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文學觀與小說創作實踐對底層寫作的啟示?

2017-03-27 21:14童獻綱
創意城市學刊 2017年1期
關鍵詞:底層魯迅文學

◎ 童獻綱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對底層群體關注度的提高,表現底層群體的文學創作風行一時,對底層寫作的研究也出現了眾聲喧嘩的局面??偠灾?,肯定其社會學意義的多,質疑其審美意義的也多。關于底層寫作,究竟是由誰寫、寫什么、寫給誰看、怎么寫,或是因態度游移而語焉不詳,或是因專注于文學內部問題避而不談。孟繁華在 《“到城里去”和 “底層寫作”》一文中指出:“隨著討論的深入,問題的復雜性也逐步顯露出來。比如,誰在寫 ‘底層’、‘底層’的問題是否僅僅是苦難可以描述或涵蓋的、‘底層寫作’的文學性如何評價、如何看待這一文學現象中的情感和立場等?!保?]在底層寫作的論爭中,有些論者也對其與左翼文學的關系進行了梳理、比較,如周保欣的 《底層寫作:左翼美學的詩學正義與困境》、李云雷的《底層寫作的誤區與新 “左翼文藝”的可能性》等。直接將魯迅與21世紀的底層寫作結合論述的,有古耜的 《魯迅眼中的底層寫作》。該文表明魯迅關于底層文學只能由知識分子作家來抒寫和代言的立場,認為作家應采取深入底層、融入大眾的方法,持有從生活出發表現力所能及的題材的態度,通過對魯迅文學觀的簡要概括,對跟風式的底層寫作進行了清醒的告誡。假如通過魯迅文學觀與小說創作實踐來觀照底層寫作,那么底層寫作也未必如有的研究者所認為的那樣 “復雜”。

一 底層寫作 “由誰寫”

底層寫作幾乎是每一位論者都在使用的,但作為一個最基本的文學概念,它并不是十分明確的。從最基本的漢語短語的結構看,它可以是一個主謂結構的短語,也可以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按前者理解,底層寫作的基本含義是生活在底層的人的寫作;按后者理解,其含義則是底層的寫作,是基于底層這一特定社會群體的寫作。正是因為詞義上存在歧義而產生了不同理解,所以也就有了底層寫作到底“由誰寫”的疑問,這是比它更早出現、同樣熱議的身體寫作所不存在的問題。關于 “由誰寫”,張清華認為,“真正的老百姓是不會寫作的,他們根本沒有可能和條件去寫作”[2]。根據21世紀以來的社會階層劃分理論,從各個階層對組織資源、經濟資源、文化資源的占有情況看,社會底層主要是指生活處于貧困狀態并缺乏就業保障的工人、農民和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這一群體無論是從主觀上還是客觀上,均不可能以 “寫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即便是自媒體時代,這個群體的表達從嚴格意義上說仍然是缺位的。

魯迅在 《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為美國 〈新群眾〉作》一文中指出,農工歷來只被迫壓、榨取,很少有受教育的機會,并且因漢字的繁難,即使略識文斷字,也還不能任意寫出自己的意見。魯迅認為,社會底層的農工是缺乏表達能力的。不僅如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也缺乏表達的權利與意識。 “至于百姓,卻就默默地生長,萎黃,枯死了,像壓在大石底下的草一樣,已經有四千年……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在中國實在算一件難事,因為,已經說過,我們究竟還是未經革新的古國的人民,所以也還是各不相通,并且連自己的手也幾乎不懂自己的足……我雖然竭力想摸索人們的魂靈,但時時總自憾有些隔膜。在將來,圍在高墻里面的一切人眾,該會自己覺醒,走出,都來開口的罷,而現在還少見,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覺察,孤寂地姑且將這些寫出,作為在我的眼里所經過的中國的人生?!保?]魯迅的表述應該是十分明確的:正是由于千百年來生活在底層的人們不能清醒地了解自己,缺乏認識自己的自覺,更是缺乏文學表達的自覺,所以底層群體的生存、生活訴求主要由底層之上的人來表現。魯迅 “棄醫從文”,其直接的觸動點是日本留學時課間放映日俄戰爭影像,國人的表現成為他的切膚之痛:“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保?]麻木、愚昧、懦弱而不自覺,底層民眾的集體性沉淪,已經無法讓他們清醒地認識自己,認清自己的殘酷境遇,只有思想的先覺者才能喚醒他們,喚醒他們作為 “人”的意識。魯迅的這個基本觀念仍然適用21世紀的底層寫作,因為21世紀的底層盡管與魯迅生活時代的底層在政治上有著質的不同,但由于經濟困窘等原因,他們本身的話語意識、權利與能力同樣缺乏。只有通過對底層生活有著深入觀察和深刻思考的創作者之手,才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境遇與不足,并促使社會關注這一特殊群體,從而幫助當下底層群體走出他們所面臨的各種困境。從此意義上說,底層寫作仍然承擔著一定程度的啟蒙功能。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符號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過程。從寫作的基本概念看,生活在底層的人的寫作基本上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真正底層的人首先面臨衣食住行等現實生存問題,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精神創造活動。即便有從底層經奮斗而成為寫作者、作家的人,他的意識、思想、審美、追求等,已不同于底層之人。正如魯迅所言: “歐洲的著作家往往是平民出身 (歐洲人雖出身窮苦,而也做文章;這是因為他們的文字容易寫,中國的文字卻不容易寫了),所以也同樣地感受到平民的苦痛,當然能痛痛快快寫出來為平民說話,因此平民以為知識階級對于自身是有益的;于是贊成他,到處都歡迎他,但是他們既受此榮譽,地位就增高了,而同時卻把平民忘記了,變成一種特別的階級。那是他們自以為了不得,到闊人家里去赴宴會,錢也多了,房子、東西都要好的,終于與平民遠遠地離開了。他享受了高貴的生活,就記不起從前一切的貧苦生活了?!保?]

文壇上確實也出現過崛起于底層并且仍然保持著對底層苦痛真切關注的作家,但他們顯然已不是真正的社會底層。正如沈從文始終稱自己為 “鄉下人”,但在精神層面,他與真正的湘西鄉下人已然是天壤之別。正是這一類從底層成長起來的作家,他們對底層生活有著最真實、最具體的生命體驗,有著最真切、最復雜的深度感知,同時,也能從更高層面清醒地認識底層并逼近底層生活的本質,因此,他們創作的情感指向和觀念立場也更能表達底層人們的關注與訴求。那么,底層寫作究竟 “由誰寫”?這個問題應該是清晰而明了的。我們認為,底層寫作不應是底層自發的自我吶喊,而應該是底層之上的人,尤其是作家自覺的社會擔當。

二 底層寫作 “寫什么”

底層寫作 “寫什么”?底層有人生百態,有百般疾苦,就單個作品而言,并不存在寫什么的困惑,也不存在選擇了寫什么題材內容的優劣。但作為一種文學現象和潮流,寫什么卻是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皬?1世紀小說 ‘底層敘事’的題材來看,關注底層民眾尤其是弱勢群體的生存景觀及其命運,無疑是其首要特征?!保?]它所表明的底層寫作所涵蓋的題材內容是相當廣泛的。但綜觀文學創作實踐,不容忽視的是底層寫作基本上是苦難敘事,即以對底層主要源于貧困的疾苦以及造成貧困的社會原因的表現作為作品的主題。千篇一律地寫作苦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讀者對底層的認識。其實,只要梳理一下就可以發現,中國現代文學從誕生之日起,就有底層書寫的傳統,魯迅、郁達夫、老舍、艾蕪、魯彥、趙樹理等,就如何書寫底層、描繪底層生活圖景,以及由此審視人生直逼真相,為我們提供了足資借鑒的寫作范式。

眾所周知,魯迅的文學創作抱的是啟蒙主義思想,寫小說是為人生、改良人生?!八晕业娜〔?,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保?]如何表現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20世紀初葉,底層之所以成為底層的重要原因,是政治層面的弱勢與物質層面的匱乏,貧苦百姓地位之低下、物質之貧乏,遠遠超出當今的底層群體。但魯迅在表現底層的時候,關注的重點不是底層百姓在政治、經濟上所受的壓迫、剝削,而是精神上遭受的奴役,阿Q、閏土、愛姑、孔乙己等盡管身份各異,人生各不相同,但他們的悲苦命運主要源于精神痼疾,源于國民性的弊端。事實上,對于魯迅的 “底層寫作”,人們在長期的解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兩個基本意蘊:一是揭示與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對人們的戕害,對被侮辱、被損害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二是揭示并批判了國民身上愚昧、落后、懦弱的人性弱點和奴性等民族劣根性。結合魯迅的 “立人”思想,后一意蘊更加凸顯。在魯迅看來,精神療救的重要性甚于政治、經濟的療救。

姑且不論魯迅的主張是否存在偏頗,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當今的底層群體已不存在封建制度大山的壓迫,要改變命運,已非一個世紀之前那么艱難。造成人處于社會底層的原因,主要是顯而易見的經濟困窘和不易覺察的思想意識的桎梏,諸如封閉、狹隘、蒙昧等。然而,作家們在關注表現底層時,在敘事和取材上與魯迅倒了一個個兒,集中表現底層群體的物質痛苦以及造成這種痛苦的局部的社會不公,諸種社會弊端導致的民生疾苦,成為底層文學的主要景觀。如曹征路、尤鳳偉、劉繼明等的底層文學的代表作均不同程度地呈現這一特征。很顯然,正是當下底層文學的創作者對處于社會轉型與變革時代的底層群體的基本認識和深度把握不夠,才致使在描寫底層生活、揭示生活本質方面顧此失彼。改變底層群體的生活狀況,消除貧困,改善民生,是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共同使命。但在這一進程中,底層群體絕不能是一個消極被動的、等待被改變命運的群體。通過革除他們思想意識的弊端從而改變他們的命運,并不比改變社會環境更輕松。寫作底層的創作者,對此應有更清醒而深刻的認識。

此外,魯迅表現底層,在不遺余力的批判中,也不漠視底層的積極因素,在底層仍然有著高尚的人格,有著讓非底層仰視的品質。如 《一件小事》對人力車夫的優秀品質的表現:“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后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他對于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 ‘小’來?!痹诘讓?,也不全是逆來順受、完全被動地接受打擊蹂躪的性格,地位卑微、命運多舛如祥林嫂,仍然保持著自己對生活的向往,試圖以反抗、救贖、質疑等方式破除封建權勢的枷鎖。魯迅對底層題材的開掘值得借鑒。令人欣慰的是,在當今的底層寫作中,灰黑色的 “苦難敘事”之外,我們看到了底層的 “亮色”:“馬秋芬的 《朱大琴,請與本臺聯系》堪稱探究底層人精神世界的優秀之作……作品在市場化的尖銳矛盾中反映真善美的力量,告誡每一個人都要平等地對待和尊重生命……孫春平的 《包工頭要像鳥一樣飛翔》、徐剛的 《國難》都寫出了脈脈人情和憂患意識……孫惠芬的 《吉寬的馬車》寫了一個叫吉寬的農民……作品的立意高度在于塑造人物物質貧瘠的同時的精神自省,他不停地告誡自己不要做 ‘時代的垃圾’,告誡自己要敢于面對現實,敢于正視公理?!保?]上述作品在關注底層精神境界、表現正能量等方面顯示出了難能可貴的一面,讓底層群體與讀者都不再沉淪在苦難中,而在精神上攀緣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這類創作的數量無法形成與 “苦難敘事”相提并論的另一極。

三 底層寫作 “寫給誰看”“怎么寫”

關于底層寫作 “寫給誰看”和 “怎么寫”,看似兩個問題,實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根據接受美學理論,作家在創作一個作品時,為使自己的作品滿足讀者的需要,會在觀念中受到隱含讀者的影響,作品的立意、選材、創作方法等會自覺地不斷修改調整以適應讀者期待視野的變化?!霸趺磳憽痹谝欢ǔ潭壬先Q于 “寫給誰看”,譬如趙樹理的作品就鮮明地體現了為農民而寫的特征。

魯迅在 《〈小彼得〉譯本序》中強調,勞動者的孩子因輪不到受教育、無錢買書和無暇讀書,所以寫作供他們閱讀欣賞是一廂情愿。而在當下社會,一個創作者如果以底層民眾作為隱含的閱讀者進行寫作,也基本屬于一廂情愿的徒勞之舉。近年來的一項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0~2014年,我國 “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由4.25本增加到4.56本,增加了0.31本”[9]。在這樣一種文化消費的現狀下,主旨嚴肅、內容厚重的底層小說和詩歌等文學作品,進入物質條件艱苦與主觀意識不強的底層群體視野的可能性是小之又小。從創作的動機、目的看,魯迅堅持的是“啟蒙主義”“為人生”“改良人生”“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能夠施以療救者,絕非待救者自身,這也在當今小說創作中得到揭示。如須一瓜的小說 《我的蘭花一樣的流水啊》,非常形象地展示了底層小人物試圖維護自己的小小權利而始終無果的生存困境:僅僅為了修好自家遭破壞而漏水的自來水管,主人公遭遇了各種施工員、各個部門 (公司)、市長熱線、市長接待日 “踢皮球”,以致走向崩潰的邊緣。依靠底層自救,其實現的可能性可見一斑。當下底層寫作價值的實現,以及底層之上關注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遠勝于底層自身介入,所以底層寫作的潛在讀者應該是底層之上的人士,當這些潛在讀者轉換為現實讀者時,他們所擁有的話語權就存在改善底層人們生活境遇、改變其思想觀念的可能。

基于底層寫作是寫給非底層讀者的判斷,那么在思考 “怎么寫”的問題上相應的也會更簡單些,因為作者不需要過多地考慮作品被讀者接受的可能性,如讀者的文化程度、文學修養等問題。

關于底層寫作 “怎么寫”的問題,有立場、視角、思潮等諸多探討,其中不乏相左的見解。文學是人學,脫離了對人生、人性及其存在的社會的關心關注,任何寫作都不會具有真正恒久的價值。換言之,底層寫作 “怎么寫”,首先是價值取向問題,其次才是創作手段、形式等問題。 “但在創作上,則因為我不在革命的旋渦中心,而且久不能到各處去考察,所以我大約仍然只能暴露舊社會的壞處?!保?0]魯迅表明了注重真實現實的創作態度。他還將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與十八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進行了對比?!笆耸兰o的英國小說,它的目的就在供給太太小姐們的消遣,所講的都是愉快風趣的話。十九世紀的后半世紀,完全變成和人生問題發生密切關系……現在的文藝,就在寫我們自己的社會,連我們自己也寫進去;在小說里可以發見社會,也可以發見我們自己;以前的文藝,如隔岸觀火,沒有什么切身關系;現在的文藝,連自己也燒在這里面,自己一定深深感覺到;一到自己感覺到,一定要參加到社會去!”[11]這一現實主義的文學觀,也成為魯迅文學創作實踐的鮮明標志。在魯迅看來,首先應該解決的,是一個作家對現實的態度問題,是正視現實還是回避現實的價值取向問題。他的 “底層寫作”,敢于直面底層世相,直擊底層人物靈魂。他筆下的底層人物,是農民 (如閏土),是無業無產者 (如阿Q),是村姑農婦 (如祥林嫂、愛姑),是下層讀書人 (如孔乙己、陳士成),他們都是社會最底層的弱小者,貧窮、苦難伴隨著他們的一生,可悲可憐又渺小。魯迅在真實揭示其生存狀況的同時,以犀利的筆觸劃破層層表象遮蔽下的時代真相、社會真相和文化真相,毫不留情地將人物靈魂深處所深藏的國民性弱點拋于世人面前,其批判力透紙背、振聾發聵。

但是,在底層寫作的潮流中,不是所有作者都秉持對現實生活的真實表現的態度進行寫作,相反,有的寫作者是出于功利之心加入底層寫作行列的。 “消費主義流向指向市場運作規則,它要迎合和刺激消費的欲望,使其獲得消費的滿足感。這使底層書寫中出現了內容上的生活奇觀化、主題上的欲望化、情節設置上的偶遇化模式?!保?2]為滿足讀者的獵奇心理,不惜以各種夸張的手法堆積苦難、殘酷和罪惡,遠離真實的底層。這種追名逐利的做法,顯然與文學創作的精神背道而馳。文學的虛構不能脫離現實的真實,尤其是底層寫作,普遍的認識是其社會學意義大于美學意義,這類創作應更具社會責任和人道情懷?!白髡邔懗鰟撟鱽?,對于其中的事情,雖然不必親歷過,最好是經歷過。詰難者問:那么,寫殺人最好是自己殺過人,寫妓女還得去賣淫么?答曰:不然。我所謂經歷,是所遇,所見,所聞,并不一定是所作,但所作自然也可以包含在里面?!保?3]魯迅正是按照這一理念進行寫作的。阿Q的種種匪夷所思的 “行狀”,不是作家的所作,而是在所遇、所見、所聞基礎上對社會、人生入木三分的把握,是 “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的更本質的真實。

底層寫作的真實,還在于作家具有的 “底層意識”。 “底層意識”是創作者對“底層”這一特定社會階層的態度和立場,從底層出發,書寫底層人們的思想與情感、遭際與命運,真誠為他們代言。唯其真實誠懇,所以動人。早在1925年,魯迅就大聲疾呼:“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并且寫出他的血和肉來的時候早到了!”[14]魯迅是以一種真誠的 “底層意識”來書寫底層的,書寫底層人們在底層社會中的種種可悲可憐甚至可笑之處,“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是魯迅對底層人物的基本態度,也多多少少透露著魯迅先生的些許無奈。然而,這種無奈的背后恰恰表現出了魯迅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真誠關注和深刻思考,人道主義的悲憫情懷和外冷內熱的情感表達復雜而協調地糅合在一起。在 《故鄉》 《孔乙己》《祝?!贰端帯返刃≌f中,從閏土、孔乙己、祥林嫂、華老栓等人物身上,我們分明可以聽到魯迅的一聲嘆息、一絲不甘和一腔憤懣。所以,作家的 “底層意識”如何,對底層群體情感的真誠度如何,是旁觀者姿態的居高臨下式悲憫,還是親歷者姿態的感同身受式悲憫,直接影響到 “怎么寫”的問題。即便是人物身上的民族性痼疾和負面文化基因,也會因為這種真誠揭示讓人感受到作者為底層人們的生存和發展而慮、為民族命運和前途而憂的心境。魯迅的文學觀與創作實踐給了當代作家的底層寫作以很好的啟迪?!暗讓游膶W所堅持的 ‘五四’文學 ‘寫真實’的傳統,所秉持的樸素的人道主義情懷,仍然應該是中國作家最普遍最深厚的精神資源,人道主義的基本立場在中國的當下乃至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仍然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因為說到底,與社會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則相關的 ‘底層寫作’,首先需要的是樸素和誠懇。雖然樸素和誠懇未必能成就多么偉大的作品,卻可以保障 ‘底層寫作’沿著一條健康的道路發展?!保?5]

我們強調底層寫作的真實態度,并不意味著忽略其藝術追求。一部好的作品,必須是有其藝術張力的,唯其如此,才能吸引讀者的關注。因此,底層寫作不能排斥藝術的創新與探索,凡是有利于開掘人性的深度、體現人生的厚度、揭示生活的豐富性與復雜性的種種技巧都可嘗試和實踐。但是,打著藝術追求的幌子而回避或者粉飾現實問題的技巧,是底層寫作必須拒絕的。

“這是新的小說的開始時候。技術是不能和現在的好作家相比較的,但把時代記在心里,就知道那時倒很少有隨隨便便的作品。內容當然更和現在不同了,但奇怪的是二十年后的現在的有些作品,卻仍然趕不上那時候的。后來,小說的地位提高了,作品也大進步,只是同時也孿生了一個兄弟,叫作 ‘濫造’?!保?6]魯迅所說的這段話,確實可作為底層寫作 “怎么寫”、底層寫作研究專注文學內部問題的警示。

注 釋

[1]孟繁華:《“到城里去”和 “底層寫作”》,《文藝爭鳴》2007年第6期。

[2]張清華:《“底層生存寫作”與我們時代的寫作倫理》,《文藝爭鳴》2005年第5期。

[3]魯迅:《俄譯本 〈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序傳略》。

[4]魯迅:《吶喊》自序。

[5]魯迅:《關于知識階級——十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勞動大學之演講》。

[6]李運摶:《文學與民生疾苦——新世紀小說 “底層敘事”的社會意義》, 《理論與創作》2007年第4期。

[7]魯迅:《我怎么做起小說來了》。

[8]劉?。骸缎率兰o文學底層寫作的精神缺失》,《文藝爭鳴》2009年第2期。

[9]李哲:《書香不厭百回 “聞”》,《經濟日報》2015年12月2日。

[10]魯迅:《答國際文學社問》。

[11]魯迅:《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12]白浩:《新世紀底層文學的書寫與討論》,《文藝理論與批評》2008年第6期。

[13]魯迅:《葉紫作 〈豐收〉序》。

[14]魯迅:《論睜了眼看》。

[15]溫長青:《對百姓苦難的真切呈現——新時期 “底層寫作”述評》,《理論導刊》2007年第8期。

[16]魯迅:《〈中國新聞學大系〉小說二集編選感想》。

猜你喜歡
底層魯迅文學
航天企業提升采購能力的底層邏輯
我們需要文學
魯迅,好可愛一爹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魯迅《自嘲》句
她曾經來到魯迅身邊
我與文學三十年
回到現實底層與悲憫情懷
中國底層電影研究探略
略論“底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