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山藥定向槽起壟覆黑膜栽培技術

2017-03-24 15:45周梅芝李長敏劉素珍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2期
關鍵詞:栽培技術

周梅芝++李長敏++劉素珍

摘要 紫山藥對促進豐縣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偨Y紫山藥定向槽起壟覆黑膜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與種薯處理、選地整地施基肥、種植、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內容,以應對國內外市場挑戰,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關鍵詞 紫山藥;定向槽;起壟覆黑膜;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2.1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2-0090-01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保健食品已成為人們食品消費追求的潮流。紫山藥作為藥食兩用的植物,其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及抗病機理正逐步被發現和證實,產品除了具有山藥的營養保健功能外,還含有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和延緩衰老的作用,營養保健價值更高,符合當前市場消費方向。因此,發展紫山藥生產,符合人民生活對營養保健食品追求的潮流,具有很好的市場開發前景。

紫山藥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作物,種植效益可達22.5萬~30.0萬元/hm2,因此紫山藥種植是農業大縣調整農業產品結構、提高農村經濟效益的好項目之一。研究紫山藥定向槽栽培技術、起壟覆黑膜栽培技術,改造了相關機械,集成了紫山藥起壟覆黑膜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體系,有效解決了紫山藥輕簡省力栽培和機械化生產等技術難點,為傳統山藥主產區山藥產業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1]。

1 品種選擇與種薯處理

在試驗、示范基礎上,引進適于本地生產的山藥新品種——紫玉淮山,該品種早熟、抗病、高產、適應性強。

種植前種薯塊莖切成長4~5 cm的帶皮小塊,將種薯塊莖切口兩端分別蘸石灰或代森錳鋅進行曬種促進發芽。催芽時先在田間畦面上鋪3~5 cm厚細沙土,種薯小塊平鋪在砂土上,然后蓋上3~5 cm厚濕稻草或細土并遮蔭,溫度保持在28~32 ℃進行催芽。

2 選地整地施基肥

采用淺生槽定向栽培的紫山藥對土壤要求不高,砂土、壤土及黏土均可栽培,但以土質肥沃、土層深厚的砂壤土最為適宜。土壤先進行深耕起畦,畦面寬1.3~1.4 m,畦高30~40 cm,斜度15°。采用單行種植方式,按株距18~20 cm開挖長1 m、寬7 cm的平行斜小溝。在淺生槽內施放足量的松軟填料,如腐熟木糠、蘑菇渣等,上端10~15 cm回填泥土[2]。

紫山藥的吸收根分布在表土層,因此基肥只需施到土層5~15 cm,結合泥土回填,施用腐熟雞糞或鴨糞3 000~4 500 kg/hm2作基肥,淺生槽兩端不宜露出或低過溝底。

3 種植

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選擇下午種植,在淺生槽上端平行放置帶芽種薯小塊,芽和切面朝上,覆蓋泥土5~10 cm厚。種植時每株只留1~2個健壯的幼芽,多余幼芽徹底摘除。

4 田間管理

4.1 地膜覆蓋

出苗后搭架前,為了達到保溫、保墑、防雜草的目的,用1.5 m寬的黑色地膜覆蓋畦面,時間宜在雨后。

4.2 搭架與整枝引蔓

當苗高20 cm左右時,采用跨溝“人”字架、跨溝“井”字架方式搭架,架高1.2~1.3 m,每株留藤蔓1條并引藤蔓上架。6—9月將種薯長出的數條幼嫩藤蔓應及時從基部摘除,防止形成數條紫山藥而影響產量和商品率。

4.3 施肥培土

8月初開始轉入塊莖生長期,施用硫酸鉀復合肥150~225 kg/hm2作為攻薯肥,同時進行畦面覆蓋培土,淺生槽上的土層厚度保持在10~12 cm。

4.4 揭膜

8月初紫淮山開始轉入塊莖生長期,因地膜的保溫作用將使土壤晝夜溫差減少,造成塊莖生長緩慢從而降低山藥產量,需及早去除地膜并帶出田外處理[3]。

4.5 水分管理

當出苗50%時澆第1次水,6月10日左右澆第2次水,7—8月若遇長期干旱適當灌淺水1~2次。 紫淮山藥較耐旱,9—11月塊莖進入生長旺盛期以后,但應保證有充足水分均勻供應。塊莖收獲前10 d左右應停止澆水。

紫山藥是根莖作用,開溝排水非常重要,否則會造成根系生長不良或薯塊腐爛,中后期要內外三溝暢通,保持田內無積水。

4.6 化學調控

為了促進藤蔓健壯生長,提高產量,防止薯蔓生長過盛,可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 050 g/hm2兌水750 kg/hm2噴施,一般可使塊莖增產10%~15%。為促進紫淮山藥產量的提高,在山藥根莖生長初期用根莖唯他靈750 mL/hm2兌水225 kg/hm2噴霧,山藥塊莖順直長圓、飽滿、光滑、皮色佳,可增產20%~45%[4]。

5 病蟲草害防治

紫山藥的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斑病、斜紋夜蛾、葉蜂。防治炭疽病、葉斑病在發病初期選用阿米妙收懸浮劑2 000倍液、10%世高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鋅500倍液、16%米鮮·異菌脲乳油1 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防治斜紋夜蛾、葉蜂可選用福戈顆粒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草害嚴重的田塊,應在晴天時進行人工除草。種植1~2 d后在雨后或土壤潮濕時用96%金都爾乳油2 000倍液均勻噴灑在淺生槽下端畦面、畦側和水溝,防止出現雜草叢生現象。紫山藥生長期間如有雜草,可用克無蹤300倍液兌水噴霧防除,也可以選擇人工除草。

6 精細采收

一般可在11月中旬紫山藥停止生長時開始采收。選擇晴天上午將淺土層稍微翻開后即可將整個塊莖取出,就地曬干表皮水分后進行分級包裝儲運[5-6]。

7 參考文獻

[1] 趙冬蘭,唐君,劉靖,等.紫山藥的引種與標準化栽培技術初探[J].江西農業學報,2009(2):78-79.

[2] 史新敏,唐君,趙冬蘭.蘇北地區塊狀菜用紫山藥高效栽培技術規程[J].江蘇農業科學,2009(3):205-206.

[3] 朱祺,鄭健,王碧琴,等.紫山藥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江西科學,2014(6):833-836.

[4] 邵文斌.山藥生物學特性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3):148-149.

[5] 劉龐源,宋曙輝,張寶海,等.紫山藥種質資源的引進和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1(13):45-46.

[6] 毛德富,周昌南.紫山藥在山區高產栽培技術初探[J].江西農業學報,2006(5):135.

猜你喜歡
栽培技術
提高大豆種植生產效益的栽培技術分析
蘭山區義堂鎮簡易大棚蔬菜高效輪作栽培技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