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探究

2017-03-24 10:26丁睿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7年3期
關鍵詞:失敗辛亥革命

丁睿

內容摘要: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它是中國近代史上以推翻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建立民主共和國為目的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最終結果是失敗了,但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學術界主要從當時社會經濟、思想、政治、文化和階級根源等方面進行研究和討論。但是,追究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當時的社會環境不滿足建立民權制度的客觀條件,即存在均勢政治和基本共識。

關鍵詞:辛亥革命 失敗 原因

一.引言

100多年前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它是中國近代史上以推翻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為目的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目的是希望讓人民獲得自由和民主,試圖建立一個民主共和國。從辛亥革命的結果來看,并沒有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推翻中國封建統治和帝國主義的壓迫,也沒有在中國建立民主共和國,因此,辛亥革命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基本目標。所以,辛亥革命雖然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其結果是失敗了。

二.前人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探討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一直以來都得到歷史學家們的廣泛研究和深入探討。前人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探討主要有以下幾點:(1)當時的人民群眾民主意識薄弱,導致革命缺乏內部凝聚力,同時資產階級的革命意識模糊,革命決心不堅定,嚴重影響了辛亥革命的發展。(2)沒有統一的革命領導力量。武昌起義之后,辛亥革命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分化和激烈的斗爭,出現了以汪精衛為代表的議和派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組織和思想上進一步分化。(3)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結合,扼殺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西方列強極力維護清朝統治,革命黨人被迫屈服列強的政策,導致辛亥革命的失敗。(4)辛亥革命沒有動員農民的力量,革命黨人不能徹底改變在思想和道德上的不足,自身存在嚴重的“國民性”,易于滿足,易于驕傲。(5)在思想、政治、經濟方面,資產階級并不具備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奪取中國政權的條件。前人對辛亥革命失敗原因的研究主要是圍繞經濟、思想、政治、文化和階級根源等方面。

客觀上,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革命中缺乏決心和勇氣,他們的經濟地位和階級根源導致了認識上的唯心主義。辛亥革命兩大敵人是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民族資產階級在沒有足夠的力量與之對抗,在革命中表現出軟弱性、動搖性和妥協性。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資產階級革命派只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各方面的經歷都不成熟。另外,革命派對懼憚帝國主義的力量,對民主主義的宣傳沒有得到很好的效果,他們缺乏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的勇氣和力量。因此,辛亥革命沒有在中國建立民主政權,也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在階級關系上,民族資產階級不敢發動廣大農民的力量,由于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在革命斗爭中缺乏革命力量。資產階級革命派在農民土地問題、反對帝國主義和君主立憲派三個方面的立場并不堅定,階級立場的不堅定導致了辛亥革命的失敗。

三.當時的社會條件和社會環境不能實現辛亥革命的目標

(一)當時不具備建立民主制度的社會條件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只有革命才能建立民主制度。然而,歷史告訴我們,革命的直接結果是建立一個新的專制政權,革命不能實現民主。而這個新的政權可能比舊的專制政權更加的專制。這是因為,革命的斗爭離不開軍事的對抗,在軍事斗爭中,民主就被淡化,命令和服從才是最高指令。只有團結的軍隊才能勝利,團結的軍隊要有核心和旗幟,而革命領袖自然成為軍隊的核心。專制的軍隊才能取得勝利,隨著革命的進行,民主意識越來越淡化,奪取政權的目標越來越清晰。當革命勝利了,分享勝利果實的時候,人們已經忘了最初的理想:民主。對于新的專制君主已不愿意繼續民主。因此,革命并不能建立民主憲政,只能推翻專制政權。

存在均勢政治和基本共識是建立民主憲政制度的基本條件。均勢政治是指國家機關權力之間的構成均勢;國家政黨的政治力量構成均勢;社會財產權和國家財產權之間的均勢;人民信息資源和政府信息資源之間的均勢。因此,為了獲得均勢政治,必須要存在政治勢力之間的契約,那就是憲法。沒有政治均勢就不可能實現民主憲政制度。黨派之間如果不能形成均勢,必然導致一個政黨將其他政黨全部消滅,形成專制。當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與清王朝進行對抗時,清王朝與革命黨之間不存在基本共識,因而不能建立政治均勢。這里的基本共識是指政黨之間信奉的民主制度。當一個政黨要建立專職政權,那就沒有基本共識,也就無法形成政治均勢。沒有政治均勢和基本共識就無法建立民權政治。

(二)當時不具備實現辛亥革命目標的條件

辛亥革命的目的是在推翻清王朝后改造中國,實現資本主義工業化。具體來說,這種改造要完成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改造:經濟上改變原來以手工業為主的生產,成為資本制度的生產;政治上由專制制度變為民權制度。在西方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下,雖然孫中山希望辛亥革命的綱領帶有社會主義的色彩,但是“平均地權”的主張,客觀上只能允許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然而,當時中國的社會環境并不具備發展資本主義的條件:平等和法治,也就意味著革命不可能成功,也是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建立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了一系列法民主法規。但是,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的統治手段是以弱去強的流氓政治,帝王用弱民來攻治強民和弱民,剩下弱民,消滅強民,以鞏固帝王的統治。在長期的流氓政治下,中國產生了大量的流氓,這些人主導社會生活,卻不遵守規則制度,民主政治也就無法實施。一群虛弱無力的人民無法保護自己,不懂得尊嚴,只能依附于國家的統治者,自然無法主宰自身的命運。當一個國家剩下的都是弱民的時候,這個國家自然也不會強大。在這樣的一個過渡里,人民缺乏民主意識,法治都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各黨派之間難以達成基本共識?!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作為革命黨人政治力量的重要依據,卻不能為革命黨人所用。在后來的南北和談中,只對《清帝遜位詔書》達成條款。當時的中國,并沒有一個機制使得南北黨派共同完善、維護臨時約法,推進約法成為中華民國憲法。

四.結束語

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辛亥革命的失敗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從辛亥革命到現代中國的轉變,實現了從封建王朝到現代共和國的轉變,完成了從君主專制制度到民主制度的轉變。在共和國中,權力掌握在人民的手中。落實“人民”的權力,讓人民的權力不被虛假供奉,是中國社會轉變的核心工作。

參考文獻:

[1]袁紅. 中共黨史研究視野下的辛亥革命——以六部黨史著作為文本的分析[J]. 黨史研究與教學,2013,(04):47-57.

[2]關鳳利. 辛亥革命對中國政治民主化的歷史貢獻及其失敗教訓[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6):22-26.

[3]張皓. 革命陣營內的名位之爭與辛亥革命的失敗[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66-70.

[4]李良玉. 失敗的革命?——中國革命意識形態中的辛亥革命評價[J].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4):73-86.

[5]張娟. 政制創新的嘗試與夭折——辛亥革命失敗的新制度主義反思[J]. 天府新論,2011,(03):120-127.

[6]楊天石. 孫中山與民國初年的輪船招商局借款——兼論革命黨人的財政困難與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J]. 中國社會科學,1997,(04):181-193.

[7]徐梁伯. 辛亥革命“失敗說”獻疑——兼論史學與政治主導意識同構現象[J]. 社會科學戰線,1996,(02):146-155.

[8]陸定兆. 向反動的黑暗勢力妥協,必然導致失敗——淺析辛亥革命失敗的深刻教訓[J]. 電大教學,1995,(03):19-22.

(作者單位:山東濱州市沾化區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失敗辛亥革命
初中歷史教科書中辛亥革命評價的“變”與“不變”
《辛亥革命親歷記》
論《欲望號街車》中布朗琪的性格與宿命
淺談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一份寫滿“失敗”的治愈系簡歷
引發“失敗”實驗中蘊藏的正能量
蛋解創業:熬一碗“失敗”的雞湯
試論中國近代民權政治發展的歷史走向
辛亥革命歷史教學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