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源型城市的第三產業迷途

2017-03-22 07:49陳雨蒙解穎
商情 2017年1期
關鍵詞:華北地區資源型城市第三產業

陳雨蒙+解穎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北京 100081)【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日益成為各國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國隨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升,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然而,在資源豐富的地區卻存在著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第三產業比重的增加對經濟的增長沒有作用,甚至有負向的影響,本文基于華北地區三個省份(山西、內蒙古、河北)17個產煤大市的面板數據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資源型城市;第三產業;華北地區

一、研究背景和問題的提出

我國礦產資源豐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資源豐富的地區就會聚集起來相當的人口,之后慢慢發展成了城市,這些城市最初的居民大多是采礦工人和他們的家屬,后來又會衍生出來一起其他產業,包括礦物加工、冶煉乃至重工業,但是這些產業都高度以來資源。一旦這個城市附近的資源瀕臨枯竭,很多問題就會接踵而來,伴隨著人口流失和下崗失業大潮,房地產的泡沫破裂,一個個的“鬼城”便建立了起來,這造成了社會的不穩定和資源的資源浪費。

響應中央的號召,在山西、內蒙古等資源大省,不少地方政府已經在嘗試增加科技投入,以達到產業轉型的目的。但是,由于盲目提高第三產業比重,不但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反而起到了負向作用。另外通過回歸發現了,增加教育投入反而會造成財政收入的下降。由于資源豐富地區的特殊性,產生了一系列違背常理的現象。

二、變量指標選取及數據說明

對于資源型城市,資源相關的資源稅屬于地方稅,地方政府行為作為破解難題的關鍵需要地方財政收入作為保障,人均地方財政收入更能反映地方財政收入和經濟的質量且具有可比性,因此,本文將被解釋變量選定為地方人均財政收入。選取第三產業從業人員占總勞動力比重作為第三產業比重的指標。各控制變量分別為資源開發強度、科技投入比重、固定資產投資、教育投入比重、人均GDP和外資投入比重。第三產業比重和對外開放度描述的是地區的經濟結構,物質資本投入、教育投入描述的是地區的經濟總量。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07—2014。并選取了包括唐山、邯鄲、太原、大同、陽泉、長治、晉城、朔州、晉中、忻州、臨汾、呂梁、烏海、赤峰、通遼、鄂爾多斯和呼倫貝爾華北地區十七個典型的煤炭型城市。因為南北方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考慮到北方主要是火電,南方是水電,所以只選取了華北地區17個煤炭大市,這些城市大部分位于山西,具有較大的相似性,他們的煤產量占了整個北方地區的一半以上,他們的共同點在于,實體經濟和金融業不發達,經濟高度依賴煤炭相關產業,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并且本地的教育資源比較匱乏,外資投入少。

三、實證結果與數據分析

本文利用使用OLS模型,回歸結果顯示(1)GDP對地方財政收入有正向作用,但是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并沒有給地方財政收入帶來正向影響,資源豐富地區的“第三產業迷途”現象存在。(2)增加資源開采強度對地方財政收入的增加有促進作用,但是并不明顯。依次加入科技投入、固定資產投資變量,其對地方財政收入增加都有明顯的正向效應,這與常理相符合,但是加入教育變量對財政收入增加卻有著明顯的負向作用,這與常理不符。增加這幾個控制變量后,第三產業從業比重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負向作用都沒有發生變化。

經濟學研究表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是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所以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不能單純依靠煤炭的采掘,而應該努力發展新興產業。但是問題在于只增加第三產業數量,卻沒有提高質量,這導致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反而限制了地方財政收入的增長。為了追求政績以及達到中央建議的第三產業從業比重,地方政府可能會強行并且不切實際地提高第三產業比重,這樣自然會降低一些適合本地區的一些傳統產業,最終導致財政收入的下降。

按照常理來說,增加教育支出會有助于地區經濟的增長,財政收入應該會增加,但是在資源豐富地區,這個結論恰恰相反。導致這一個結果一個原因可能是,增加教育經費確實會提高一個地區的平均教育水平,會增加優秀學生的比例,但是由于這些地區經濟比較落后,并且大多數是嚴重依賴煤炭的傳統產業,加之煤炭產業往往會造成污染,學習優秀的同學往往會通過高考離開家鄉,到條件更好的地方發展。也就是說,增加了教育支出會導致資源產區的優秀人才流失,這就產生了“教育困境”。還有一個原因是這些地區教育腐敗可能比較嚴重,增加了教育開支并沒有有效用于提供教育水平上。

科技投入比重引入模型后,該指標為正并且很顯著,該地區的科技投入很大程度上改進了煤炭的開采效率和相關產業的生產率,并為重工業,例如鋼鐵冶煉、大型機械制造提供了技術支持,對財政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資源豐富地區,第三產業的比重和教育投入與財政收入成反向關系,而科技投入、資源開采強度和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對財政收入有正向關系。

四、建議

第一,資源城市可以借助自身的資源優勢進行產業轉型,也就是減少廉價原材料的出售,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煤炭產品的附加值,合理利用煤炭產品殘渣,例如粉煤灰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再次,一些資源城市可以利用地區的天然優勢進行產業轉型,可以加大旅游業等綠色產業的投入。尤其對于一些資源瀕臨枯竭的資源城市,要嚴格控制房地產的投資,避免房地產出現較大泡沫。資源城市由于長期的開采,城市環境一般比較糟糕,政府要致力于城市的環保工作,改善居民生活環境,避免人口的進一步流失。

第二,地方政府應該對轉型產業進行有力的援助,鼓勵發展新興產業,增加政府補助并減少稅收,對下崗的煤炭工人進行再就業的職業培訓,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用事業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張金槐.資源型城市轉型與第三產業發展[J].宏觀經濟管理,2015,(1)

[2]馬鵬,李文秀,方文超.城市化、集聚效應與第三產業發展[J].財經科學,2010(8)

作者簡介:

陳雨蒙(1989-),男,漢族,山西人,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學院,碩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學;

解穎(1990-),女,漢族,黑龍江人,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財政學。

猜你喜歡
華北地區資源型城市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2.9%
華北夏谷區近30年來主要谷子育成品種農藝和品質性狀演變分析
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6%
資源型城市轉型中景規格局的優化
基于DEA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效率評價
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中環境行政執法問題研究
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長6.7%
朔州市煤炭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季度第三產業增速明顯下滑
華北地區冷暖年的不同環流形勢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