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書院制背景下的高校輔導員角色重構

2017-03-21 20:58朱麗花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17年3期
關鍵詞:書院制

朱麗花

[摘 要] 書院制是對傳統學院制的改革,以學生宿舍為載體,展開學習、生活、教育等活動。我國古代書院,倡導學術自由與研討啟發,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同時代的西方高校有住宿制管理模式,配備專業的學生導師,齊全的生活、學習設施。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校原有的學院制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壓力?!板X學森之問”更引發了教育界的深入思考,如何培養優秀的人才?現代書院制孕育而生。在學生管理模式的變革中,對高校輔導員來說,必須重新構建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 書院制;角色重構;新型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3-0067-03

書院在我國歷史悠久,它開始于唐朝,興盛于宋代,衰落于清代。從古至今,經過歷史長河的洗禮,書院的精髓仍在,至今依舊有許多專家、學者在研究書院制度。國外高校書院制的發展歷史為我國現代書院制的建設提供了理論與實踐指導價值。作為在學生工作一線的高校輔導員,面對新制度、新模式,需要重新省視自己的角色,以便更好地服務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 現代書院制的提出

書院在中國有著千余年的歷史,它起源于唐朝,興盛于宋代,結束于清朝光緒年間。其中最有名的是白鹿洞書院、岳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和崇陽書院,它們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獨特的教育模式,是廣大文人讀書求學的場所,也是藏書、教學與研究的高等學府?!帮L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是明朝顧憲成給東林書院的題詞,從題詞中能讓人感受到古代書院樸實幽靜的格調;師者授業解惑、學者自由辯論的治學精神;書院自主招生、自由講學的獨立精神;師生刻苦求學、心懷天下的愛國精神。這些在歷史長河中凝練而成的書院精神不僅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教育和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影響著中國現代教育者的思想和中國現代教育的發展,目前教育工作者們正積極探索現代書院的建設與發展。

在國外,英國劍橋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一些世界知名高校實行的都是住宿學院制。住宿制管理模式沒有教學活動,更多的是為老師和學生的居住與活動提供優美的環境與完善的硬件設施,負責師生日常生活管理。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混合住宿模式,導師定期參加、指導學生活動的教育形式為師生間的交流學習、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種教育管理模式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名人校友輩出。同時,該模式為我國現代書院制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理論與實踐指導意義。

近些年來,國內高校積極實行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管理模式,“書院”便在創新的大潮中孕育而生,例如香港中文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汕頭大學、南京審計大學等高校實行了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一般認為,書院制是學院管學生專業教育,書院管學生生活。該模式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發揮學院與書院的力量,均衡教育目標,從而實現當代大學生的全人教育、全人發展。書院制最鮮明的特點在于它打破了傳統的班級模式,各年級、各專業的學生混合住宿,同時配備了導師制、導生制的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書院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是開展教育工作的第二陣地。在學生社團活動方面,書院以學生社區為平臺,成立各個學生會部門,開展豐富的學生課外活動。在通識教育方面,通識教育是書院制建設中的新項目,書院依據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開展以通識教育課程、通識講座等形式來配合學院的專業教育,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自我國高校輔導員制度確立以來,高校輔導員的社會職能與工作理念在不斷轉變。社會職能經歷了由 “以政治輔導為主” 向“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事務管理并重”的轉變;工作理念有“政治掛帥 、秩序穩定優先”到“思想政治教育與事務管理相結合”再到“服務于學生發展”逐漸成為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不論基于何種理念和社會職能高校輔導員一直工作在學院制的管理模式下,受到學校、學院各個部門的多重管理。面對書院制的改革,高校輔導員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如何做好學生的政治思想引路人、職業規劃指導者、生活學習服務者、心理港灣呵護者?高校輔導員必須重新定義自己在學生工作中的角色。

二 高校輔導員角色重構的內涵

1 工作理念的重構

在高校書院制模式下,書院不負責學生的專業課程教學,主要負責學生的通識課程教育、開展學生社團活動以及學生日常生活服務。在書院制學生工作中,我們需要打破學院制的傳統管理理念,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新時代教育理念,努力實現人文化管理,并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書院管理中來。首先,結合人才培養方案與學生的主體需求,開展通識課程、通識講座以及學生社團活動;其次,將日常生活管理服務項目融入到學生社團中去,如建立學生社區自管會、晨訓部等生活管理社團。該教育管理模式不僅提供給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揮的平臺,增強他們的書院主人翁意識,而且將高校輔導員從保姆式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變成學生活動的管理者、引導者。

2 工作載體的重構

國外大學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需要,以學生宿舍為平臺開展工作,提供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配套設施,比如圖書館、健身房、小劇場、多媒體教室、咖啡吧等活動場所。我國試行書院制的高校打破了傳統的學生宿舍管理模式,以學生宿舍區為載體開展學生工作,學生社區中心演變成了學生活動重要區域。但是,在書院制建設初期,大部分學校只是對原有學生宿舍進行簡單的組合和改造,沒有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英、美兩國住宿制學院的幾百年發展歷史,為我國現代書院制的發展提供了時間參照。學生社區是書院制建設與發展的重要部分,是順利開展學生工作的基礎保障。為此,打造優美書院環境與配備齊全的活動設施,我們需要不斷投入物力、人力與精力,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

3 工作對象的重構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變遷,不斷變化的大學生群體有著不同的時代背景和性格特征。95后的獨生子女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的主體,他們是不缺乏物資與長輩呵護的一代,他們是生活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中的一代。95后的大學生有著自己的時代優勢,一方面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他們獲得信息知識的范圍廣,學習能力強,思維敏捷;另一方面他們由于長輩的寵愛而成為關注的焦點,個性張揚,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95后的大學生也有著自己的性格弱點,一方面性格張揚過度會缺乏團隊精神;另一方面長輩的呵護使得95后的大學生耐挫力差,有時出現極端現象。書院制的管理模式注重學生的個性化要求與發展,解決了強調管理者主導的傳統管理模式與個性張揚的學生之間的矛盾。與此同時,書院制的專業混住模式,讓95后的獨生子女在遇到挫折的時候無法自我調節情緒。因此,有學生在與同學抱團失敗后又沒有發泄不良情緒的途徑,輕則抑郁重則輕生,也給高校輔導員的學生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對此,認識工作對象,能幫助高校輔導員理清工作思路,推動學生工作的順利展開。

4 工作團隊的重構

試行書院的大部分高校都有建立導師制,從校內公開選拔學術水平高且熱愛學生工作的教師或者從校外聘請杰出校友、知名學者等擔任學生的導師。例如,李嘉誠先生已然成為汕頭大學師生心目中的“夢想導師”。導師主要通過講座、面對面交流、各類活動等對學生進行學業、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引導。以南京審計大學為例,南京審計大學的學生工作團隊包含了總導師、班主任、常任導師即輔導員、通識導師、專業導師、社團導師、就業導師,他們有著豐富教學經驗、學生工作經驗??倢煂W生引導啟發,是學生的人生導師;班主任安排學生專業學習活動;輔導員負責學生日常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識導師教授書院學生的通識課程;專業導師完成學生的專業答疑;社團導師指導學生的各類社團活動;就業導師負責學生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導師們分工協作,相互配合,共促學生的成長。導師團隊的成立增強了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力量與工作的效率,同時拉近了老師與老師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5 工作內容的重構

學院制教育管理體制下,高校輔導員的實際工作內容是多而雜的,繁雜的日常工作難免造就“萬金油”“保姆”“信息員”式的輔導員。傳統的學院制模式下,高校輔導員工作質量趨于淺層化,方式方法難免粗放,育人效果差。書院制模式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雖然變化不大,但是大大除去了與二級學院的教學部門、學校的各個行政管理部門的對接工作。對書院輔導員的工作進行了精細化分工,每位輔導員除常規學生管理、教育工作外,每人都有相關的專項工作,例如黨建、資助、心理、社團、宣傳等。專業工作的開展有利挖掘高校輔導員自身潛能、專業特長,促進高校輔導員加強專業學習,推動高校輔導員走專家化道路。

三 以發展書院制為契機培養新型輔導員

1 導師型輔導員

95后一代已然成為大學生主體,“個性張揚”、“思維敏捷”、“學習能力強”、“耐挫力差”、“團隊意識薄弱”是他們這一代人的鮮明特點。95后大學生希望自己的輔導員亦師亦友,希望在自己人生迷茫、失落的時候,不是刻板的說服教育而是自己的人生導師與朋友,能夠幫助自己走出困境。導師通過自己的學術成就、專業造詣、人生經歷等為學生提供咨詢、幫助、建議,這是對新時代對高校輔導員提出的新要求。這不僅僅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勤勤懇懇的工作就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更需要高校輔導員能將學生教育工作當成一門藝術,因材施教。因此,教育學、政治學、哲學、管理學、社會學、法學、經濟學等方面有必要的知識儲備,同時高校輔導員在自身業務知識如心理健康、就業指導、創業指導等領域做到融會貫通并且能夠獨當一面外,在完備的知識結構體系上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能不斷探索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新規律和新問題。在日常工作中,高校輔導員應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創新、不斷成長。

2 研究型輔導員

沒有專業的職業是不被人尊敬的。高校輔導員工作由大量的事務性內容構成,從天亮到天黑忙于瑣碎的學生事務,沒有空余的時間用于自身的專業學習。往往在職稱評定時,科研成果的數量及質量成了攔路虎,大部分人止步于助教、講師,在高??蒲兄胁粩啾贿吘壔?。沒有科研成果,何談研究型輔導員?為此,學生工作瑣碎,沒有整塊的時間用于科研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輔導員自身專業能力差也需要深刻反思。書院制下高校輔導員由日常的管理者變成領導者,這種管理模式不僅解決輔導員的學生工作時間與自身學習時間分配的矛盾,而且提供了研究的新機遇。因此,在日常的學生工作中真正做到用心、用腦,同時保持學習的意識與學習狀態,不斷地思考、總結與創新,最終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新問題、探索新規律,并且將學生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與解決的方法不斷轉變成科研成果,從而提高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3 專家型輔導員

從高校輔導員制度建立以來,輔導員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這支隊伍的發展也遇到了阻力與不穩定性。教育部于 2014 年 3月印發 《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 ( 暫行) 》中,對高等學校輔導員進行了職業定義并將本職業分為三個等級,初級、中級、高級,從工作內容、能力要求、相關理論與知識要求進行了明確定義。這體現了高校輔導員今后的發展方向。高校輔導員除了加強學習以保證自身專業素養外,教育部門、學校部門需要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投入更多,如加大培訓、學習、提高工資待遇水平。專業化、專家化道路是高校輔導員完成職業定位、角色轉型的有效途徑,是解決高校輔導員發展瓶頸的根本方法。有一支專業背景強、科研水平高的高校輔導員隊伍才能不斷適應不同特點大學生的發展要求。因此,高校輔導員需要通過在自身的專業領域中不斷將實踐與理論研究相結合,成為所在領域的專家,為現代書院教育模式的發展與自身的成長發揮力量。

高校輔導員工作在書院制下變得更加精細化、專業化,優于 “學院制管理模式下”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說明書院制的發展契合了高校輔導員職業化、專家化的發展規律,為培養新型高校輔導員提供了制度保障與發展空間。因此,高校輔導員在“書院制管理模式下”應該更加積極探索,努力學習,向導師型、研究性、專家型輔導員道路前進。

參考文獻

[1]戴銳.輔導員工作理念轉變與研究型輔導員的成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

[2]沈雪妹, 陳國祥.論高校輔導員的角色重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2).

[3]贠發平.試論書院制管理模式與輔導員工作[J].高校高職研究, 2015(5).

[4]肖柯.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四棲型”定位和專業化發展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

[5]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通知,教思政司2014(2)號, http://www.gov.cn/xinwen/2014-04/14/content_2658616.htm.

猜你喜歡
書院制
書院制下高校境外學生教育管理實踐的創新思考
通識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書院制改革新路徑
南科大書院管理模式對我國師范類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啟示
淺析書院制下的德育新模式
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初探
書院制學生管理模式初探
“書院制”模式下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若干思考
試談書院制在培養大學生價值觀中的功能
針對“書院制”下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見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