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作者群分析的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提升方法探索

2017-03-23 02:23■丁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分析測試科技期刊學報

■丁 巖

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分析測試學報》編輯部,廣東省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大院34號樓 510070

科技期刊是科研人員進行技術交流、研究總結和成果展示的重要平臺,具有專業性、學術性、連續性和時效性的特點[1]。期刊的核心競爭力是以期刊人為核心,以作者、讀者、戰略、信息、組織等資源為基礎,以期刊文化為引導,通過對學術、經營、組織、服務等方面競爭能力的整合與提升而形成的、其他同行業期刊所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2]。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期刊市場,如何保持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有效提升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值得每位編輯人員深入思考。作者是科技期刊發展的根本,因此,分析作者群數據、深層次把握作者群情況對于提高科技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分析作者群為科技期刊的選題策劃和組稿約稿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3]。其次,依據作者群數據,可以構建科技期刊的核心作者數據庫。核心作者是提升科技期刊學術競爭力和品牌建設的重要資源。培養和穩定核心作者群,使他們成為期刊的忠實粉絲,為期刊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稿件,對于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有顯著成效。最后,通過分析作者的基本情況,可以了解某一學科的發展情況,為制定學科的發展規劃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目前,針對作者群的分析研究、作者群的分布研究、作者群的培養、作者群與期刊質量建設等方面,已有一些文獻報道[4-7],而關于作者群分析與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研究較少。楊瑞等[8]針對海洋科技期刊進行了作者群分析及核心競爭力探尋,統計分析了《海洋與湖沼》《海洋通報》《海洋環境科學》《臺灣海峽》《海洋預報 》《海洋學研究》6種海洋科技期刊在2005—2009年的作者群,討論了提高期刊核心競爭力的途徑。上述研究只是針對海洋類期刊進行了探討,本文則從化學類科技期刊的作者群入手,探討了作者群分析的具體方法,分析了編輯對作者群的構建方法與管理之道,并且結合筆者的工作實踐,提出了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的具體方法,以期為期刊同行提供更多的借鑒和參考,進一步促進我國科技期刊的整體健康發展。

1 作者群分析的意義及方法

1.1 作者群分類

科技期刊的作者主要是該期刊所屬學科領域的科研和技術人員,包括已有作者和潛在作者。以筆者所在的《分析測試學報》為例,《分析測試學報》是分析測試領域的化學類核心期刊,作者遍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分析測試中心以及制藥、化工、藥檢、食檢等部門。按照單位,可將作者分為:高等院校作者;科研院所作者;分析測試中心、檢驗檢疫等技術服務單位作者。綜合年齡、資歷、學術層次和科研經驗等方面,又可將作者分為:專家作者,此類作者在學科領域有很高的學術聲望和豐碩的科研成果,一般有自己的穩定而優秀的科研隊伍,課題組的論文產出量大且質量高,是科技期刊高層次論文的重要來源;核心骨干型作者,這類作者一般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學科和技術骨干,多為中青年,年富力強、干勁足,有較高的學術成果,論文量較多、質較高,是科技期刊的主要論文來源和生力軍;成長型作者,這類作者一般是在讀研究生、科研院所新人以及技術服務單位的一線人員,為了學業或自身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發表論文需求,但所撰寫的論文質量有待提高,是科技期刊編輯需要重點扶持和培養的群體。不同類型的作者特點各異,編輯需要依據其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作者群的構建和管理,選擇相應的策略來提高科技期刊的核心競爭力。

1.2 作者群分析的數據統計要素

分析作者群,需要選擇適當的數據統計要素作為評價指標。統計要素可分為兩大類,即作者的基本情況和作者發表論文的評價指標。作者的基本情況包括作者的性別、年齡、學歷(學位)、職稱、研究方向、單位、省份等;所發表論文的評價指標則包括作者的總發文量、年度發文量、被引次數、下載次數等學術評價數據。

1.3 作者群數據的獲得途徑

利用期刊網頁的統計功能可以進行作者信息的分層統計和分析[9]。例如,《分析測試學報》的采編系統自帶了統計分析和用戶管理等模塊,其中統計分析模塊下的作者統計功能可以按照性別、單位、專業、學歷、地區等不同檢索詞統計分析作者群數據;用戶管理模塊下的作者管理功能可以檢索作者以及查詢和分析作者的詳細信息,除了作者的基本信息外,還可以查詢到作者的投稿統計、稿件狀態和處理歷史等具體信息。

此外,利用中國知網、Elsevier等中文、英文的期刊數據庫也可進行作者信息的檢索和統計。以中國知網為例,在“期刊”模塊下,進入“檢索”或“高級檢索”項,以期刊名為檢索詞,可查詢到該期刊在中國知網上的所有發表文章,按照“作者”進行分組瀏覽,即可顯示出以發文量為指標的作者姓名排序;以期刊名和作者名為檢索詞,則可查詢到該作者在該期刊發表的所有論文及其發表年份、被引次數和下載次數等數據。

2 作者群的構建與管理

2.1 作者群的構建

科技期刊的作者主要集中在相關領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技術單位,因此編輯應著重從上述單位和部門發現和培養作者,進而對作者群進行構建以及有效地加以管理[10]。

2.1.1 網絡檢索

互聯網時代,編輯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搜索功能進行作者的信息檢索[11]。維普等學術數據庫可以檢索到作者的基本信息及其發表論文的學術評價指標。編輯對這些數據結果進行細致研究,可以挖掘出豐富和有效的作者資源,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另外,在單位或機構的主頁上也能進行有效的作者信息檢索。例如,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為目標進行檢索,首先進入中山大學主頁,找到化學學院的頁面,點擊“師資隊伍”會顯示出化學學院的師資列表,進一步點擊某一教師的姓名,則會顯示該教師的基本情況、聯系方式、科研方向等詳細信息。這種方式檢索到的信息比較全面,且具有很高的真實性。

2.1.2 利用編輯的個人資源

科技期刊的編輯一般都接受過該學科領域的高等教育,在校學習期間的老師、同學中不乏專業內的行家,他們或者已有所建樹、成果頗豐,或者剛剛起步,尚是一顆科研新星,但都是科技期刊珍貴的作者資源。另外,科技期刊大多是由研究院所等科研機構主辦,因此編輯的同事中也有一線的科研技術人員,他們發表論文的需求也不容忽視。編輯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關系網,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電話、發郵件、QQ、微信、面談等方式與他們保持緊密聯系,將期刊的發展情況、最新動態以及每期的期刊內容推介給他們,及時了解和跟蹤他們的科研動態,適時向他們約稿。

2.1.3 積極參加學術活動

學術會議等學術交流活動是專家學者進行成果展示和技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此類學術交流平臺一般會聚集該學科領域的拔尖專家。編輯要“走出去”,有目的地參加學術活動,發現和結交一批具有一定水準的作者。

2.1.4 編委、審稿專家推薦

編委和審稿專家為科技期刊的發展把關定向,他們在學科領域內已有一定建樹,并且熟悉學科的研究現狀、發展趨勢和相關人才情況。因此,編輯要虛心、誠懇地向他們請教,采用發郵件、打電話等方式讓他們推薦一些作者。

2.1.5 在同行期刊中發掘

同行科技期刊之間的作者群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參考性。因此,編輯應在工作之余細心研讀同行期刊,從同行期刊的編委名單、每期文章等信息中發現優質作者,再進一步針對目標作者的詳細信息進行搜索和統計整理。

2.2 作者群的管理之道

構建作者群后,編輯只有對其進行科學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充分發揮出作者群的作用,進而提高科技期刊的核心競爭力。

首先,編輯應該建立作者群信息庫,錄入作者的姓名、性別、年齡、省份、城市、通信方式、學歷、職稱、研究方向以及發表論文的學術評價指標等詳細信息。其次,科技期刊的作者是不斷變化的,因此編輯要對作者群信息庫進行維護和更新。深層次分析作者的全部信息,并對作者的專業特長和寫作能力等情況加以備注;根據作者的來稿質量,區分專家作者、核心骨干型作者和成長型作者;按照研究方向和學術領域對作者群進行分類;隨時發現新作者,擴充作者群信息庫。最后,編輯還要與作者保持緊密的溝通和聯系[12]。除了日常在學術和稿件方面的交流之外,編輯也要通過郵件、電話、QQ、微信等方式與作者聯系,每逢佳節寄送電子賀卡,送上節日問候,了解其科研動態和進展情況,使作者切實感受到編輯對他們的關懷,獲得作者的信任和支持,進而爭取到他們的投稿。

3 利用作者群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的方法

3.1 擴大作者群、吸引高質量稿源

科技期刊樹立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制勝法門是做足內功,以內容制勝。稿件質量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和水平,而作者正是稿件的內容提供者,因此擴大作者群,進而吸引到高質量的優質稿件是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的具體可行的方法。針對這一方面,筆者在工作實踐中進行了以下嘗試,并且已經取得較好成效。

(1) 充分利用學術會議、學科發展論壇等學術交流平臺,建立激勵機制,廣泛調動作者投稿的積極性?!斗治鰷y試學報》在每年3月份例行召開的行業論壇——“中國(廣州)分析測試論壇”上進行征稿活動,響應該活動的作者將獲得稿件加急審理或者版面費減免等優惠。2012年《分析測試學報》創刊30周年之際舉行的VIP招募活動中,VIP作者除了在當年所投稿件可以走審稿“綠色通道”之外,還可獲贈本刊2012年的紙質期刊。上述活動對本刊起到了有效的宣傳作用,激發了作者的投稿熱情,挖掘到一批新作者,吸引到較多優質稿件。

(2) 在期刊投稿量較少的月份進行針對性的征稿活動。本刊統計分析了全年的投稿量后,發現每年7、8月份和春節前后的新投稿件數量偏少,這可能是由于時值高等院校的寒暑假,占有一定投稿數量的高等院校學生作者此時的投稿積極性偏低。因此本刊在上述月份推出“回饋月”活動,參與該活動的作者均可免費獲得稿件審稿加急處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寒暑假投稿量驟減的困境。

(3) 加強組稿約稿力度??萍计诳木庉嬕鲃映鰮?,“走出去、請進來”,多與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交流,善于發現高水準的作者,敏銳捕捉到熱點研究方向和前沿課題,針對性地組稿和約稿。根據本刊注重實用性的辦刊宗旨,筆者先后開展了“食品中藥物多殘留高通量檢測技術”“現代分析方法在藥物代謝組學研究中的應用”“色譜質譜檢測技術在食品安全與藥物檢測中的應用”等專題約稿。約稿論文的引用率與被關注度均較高,極大地提高了本刊的學術影響力和關注度。

(4) 做好期刊的網絡宣傳和推廣。利用期刊的微信、QQ群等網絡平臺,及時向聚集在平臺中的作者和讀者推送期刊的發展動態、最新期刊內容等資訊,為其答疑解惑,使他們切實感受到期刊編輯的熱情,在取得他們信任的同時進一步爭取其向期刊投稿。

上述措施的實施,保證了本刊的投稿數量和質量,吸引了一批較高水準的優秀稿件,使得近年來《分析測試學報》的影響力逐步提升,影響因子持續提高,2016年最新公布的影響因子提高到1.241,在30余種化學類核心期刊中穩定排名第四位。為了定量展示作者群中某些作者的學術論文對于本刊學術評價指標的積極貢獻,表1給出了部分約稿論文截止到2017年1月5日在中國知網的被引頻次。

表1 部分約稿論文的被引頻次

3.2 保持與作者的有效溝通

3.2.1 編輯要善于、勤于與作者溝通

在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中,涉及到編輯與作者、編輯與審稿專家、編輯與主編等之間的互動關系,其中編輯與作者的互動關系最為活躍和關鍵。作者提供稿件,編輯負責對其進行再加工和升華,一篇好稿件是作者和編輯共同努力的結果。

編輯要成為作者的朋友,不能高高在上,要放下架子,真誠地對待每一位作者,增強為作者服務的意識。在稿件處理過程中,編輯要善于與作者保持高效的溝通,要主動溝通、勤于溝通,在出版前解決稿件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完善和進一步升華稿件。這不僅提高了稿件的質量,還保障了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和核心競爭力。

3.2.2 退修退稿意見要明確

向作者反饋初審意見或者外審意見時,編輯要對這些意見進行再加工,使意見詳細、具體、明確、指示性強,切忌大話空話,注意要將審稿意見中的評論性文字修改成指示性語言[13]。為作者提供一份客觀、具體、實用且富有啟發性的退修意見,使其在具體指導下完善和提升稿件[14]。在處理退稿意見時,編輯必須換位思考,多站在作者的角度想問題,要在語言藝術、說服策略、溝通技巧等方面多花心思,既要保護作者那顆充滿期待卻又敏感的心[15],又要使作者心服口服地接受退稿。編輯需慎重撰寫退稿意見,語言上要委婉、懇切,內容上要言之有物、中肯客觀,要將措辭尖銳的語言轉換成語氣委婉和容易接受的文字,使作者真正地認可和接受退稿意見。寫好一份退修或退稿意見,雖然增加了編輯的工作量,但能從情感上抓住作者,使他們進一步成為期刊的粉絲。

3.2.3 編輯要快速反應

作者的稿件一旦投稿成功,編輯就要快速反應,及時跟蹤稿件的處理動態,通過電話、電子郵件、QQ、微信等方式,與作者保持緊密聯系,使他們能夠隨時掌握稿件的處理進度。作者投稿后,編輯要在第一時間以郵件或其他形式回復作者,使其知曉稿件已經成功投遞,避免給作者留下“石沉大?!钡挠∠?。外審意見返回后,編輯要快速做出退修處理,為稿件盡早出刊爭取時間;對于要退掉的稿件,更要盡早給出處理意見,及時退稿,避免耽誤作者寶貴的投稿時間[1]。這些措施不但縮短了論文的發表時滯,而且也為作者爭取了時間。

4 結語

綜上所述,作者是科技期刊發展的根本基石。深入分析作者群數據,發現和培養作者,進而構建和有效管理作者群對于提高科技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诠ぷ鲗嵺`,本文提出了利用作者群來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的切實可行的措施,供科技期刊編輯同行借鑒,以期更好地促進科技期刊事業的整體發展。

[1] 丁巖,吳惠勤. 科技期刊稿件質量的控制與提升策略[J]. 韶關學院學報,2015,36(10):80-83.

[2] 張音,周金龍. 學術期刊核心競爭力概念解析[J]. 圖書情報工作,2008,52(1):52-55.

[3] 閆玉玲,宋官龍,王亞新,等. 依托特色欄目促進作者、專家、編輯隊伍建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1):1379-1383.

[4] 徐紅星.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2012年核心作者群的分析研究[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074-1078.

[5] 賈亞洲. 我國蠶業科技期刊作者群分布的相關分析[J]. 北方蠶業,2010,31(3):63-66,68.

[6] 任仲欽. 科技期刊作者群的擴張及其黏性培養——以遼寧中醫藥大學期刊群為例[J]. 出版發行研究,2014(10):51-53.

[7] 劉英麗. 淺議培養科技期刊作者群、擴大期刊稿源量的可行性——從《農業圖書情報學刊》現狀分析[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22(8):235-236.

[8] 楊瑞,袁澤軼,李曉光,等. 海洋科技期刊作者群分析及核心競爭力探尋[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5):720-723.

[9]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科協科技期刊發展報告:2012[M].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10] 張靜,黃文龍. 長尾理論對藥學期刊作者隊伍建設的啟示[J]. 編輯學報,2010,22(4):297-299.

[11] 王爽娟. 網絡環境中科技期刊作者群深層次數據分析方法及其意義[J]. 編輯學報,2013,25(1):15-17.

[12] 馮娜,崔護社,孫豐成. 科技期刊編輯與作者有效溝通的策略探討[J]. 編輯學報,2014,26(S1):128-131.

[13] 丁巖,龍秀芬,吳惠勤. 論科技期刊審稿過程的優化——以《分析測試學報》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2012,33(10):85-89.

[14] 李春風,史紅. 醫學編輯開發與管理作者隊伍的意義和策略[J]. 編輯學報,2013,25(3):271-273.

[15] 顏廷梅,任延剛. 以退稿為例談編輯如何更好地服務作者[J]. 編輯學報,2013,25(4):359-361.

猜你喜歡
分析測試科技期刊學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分析測試中心
《計算機應用》獲評“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征稿簡則
科技期刊的分類
致敬學報40年
科技期刊的分類
科技期刊的分類
關于分析測試中心在高校實驗教學中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