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住區公共環境設施的現實困境與提升路徑

2017-03-22 07:28羅潔如
商情 2017年4期

羅潔如

【摘要】城市的高速發展使住宅小區不斷增長,作為體現住宅小區自身文化和特色的公共環境設施卻存在各種問題。本文對城市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建設的現狀進行調研與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城市住區 環境設施 路徑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城市住宅小區成片增長。然而在住宅小區數量增長的同時,作為體現小區自身文化和特色的公共環境設施卻不盡如意,出現了很多問題。本文通過對城市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建設現狀的調研與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對完善城市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相關配套制度與政策,推動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的建設與發展,完善小區生活環境和空間質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城市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現狀分析

(一)公共服務設施

1、教育設施。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老百姓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購房時會特別看重小區的教育設施,因此一些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小區受到購房者的青睞。居民對教育設施滿意度最高的是幼兒園,占76.4%,一般占14.7%,不滿意占8.9%。大部分居民對幼兒園滿意的主要原因是幼兒園離家較近,接送方便。幼兒園環境設施好,教學質量較高,家長比較放心。對小學滿意的居民占53.4%,不滿意的占26.2%。居民對初高中滿意度最低,只有42.4%,不滿意占39.5%。居民對中小學不滿意主要是小區教育設施配套少,教學質量不高,上學距離較遠等。

2、醫療設施。住宅小區有比較好的醫療機構,居民的滿意度就高,反之,居民的滿意度就低。住宅小區的醫療設施以小型私人診所居多,醫療設備相對落后,醫療水平較低,居民看病不放心,對小診所信任度低。超過73.4%的居民對小區醫療設施不滿意,滿意比例僅占12.4%。小區居民反映離大醫院較遠,希望在附近增設綜合醫院以方便居民就醫。為獲得健康安全的醫療環境,71.3%的居民選擇到條件較好的大醫院看病。老年、殘疾居民對小區醫療點的要求較高,希望小區能改善醫療環境和條件,給他們就近看病提供便利。

3、體育設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對體育設施的需求不斷增長,要求也越來越高。住宅小區體育設施的使用情況不容樂觀,認為體育設施使用率低的居民占52.6%,一般占33.6%,認為使用率高的僅占13.8%。對小區體育設施的外觀,居民不滿意占52.3%,一般占23.5%,滿意占24.2%,說明大部分居民對住宅小區體育設施不滿意,體育設施的外觀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小區居民認為體育設施布局合理的占56.3%,認為不合理的小區居民占43.7%。布局不合理主要是開發企業缺乏對樓盤設施安置的科學規劃,隨意選址和安置設施,有的小區甚至將體育設施安置在小區偏僻之處,居民使用極不方便,造成體育設施使用率低甚至空置。

4、商業設施。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居民對小區商業設施的要求也隨之提高。46.6%的小區居民對商業設施滿意,對商業設施評價一般的居民占28.3%,不滿意的居民占25.1%。不滿意主要是小區商業設施數量偏少,小區離大型購物中心距離太遠,居民購物不方便。小區商業設施是以售為主的經營模式,由業主自主經營或出租,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各自為政,管理比較混亂。

(二)公共信息設施

關注小區公共信息設施的居民占54.8%,不關注的居民占45.2%,不關注主要是由于居民熟悉小區內部環境,不需要公共信息設施指引,對此類設施的關注度不高。而對公共信息設施的滿意度,情況恰好相反,滿意的居民占36.3%,一般占20.4%,不滿意的占43.3%。居民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標識、告示及導向牌等公共信息設施沒有個性,千篇一律,制作工藝粗制濫造,缺乏美感。

(三)公共照明設施

住宅小區的公共照明設施是小區公共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小區的交通安全和方便居民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居民對小區公共照明設施外觀滿意占51.3%,一般占11.2%,不滿意占37.5%。不滿意的居民認為路燈等照明設施造型單一,大多是流水線上的產品,有些照明設施與小區環境很不協調。對小區公共照明設施的管理,居民滿意的占40.7%,一般占23.1%,不滿意占376.2%。居民反映,照明設施布局不合理,有的地方沒有安裝照明設施。而有些路段照明太暗,晚上行走很不方便。居民對公共照明設施最不滿意的是照明設施損壞嚴重,維護工作不到位、不及時。

(四)公共休息設施

公共休息設施是小區居民停留時間長,使用頻率高的設施,它也是小區居民增進交往和友誼,營造和諧鄰里關系的重要場所。小區居民對公共休息設施外觀造型滿意的居民占31.2%,一般的居民占46.3%,不滿意的居民占22.5%。關于休息設施的舒適度,認為很舒服的居民占46.3%,一般的居民占41.1%,不舒服的居民占12.6%。小區休息設施的使用頻率,經常使用的居民占48.7%,偶爾使用的居民占34.6%,從不使用的居民占16.7%。居民反映小區公共休息設施總體數量偏少,有些休息設施放置方式不合理,相隔距離太近,交談私密性差。有的休息設施沒有遮陽設備,風吹雨淋,衛生清掃不及時,設施破損嚴重,維護不到位。還有些小區的休息設施造型單一,與小區建筑及環境風格很不協調,這些都是造成居民對小區公共休息設施不滿意的的重要原因。

(五)公共景觀設施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生活環境和質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居民不僅希望小區環境怡人,設施完善,布局合理,而且更希望小區公共景觀設施造型生動,設計新穎; 不僅要賞心悅目, 而且要有文化品味和地域特色。對小區公共景觀設施滿意的居民占43.5%,一般的居民占21.3%,不滿意的居民占35.2%。居民對小區公共景觀設施不滿意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公共景觀設施設計過于簡單, 有的小區只有樹木, 小路和草坪, 缺少其它景觀元素。造型設計雷同單一,沒有個性,缺乏特色。重視單一景觀設施的設計,對景觀設施與小區環境的整體協調考慮不周。有的小區景觀設施設計對人性化要求重視不夠,小區灌木區設計給居民行走帶來不便,有的小區景觀設施材質堅硬未做倒角處理,給居民、特別是小孩帶來安全隱患。有些景觀設施細部設計欠仔細推敲,制作工藝粗造,公共景觀設施破損現象比較嚴重。

二、城市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開發企業對公共設施配套工作開展不力

作為小區公共環境設施建設主體的開發企業,十分重視小區住宅樓的開發,但不重視小區公共設施的配套建設。對政府規劃部門要求建設的公共設施,開發商經常擅自更改規劃內容,將公共設施用地改作它用。在分期開發的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經常安排在末期建設,甚至拖延建設或不建。部分已建成的公共設施,有的也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和要求,與開發商銷售樓盤時對業主的承諾相去甚遠。有些小區的公共設施管理不善,破損嚴重,居民無法使用,部分開發企業對設施的維修不及時,維護不到位,嚴重影響了小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二)公共環境設施設計水平偏低

城市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在設計上存在許多問題和誤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盲目照搬。我國的設計水平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很明顯,面對差距我國許多設計師缺乏自信。在設計小區公共設施時,往往不顧當地的歷史與文化,不考慮小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特色,最終導致國外風格的公共設施與小區環境極不協調,破壞了小區的整體環境和景觀布局,這是對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的極大誤解。

2、千篇一律。住宅小區的公共環境設施設計,缺乏對人的理解和人文關懷,缺乏對戶外生活及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高度關注。住宅小區的公共設施大多是流水線生產的產品,千孔一面,沒有個性,毫無美感可言,極大降低了小區的整體空間質量。

3、功能欠佳。有些住宅小區的公共設施設計忽視對人的尊重和關懷,設施數量不夠,擺設位置偏僻,居民使用率低,造成了資源浪費。部分設施設計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忽視居民的使用感受,甚至把休息座椅放在無遮擋的烈日下,影響小區居民的正常使用。

(三)、公共設施損壞嚴重,居民素質有待提高

住宅小區公共設施損壞嚴重,部分小區一半以上的公共設施不能正常使用。大部分小區路燈,花叢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有些草坪遭居民任意踩踏,已面目全非,被居民走出多條“人路”。垃圾箱損壞也很嚴重,有的垃圾箱踏腳損壞,垃圾箱缺門、缺蓋,變形現象隨處可見。有的設施有人故意刻畫的痕跡,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設施的美觀,也不利于設施的長久使用。健身器材和游樂設施損壞現象在各小區都存在,有些器材年久失修,老化嚴重,損壞很長時間也沒有維修。長時間的使用是造成器材損壞的重要原因,但平時缺乏保養維護和管理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三、城市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建設的路徑選擇

加強城市住房小區公共環境設施建設,是城市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之一。它不僅關系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城市居民良好生活質量的體現。要搞好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建設,還必須從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

(一)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對開發企業的監管力度

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出現了公共設施配套滯后,設施布置不合理,功能不完善,損壞較嚴重,設施配置與小區建設規模比例失衡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必須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宏觀管理,統籌協調住宅小區公共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城市管理部門要加大對住宅小區公共設施建設和管理力度,要經常檢查公共設施規劃執行情況,評估公共實施建設質量,對未按期完成公共設施建設的小區不允許住宅出售; 對質量不達標的小區公共設施要求開發商重建,甚至給予開發企業罰款、賠償業主損失等處罰。

(二)提升公共環境設施設計水平

城市住宅小區的公共環境設施是小區不可或缺的構成元素,它除滿足居民的使用功能外,還具有改善和美化小區環境的重要作用,對提升小區的文化品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住宅小區的公共環境設施建設與以往相比,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尤其是住宅小區公共設施的設計理念、制作水平,公共設施與小區環境的協調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之處。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住宅小區的公共設施逐步向智能化、人性化、多元化方向發展,對小區公共環境設施的設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大力提升公共設施設計水平,才能滿足小區居民的生活要求,創造一個公共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安全優美舒適的空間環境。

(三)創新居民自治管理模式

完善住宅小區公共環境設施的建設與管理,必須改革和創新小區管理模式,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統籌自管,居民自我服務的小區居民自治管理模式。首先,要成立小區自治管理委員會,設立設施維護部,衛生監管部等部門,建立以小區為主導,以服務部為保障,以單元樓為自治基礎,有志愿者參與服務的居民自治組織體系,為居民自治提供組織保證。其次要制定規章制度,明確工作職責,保障居民自治規范運行,充分調動小區居民參加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小區管理民主自治,使居民自治規范化和制度化。最后要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小區居民轉變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努力提高居民的整體素質,使居民素質與住宅小區優美環境協調一致。

參考文獻:

[1]靳超.北京住宅小區公共藝術和環境設施的結合與應用[J].建筑創作.2010(06).

[2]魯榕.住宅小區公共環境的設施設計分析[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2006(0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