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具河南特色的豫劇文化

2017-03-27 12:20王高興
農家參謀 2017年9期
關鍵詞:豫東豫西吐字

王高興

獨具河南特色的豫劇文化

王高興

豫劇起源于中國河南。2006年,國家文化部門統計的國有專業豫劇團體數量為167個,是21世紀后全國擁有專業戲曲團體和從業人員數量最多的劇種,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后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從清末民初時期至今已形成五大聲腔,即祥符調、豫東調、豫西調、沙河調和高調。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情感,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2006年,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豫劇最早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中原地區(河南)盛行的時尚小令(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藝術后發展而成的。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資料證實,豫劇最早的誕生地是在古都開封和周邊各縣。清朝乾隆年間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戲。據當時碑文資料記載的內容,明皇宮是當年演劇各班祈禱宴會之所,代遠年湮,亦不知創自何時。豫劇形成以后,由于語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開封為中心的唱法稱“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唱法稱“豫東調”,又稱“東路調”;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唱法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靠山簧”;豫東南沙河流域流傳的唱法稱“沙河調”,又稱“本地梆”。

豫劇因各地語音差異,在音樂上形成帶有區域特色的藝術流派。清末民初,洛陽等地的豫劇多用下五音,而開封等地的豫劇多用上五音,形成鮮明對比。為了區別,豫劇藝人將洛陽等地的唱腔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稱開封各地的唱腔為“豫東調”(又稱“祥符調”)。

豫劇根植中原、昂奮勃發的宏大氣魄,雅俗共賞的審美效應,高亢激越、簡潔明快的唱腔曲調,古今兼具、老少咸宜的表演風格,幽默詼諧、樂觀向上的語言情趣,不難不澀、南北易懂的中州韻音,質樸無華、寬厚浩然的文化風貌,反映現實、貼近生活、有血有肉的大眾格局。豫劇藝術古今兼納、剛柔相濟、豁達寬厚、有“中和”之美。首先,豫劇唱腔鏗鏘有力,大氣磅礴、抑揚有度,富有熱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劇行腔酣暢、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情感;最后,豫劇節奏鮮明強烈、矛盾沖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再加上曲調詼諧歡快,使得豫劇不僅適合演出輕松的喜劇,又適合演帝王將相的大場面戲,豫西調委婉動聽,唱腔悲涼故很適合演悲劇。

豫劇在關鍵劇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挑戰性,一般吐字清晰,易被觀眾聽清。早期的豫劇演員在一起合作演戲過程中,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被賦予一個雅號,如“祥符五朵云”“杞縣三亭”“豫東五桿旗”等清末民初組合,而更早期的演員組合已無從查證。

猜你喜歡
豫東豫西吐字
豫西靠山簧的衍變與傳承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帶過短
豫東水利工程管理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帶過短
瑞陽蘋果在豫西黃土高原地區栽培表現
“天紅2號”蘋果在豫西黃土高原的引種表現
用心吐字,為愛發聲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處理才好”
豫東水利工程管理
豫東調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