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音樂教育史理論分析

2017-03-28 10:43孫昌彬
戲劇之家 2017年4期
關鍵詞:發展過程

【摘 要】一門學科的發展總離不開對該學科史學領域的研究。而隨著社會發展的研究來看,正確了解關于音樂的發展史,對于當下音樂教育學的研究存在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本文針對古代教育史以及現代音樂教育史研究的理論和觀點等進行分析、闡述。

【關鍵詞】中國音樂教育史;發展過程;專著觀點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4-0209-02

眾所周知,在學科領域建設中總是離不開前人的經驗導論,正是因為前人的教育研究的理論基礎,才推動現代教育領域的發展研究,進一步構建音樂教育史的知識理論體系。在中國的音樂歷史道路上,音樂教育史研究的知識體系是在諸多的成果和文獻基礎上進行多次系統的梳理,掌握真實的歷史信息,繼而創造、更新、編制而成的。

一、中國古代音樂教育史發展研究

中國音樂教育史的研究對我們國家音樂教學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國家在古代就已經埋下了音樂的種子,這屬于音樂的萌芽階段。

(一)夏、商、西周。我們國家音樂的發展起源于這個階段,并且音樂在這個時期得到了不斷發展和完善。夏代是中國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轉型的時期,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教育在這個時代開始興起。到了商代、西周,教育制度得到了深層次的發展,音樂開始萌發,人們意識到了音樂為他們帶來的樂趣。西周時期,已經有專業的教師從事音樂教學,并且學習音樂的學生也有很多。如“成均為學樂之所,由大司樂主之東序為學干戈羽禽舞之所,由樂師主之警宗為演禮習樂之所,由禮官主之”。這段記載了人們在音樂的學習上還是較為重視且正式的。經過研究史料我們可以發現,在當時音樂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并不作為當時入仕考試的標準。音樂運用在官宴、娛樂以及祭典禮儀等,音樂在當時是達官權貴才能享受的東西,這種教育在當時不是學習知識而存在的,學習歌舞技藝為的是滿足統治階級的娛樂,而不是滿足國家對于人才的需要。

(二)秦、漢。秦朝在當時已經統一了中國,統一了貨幣、度量衡等。由于政治上的穩定,經濟在當時得到了快速發展,音樂在當時更是以娛樂形式存在于整個封建社會。由于秦朝在當時較為奢靡,音樂教育在當時并沒有明顯的進步。但是在漢代時期,樂府開展了大規模的音樂教學活動,這是西漢當時最為重要的音樂研究機構,漢樂府主要負責音樂表演、創作、搜集民歌和訓練樂工。音樂教育思想方面,董仲舒承襲了儒家觀點,重視禮樂教育,他認為“仁義禮樂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沒,而子孫長久,安寧數百歲,此皆禮樂教化之功也”。他認為音樂教育是可以促進社會穩定以及人們生活和諧的,這種音樂教學思想影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音樂教學,促進了音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三)隋唐、宋元時代。隋唐、宋元時代還是中國經濟繁榮的時代,社會的穩定為音樂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音樂教學自然就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在當時,不僅是官學音樂得到了快速發展,民間音樂也迅速崛起,并且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太常、太樂、清商、鼓吹諸署以及教坊、梨園等,都是當時專業的教育機構。這些音樂機構雖然從事音樂表演,但是在音樂人才的選拔上也十分嚴謹,培養出了許多專業的音樂人才。音樂機構的設置保證了音樂的長足發展,為封建社會輸入了許多音樂人才,促進了統治階級的穩定。這種較為完整的音樂教育體制對我們后來的音樂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隨著科學的進步,音樂書籍的出刊以及樂器制作水平的提高,音樂教育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四)明清兩代。明清時期的音樂教育呈明顯衰退趨勢,受科舉制度的影響,音樂教育已經不受人們的重視。音樂教育的傳習都局限于技藝的傳教,且大部分是為了滿足宮廷宴樂或城鎮各類娛樂圈中俗樂活動的需求。這個階段音樂教育的發展受到了思想上的限制,人們對于音樂教育便有了新的需求。

二、中國近現代音樂教育史發展研究

自1897年盛宣懷創辦上海南洋公學師范院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1907年的《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制定了師范音樂教育制度,標志著近代音樂師資培養體系的誕生。從此,中國音樂教育有了正規的教育機構以及教育制度。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的半個多世紀里,師范音樂教育經歷了社會制度的變革,人們思想的解放以及抗擊外敵等不同歷史階段,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進步,中國近代化音樂教育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且為我們日后的音樂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師資培養萌芽階段。19世紀末,洋務運動的開展促進了學堂的開設,但是師資力量卻滿足不了當時的需求。1897年2月,盛宣懷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內設師范院,打開了中國師范教育的大門。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初級師范學堂章程》和《奏定優級師范學堂章程》,師范教育正式以獨立體系被確立。1906年,福建全閩師范學堂開設了一年制的音樂專修科,成為中國最早設立音樂專修科的一所中等師范學校。高等師范教育方面,張之洞創辦的兩江師范學堂在課程設置上確定加入音樂課,里面包含著樂典、風琴、鋼琴、唱歌等科目,是中國最早建立的一所高等師范學校,開創了高師音樂教育和藝術??平逃臍v史。1907年的《奏定女子師范學堂章程》確定了音樂教學的目標。并且音樂教材在當時有了初步發展,陳邦鎮等編譯的《音樂學》是我國最早的一本師范學校音樂教材,為以后師范音樂教育體制的建設和完善奠定了初步基礎。至此,音樂教學初具雛形。

(二)師資培養體系基本確立。辛亥革命的勝利,確定了封建社會制度的瓦解。隨著社會制度的發展,民國政府也進行了教育改革。1913年,教育部公布《師范學校課程標準》和《高等師范學校課程標準》,規定課程設置中必須涵蓋音樂的教學內容,為音樂教學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五四新文化運動爆發后,中國教育思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新學制中,音樂在學校成為主修課。1919年,吳夢非、劉質平、豐子愷創辦了私立上海??茙煼秾W校,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培養音樂師資的學校。由于教學標準的確定,學校的課程內容發生一定性質的改變,音樂教學在當時發展態勢良好,為社會上培養了許多音樂方面的人才,不僅緩解了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還促進了音樂教學的發展。此時,近代化的音樂師資培養體系基本確立。

(三)師資培養逐步完善。1927年-1949年,中國經歷了大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不同歷史時期,這個時期我們國家受戰亂的影響,人們的生活發展較為動蕩,教育在這個時期的發展也較為艱難,但是這個時期的教學發展卻為我們帶來十分寶貴的經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我們國家教育改革煥然一新。1937年教育課程的設置中音樂教育就占據了很大的比重,1939年音樂教學內容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解放戰爭之后,音樂教育已經和普通學科一樣在課程設置中不可或缺,音樂教學的重要地位正式被確立。

三、結束語

音樂教育史的探究是音樂教育學科基礎理論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中國音樂教育史的理論研究,其意義在于建構中國音樂教育史的學科理論知識體系,推動音樂教育學科基礎理論的研究。在現代理論教育學習中,音樂教育發展史的理論研究也是為了讓當代學子更好地了解、學習該課程。隨著課程內容的不斷更新換代,高校的音樂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改革創新,其教學形式也在逐漸多樣化,逐步形成具有中國民族音樂教育特色的完善的教育體系。這是中國現代化進程在教育領域中的反映,也是中國音樂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更是今后繼續深化音樂教育史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陳東原.中國古代教育[M].北京:商務出版社,1931.

[2]馬東風.音樂教育史研究[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

[3]丁苑.我國古代音樂教育的歷史發展脈絡[J].華章,2011.

作者簡介:

孫昌彬(1994-),男,河北唐山市人,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表演專業,本科。

猜你喜歡
發展過程
黨務公開的發展邏輯探討
關于諾基亞產業分析報告
簡析越南高等教育發展過程
淺談產業結構調整對我國就業的影響及對策
淺談現代包裝設計發展的潮流和趨勢
淺談我國鍛造液壓機的發展過程和發展趨勢
內部控制環境對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
論毛澤東群眾路線理論的歷史發展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