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伯謂之“桎楛”的社會存在理性

2017-03-22 13:07司俊武
祖國 2017年5期
關鍵詞:契約

摘要:“現今的資本主義經濟秩序是個巨大的宇宙,個人呱呱墜地于其中,對他而言,至少作為個體,這是個他必須生活在里頭的既存的、事實上如銅墻鐵壁般的桎梏。這宇宙強迫個人奉行其經濟行為的規范,只要個人是卷入市場關系中的話。制造業者要長期背此規范而行,注定是要被市場經濟淘汰,就像勞動者不能或不適應這樣的規范,就會變成失業者淪落街頭?!表f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對資本主義桎楛的思考依然是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向,而要搞清楚韋伯的這一思想需要的是對其社會觀的邏輯思考。這也是現今社會科學審視現存社會制度的一種渠道。所謂社會對人的束縛并不一定就是必須要批判的存在。韋伯的社會桎楛觀念就是這種矛盾思想的典型。

關鍵詞:唯名論 唯實論 契約 桎楛

一、唯名論與唯實論的爭論

韋伯在書中所描述的資本主義的這種所謂的桎楛在本質上是在描述社會的虛實表象,也就是一般概念中所爭論的社會唯實論與唯名論的外在顯像。要理解韋伯的這段話的意思首先要搞清楚社會唯實論與唯名論的爭論。

學界一般認為韋伯是社會唯名論的代表人物,所以將韋伯歸入唯名論的隊伍。這一點在韋伯強調人本主義的研究方法論的基礎上似乎是可以成立的。尤其是韋伯強調沒有了人也就沒有社會的觀點更為直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從這一點出發,我們能得到的最為明顯的是韋伯的人本主義精神而不是果斷的割裂其與唯實論聯系。唯名論與唯實論的爭論基本點在于社會本身是否為實體性存在。在這一點上兩者處于對立的立場。但韋伯所代表的唯名論以及同時期涂爾干所代表的唯實論并沒有以攻擊對方為課題。實際上唯名論與唯實論是研究者本身在不同環境下觀察社會的一種范式,并不因為觀念不同而完全對立,甚至割裂開來。因此,研究韋伯的社會觀念立場需要注意的一個前提是不要割裂唯名論與唯實論的關系。

二、現代社會觀

唯實論與唯名論的爭論其實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立場更為明確,事實上兩者在歷史過程中在相互借鑒融合。在現代社會中對社會學的思維立場其實是站在唯名論的立場上觀察唯實論的論點,或者是在唯實論的立場上兼顧唯名論的觀念。例如現代的吉登斯在結構社會學研究中并沒有以明確表明唯名或唯實的社會研究立場,而是關注社會結構表象本身。

關于唯名與唯實的融合可以做一個情景設想:假設一群人坐在教室里,聽老師在講臺上講授韋伯的課程。這時候在這個教室的空間范圍內,這群人組成了一個小社會。在這個范圍中最為明顯的就是這群人。于是這群人形成一個特定的社會,即老師教授課程給學生。而到這里為止是典型的唯名論的觀念,即這群人組成了社會。

繼續設想,假設這時候下課鈴聲響了,老師和學生都走出了教室,教室里沒有人,那么在教室這個空間范圍內還存在社會嗎?答案是仍然存在。

教室是一個特定的社會空間場所,這里是教學的地方不是干其他事情的地方,是社會賦予這個地方特定的意義。教室里面有桌椅有黑板,這些設施是用來教課和學習用的,而不是用來吃飯的。教室里面有一塊地方一般會高于地面十幾公分,上面會擺放一個特殊的桌子,這個地方被稱為講臺,這里是老師教課的時候所在的地方。即便教室里沒有人,人們也仍然會對這個地方有一些特殊的想法,不論是尊重、羨慕還是其他的什么。當老師站在講臺上的時候,老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居高臨下的姿勢。這時候老師的存在形成一種權威,即在講臺上講課的時候,老師知道這門課程代表什么意思,而學生不知道。出于對未知的畏懼,學生服從老師的指導。當這個教室沒有人的時候,講臺仍然代表了一種權威,即在講臺上的人應該具有比講臺下的人更高的學問,至少在某個方面應該如此。所以,至少在某個新的課程領域內,講臺上的老師代表了有知階層,講臺下的學生代表了無知階層。當教室沒有人的時候,這種階層劃分仍以教室的布局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無形的社會存在則是社會唯實論的典型觀念。

邏輯梳理:在教室的空間范圍內,老師和學生形成了一個小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存在兩個階層,即老師所代表的有知階層和學生所代表的無知階層。無論這個小社會想怎樣發展,都要取決于教室里的這些人怎樣行動。至此為唯名論的觀念。當下課鈴聲響起,教室里空無一人的時候,這個教室所代表的小社會并沒有消失,而是繼續存在著,通過教室內的布局,甚至還能清楚的劃分階層。至此為唯實論的觀念。但是,教室里的人的行動并不是完全自由的。這個特定空間內的人,是否下課要受到下課鈴聲的控制。老師并不一定要站在講臺上才能講課,老師可以走下講臺和學生互動,學生也可以走上講臺闡述觀點。鈴聲和教室的布局可以影響教室里的人群的行為,但是鈴聲和教室布局本身就是人們賦予其意義之后才擁有其影響力。

再設想,當講課的老師聽到鈴聲響起后突然停止講課,但這個行為并不是因為要下課了,人們可以賦予鈴聲新的意義,例如聽到鈴聲后老師和學生要進行互動等等。當有人走上講臺的時候,講臺下的人并沒有對講臺上的人有更高的尊重,因為人們可以賦予講臺新的意義,即走上講臺代表接受講臺下的人的行為質詢等等。再回頭設想,當賦予鈴聲和講臺新的意義之后,我們本身也要被這種意義所束縛。當我們聽到鈴聲后就必須停止聽課,與老師進行互動;當我們走上講臺的時候就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接受質詢。這個過程更像是異化。

因此,唯名論與唯實論并沒有分隔開,而是要進行融合才能更好的看清這個社會的面目,更為確切的說就是站在唯名論的立場上觀察唯實論的觀點。這樣才更接近韋伯的社會觀。

三、契約異化成的桎楛

現在讓我們回頭來看韋伯關于資本主義的桎楛的講述。首先需要搞清楚桎楛來自哪里。設想:一個空間內有甲和乙兩個人,還有一堆生存所需的東西。這時候兩個人可以成立一個公平的契約,約定平分這些東西,讓兩個人都活下去??墒怯幸惶?,甲發現自己有一項本領是乙沒有的,而且憑借這個本領可以完全擁有生存用的東西。于是甲就與乙約定進行比賽,輸的人要放棄生存所需的物質并聽命于贏的人,出于貪婪,乙在略作思考后就答應了。于是結果就成了甲擁有所有物資,并憑這些物資的所有權的支配來雇傭乙為自己服務。出現這個結果的關鍵就在于物資的所有權的形成,而這個所有權的形成源于當初比賽前的約定。而這個約定就是資本主義形成的最初的規則,即契約。

繼續設想:被支配的人生活很艱苦,他心里很懊惱,于是他想反抗。但此時他發現在反抗的路上有許多障礙。首先比賽的內容是自己不擅長的,若再次比賽輸的可能性更大;還有,在當初的比賽后,贏的人利用優勢修改了比賽的規則,使得比賽更加不利于自己的反抗;另外,既然是自己當初同意了約定才形成了契約,如果反抗就要背上違背契約的罪責。于是他不得不放棄反抗。這時候以資本的所有權和支配權為基礎,形成了固定的游戲規則,而這個規則就成為束縛無產人的桎楛。

至于那個贏了的甲,也要遵循當初的約定,在比賽后必須接受乙的服務,并且要發給生存用的必需品。甲可以利用優勢修改比賽規則,但是當他想要修改規則的時候,必須要考慮保證新規則不會讓乙放棄一切進行反抗。于是甲本人也要受到契約的影響。當他不得不和乙進行交易的時候,則要達成新的契約,并且保證契約會得到履行。這時候資本主義的契約對甲來講,在其貪婪的愿望上是個無情的桎楛。

無論是比賽贏了的人還是輸了的人,在達成契約后就必須遵守契約。當這契約擴大約定的范圍,用來規范生活的一切方面的時候,契約及其精神異化為資本主義的規則,成為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的桎楛。

四、桎楛的理性存在

當韋伯去觀察這種桎楛的時候,發現人們在一定的社會中,不論他本人愿不愿意都不得不受到這種桎楛的束縛,因為這種桎楛最初源自人們達成的契約,雖然是在不平等的地位上達成的契約,但契約就是契約。也就是說,“桎楛”本身源自人們的契約行為,但在這種契約行為形成的規則異化后成為束縛人們行為的“桎楛”。因此說,韋伯在講述資本主義的這種桎楛的時候,是站在人本主義的理解立場上去觀察由人本身所創造的規則對自身的束縛。這也是韋伯謂之社會“桎楛”本身的存在理性,即令當今社會也概莫能外,任何認為人可以創造一種突破一切束縛讓人獲得完全自由的社會制度的觀念,從一開始就是偽命題。

(作者簡介:司俊武,長春工業大學社會學碩士,研究方向:文化與組織社會學。)

猜你喜歡
契約
一紙契約保權益
“生前契約”話語研究 “生前契約”消費之多聲對話——北京6位老年簽約者訪談分析
晚清至民國時期(1840~1949)契約文書研究述評
新疆發現契約文書與中古西域的契約實踐
以契約精神完善商業秩序
零售商過度自信時的收益共享契約
解放醫生與契約精神
《來稿須知》的契約屬性探析
三類自有品牌產品質量契約的比較與選擇研究
貴州契約文書俗字“”考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