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城春大豆田節肢動物群落及主要害蟲與天敵發生動態

2017-03-29 17:15遲家家陳鵬鄭向前劉永杰劉俊展
山東農業科學 2017年3期
關鍵詞:群落天敵害蟲

遲家家+陳鵬+鄭向前+劉永杰+劉俊展

摘要:于2016年5月26日至8 月23日對肥城春大豆田節肢動物群落做了系統調查,并分析了主要害蟲和天敵的種群數量動態。結果表明,肥城地區春季大豆田節肢動物種類有39種,屬于2綱10目27科;數量較多的害蟲有大豆蚜、小綠葉蟬、豆莢螟、煙粉虱等,大豆蚜在6月下旬、7月初和8月底達為害高峰期,小綠葉蟬在大豆生長后期發生減輕,豆莢螟高峰期在8月中旬,煙粉虱從6月下旬開始一直處于發生期;天敵數量較多的有微小花蝽、中華通草蛉、異色瓢蟲、龜紋瓢蟲等,微小花蝽發生高峰期為7月上中旬,中華通草蛉從8月份數量開始減少,異色瓢蟲和龜紋瓢蟲在整個生長期均有發生。

關鍵詞:春大豆;節肢動物;群落;害蟲;天敵;發生動態

中圖分類號:S435.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03-0113-04

AbstractThe arthropod community and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major pests and their natural enemies in spring soybean field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May 26th to August 23th in 2016 in Feicheng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39 species of arthropods in spring soybean fields belonging to 2 classes, 10 orders and 27 families. The major pests were Aphis glycines, Empoasca flavescens, Etiella zinckenella and Bemisia tabaci,etc. The harm peaks of Aphis glycines were in the last ten days of June, the early of July and the end of August. The occurrence of Empoasca flavescens reduced in the late stage of soybean growth. The occurrence peak of Etiella zinckenella was in the middle of August. The occurrence period of Bemisia tabaci last from the last ten days of June. Their major natural enemies were Orius minutus, Chrysoperla sinica, Harmonia axyridis and Propylaea japonica,etc. The occurrence peak of Orius minutus was in the middle ten days of July. The occurrence of Chrysoperla sinic reduced from August. Harmonia axyridis and Propylaea japonica occurred in the whole growth period of soybean.

KeywordsSpring soybean; Arthropod; Community; Pest; Natural enemy; Occurrence dynamic

大豆田節肢動物群落的結構、動態與作物生長密切相關,明確節肢動物群落中害蟲、天敵和中性昆蟲的互作關系及整個群落的發生規律,對于指導害蟲綜合治理具有重要意義[1]。目前,關于節肢動物群落的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取得了較大進展。大豆作為重要作物,其節肢動物群落也有了一定的調查研究,Gastal等[2]調查了大豆田節肢動物種類;Balfour等[3]對大豆田蜘蛛群落以及使用除草劑對昆蟲群落的影響做了研究;夏槃等[4]調查了安徽省主要大豆產區害蟲和節肢動物種類;楊勤民等[5]系統調查了夏大豆田主要害蟲及天敵種群數量動態,并利用相對多度、豐富度、生態優勢度、多樣性指數和均勻度分析了其群落結構特征和動態。山東地區春大豆種植歷史悠久,蟲害較多,但對春大豆田節肢動物群落的調查少有報道。為明確春大豆田昆蟲種類組成及發生規律,尋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指導實際生產,特系統調查山東肥城春大豆田節肢動物群落的發生情況。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調查地塊:肥城市安駕莊鎮大豆種植基地。大豆品種為75-3,即毛豆3號,面積約66 670 m2。大豆田常規管理,調查期間不施農藥。

1.2調查方法

在試驗田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每點取10株,整株調查。2016年4月23日種植大豆,調查時間為 5月26日至8月23日,間隔約10 d調查一次。系統調查植株地上部和豆株周圍 0.05 m2地表所有節肢動物的種類和數量。同時采用網捕法每點來回網捕10網和指形管扣捕法進行標本采集,參考相關節肢動物的鑒定資料進行鑒定。對難以鑒定的昆蟲則給予編號,帶回實驗室查閱有關資料進行鑒定;將調查中獲得的蛹帶回室內飼養,待寄生蜂(蠅)羽化后鑒定。按照日期詳細記錄,種名、數量等鑒定結果。

1.3分析方法

1.3.1物種優勢度等級及類群劃分根據物種優勢度指數 D=ni/N(其中ni為物種 i 的個體數,N 為群落個體總數)劃分5個等級:D≥0.1時為優勢種,用 D(Dominant) 表示;0.05 ≤D<0.1時為豐盛種,用 A (Abundant) 表示;0.01 ≤D<0.05時為常見種,用 F (Frequent) 表示;0.001≤D<0.01時為偶見種,用O (Occasional) 表示;D<0.001時為稀有種或罕見種,用 R(Rare) 表示[6]。

按功能和食性將大豆田節肢動物種類分為天敵(捕食性天敵、寄生性天敵)、 害蟲(為害大豆的植食性昆蟲)和中性昆蟲(不直接或間接為害大豆的植食性昆蟲)。

1.3.2數據分析采用SPSS 17.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春大豆田節肢動物群落的種類組成

通過系統調查,共采集到節肢動物39種(表1),隸屬2綱10目27科。其中植食性害蟲分屬7目19科30種,占總種類數的76.92%;捕食性天敵6目5科6種,占總種類數的15.38 %;寄生性天敵1目1科1種,占總種類數的2.56%;中性昆蟲2目2科2種,占總種類數的5.13%。調查結果顯示,害蟲以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個體數量最多,為春季大豆田優勢種;小綠葉蟬(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豆莢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煙粉虱(Bemisia tabaci)等為豐盛種。主要天敵有微小花蝽(Orius minutus)、中華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龜紋瓢蟲(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和異色瓢蟲(Harmonia axyridis)等;此外還有食蚜蠅、寄生蜂等天敵類群。

2.2春大豆田節肢動物群落結構比例組成

經田間調查分析,春大豆田節肢動物中,各目科的種類數量所占比例差異較大(表2)。在植食性害蟲中,以同翅目所屬的科占比最大,其次為鱗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但在種類數量上以鱗翅目居多,其次為半翅目和同翅目;在天敵中,半翅目、脈翅目、鞘翅目、雙翅目、膜翅目和蜘蛛目所屬的科占比一樣,在種類數量上以鞘翅目最多;中性昆蟲中,膜翅目和雙翅目科種的比例一樣。

2.3春大豆田主要害蟲的發生動態

調查結果表明,為害春大豆田的主要害蟲種類為大豆蚜、小綠葉蟬、豆莢螟、煙粉虱等,這幾種害蟲的發生動態見圖1。大豆蚜以成蟲、若蟲聚集在花、莢、嫩葉上刺吸為害,且會分泌蜜露引起煤污病等;小綠葉蟬的成蟲和若蟲均可刺吸花、芽和葉片的汁液,被害葉片正面出現灰白色斑點,嚴重時斑點連成片,使葉片蒼白,失去光合功能;豆莢螟主要以幼蟲為害花蕾、豆莢、豆葉,3 齡以后幼蟲鉆入莢內蛀食豆粒,輕者把豆粒咬成孔道,為害嚴重時把整個豆莢都咬空;煙粉虱成蟲、若蟲聚集在葉片背面刺吸葉片汁液,大量消耗植株養分,導致植株長勢衰弱,成蟲、若蟲還分泌大量蜜露,招致灰塵污染葉片,影響光合作用。

由圖1可以看出,大豆蚜在6月下旬、7月初和8月底為為害高峰期,發生數量很大,7月中下旬、8月初因高溫數量較少;豆莢螟從6月中旬開始出現,8月中旬達到為害高峰,大豆在8月底收獲,因此極易造成減產減收;小綠葉蟬主要在6月下旬到7月下旬發生為害,在大豆生長后期發生減輕;煙粉虱從6月下旬開始一直處于發生期。

2.4春大豆田主要天敵的發生動態

調查發現,春大豆田的主要天敵種類有微小花蝽、中華通草蛉、龜紋瓢蟲和異色瓢蟲,其發生動態見圖2。微小花蝽捕食棉葉螨、棉薊馬等多種害蟲以及棉鈴蟲、煙青蟲的卵和初孵幼蟲,在整個大豆發育期均有發生,7月上中旬達到數量高峰;中華通草蛉捕食蚜蟲、粉虱、螨類,同時取食多種害蟲的卵,8月前數量較多,之后數量有所減少;龜紋瓢蟲和異色瓢蟲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敵,主要取食介殼蟲、蚜蟲等害蟲,在整個大豆種植期也均有發生,其發生動態曲線基本相同,但龜紋瓢蟲發生稍晚于異色瓢蟲,且在數量上稍少于異色瓢蟲。了解主要天敵發生動態,對于把握用藥時期合理用藥、保護天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討論與結論

本研究從分類學和統計學上對山東肥城春大豆田中節肢動物群落進行了調查分析,明確了主要害蟲和天敵在大豆田的發生動態。肥城春季大豆田節肢動物種類豐富,共計2綱10目27科39種。植食性害蟲數量較多,同翅目害蟲大豆蚜為優勢種,同翅目小綠葉蟬、煙粉虱以及鱗翅目的豆莢螟等為豐盛種,其主要發生時間存在一定差異性,如大豆蚜在6月下旬、7月初和8月底高溫過后為為害高峰期,豆莢螟在8月中旬大豆收獲期達到為害高峰,而小綠葉蟬6月下旬到7月下旬發生為害,在大豆生長后期發生減輕,煙粉虱從6月下旬開始一直處于發生期。在大豆生長期針對主要害蟲要注意用藥時間,同翅目害蟲可選擇6月上中旬用藥,鱗翅目豆莢螟根據其為害特性和作物生長規律可在開花前1周及花后噴藥以?;ūGv。春大豆田捕食性天敵主要有微小花蝽、中華通草蛉、龜紋瓢蟲和異色瓢蟲等,寄生性天敵有食蚜蠅、寄生蜂等,自然天敵對害蟲的控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藥劑防治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天敵,避免殺傷。調查方法較為傳統,且由于節肢動物種類繁多、生境復雜等原因,調查結果對于群落多樣性研究的準確性有一定影響。

參考文獻:

[1]高月波,楊微,高敬偉,等.長春地區大豆田節肢動物群落時序動態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0,32(4):377- 382.

[2]Gastal E. Teoria de sistemas e a pesquisa agropecuária[M].Brasilia:Embrapa, 1976:22.

[3]Balfour R A, Rypstra A L. The influence of the soybean looper (Lepdoptera:Nocuidae) among spybean genotypes differing in larval resistance[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 1998, 81(1):344-347.

[4]夏槃,紀淑仁,夏桂平.大豆害蟲及其節肢動物天敵初步調查[J].安徽農業科學,1996,24(1):54-58.

[5]楊勤民,孫敏,徐玉芳,等.夏大豆田主要害蟲和天敵群落結構的研究[J]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5(2):217-220.

[6]劉雨芳.稻田生態系統節肢動物群落結構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00.

[7]史樹森,孟凡平,沈迪山,等.農田生態系中作物構成與節肢動物群落多樣性關系的初步研究[J] .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4,26(4):419-421.

[8]柏楚政.長沙市主要蔬菜地昆蟲群落結構及其動態分析[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7.

[9]孔超.大豆蛀莢害蟲的發生與防治[J].基層農技推廣,2015(5):26-28.

[10]李建學.安康地區豆莢螟發生規律及其防治對策[J] .陜西農業科學,1999(1):24-26.

[11]王淑會.生草果園主要害蟲和天敵發生動態及殺蟲劑對龜紋瓢蟲和中華通草蛉的影響[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4.

[12]汪文俊,鄒運鼎,林雪飛,等.菜用大豆田節肢動物群落的種類組成[J]. 安徽農學通報, 2007,13(1):65.

[13]吳梅香,吳珍泉,朱玲,等.菜用大豆田節肢動物的群落特征[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5(4):359-364.

[14]薛明,李強,馮惠琴,等.甘藍主要害蟲種群動態及防治對策[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27(4):440-444.

[15]楊微,高月波,高敬偉,等.大豆田節肢動物群落時間格局[J]. 吉林農業科學,2008,33(3):33-36.

猜你喜歡
群落天敵害蟲
淮南花家湖輪蟲群落結構特征及季節變化
害蟲的克星
蝸牛一覺能睡多久?
寓言二則
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4節群落的演替教學設計
種群和群落及生態系統考題分析
碰到天敵女上司
內蒙古鹽沼濕地浮游動物群落與環境的關系
你能找到它們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