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釋導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2017-03-31 20:24苗本軍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6年12期
關鍵詞:運用對策

苗本軍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圖釋導學的相關概念及其理論基礎,然后對圖釋導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最后總結了圖釋導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對策,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關鍵詞:圖釋導學;中學地理教學;運用對策

一、圖釋導學概念及其理論基礎

圖釋導學是以地圖為突破口,通過讀圖、繪圖等形式來詮釋教材,以圖文轉換為主線,引導學生主動掌握知識,從而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完成學習目標。圖釋導學來自于地圖,最終又需要回歸地圖,從而實現圖文合一的境界。

詳細來說,圖釋導學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第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應該在相應情境下建構知識,而情境則是由教師來創設,并滿足學生學習服務,建構主義過程本身就是教學設計的一部分,目的在于更好讓學生理解事物本質與其他事物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夠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建構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是主動建構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探索法和發現法來建構知識,將所要學習的知識與已經掌握的知識相聯系,思考二者之間的關系,完成建構過程。第二,布魯納認知結構學習理論。根據布魯納的解釋,圖像表征在人類智慧生長中會發揮重要作用,認識事物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過圖像、動作和符號等。地圖知識主要以圖像、文字為主,所以知識積累就在于各種表征的相互作用,從而形成地理知識結構和圖式。

二、圖釋導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

本文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分析圖釋導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詳細來說主要包括:

首先從教師角度來分析:第一,圖釋導學有利于教師將教學設計具體化,因此地圖能夠以簡易形式表示地理概念、規律和原理等,從而使整個教學設計更為清晰。地圖內在包含著一種順序,即宏觀圖釋(概念和原理)——中觀圖釋(連接知識結構)——微觀圖釋(連接所有知識點)。第二,圖釋導學有利于教師理清概念。圖釋導學適用于多個環節,包括課程目標設計、教學手段設計等。第三,圖釋導學有利于教師明確自己的課堂角色。圖釋導學以學生為中心,改變了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模式,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從而能夠更為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其次從學生角度來分析:第一,有利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圖釋導學以地理為突破口,為學生查找地理信息資源提供了便利,學生可以抓住知識脈絡,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便于在整體上把握知識點,實現新舊知識的整合。第二,有利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在圖釋導學作用下,學生思維可以實現從集中向發散的轉變,不斷改變自己的認知方式,開展體驗式教學。另外,學生還能夠在圖釋導學作用下開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培養終身學習意識和批判性思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理清知識線索,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第三,有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元認知。圖釋導學可以成為一種元認知策略,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揮其監控作用,督促自己不斷改進和自我反思,提高自學效率。

三、圖釋導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對策

本文以中學地理實際教學為例,分析圖釋導學的應用對策。

第一步:明確標點,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南。教師應該根據圖釋導學原理,稍作修稿課程標準,將課程標準變為明示標點,也就是將學習目標和知識點進行明確,從而更為形象、具體展現出來。比如“運用資料并聯系實際,說出我國農業分布概況”,這一課程標準對于學生來說很難準確把握,所以應該稍作修改,變為:第一,理解農業分類方法;第二,能夠說出各種農業的主要分布地區。

第二步:溫故知新,提高學習效率。初中生對新課比較厭煩,所以應該采用溫故知新的方法,利用圖釋導學方法將新舊知識搭建起來,讓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通過對比和遷移來理解新知識,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比如記憶南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等,記憶量比較大,對于學生來說較困難,所以可以采用圖釋導學方法,利用《中國地形圖》、《中國干濕地帶的分布》等地圖來介紹各種農作物的主要自然條件,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快速記憶各種農作物的分布地區,高效回憶舊知識。

第三步:圖釋導學,以地圖為學習的突破口。地圖就是地理的特殊語言,學會了地圖也就基本上學會了地理。大部分地理知識都是以地圖為載體,地圖能夠為學生提供各種有效信息,所以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突破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一方面,我們還應該看到地圖具有文字多、數字多等特征,比較復雜,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所以需要教師加以指導,發揮地圖的直觀、準確、信息豐富等優勢。圖釋導學實際應用需要采用圖圖轉換、圖文轉化等方式,突破地理教學困境,教師可以將用文字描述的內容繪制為簡單的圖形,突出其中的重點,用圖形表示文字傳述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圖文轉換。比如在講解黃土高原中的黃土是由“風成說”形成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文字轉換為形象的圖片,提升學生的感性認識。

第四步:歸納總結,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后,能夠基本掌握新知識,這樣就需要進行及時反饋,查漏補缺。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基本上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以回憶本節知識作為小結,但是回憶知識多為片斷,缺乏系統性和條理性。本文認為學生應該以明示表達展示的學習目標作為基本思路,以此總結知識點,從而更為清晰全面梳理所學內容,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同時還能夠熟練運用地理語言知識描述地理特征。

參考文獻

[1]陳智宏. 地理教學中圖像能力的培養[J]. 中國科技信息,2006,13:212-213.

[2]巫常清. 中學地理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地圖意識[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8,06:98-100.

[3]李玉英. 淺談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 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9:142.

猜你喜歡
運用對策
歷史地圖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
科學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有關生物技術在環保工程的運用對策探究
翻轉課堂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對策探析
教育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