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聲唱法在聲樂訓練中的運用

2017-03-28 20:20張貝
戲劇之家 2017年4期

張貝

【摘 要】輕聲唱法在聲樂訓練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獲得正確發聲的有效手段。本文從聲樂學習的特點出發,分析了輕聲唱法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總結了輕聲唱法在聲樂訓練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對嗓音的保護作用,探索了如何在聲樂教學中運用輕聲唱法。

【關鍵詞】輕聲唱法;聲樂訓練;歌唱發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088-02

輕聲唱法指在聲樂訓練中使用小音量進行演唱的一種發聲方法,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名字,如柔聲唱法、微聲唱法、假聲唱法等。在聲樂訓練的初級階段,用小音量進行發聲;到了高級階段,在演唱高位置以及運用高難度技巧時,輕聲唱法仍然與正常的發聲狀態一致,聲音進入頭聲產生泛音,但仍然保持氣息向下,形成上下對抗氣息。

輕聲唱法綜合了真假發聲的特點,有共鳴,有聲音集中點,是一種混聲唱法。發聲時,要放松喉頭與下巴,不但可以發中低音,還可以發高音。其音色輕柔、透徹,有頭聲區和胸聲區兩種音色。輕聲唱法發出的聲音雖然較小,但聽起來集中;音色柔和,但是也具有一定的韌度。

一、輕聲唱法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輕聲唱法是歌者必備的基本功之一,能豐富演唱者的演唱方式,運用適當,會使演唱效果更佳。首先,輕聲唱法可以加強歌者對聲帶的控制,同時能彌補其聲音的缺陷;其次,歌者的個體差異較大,在初級聲樂訓練中,可以根據歌者的素質和自身條件,區別對待,采用不同的輕聲唱法。

初級訓練中,在唱高音時會出現破音,輕聲唱法能起到引導作用,讓聲音混合比例平衡,達到較好的訓練效果。進行頭音訓練時,運用輕聲唱法,可以更快地進入頭音狀態,雖然開始發音時音質輕柔,但經過長期練習聲音就會轉向高亢嘹亮。

輕聲唱法是處理細膩情感的最佳演唱技巧。強弱有別、剛柔并濟才能將作品的情感演繹出來。高音部分出彩的歌者往往唱不好弱音,輕聲唱法是很好的選擇。演唱時,歌者的聲帶負擔過重,會導致聲帶加厚,聲音凝滯,無法進行順暢的氣息交換,發出的聲音憋悶沉重。而輕聲唱法可以使其聲帶放松、聲門打開、換氣順暢,減小肺部壓力,發出的聲音緩和柔弱。

二、輕聲唱法在聲樂訓練中的作用

發聲的本質是來自肺部的氣息經由發聲部位引起聲帶震動發出的聲音,再在共鳴腔中加以融合和調整。由于個體條件的不同,每個歌者的發聲部位都是獨特的“樂器”。但是和真正的樂器不同,如果發音器官這個獨特的“樂器”壞了,不能像真的樂器那樣進行修補和更換,所以聲樂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同時,只要大腦正常,五音齊全,任何人經過學習和訓練,都能進行演唱,所以聲樂具有可調性?;诼晿返倪@些特點,輕聲唱法在聲樂訓練中具有重要作用。

輕聲唱法的機能狀態可以由歌唱的發聲原理推導如下:“輕聲”唱歌時,由于聲帶震動幅度小,聲音弱,聲帶不會受到較大呼氣的牽張力,呼氣對聲帶牽張作用幾近于零,為了讓聲帶有一定的振動幅度和頻率,大腦必須控制自身的肌肉組織將聲帶向中間靠攏。所以長時間進行輕聲唱法的發聲練習,可以提高聲帶靠攏擋氣能力,增加肌肉收縮和反應的靈敏度和準確度。另外,從上述輕聲唱法的發聲原理可知,輕聲唱法是頭聲區與胸聲區的混合音,聲帶進行低頻率的振動,所以輕聲唱法可以界定為混合聲的機能狀態,其對混聲唱法幫助較大。

三、輕聲唱法對嗓音的保護

在聲樂訓練和演唱過程中,保護嗓音是每個歌者都要注意的問題。不正確的歌唱方式等都會對嗓音造成損傷,引起病變,甚至失聲。尤其是聲樂初學者,最忌濫用嗓音和急功近利。另外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也會對嗓音造成損傷。

歌者發音器官的生理狀態要每天調節,音域范圍內的音,都要練過反復訓練,從而更好地操縱發聲器官。如果訓練方法不當,不可避免會對嗓音造成一定影響。合理利用輕聲唱法,會減少這種損傷。輕聲唱法可以減小聲帶運動范圍,明顯減少氣息帶給聲帶的沖擊力,舒緩長期飽和緊張的神經細胞。對初學者而言,輕聲唱法會減少訓練的緊張感,舒緩訓練聲帶肌肉。同時,輕聲唱法能使歌者心情放松,擺脫緊張感。

四、輕聲唱法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在聲樂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錯誤的發聲現象,如聲區不統一等。不同的輕聲唱法如哼鳴練習法、半聲訓練法、軟起首練習法、假聲練習法等對糾正這些錯誤的發聲非常有效。

(一)輕聲唱法對于錯誤發聲的調節。在聲樂學習過程中,經常有虛著唱、憋著唱、冒調、白聲、漏氣、發出喉音和落調等現象出現。輕聲唱法就能有效避免這些錯誤現象。比如白聲是由于歌者的聲音缺乏情感表現力,不能表達細致、柔和的情緒,聲音粗糙、僵硬。糾正的方法就是在演唱時,聲音盡量柔和好聽,音量要過大,并經常用輕聲練習。另外,聲樂學習者都知道有些音很難把握,如鼻音軟弱無力、假音音量小、顫音不正常抖動等。輕聲唱法可以幫助學習者調節發音器官,更快地掌握這些音的發聲方法。比如唱假音時,聲音音量小,不夠厚實,缺乏力量,讓人感覺有氣無力,主要原因是肺活量不夠,氣息過于短促。經常用輕聲唱法進行訓練,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二)輕聲唱法對聲帶機能的調節。聲帶機能是歌唱的基礎,在喉肌的幫助下,聲帶可放松、拉緊、閉合、縮短、放開、變薄,這些能直接決定聲音效果的好壞。聲帶機能要能隨高低、強弱、情感對音質的要求來調節長短、松緊、閉合張力等,否則,會出現音不準、強弱無變化、聲音緊張或松散不集中等現象。

聲帶機能分輕機能和重機能。當氣息通過聲帶時,聲帶面積小,氣息暢通無阻,造成聲帶振動小,產生的聲音細,這種發聲法就是聲帶的輕機能。輕機能需要通過長期的鍛煉和學習。輕聲唱法是以輕機能為主的發聲法,易與假聲結合,并且容易找到聲帶邊緣振動的感覺。聲帶在氣息作用下,整體振動發聲,由于振源體較大,發出的音結實低沉,這種發聲法就是聲帶的重機能,如果過強會引起喊歌、破音等現象。輕聲唱法可以改善唱高音時面臨的窘境。只有掌握了“輕聲”,才能達到符合美聲唱法要求的“重聲”。

(三)輕聲唱法對聲區統一的訓練。歌唱過程中要求做到歌唱方法統一、聲音位置統一和音色統一等,即聲區統一。高中低聲區在技術上和音色上都有一定差異,所以聲區統一是相對的。歌唱時要做到三個音區聲音的相對統一,否則,聲區不統一,就會出現聲音不完整,產生破裂音,或者是音域窄不能唱好高低音,或者音質渾濁無力,聲音沒有穿透力,以及不能靈活地在音間轉換,聲音一成不變等。

使用輕聲或半聲練習,可以使中聲區和高聲區的轉換變得容易,例如,用假聲唱高音C時先向下,聲音可以自動轉換成混聲,最后回到真聲狀態,長期練習就會使聲區統一。輕聲唱法可以連接兩個聲區之間的縫隙,使聲道平滑圓潤,發音器官能夠進行柔和轉換。所以長期進行這樣的練習,可以使聲音輕松自然地在不同音區間進行轉換。

五、結語

聲樂學習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方法靈活,要求聲樂演唱者慢慢摸索。輕聲唱法是一種有效的聲音訓練方法,能使聲樂演唱者較快掌握頭腔共鳴的技巧,擴展音域;輕聲唱法能加強演唱者對作品的表現力和駕馭能力,獲得正確的發音,同時也找準自己的獨特音質。

參考文獻:

[1]王福增.聲樂教學筆記[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6.

[2]尚家壤.歐洲聲樂發展史[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3]李雪峰.具有中國特色的花腔藝術[J].科教文匯,2006(1).

[4]周虹.淺談輕聲唱法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2005(4).

作者簡介:

張 貝(1995-),女,山西介休市人,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表演專業,本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