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管理會計的“中國特色”

2017-03-22 11:55沈澤宇
商情 2017年1期
關鍵詞:亞當斯中國特色生產

沈澤宇

【摘要】中國的管理會計隨著中國的經濟情況的變化而變更,管理會計始終圍繞著中國特色這個主旨運作著。將政府的政策實施與企業的主觀能動性相結合,將這些作為引導管理會計方向的路標,為管理會計打下了基礎。理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的管理會計的認知,擬定切實有效的管理方案。管理會計根據中國市場經濟等方面的特點制定了它獨有的前進道路和發展方向,發揮在企業經濟效益中的積極作用,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繁榮。

【關鍵詞】管理會計;中國特色

從一個國家的管理會計中可以看出很多東西,比如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運行模式等。管理會計不是死板不可改變的,它是不斷變化的。它不僅要順應本國國情,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企業的運行狀況,也應顧慮到其他國家尤其是經濟發展比較迅速的國家的發展程度和將來的走向。我國的管理會計是借鑒他國的經驗依據本國國情所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和體系,它不能只適應于本國國情,也要為全球各地的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有利支持。

一、管理會計的現狀

我國的管理會計是借鑒和吸收了西方國家管理會計的先進經驗,然后結合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企業運轉的情況以及市場經濟的需求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管理會計應該將西方的理論知識與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管理會計知識的根本是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生產,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繁雜多樣,涉及到多個方面,必須要有科學的理論知識為企業指明方向,促進企業的發展。西方國家在進行管理會計時,參考了運籌學等科學知識,為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優化生產勞動力等提供了便利。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里,他們采取了對應的措施來突出企業的優勢,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為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用作參考。但是要想我國的管理會計更符合本國生產發展的需要,就應該讓管理會計具有中國特色。

二、管理會計的原則

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作為核心思想,將西方的理論知識和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相結合,讓管理會計得到進步。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同時,也要積極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制定合適的銷售計劃,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獲得效益,這是管理會計必須要遵守的基本原則。我國獨特的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管理會計在生產過程中加強計劃管理。將指令性計劃于指導性計劃緊密銜接,使宏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相結合。管理會計可以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更嚴謹,更有效率。當企業各部分的生產方向偏離企業總體的發展軌道時,可以快速的進行修正,注意整體利益的協調。及時對貨幣的市場價值展開調查,對投資方案的期限和額度進行適當的調整,根據貨幣進行控制。隨著企業債務的增長,企業要謹慎地運行,防止發生失誤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采取穩健性原則,在企業運行過程中要有完整、明確的會計資料作為依據。定時對企業的各部門進行考核,對企業的業績進行評價,明確各部門管理者的責任。加強企業人員培訓的同時,在廣大群眾中需求幫助,調動群眾參與管理會計。

三、提升中國特色在管理會計建設中的策略

(一)在商品經濟的前提下構建合理的管理計劃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市場經濟中,社會的生產在沒有國家政府的干涉下進行,企業的生產銷售環節主要靠市場進行調整。要想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企業要合理的安排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再到銷售等等各個環節,通過企業會議的開展制定方案和計劃,給企業的運行提供理論依據。西方管理會計將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進行真整合。應用運籌學和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幫助企業領導進行決策。

我國的經濟體制要求企業在國家的干預下開展生產經營,隨著時代的發展,改革的逐步實施,國家開始逐漸減少對企業的指令性計劃范圍,由直接干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改為間接干預。緩慢而穩定地使指導性計劃范圍和市場調節等方面增加。企業的自主權逐漸增多,需要企業在確保能夠達到國家要求的目標的同時,多進行市場調查,根據市場需求來調節生產額度,處理好供求關系。在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情況下,企業要做好決策方案,對自己將要生產的商品的種類、數量、銷售方面提供參考。為了減少在生產銷售等環境的重大失誤,企業應定期對自己的數據、資料等進行整理和分析,反思在經營過程中的不足,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解決,幫助企業上層做出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正確決策,做好對企業的未來規劃,實現企業在商品經濟下的完美運行。

(二)加強構建公司內部的經濟責任制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類型的企業出現,企業的管理模式越來越復雜,企業規模也在逐步增加。為了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自主能動性,使員工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應該放松自己手里的權力,將自己的權力下放到各個機構,使每個管理層都有相應的決策權,企業的領導有更多的空閑和精神去制定企業的長期發展方向。各級的管理人員通過對權力的有效運用,更好的完成企業下發給自己的任務,將個人和企業的經濟利益一致化。將自身利益和企業利益相結合,從企業的利益角度開展個人行動,使行動更具有科學性。

為了更好的對企業進行管理和監督,設立會計考核制度,責任會計負責為各單位的業績和效益進行評價。將企業的利益與個人的利益結合起來,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的有利調節。為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在企業的運行過程中,將任務和指標精確到每個人的身上。但是效果確不怎么理想,企業在運行過程中任務的指派,沒有很好的連貫起來,任務指派過程中存在不科學的地方,使企業的評價和獎懲制度都出現了失誤,不利于企業的正常運行。為了使會計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企業能夠有效運用會計制度,責任會計就出現了。它可以將企業的責任單位可以控制的經濟責任指標明確起來,對日?;顒舆M行監督,各級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獎懲,增加員工的責任感,工作更加認真負責,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行。

中對勞動者的需求也是快速增長的。各行業的不斷擴大,要求更多的勞動者投入,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資本家會辟出更多的資金用于工資基金,自然而然會催生工資的增長。同時,資本所有者會將資本轉移到利潤更高的行業,使利潤在各個產業之間趨平,進而降低平均利潤。

這就是說,亞當斯密所持的觀點是,經濟的快速發展會使財富分配向勞動者方向傾斜。但關于這一點,雇主之間不言而喻的聯盟會制衡工資的提高。

三、兩個悖論

(一)抽象演繹和歷史歸納之間的矛盾

內維爾凱恩斯由于亞當斯密采用將抽象演繹推理和歷史歸納推理相結合的方式而稱贊他是理想的經濟學家。例如,亞當斯密觀察到,18世紀,美國不如英格蘭富有,但是美國的發展速度更快。與此同時,美國勞動的貨幣價格要高于英國。另一方面,中國雖然長期是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是中國長期處于停滯狀態,同時中國的勞動者的工資很低,工人難以養家糊口。通過這一歷史現實,亞當斯密得出了“引起勞動工資上升的不是國民財富的實際大小,而是它的不斷增長”的結論。在對歷史現象歸納的基礎之上,亞當斯密抽象化了這一過程,并將它作為一種結論。亞當斯密因此提倡發展,不支持停滯。而現實卻是,目前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低于中國,而美國工人的工資大大高于中國。所以不能確切的說該結論的正確性。工人究竟如何才能從經濟發展中分配到更多,從歷史角度是無法得出普遍適用的結論的。

(二)解釋和預測之間的矛盾

解釋和預測是經濟學方法論中常常出現的一對名詞。經濟學家的普遍觀點是解釋和預測是不對稱的。但是,在分析問題時,經濟學家并不能時時刻刻謹記這一思想,而經常用解釋某一現象的原因去預測未來可能出現的現象。這在亞當斯密的思想中也有所體現。

大多數經濟學家,如Keith Tribe認為,亞當斯密是“經濟自由主義”的預言家,是“現代資本主義的預言家”,即認為他對過去事情的總結是一種對現代經濟的預測。

參考文獻:

[1]Blaug,Mark,the Methodology of Economics or How Economists Explain.Translated by Shi,Shijun and edited by Ma Qinghuai.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1992

[2]Brue,Stanley L,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Thought.Orlando:The Dryden Press,1999.Smith,Adam.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 Press,1999

[3]侯洛生.對亞當斯密價值學說的再認識[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35(01):2123

[4]聶文軍.亞當斯密的正義觀[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05,20(03):2528

(三)重視經濟效益的提高

企業進行生產活動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使企業獲得最高的利潤,西方管理會計就是以這一目標為核心,在進行投資分析的時候,挑選出能獲得最大利潤的方案。一切的生產經營活動都圍繞著利潤最大化這個核心思想進行。

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企業生產經營的最終目的是滿足社會需要。企業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基本條件后才能獲得利潤,將市場需求和企業的經濟效益相結合,滿足社會的生產要求。它涵蓋著許多內容,比如產品的種類、質量、銷售量和生產量等等。企業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不能只重視對利潤的追求,切忌不能損害國家利益。管理會計在不斷進行自身完善和建設時應該以經濟效益為核心。

(四)以實踐為主參與到公司單位的管理之中

管理會計在初級發展階段時,使事后核算的成本會計改完事前核算。這代表傳統的會計方式向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管理會計的逐漸轉變。這個時代管理會計的特點就是服務于企業,鮮少結合市場經濟需求。之后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不得不變更管理方式,使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將企業管理方式科學化,使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更加迅速,生產方式更具有科學性。對企業實行現代化管理,將許多先進的科學成果應用到企業管理中,促進企業的發展和進步。

通過實踐表明,會計對企業管理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是企業管理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會計逐漸從執行性轉為決策性管理,確保國家計劃的完成,生產效率的提高,使生產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對企業的利潤有著深遠影響的生產方向等問題制定發展方向,指明目標。

(五)為達到會計實務處理的規范標準

由于經濟發展的壓力,國家為了追趕西方國家的進程,與國際會計相接軌而制定的??紤]到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不夠員工素質水平不足,對企業的會計制度進行了調整,形成了獨特的處理方式。行業特性與規模特性較為顯著,逐步開發出新的可以推廣的制度體系,以此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

四、結論

由于各國的國情和體制的不同,各國的管理會計準則也不盡相同,存在著區別。管理會計有著操作空間廣泛等特點,將西方的管理會計進行改造,促使管理會計形成穩定的理論體系,使差異變為中國特色。中國作為在國家中有著重要地位的國家,將管理會計在其他國家的作用體現出來。通過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使其它國家對中國的實力有了大致的了解,正確的認識中國,這是管理會計在將來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新旭.構建中國特色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探討[J].當代會計,2016,(03):78

[2]馮巧根.論管理會計的“中國特色”[J].會計之友,2016,(05):123130

[3]施增陽.淺談中國特色會計文化建設[J].財會通訊,2014,(28):123124

猜你喜歡
亞當斯中國特色生產
給自己一次失敗的機會
注意注意!吸管來襲
給自己一次失敗的機會
2017年農藥生產企業新增生產地址備案名單
賈康:“中國特色”的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
“中國特色”的低速電動車
比別人多做準備
食品與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