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龍文化的時間維度

2017-03-24 11:11匡立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7年3期
關鍵詞:龍燈舞龍民俗

匡立

在傳統文化中,時間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許多民俗體育與時間緊密聯系。民俗體育的時間既是一個時間點也是一個時間過程,折射出中國傳統的時間觀念。對舞龍文化的時間分析,為舞龍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提供理論支撐。

1.舞龍的歷史源流

舞龍在中國人日常的社會活動和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舞龍文化經過千余年的演繹,成為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體育項目。舞龍起源于中國的舞龍歷史可以追溯到商代,人們用土塑成龍以祭祀秋雨,《甲骨文臺編》曰:“其作龍于田,又雨”,《殷契佚存》記載:“十人又五口口龍口田,又雨”,體現了以娛神的人神溝通方式。漢代才出現了比較完整的舞龍形象,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對舞龍求雨有了詳細的記載,對龍的大小、龍的顏色、龍的數量、舞者的數量以及舞者的服飾都有了明確的規定,漢代成為舞龍的顯性發展期。并且舞龍開始成為一種娛樂活動,“魚龍曼延”、“黃龍變”成為漢代百戲當中具有代表性的節目。在隋朝,舞龍又加上了樂器和音樂,更具有藝術性和觀賞性。在唐代,舞龍漸漸退出了官方的求雨儀式,而舞龍求雨因民間信仰而深入人心。在明清時期,“舞龍開始流行于城鄉各地,許多地方的舞龍呈現出鮮明的民俗特征,民間社會的自治組織和宗族成為舞龍的主要組織形式”。

舞龍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全國每個省都有舞龍的習俗,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東南沿海、嶺南、云貴和黃河流域。盡管不同區域受到復雜文化構成和地理差異的影響而呈現不同的特點,如四川盆地的舞龍受到巴蜀文化的影響而具有娛樂風俗的特征,長江中下游的舞龍受到荊楚文化的影響而具有浪漫神秘的色彩,長江下游的舞龍受到吳越文化的影響而呈現精美細膩的藝術特征。但從全國范圍內來看,舞龍運動主要集中的區域與農業耕種區相重合,舞龍具有祭龍祈雨,禳災祈福的文化功能;與中國傳統民俗節日結合在一起,舞龍運動具有娛神娛己的娛樂功能;作為一種大眾娛樂活動,舞龍運動有較強的輻射性和開放性,增強了各民族的融合而具有加強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的社會功能。

2.研究基礎和方法

卡西爾認為“人是使用符號的動物”,文化是由各種各樣符號構成的過程和結果。符號的產生和使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舞龍以日常生活方式記錄文化的符號,體現傳統文化和觀念。因此,本文以符號學的理論為研究基礎,從時間維度探討舞龍運動的時間性與民眾生活之間的微妙關系,感受舞龍運動體現出中國傳統的時間觀念。

“以年為周期的日期符號”稱為時間符號系統,它把某種特別意義與時間緊密聯系起來,在這些固定的日期中,舉行年復一年的集體活動,被特定群體認同。王若光等人認為時間符號系統在民俗體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在現有的中國民俗體育的文獻中,從符號學的角度對民俗體育的關注不是太多。從研究的范疇和方法來看,這些文獻主要是集中在武術和太極拳等,對其他民俗體育的關注較少;大多數研究還局限在雙軸關系、能指和所指等研究套路,“缺少從廣義符號學的視角來考察各類體育社會現象”。本文借助舞龍文化的體育符號學功能,從時間維度來考察舞龍運動,以四川省雨壇鎮彩龍為例,客觀地了解舞龍運動與人民大眾生活時間的適應性,闡釋其民族傳統文化意義內涵價值。

3.研究對象

本研究所涉及到舞龍運動的動作套路來源于四川瀘縣雨壇鎮彩龍。本項研究是在四川省瀘縣雨壇鎮進行的,雨壇鎮為瀘縣下轄的鄉鎮,地處四川省與重慶市交界地帶,為瀘縣、榮昌縣、隆昌縣三縣結合部。瀘縣為準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1℃—18.5℃,年平均降雨748.4—1184.2MM,日照1200——1400H,無霜期300—385T。雨壇鎮遠離瀘縣主干河流,四季少雨。水資源十分匱乏,常年干旱,飲用水以井水為主,灌溉水主要依靠天然雨水,因此,對雨水十分渴求,常設壇求雨—由此得名“雨壇”。雨壇彩龍制作精美,造型獨特,采用獨特的手法縫制。彩龍表演體現“人龍合一”的表演理論,有著豐富的套路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瀘縣雨壇彩龍是一項形式完美、具有相當表演技巧和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舞蹈藝術。

4.時間維度

舞龍通常是在特定的歲時節日進行表演的,歲時是我國幾千年農業生產和生活的重要依據,歲時節日是人們對自然萬物的變化節律認識的產物,并以此為基礎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歲時文化活動,民俗體育是重要的活動內容之一。人們在特定的時間通過民俗體育表達對時間的體驗,呈現出傳統文化中時間的形態。舞龍運動與歲時節日的結合體現了中國傳統“天時地利人和”時間價值觀和“春耕秋收”的生活節奏觀。舞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體現出時間形態和觀念,塑造、影響和維護中國的傳統文化。從結構形態來看,舞龍運動形成了一種由“歲時節日”、“儀式過程”構成的時間結構,為舞龍儀式時間維度的考量提供了解讀的空間。因此,本文從歲時節日、儀式過程兩個方面探討舞龍的時間性文化價值。

4.1歲時節日

在農業社會,人們的時間觀念來自于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皻q是上古時的一種用于收獲農作物和殺牲的斧類工具”[6], 在遠古時代,人們用“歲”收割莊稼,并殺牲口祭祀慶祝豐收。每年收獲只有一次,莊稼的播種、生長以及收獲成為人們時間觀念的來源,這種以慶祝谷物的豐收而舉行的祭祀儀式時間成為歲時節日的來源。

舞龍運動體現農業社會的生產制度和儀式制度相互作用,融入人們的生活,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聯系。舞龍運動的時間性和季節性非常明顯,與農耕文明的周期性緊密聯系。元宵節處于人們相對空閑的時間,在農業周期存在必然的聯系。在漢朝,人們就已經有在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期望吉祥如意。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寫了正月表演者和觀賞者盡情玩耍的盛況,“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閻爾梅《丙午元宵》“八寶龍燈舞萬回,燈光趵璨百花臺”,這首詩描寫了舞龍運動在元明時期擺脫了祭祀秋雨的目的,從“娛神”轉變為“娛人”。過完春節就是農事生產集中春播時期,“二月二,龍抬頭”主要是流行于北方地區,北方地區常年干旱少雨,并且春天正是百蟲復蘇、疫病易生的季節,人們對龍的信仰折射出求雨和消除病蟲害的心理。正月十五和二月二是舞龍運動顯性的時間標志,舞龍文化還隱含著多種節日民俗,濃縮多種重要節日??梢?,舞龍運動與歲時節日保持一致,反映出農業社會的時間觀念和人與自然時序的對應。歲時節日在日歷中占據同樣的位置,舞龍儀式在同一時刻進行復制,因此歲時節日在時間意義上具有同質性,舞龍的舉行時間有著特定時期的相對穩定性,是由于舞龍時間體現娛樂性和神圣性。把舞龍運動舉行的時間節點放入中國傳統的歲時節日和時間觀念考量,可以發現舞龍在時間的選擇上具有持久的社會效力。

歲時節日成為民俗體育的時間載體,一方面,歲時節日為人們在同一時間體驗同一活動的機會,強化人們的集體記憶和共同感。另一方面,歲時節日為人們參與民俗體育營造愉快的氛圍。舞龍運動與歲時節日的契合反映出人、社會與天地的和諧,循環的時間觀念是人們舞龍的內在動力。

4.2 儀式過程

舞龍的儀式通常以對龍的信仰為核心而展開,其過程由“接燈——出燈——送燈”構成一個整體,儀式形式與龍神信仰之間的關聯。舞龍儀式一般由父系血緣關系的群體組織來承擔,因此體現族群身份的確認。

4.2.1 接燈

到了二月二日早上,雨壇鎮的人們在龍王廟前的空地上匯合將信奉的神龍,附到他們制作的龍燈上,將神龍請到人間。接燈儀式的第一步是“開光”。場地的正中放著一張香案,香案上放著茶、酒、牲禮。舞龍者手執龍燈單膝跪地,其他人依照宗族的輩分依次上香,上第一柱香的一定是族中輩分最高的人,以強調長幼尊卑秩序。然后由宗族輩分最高德高望重的人為龍燈點睛,龍頓時有了靈性,龍燈順時針順著龍王廟繞一圈。接燈儀式的第二步是“取水”。人們擁著龍燈,來到九曲河邊將龍頭輕輕放進水里,象征著龍在河邊汲水。與此同時,人們在河邊按照祖先的輩分依次為祖先焚紙燒香。龍在汲水之后,顯得生氣勃勃。接燈的第三步是“游龍神”,龍燈圍繞著全村的地界游走一圈,老人們說這樣會保佑全村出入平安、人丁興旺。

4.2.2 出燈

出燈就是龍燈在村里各個人家、各個祠堂、商店等進行巡游。根據鄉村禮儀,龍燈先去村委會。村委會的人都早早在院門外迎接,等到龍燈來到的時候就開始鳴鞭放炮。在一處寬敞的地方設有香案,香案上同樣擺放茶、酒以及其他供品。龍燈繞場一周,最后龍首向香案點頭行禮,在鑼鼓的引領下走出村委會。舞完村委會,龍燈被各個農戶,祠堂或商店邀請去逐個表演。

4.2.3 送燈

送燈就是人們送別龍神,龍燈還原為道具。龍燈游街結束以后,龍燈回到龍王廟,人們聚集在這里感謝龍王的恩賜。在鞭炮聲中,龍燈又繞著龍王廟一周。在鑼鼓聲中,龍燈進入龍王廟。人們又按照長幼尊卑秩序上香,龍燈向著香案點頭,最后回到擺放道具的廂房。

通過舞龍的儀式過程來完成族人秩序觀念的形成和規范,達到人與龍神的和諧、人與宗族關系的和諧,最終實現社會的整體和諧。舞龍過程稱為維護族群秩序的一種有效社會控制,對族群的思想和行為具有強大的約束力和強制性,使雨壇鎮成為一個人際關系和諧、秩序井然的小鎮。

5.結束語

研究儀式和儀式中的時間維度,最終目的是關注儀式背后的人,關注背后人的觀念和行為。舞龍儀式在時間點上體現與自然節與律的一致,與自然的天人合一。在時間過程中,舞龍儀式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秩序,成為傳統教化的文化載體。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2016年科研項目:對舞龍文化表達的分析——從再現意義的角度(項目編號:16SB0118)(2015.06--2016.12)]

(作者單位:西南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猜你喜歡
龍燈舞龍民俗
舞龍
漫畫民俗
漫畫民俗
舞龍舞獅進校園
舞龍燈
印度漢娜,一定要民俗風?
新年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