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塘坊鄉木偶戲禮俗文化之探析

2017-03-29 07:10何穎川
傳播與版權 2017年10期
關鍵詞:禮俗木偶戲儀式

何穎川

塘坊鄉木偶戲禮俗文化之探析

何穎川

塘坊鄉木偶戲在當地傳承發展了近百年,是村民年節必備的表演和儀式,它的發展離不開民間禮俗的支撐。面對現代化城市化發展的潮流,塘坊鄉木偶戲的生存遭到威脅,其禮俗儀式也漸漸被沖擊。對塘坊鄉民間禮俗的研究有助于塘坊鄉木偶戲的傳承與保護。

木偶戲;塘坊鄉;音樂形態

木偶戲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形式之一,自宋代始就開始廣泛流傳于全國各地。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塘坊鄉地處閩贛交界,地勢偏僻,群山環繞,當地就有木偶戲和舉橋燈等民俗活動。塘坊鄉木偶戲是結合了表演、唱腔、器樂的綜合性藝術表演形式,村民把木偶戲當作逢年過節時所進行的祭祀神明祖先、祈求風調雨順的儀式活動中的重要部分,它植根于民間禮俗文化之中,目前尚無學者研究。所以,對塘坊鄉木偶戲禮俗文化的研究,對于江西地方文化史,尤其是江西民間戲曲和江西木偶劇種的進一步研究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一、塘坊木偶劇團的歷史背景與發展現狀

(一)歷史背景

塘坊木偶戲戲班的可考年代在光緒年間,秀才唐先喜在塘坊鄉開始了木偶戲表演,其是塘坊鄉木偶戲班的創始人,也是第一代木偶戲班班主。唐先喜班主經過一代一代的傳承,在謝財生、謝順生、謝運生、王祖凜、謝幫銀五代班主的傳承下,木偶戲發展成為今天的模樣。

塘坊鄉木偶戲班的演出范圍主要是塘坊以及周邊赤水、安遠、驛前等鄉鎮,演出日子為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以及村民用于慶賀生日、小孩滿月等喜事的時候;以贛劇唱腔為主要唱腔是塘坊鄉木偶戲的初始唱腔特點,經過第二代班主謝運生時期,木偶戲糅合了皮黃腔、高腔等其他唱腔,老藝人稱其為“土調”。這土調是被當地語言化了的彈腔、吹腔,有西皮、二黃、高撥子等。

(二)發展現狀

塘坊木偶戲的藝人來自閩贛交界處,戲班成員基本為男性,戲班成員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以表演木偶戲為副業,戲班成員呈半老齡化,傳承人較為匱乏。戲班共有三種傳承方式:通過家族傳承、通過師徒傳承以及家族與師徒傳承相結合和的形式,這三種形式在塘坊木偶戲傳承中成為主導。木偶戲與戲曲一樣,全部為男性成員。

當前塘坊鄉木偶戲班是通過在附近的鄉鎮演出獲得收入,演出范圍主要在塘坊鄉及周圍鄉鎮。在接到村民的預約后前往演出。木偶戲舞臺搭建較為簡單,定好木偶戲表演的廟宇后,在廟堂側面搭建長3.8米、寬3.5米、高1.5米的戲臺,在臺上布景,放置背景板、帷幕構成木偶表演的主要場地。

木偶戲演出劇目五十余種,班主王祖凜說“木偶戲可以一年到頭每天的表演都不重樣”,可見劇目種類之豐富。木偶戲表演大多是周代、漢代、唐代、宋代為背景的經典故事改編而成,這些故事老少咸宜,廣為流傳。有記錄的劇目有《龍鳳配》《團圓會》《觀燈記》《借衣訪賢》《文王訪賢》等。木偶中有生旦凈末丑五種角色,能夠適應各種不同劇目的需要。

二、塘坊木偶戲民間禮俗的傳承與變化

塘坊木偶戲近百年的歷史證明了它古老而珍貴的價值,在當地長時間的存在和發展必然與民間禮俗有關。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木偶戲的生存遭到威脅,禮俗儀式漸漸被沖擊,為了能夠傳承下去,木偶戲的受眾成分正在慢慢地發生變化,木偶戲經歷了由為“神”表演到為人表演的變化、觀眾欣賞態度的變化、木偶服飾的變化和傳承對象的變化。

(一)禮俗的傳承

木偶戲演出地點和時間,以及敬神儀式及其內容,從未改變延續至今。

塘坊鄉木偶戲的演出與禮俗緊密結合,一般正月演“人丁戲”(人丁戲在春節至元宵期間最為熱鬧,每天連續上演,也被稱為“紅丁戲”,寓意人丁興旺,好運滾滾),入夏演“禾苗戲”,秋冬演“平安戲”,費用由當地群眾按人數平攤;遇上當天有喜事的人家會出資請村民免費觀看。

木偶戲表演的地點必須為當地的廟宇,演木偶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祈福、保平安、求豐收。春節開演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需要要敬神,在每次開演前都要放鞭炮、點蠟燭、燒香、燒紙錢,這些禮俗儀式,從未進行簡化和改變。并且當地民眾非常支持木偶戲的演出,據當地村書記的說法:村民對村中其他活動不一定會出資,但需要請木偶戲班敬神時每個人都會資助。

木偶戲只在廟堂中表演,表演時間通常為重大節日和有喜事時。這種特定的表演時間和地點賦予了木偶戲特殊的意義。演出是敬神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樣的場合和時間影響了木偶戲表演的內容和形式。

在木偶戲演出時,廟堂的正中間都有神像,可以說是給神表演,同時還有人進行跪拜和上香等活動。不管在哪個廟中進行演出,木偶戲舞臺總是在廟宇神像的側邊,另一邊放好一排排板凳給觀眾觀看,中間是神像,神像下有燭臺,供人們祭拜。

(二)禮俗的變化

近些年,塘坊木偶戲開始服務于民間多種禮俗并以此為生計,例如會被邀請在周圍的赤水、驛前鎮進行表演,還與相鄰的福建省寧化鄉有長期的演員交流??梢哉f,塘坊木偶戲不但具有禮俗的性質,而且是藝人謀生的手段,所以,木偶戲也必須具備一定的觀賞性,表演水平也應相對較高。隨著學習木偶戲的人越來越少,木偶戲的師承關系也有了改變,他們開始接受外姓人進行學習,變成了師傳與家傳相結合的傳承方式。

同時,為了迎合新一代受眾的口味,木偶戲的服飾逐漸現代化、醒目化,木偶劇團在2010年購置了LED電子字幕屏,放置于舞臺兩側,便于觀眾理解唱詞。為了吸引觀眾,還打算招收長相漂亮的年輕女性為徒,不論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但已經表明木偶劇團有以市場為導向的趨勢了。

在傳承方面,塘坊是謝姓村,當初的木偶戲只在家族內部進行傳承,但是隨著學習木偶戲的人越來越少,慢慢接受外姓人進行學習,變成了師傳與家傳相結合的傳承方式。例如王祖凜師傅想將木偶戲傳給他的侄子,將其定為傳承人,可是它的侄子不愿學木偶戲,這才將喜愛木偶戲的謝幫銀定位下一代傳承人。還有女弟子黃美鳳,原本木偶戲是傳男不傳女,也同樣是因為傳承人缺乏,所以喜歡木偶戲的黃美鳳才得以加入木偶劇團進行學習。

總之,塘坊鄉木偶戲的變化和傳襲主要體現在儀式、觀眾和傳承人等方面。

三、塘坊木偶戲禮俗成分體現

“作為民族宗教實踐方式的鄉村儀式活動,主要有兩大類型,一為祭祖儀式,一為敬神儀式?!蹦九紤虻谋硌菰诿耖g體現在祭祀活動、劇目的象征性和民眾精神需要三個方面。

(一)酬神祭祖活動

木偶戲演出伴隨著一系列游花燈、敬神等儀式,“酬神祭祖”表現得非常明顯,花燈經過鎮中所有住戶的廳堂并參拜各家的“私居”,為每家每戶送去幸福安康,被參拜的家庭都會在花燈的出發點廟宇前燃放爆竹以示回應;而在路過較大的祠堂時,需要進行上香、點蠟燭、放爆竹、盤珠的儀式。這種酬神方式是所有村民參與,以花燈和木偶戲演出場地為依托,而形成的祈福行為,它反映了民眾原始的部落意識。

(二)劇目的象征性

木偶是仿造人的模型進行表演的,古時候也叫傀儡,傀儡的表演具有象征意義,劇目背景為中國有名的歷史典故,而選取的是與人們的節日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例如與婚嫁有關的《彩樓配》、與節日有關的《團圓會》等,這些內容是在長期的禮俗影響下決定的,同時也服務于禮俗的發展。

(三)民眾精神需求

民眾出于心靈的“寄托”,將木偶戲視為祈福之祭品。在當地村民的內心深處,婚姻、生子、勞作、功名等各種現實性的與生活實踐活動密切相關的事情,都會對當地的廟神進行傾訴和祈福,把心靈深處的語言通過與神的溝通,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精神“寄托”。而木偶戲正是被賦予這種寄托的一種更高層次的藝術表達,它用藝術表演的方式增加藝術感染力的同時也成為村民與神精神交流的通道。

四、民間禮俗對木偶戲發展的重要作用

人們在禮敬神明時邀請木偶戲演出,通過木偶戲傳達一種儀式感和民間對宗教敬仰的需要,村民在看待木偶戲時自然多出了一種如同敬畏神明的心態,木偶戲已經深入村民的生活,村民也將木偶戲當作禮敬神明的必需品,木偶戲在村民心中的習以為常已經成為村民內心潛移默化的信仰,這是對神明的信仰所賦予木偶戲的另一層重要含義。

木偶戲作為當地民間信仰的表象和外在形式,表達了當地的一些社會功能的需要。木偶戲的表演場地——土地廟賦予村民對木偶戲的信仰,木偶戲的表演也將人們對生活的祈愿和期待通過反復的表演內化于內容之中,在表演時再次展現出來。

整個塘坊鄉村民對三官廟、五通神的崇拜已成為一種群體性的崇拜,塘坊鄉在一定程度上是三官廟、五通神崇拜的特定場域,是塘坊鄉文化的一個標志性的符號,也是木偶戲的特殊標簽,這種信仰是塘坊鄉民俗活動的基礎和互動,可以說,塘坊鄉所有的民俗活動都是以信仰土地廟神而發展壯大的。從歷史的角度看,木偶戲通過信仰而傳承;從傳播的角度看,木偶戲因為村民信仰的增多而傳播和發展。塘坊鄉村民的信仰是木偶戲傳承發展的重要支撐。

五、結語

木偶戲作為中國流傳已久的民間藝術,在當下傳統文化日漸淡出人們視線的情況下,在塘坊仍然未經斷開地流傳了近百年,在當地民眾的禮俗儀式生活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個戲種的音樂保留了當地的音樂文化特色,還有著中國傳統音樂形式的特點,其中具有的深厚社會和歷史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和保護。[本文系2016年度江西省文化藝術科學規劃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的江西塘坊鄉木偶戲研究 》(課題編號:YG2016142)]

[1]陳曉萍.論民間藝術對民俗的依托——以閩南木偶戲為例[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6(3):13-19.

[2]段楊波.中國木偶戲源流[J].中華文化論壇,2011,72(4):47-50.

[3]蔣笛.民間禮俗對禮樂文明的繼承與反叛[J].求索,2012(10):112-114.

[4]項陽.當下傳統音樂與民間禮俗的依附與共生現象[J].音樂研究,2005(4):5-11.

[5]項陽.民間禮俗——傳統音聲技藝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間[J].中國音樂,2008(3):3-8.

[6]楊和平.民間禮俗的音聲表達——以蒲城喪葬儀式音樂活態現狀調查為例[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1):138-144.

[作 者]何穎川,江西財經大學。

猜你喜歡
禮俗木偶戲儀式
木偶和木偶戲
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松滋禮俗——毛把煙、砂罐茶
傳統戲劇——木偶戲
CLOSE TOHEAVEN
十歲成長儀式
木偶戲
木偶戲
儀式感重要嗎?
墓與塔——南北朝喪葬禮俗的新變化
Talking strategie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