您個人經歷,您覺得影響教師教學反思的因素有哪些?

D老師(2年):阻礙因素就是比較懶,也可以說沒有動力,這個與教師素養有關,喜歡教書的或許會考慮得多一些。

B老師(9年):與個人有關,剛開始我覺得經驗不豐富,反思點不夠,深度也不到位。當然教學反思與所帶學生也有很大關系。

E老師(16年):時間有限,平時又比較忙。個人專業知識也有限,這個也會影響對教學內容的反思,還有理論知識有限,也會影響。

G老師(34年):一是課與課之間的時間較短,再一個是教學任務的限制。為了趕進度,有些反思及改正不得不中斷。

以往研究者對教學反思的調查發現,影響教師教學反思的因素有以下四方面[5]:①教師素質。②教師文化,包括教師的職業意識、角色認同、價值取向、情緒及行為反應等[6]。③學校文化。學校文化作為觀念形態,對每位教師的思想和行為均會產生重要影響。④教師時間資源。根據被訪教師的談話,影響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外部因素有:教學時間緊、教學任務比較重,受教學進程的限制。除此之外影響教學反思的個人因素有:缺乏動力、存在惰性、有關教學反思的理論知識缺乏,教師個人素養待提高等。

2.教學反思的文本分析

收集生物組幾位老師教案本上的反思記錄,進行比較分析。

D老師(2年):知識講解過程中,通過個體特征引出種群特征時,學生思維跟不上老師的問題,沒有達到預設的目標,可能是由于方法不合適。知識比較繁瑣的時候學生注意力明顯不集中,需要吸引學生注意力。

C老師(4年):①本節課授課效果較好,達到了預設目標,大部分同學能夠掌握重點及難點,少數同學課上不活躍,不能正確完成課后作業。②本節課學生課上很活躍,原因是授課內容與生活相關聯,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獲得啟發:今后盡量將課上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F老師(8年):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用學案教學可以避免這一問題。老師對學生學案中的問題進行講解,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創設情境授課的時候,學生思維沒有跟著老師走,反而在情境里停留,這時需要老師及時引導。

B老師(9年):①本節課是三個班的第一次課,學生思維不跟著老師走,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教學內容講解等其他方面比較合理。②本節課學生不活躍,上課氛圍比較沉悶。主要原因是本節課內容知識點較多,且知識點與生活聯系不緊密,學生思維可能跟不上。

根據教師呈現在教案上的教學反思文本材料,可看出教齡少于5年的教師主要反思如何教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而教齡高于5年的主要反思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的教學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齡多于10年的教師一般不寫文字性的教學反思。很多教師的教學反思內容較少,寥寥幾句??梢钥闯鲋饕钦n后的反思,并沒有課前反思和課中反思。教學反思涉及到的內容有:學科知識內容學生掌握的情況、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的落實、教學過程中學生情緒、課堂氣氛、教學效果等。涉及內容描述性的較多,僅對其中一些問題給予了非常簡短的分析評價,反思深度不夠。

三、教師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

1.教師缺乏教學反思的專業理論與方法指導,缺乏教學反思后的行為改進

調查發現被訪教師都深知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但是,現實中教師教學反思的內容有限,往往就事論事,缺少理性的思考與創新,反思深度不夠,缺乏有效的教學反思,因此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有限。教師缺乏相應有效的理論指導,制約了教師教學反思的深入進行[7]。由于教師所帶班級較多,上課較多,所以沒有充足的時間考慮更好地改進教學行為,即教學反思之后不一定有對應的教學行為產生,教學反思的有效性降低。

2.學校缺乏對教師教學反思活動的規范管理與引導

學校缺乏相應的教學反思制度,缺乏對教師教學反思活動的規范管理,并沒有明確規定教師必須進行教學反思。教師反思僅僅是教師自己為提升教學能力的自發行為,教師教學反思的動力不足。很多教師有較強的反思意識,但是多表現為教師個體的獨立反思,因教師個人素養與理論水平的限制及認識的局限性,反思往往難以深入。缺少學校管理和主導下的教師合作交流與反思的文化氛圍。

3.教師教學反思的形式單一,教學反思存在隨意和淺表化現象,缺乏系統的教學反思

教師教學反思文本部分字數較少,內容不深,多是蜻蜓點水。主要是課后的反思,并沒有課前反思和課中反思,教學反思的形式單一。反思有很大的部分是簡單地描述教學現象,提出淺表化的意見;或僅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沒有深入理性思考,改進的方法缺失或未必可行。教齡較長的教師多是頭腦里想想,缺少文本的反思記錄。教師的教學反思比較隨意,缺乏深度,反思水平低,多處于經驗分析水平上。因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反思后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加強教師教學反思的策略

1.學校制定關于教學反思活動的規章制度,進行規范管理

學校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使教師的教學反思活動規范地進行,如規定教學反思的頻率和反思文本的要求,讓教師意識到教學反思的必要性。提倡教師平時就注意審視自己和同事的教學情況,做有心人,養成勤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鼓勵教師就各自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交流,創設和培養教師間合作交流的學校文化,培養教師教學反思的方法、技巧,促進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2.給予教師教學反思專業理論和方法的指導

教學反思需要專業引領,只有正確的專業理論引領,反思內涵才能得到本質的提升[8]。根據訪談,很多教師進行教學反思靠的是經驗,缺乏專業理論知識引導,這就需要高校教學理論工作者和教研員等專業人員深入學校,深入課堂,對一線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教學反思提出切實可行的指導和建議,有利于教師將教學反思的成果反饋落實到日常教學行為上。范梅南將反思劃分為技術理性水平、實用行動水平和批判反思水平[9]。處于技術理性水平的教師往往根據個人經驗對事件進行簡單的反思,這種反思是非系統、非理論性的,即“經驗分析模式”;處在實用行動水平的教師反思學生和教師自身的行為,考慮教學目標是否合適;處于批判反思水平的教師居于最高水平層次,能夠整合道德和倫理的標準,即“批判—辯證”的模式。教學理論研究者應幫助一線教師,逐步提高他們的教學反思水平,使更多的教師從技術理性水平邁向實用行動水平,并進而達到批判反思水平。

3.制定系統的教學反思表,指導教師教學反思行為

有學者根據科克倫等的學科教學認知發展模型制定了教師“教學反思表”,教師按照“教學反思表”進行反思可能會有較多的收獲。教學反思表的內容主要有[10]:①弄清現場,包括四個維度:學科內容;教學法;關于學生;教育情境。②分析理由,包括三個渠道:課堂;學生;教師。③擬寫方案,包括兩個步驟:梳理思路;擬定方案。三項內容最后都分別進行綜合分析。④回顧總結。教學反思表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指導綱要,依據此表,有助于教師教學反思條理有序地進行,最終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4.提倡師徒結對進行反思交流

“師徒結對”是指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結成師徒,師傅對徒弟實施“傳、幫、帶”,引領和指導他們走上教師專業化道路的教師發展與培養模式[11]。師徒結對可以幫助青年教師盡快熟悉教育教學業務,可以使新教師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成長;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在師徒制度中有師徒互相聽課磨課,就教學問題的研討等,通過交流與切磋,促進雙方進步。師徒之間的信息交流正是新教師需要的,對于新教師來說就是因材施教?;趲熗浇Y對的重要作用,同一學科組的教師進行一對一組隊,主要按照教師教齡不同進行搭配,共同反思提高。

5.教師要不斷探索提高教學反思的能力

教師要養成隨筆記錄、多思考的好習慣。堅持記錄教學過程中的點滴,尤其是有教學價值的新認識、教學方法上的新突破。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突發情況與處理等都可以記錄下來,方便日后進行教學參考。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須重視學生的反饋。教師可抽一些時間和學生交流,讓學生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進行教學反思與教學改進。

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學反思成為多數教師的日常行為,但是有些學校教師教學反思的實際情況并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缺少教學反思的時間,缺少教學反思專業理論以及方法指導,學校方面缺少對教學反思活動規范合理的管理引導,教師教學反思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多為個人獨立的行為。教學反思時描述性話語多,而理性思考少,教學反思后的教學行為跟進不及時、不到位。教學反思活動大多流于形式,沒能充分發揮教學反思對教師教學的促進作用。需要教育管理與培訓部門、學校、教師,三方重視和努力,使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從而真正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

參考文獻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 左屯生.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反思[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9).

[3] 丁鋼.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與政策分析報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4] 靳玉樂.反思教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5] 安富海.教學反思:內涵、影響因素與問題[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

[6] 陳永明.教師教育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7] 馬文杰.教學反思: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然選擇[J].教育探索,2012(10).

[8] 王潔,顧泠沅.行動教育:教師在職學習的范式革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9] Pultorak,E.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of Reflection In Novice Teachers:Three Years of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6.Vol 47(4).

[10] 潘超.學科教學認知視野下的“教學反思表”[J].教學與管理,2014(6).

[11] 馮家傳.優化師徒結對的實施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6(29).

[作者:郝琦蕾(1968-),女,山西臨汾人,山西師范大學山西省基礎教育質量提升協同創新中心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郭彩利(1989-),女,山西臨縣人,山西師范大學教科院學科教學論在讀碩士研究生;王建保(1970-),男,山西寧武人,山西忻州市第二中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 王 穎】

猜你喜歡
質性研究教學反思
高等數學的教學反思
沙盤游戲療法提升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質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