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哲學的檢證者理論

2017-03-30 16:20杜保瑞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2期
關鍵詞:實踐者研究者

[摘要] 針對東方哲學進行知識論進路的哲學研究,首先說明東方哲學的特質為實踐,要反思這套理論的成立,便要針對其實踐者進行檢證,這其中,有創造學派的創教者、研究理論的研究者、實踐理論的實踐者、檢證理論的檢證者。創教者已經實證了此事,而研究者則是要理解其說,實踐者便是要真誠實踐,檢證者則是要對實踐者的實踐成果進行檢證。其中,后三者之真誠是最重要的態度,而角色亦可時?;Q,只是就其角色而為研究之區分而已。

[關鍵詞] 實踐哲學;檢證;創教者;研究者;實踐者;檢證者

[中圖分類號] B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17)02—0013—04

The Theory of Philosophys Practical Examiner

Duh, Bauruei1,2

(1.College of Philosophy,Taiwan University,Taibei10617,China;

2.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116024,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to have a philosophical study about oriental philosophy through the approach of epistemology. Since its characteristic is practice, the issue on the reflec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ir theory will be focused on the estimation of peoples practice. There will be the creator who found the school, the researches who study their philosophy, the practitioners who believe and learn from this school, and the examiners who evaluate whether the practitioners doing is good or not. For the need of verification, the creator has verified it, the researches want to understand it, the practitioners come to practice it, and the examiners judge his doing.The most important attitude of the latter three is sincere, without it, everything is empty and shallow.The role of the latter three could be interchanged only for the need of study.

Key words:practical philosophy; verification;creator; researcher; practitioner;examiner

一前言

筆者向來專注中國哲學方法論的討論,亦有研究成果產生,主要集結于《中國哲學方法論》和《哲學概論》兩書中,書中提出討論中國哲學理論體系的解釋架構:即宇宙論、本體論、工夫論、境界論的四方架構[1](P275)[2](P240),以及討論中國哲學真理關的四大問題:系統性、檢證性、適用性、選擇性的問題[1](P293)。過去,在東方哲學的研究討論中,知識論的問題意識是較為缺乏的,尤其是針對理論的提出、理解的深度、實踐的效果、以及檢證的可能。本文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研討,并將焦點放置在檢證理論中。本人于2015年已完成《實踐哲學的檢證邏輯》[3]一文,本文之作,接續此論,主要討論檢證者的角色及功能的問題。

二東方哲學的實踐特質

東方哲學是實踐哲學,有別于西方的思辨哲學,關鍵在思辨哲學提出假說、進行推演、得到結論,就是理論的完成。但是東方哲學的理論,卻是為實踐而服務的,理論說出實踐的目標,并解釋它的原因,再提出操作的方法,最后說明達成后的主體狀態,總之,根本目的是在追求理想完美的人生,所以必須要去實踐,若無意實踐,理論也不必提出來了。但是實踐不能沒有理念,否則就是妄行了,實踐而要有理念,就必須建構理論,以說明理念的合理性。實踐都是為了追求理想,所以,首須講出人生的理想,這就是本體論的建構,內涵是價值意識。然而,理想為何是如此呢?它當然應該是有道理的,這個道理就在對現象的觀察中,這就是宇宙論的提出,目的是為了說明價值的依據。宇宙論及本體論明白之后,實踐就有了依據,接下來就是要說明如何實踐了,這就是工夫論。做了工夫會提升能力,達到最高的能力就是實踐哲學的目標,說明最高能力的狀態就是境界論??梢哉f,實踐哲學特質的東方哲學,他的實踐的理論就完成在這四方架構之中:宇宙論、本體論、工夫論、境界論。

三東方哲學的發生邏輯

東方哲學是實踐哲學,它的發生是怎樣的過程呢?筆者以為,它是源自于創教者對于理想的追求而建構完成的。創教者自身擁有無盡的熱情,有他自身強烈的理想,理想是針對他所觀察到的現象世界,提出改進的方向,從而找出做法,經他自身的實踐而完成,同時,當他言說這套價值觀的內涵時,理論就建立了。后來,又經過后繼者不斷補充而完備,最終形成了在宇宙論、本體論、工夫論、境界論皆有言說的完整系統??傊?,東方實踐哲學,是先有理想的意愿,再經過實踐、實現而語言化的過程。

四東方哲學的認識論課題

東方哲學雖經理論化,卻一直是在東方文化傳統中表達,表達的重點還是深化理論,甚至在不同學派之間進行辯論,卻鮮有針對自身理論成立與否的反思,縱或有涉及認識的問題,也只是如何認識這套理論的方法,而不是這套理論是否是真理的討論。西方思辨哲學的理論建構,自笛卡兒以后,理論必經認識能力的反思而后方可提出,這就是知識論的特點,也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東方哲學的理論建構,卻是先有理想,成為目標,再借由對現象的說明,而提供理由,然后找出方法去實踐,最后指出理想人格的狀態。因此,對于這樣的一套哲學,要反思它的成立問題,重點就不在人類的認識能力了,而是理解這一套知識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檢證實踐者是否能達到目標。這是因為,這一套哲學根本就是用來提升人類的能力的,因此檢證的關鍵在于能力是否提升,而非有何種能力,以至于能理解及實踐何種信念。

湖南大學學報( 社 會 科 學 版 )2017年第2期杜保瑞:實踐哲學的檢證者理論

五東方哲學檢證課題中的人的因素

實踐哲學是人的活動的哲學,理論由人提出,理想由人實踐,理論之是否完成以及理想之是否達致,皆賴人為,因此,東方哲學的知識論檢證問題的重點應該在于對人的活動的檢證上,然而,參與這套哲學的人物角色有多重歧異,因此討論檢證時首先應分辨出活動者的角色。首先,是理論提出的創造者。其次,是研究理論的學者。其三,是相信理論的實踐者。其四,是對實踐者進行檢證評價的檢證者。若不能區分是針對上述哪一家的活動進行檢證,則對于檢證的討論將會是十分混亂的。

六東方哲學檢證課題中的世界觀因素

實踐哲學的理論創造,是為了要實現理想的,而理想則是在現實世界中實踐的,但現實世界的范圍如何?這是各家觀點不同的,因此談實踐哲學的檢證問題,將會涉及到世界觀的認識問題。世界觀決定理想的范域,而理想在設定之初也已經預設了世界觀的范域。儒家的理想在家國天下,宇宙論只及經驗現實世界的發生。道教理想在溝通它在世界存有者與此在世界存有者的互動關系,世界觀理論的范圍就進入了它在世界。原始佛教的理想在超越生死,世界觀就涉及它在世界的生命。大乘佛教的理想在同證佛果,依然有它在世界的世界觀。既然理論的世界有此在、它在的差異,則實踐哲學的檢證原理中,就必須面對這個差異。不同世界觀的學派之檢證者,無從否證它教,關鍵就是,沒有共同的標準。而不具備它在世界感知能力者,不能檢證它在世界的實踐者的能力真偽,關鍵就是沒有能力之支持。至于不同世界觀的實踐者,也無從強迫它人接受自己的世界觀信念,關鍵就是沒有經驗之佐證。[4](P88)

七對創教者理論的檢證

以下針對創教者、研究者、實踐者、檢證者進行檢證邏輯的討論。創教者因理想的堅定,而有實際的實踐,理論只是語言化他的信念與經驗。無論他實踐到什么程度,信念永不改變。經驗則一方面展現為現象的知識,而成為宇宙論的內涵;一方面展現為實踐的方法,而成為工夫論的內涵。創教者的信念是沒得檢證的,它沒有是非的問題,因為它都是淑世的理想;它沒有好壞的問題,因為淑世的方式人各不同,內涵人殊人別;它也沒有高下的問題,因為理想不同,互相尊重即可,天下各學派之間的辯證,都是好勝心所致。教主創教時固然有所欲勝出的對象,但所能面對的問題以及所能達到的目標都是特定有限的。沒有哪一個學派真正面對并解決了人類生命的所有問題,因此不同學派只是解決不同問題的系統,故而不需論究高下。

其中,尚有世界觀的別異問題,世界觀既然不同,如何比較?而不同的世界觀認定,是沒有認識能力的一致性前提可為真偽論斷的,因此,有它在世界的世界觀之學派,亦無法因此以宇宙論的廣大而貶抑只有此在世界世界觀的學派??傊髯元毩?,互相尊重即可。因此對創教者之所說,就是知道其所創造之內涵,理解其理論之特征,檢視其系統之完備與否,從而予以尊重即可。既然是創造,都是已經有了成果,信念已經被實踐,因此既不必檢證,也不必論究高下,只需理解,以及是否相信和愿意投入而已。理解是研究者的事業,相信和投入是實踐者的事業。

八研究者的檢證理論

研究者就是一般學者,他的任務是對于理論是否為真進行檢證,但是,實踐哲學是理想追求的哲學,理想的發生就代表智慧的獲得,智慧本身是一自做決定的獨斷事業,因此,研究者無從檢證智慧是否為真,只能理解智慧的內涵以及實踐之后的效果,而智慧本身就只是一個價值取向而已,并沒有真偽論斷之必要。因此研究者最重要的檢證任務便成為理解的活動,理解就是研究者最重要的任務,為何要談理解呢?因為實踐哲學的理論不是任何人都容易理解的,由于價值信念的出現,是帶著生命實踐的感動而進行的,若是研究者缺乏同情體貼的感動,則對價值的理解就不能相應,如此一來,對于理論建構的要點,以及不同理論之間攻防成敗的檢證,也將失去準確判斷的能力。

又,由于研究者并沒有被要求實踐,而實踐是相信者的事業,也是學派信徒的事業,故而當研究者不以實踐者為關鍵性角色時,則他自身就必須具備高度的理論能力,以便深入理解學派理論,尤其是理論的系統性架構,以判斷學派理論的完成與否,以及發展歷程中的后期理論的貢獻。研究者不必決定自己相信與否,學派如何言說就如何理解,關鍵是能不能正確理解學派的言說,這是決定研究者是否稱職的唯一要點。研究者沒有實踐的操作,也就沒有論斷不同學派理論的是非、好壞、高下的能力,只有理解力準不準確的問題。研究者的理解,將提供實踐者去認識,實踐者做了選擇就是相信了,相信了就要去實踐了,沒有研究者的良好轉譯,實踐者是不容易正確實踐的。

九實踐者的檢證邏輯

實踐者的實踐,將面臨許多困難,他固然選擇學派的價值,相信學派的世界觀,但他自身從沒有經驗、沒有能力,到有經驗、有能力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歷程,必須十分堅定,不可中途退怯,否則無法達到最高境界。但是,人世間人,又有幾人能夠達到各學派的最高境界呢?顯然是極少的。對于實踐者的檢證,談的是境界的升進以及操作的真偽,境界的升進決定于實踐事業的完成與否,有完成就有升進,沒有完成就談不上升進,然而,完成與否未必容易察知,有些完成是主觀心態的堅實,有些完成是人間事業的落實,有些完成是主體感官能力的提升,有些完成是它在世界的處置,實踐者對自己的檢證就是誠懇一事而已,有沒有達成自己最清楚,只要有實踐的真誠,自己就會知道達到了沒有,因此,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檢證者。

除非是認識錯誤,才會雖有誠意卻無成果,所以研究的工夫是很關鍵的,也就是說,實踐者最好自己就是最佳的研究者,經由正確理解,從而準確實踐,加上心誠意真,逐步升進。達到了很好,沒達到就再勉勵,決不造假。造假是追求理想的事業中最常發生也最嚴重的障礙。有太多的人,口稱追求理想,其實人欲橫流,如何分辨?孔子說:“巧言令色鮮矣仁”[4](P68),“剛毅木訥近仁”[4](P224)。這就是真偽分辨之原理。一旦人不真誠,當然也就阻礙了實踐的成果了。然而,真誠與否,唯人自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至于別人是否知道,那就是檢證者的角色了??傊趯嵺`者,選擇價值,相信世界觀,真誠實踐,對于自己有沒有達到境界,保持不我欺的態度,這就是真正的實踐者圖像,至于從外部評斷他的功力高下,以及成就如何,這就是檢證者的事業了。

十檢證者的檢證邏輯

檢證者是針對實踐者的實踐成果之檢證,檢證者自己也必須是實踐者,同時必須在實踐的程度上超越被檢證的實踐者,如此他才具備檢證此一實踐者的能力條件。因此誰是檢證者,誰是實踐者,便成了一組相對性的關系網了。實踐哲學是有理想的人的實踐,所以檢證者本身也必須具備這個學派的理想,若無理想,則忌妒、中傷的事情就有可能發生了,而這當然不是檢證者應有的作風。也就是說,檢證者雖然曾經以實踐者的身份進行了實踐,但是當他擔任檢證者角色的時候,他自身的態度便決定了他的檢證的信用效度,他的態度就是他的真誠度,若是真誠,達到了就是達到了,沒達到就沒有達到,不會為了打擊而達到了說沒達到,也不會為了討好而沒達到說達到,這其實都進入了檢證者自身的為人處事范疇了。

檢證者當然也有可能在實踐的經歷上不如實踐者,但依然進行檢證之事,這并非不可能有一定的信用效度,關鍵只是,深度不足,所證有限。他們在價值方向上一定是一致的,只是達到的心量高下有所不同,以及世界觀知識上細節的認識有別。但只要他是真誠的,他還是能夠舉證說明實踐者的成就的,只是評價的標準仍在自己的高度中而已。

十一檢證活動中的人物角色關系

檢證者、實踐者、研究者三者時常難以區分,研究者自身既是實踐者,也是檢證者。研究者、實踐者、檢證者只是就當下正在扮演的角色而為之界定,各有重要的角色邏輯,但在同一人之身上,卻是可以共具三種角色的。實踐者自身首先亦必須做好研究的任務,實踐者自身也會是別的實踐者的檢證者,重點是實踐者著重于自己的實踐,只是在歷程中必須研究,也會涉及對他人的檢證而已。作為檢證者,既要擁有良好的研究成果,以便借由正確理解而準確檢證,也要擁有良好的實踐結果,以便借由深度的經驗而能更為準確地檢證。然而,此三者,皆須有真誠之心,皆是究心于對創教者學派學理的認識與實踐,進而檢證他人,若無真誠之心,則理解不成其理,實踐不成其實,檢證不成其證,只是小人物的表面功夫,偽飾一番而已。

十二實踐哲學的檢證者理論

談實踐哲學檢證理論是為了面對西方哲學的知識論問題意識而提出的,哲學就是普世的哲學,地域上有東方與西方之別,但內涵上就只有理論理性的唯一標準,可以普世化的才是哲學,可以理論化的才是哲學,說東方實踐哲學是因為來自地域上的東方的普世化哲學,雖然宣稱了自己的真理性,雖然充滿了實踐的智慧,但是它們最初的表意形式在理論理性上較不明析。當然,明晰不明析也只是相對性的評價,只要是真理,就可以被清晰地表意,剩下來的問題只是學習者的程度而已,學習者的程度不是哲學工作者可以負責的,哲學工作者只要負責清晰表意。筆者進行了長期的中國哲學方法論研究,目標在提出解讀中國哲學的清晰的理論架構,也就是以宇宙論、本體論、工夫論、境界論的四方架構以理解與詮釋東方哲學,當東方實踐哲學可以被系統性清晰地表意之后,它也就是普世的哲學了。不過,它的真理性問題仍然存在,因為哲學永遠不能逃脫被質疑的命運,東方實踐哲學的各家理論固是真理無疑,但它們如何是真理?不見三教辯證兩千年不絕。又在面對理論清晰的西方哲學時,東方各教派的理論更可以被質疑。為回應被質疑為真理的問題,便是本文寫作的目的。

但實踐哲學畢竟有其特質,關鍵就是任一教派的理論都是創教者淑世理想下的實踐結果,被信以為真也被切實履行,并從而在人類文明歷史上被實踐了千年,儒、釋、道、墨、法各家皆然,既然已是歷史的現實,那么檢證是要檢證什么呢?筆者主張,檢證只有針對學習者的實踐之效度進行檢證,前提是檢證者本身既有理論的認識又有實踐的證量,以及根本就是相信此派的理論,而且是虔誠的教徒。是儒家就實踐儒者的行誼,是佛教徒就好好修行,自己有了能力上的程度,就能判斷后學者的狀態。至于學派的理論,都是真理,只是淑世理想不同,想達成的目標不同,而成就的理想人格狀態也各不相同,也就是有各自不同的圣人觀,就好像各種類型不同的運動高手一樣,人人都是絕頂高手,他們實踐訓練的道理都是真理,但游戲規則不同,技藝的呈現不同,卻都是冠軍。

在這樣的檢證理解下,對中國哲學的學習,重點就是在應用,而且是先有淑世的理想之后的應用,因此首須正確地理解,之后在適當的情況境遇中準確地選擇某家某派的智慧來予應用,于是選擇性也成了討論實踐哲學的知識論課題的重要問題之一。然而,選擇之前就是適用性的問題,實踐哲學各家各派的理論是面對人生不同問題不同處境下的理論建構,因此各家的適用性問題也是知識論的重要課題之一。談東方實踐哲學的知識論問題就是系統性、檢證性、適用性、選擇性四大問題。而這也就是中國哲學真理觀的討論議題。

十三小結

本文之所論,乃筆者針對中國哲學真理觀進行的一系列討論之一,本文著重于檢證活動中的人物角色之討論。東方哲學是實踐哲學,實踐哲學亦是有理論建構的哲學,此一建構,筆者以宇宙論、本體論、工夫論、境界論為系統化的架構。但東方哲學的知識論討論是缺乏的,而西方知識論的討論亦無功于此,關鍵是實踐哲學的特質與思辨哲學大異其趣,只有反思知識之成立及實踐之效度有其精神上的共趣,本文之討論,一方面有助于深化東方哲學的實踐哲學的理論特質,另方面有助于擴充知識論問題在人類哲學文明上的研究深度。

[參考文獻]

[1]杜保瑞,陳榮華.哲學概論[M].臺北:五南圖書,2008.

[2]杜保瑞.中國哲學方法論[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

[3]杜保瑞.實踐哲學的檢證邏輯[J].哲學與文化月刊,2015,3(490):77-98.

[4]新譯四書讀本[M].臺北:三民書局,2002.

猜你喜歡
實踐者研究者
向內激活?向外創造: 心理教師專業化發展路徑的探索與思考
餓死的毛毛蟲
研究者調查數據統計
做研學旅行的倡導者、實踐者和探索者
率先“實踐者”
年輕瘦人糖尿病增多
美國學校心理學家“科學家—實踐者”訓練模式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大學教師的角色沖突及化解策略
關系的轉變和建構:研究者與兒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