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創新及路徑研究

2017-04-02 22:50劉敦航
時代農機 2017年6期
關鍵詞:生態農業湖北省污染

劉敦航

(長江大學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湖北省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創新及路徑研究

劉敦航

(長江大學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農業生態發展已經成為當前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文章主要探討了湖北省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從發展模式的創新思路進行研究,明確了創新的方法和具體的路徑,提出了一些個人的看法和見解,希望能夠為今后的生態農業發展帶來參考借鑒,進而提升湖北省生態農業的發展水平。

湖北??;生態農業發展;創新

1 湖北省農業的發展現狀

湖北位于中國中部、長江中游,土地總面積18.59萬km2。2006年底,全省總人口6050萬人,其中鄉村人口3987萬人。耕地面積320.2萬hm2,其中水田占60%,養殖水面73.33萬hm2。湖北地處南北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熱同季,四季分明,適宜種養的動植物品種繁多,歷來是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商品基地。近年來,國家重視“三農”問題,在全國范圍取消農業稅等各種財政政策來補助農業的發展。湖北省農業發展較為穩定,農產品產量有增有減,農業總產值全面增長,農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逐年增加,農業機械化水平逐年提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發展,農業發展質量穩步提高。

2 湖北省生態農業的特征

(1)生態農業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第一要義。生態農業不同于一般的農業生產方式,它要求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不得破壞生態環境,將農業生產納入生態系統,實現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發展的良性循環。生態農業中嚴格限制農藥、化肥等化工產品的使用,側重于有機肥的使用和生物鏈的培植。

(2)生態農業是高度集約化的產業模式。生態農業的發展是以現代科技發展作為支撐,綜合運用了多種先進科學技術,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自然界的食物鏈等,以達到提高農業生產力,實現多種效益的共贏。生態農業是各個不同的生產要素的高度集約化,包括生產資本的集約化、生產技術的集約化和勞動力的集約化。生態農業需要大量資本的投入,需要現代科學技術和學術理論的支持,更離不開勞動力的全身心經營與管理。

(3)生態農業追求高效可持續的發展。生態農業不同于傳統農業的一大特點在于它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強調協調與可持續,拒絕竭澤而漁式的農業發展。生態農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是一種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強調發展過程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在生態農業的構建上也主要是從系統的角度出發,統籌協調各項資源,充分利用土地、信息、技術等資源,合理安排農林牧副漁等各個類別,搭建多層次的農業生產系統。

3 當前造成湖北省農業污染的根本原因

(1)農藥化肥造成污染。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視,農村經濟得到了顯著發展,農民也更加重視化肥的使用,很少使用有機肥料,這樣就造成了土壤的本質結構和特征發生了變化,土壤板結而且土壤里面的有機物質逐漸減少。而且化肥中含有過量的重金屬,很容易被農作物吸收并沉淀,嚴重威脅到人體的健康。與此同時,若化肥中的廢氮流失到河流、湖泊等地區,會形成當地生態系統的富營養化,這樣水體中就會缺少氧氣,魚蝦逐漸死亡。據有關資料表明,當前我國很多地區的江河湖泊都受到了富營養化,一些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富營養化。除此以外,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嚴重污染到了地下水源,使地下水的硬度、硝酸鹽、亞硝酸鹽等成分顯著上升。過分使用農藥也會造成農業生態系統的破壞,不僅威脅到農作物,而且對環境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2)畜禽養殖造成污染。農村畜禽養殖多為無序分散狀況,而且數量較多,大量畜禽糞尿未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極易造成環境特別是地下水污染。在人口密集的集約化飼養場,其規模和布局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沒有注意避開人口聚集區,造成畜禽糞便還田的比例低,不僅會帶來地表水的有機污染,畜禽便中所含病原體也對人類健康造成一定威脅。

(3)城市垃圾和污染企業造成污染。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很多城市已經將重污染企業設立在郊區或者農村地區。但是,受經濟、科學技術發展的限制,部分鄉鎮企業在保護環境方面投入力度不夠,基本上未采取相關保護環境的措施,廢水、廢氣、廢渣隨意排放的現象到處可見。雖然有些企業被當地部門查處,但是迫于當地經濟發展的壓力,并未采取相關措施進行整頓,最多就是交點罰金就解決了。長此以往,對當地的農業、林業、水資源造成了嚴重污染,人們所生活的環境也大大惡化。

4 湖北省生態農業發展的對策

(1)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谖覈娜丝诒姸?,各地的氣候特點、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在發展生態農業時,不能按部就班,政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按照當地的氣候、自然條件來發展特色農業,注重將農、林、牧、副、漁等多種產業相互有機結合發展,注重循環發展、綠色發展,及時有效地為當地提供多種農副食品。

(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各地方的各級領導或者部門,應積極為當地生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相對寬松、公平的市場環境,從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及完善有關的配套政策及規范、措施,確保生態農業朝著規范化的軌道發展;政府還應進行農村稅費的改革,增加農民的收入,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民發展生態農業的主動性及積極性。

(3)發展創新技術。我國人口較多土地稀少,而資源相對較為有限,在發展生態農業技術的基礎上,應提高對土地的利用率;將傳統技術進行改進,發展創新技術,積極研發優良先進的農業技術進行立體的種養,并在節水灌溉技術及農作物病蟲防治技術方面,逐漸推廣;政府應加大創新技術的投入力度,與此同時,需要明確發展生態農業的目標及方向。

(4)重視農業科技教育。發展生態農業,應注重提高生態農業人員、勞動者的文化知識水平,加強其文化素質。首先,應改革農村的教育體制,重視農業人員對知識的把握及理解程度,讓勞動者掌握一般的農業知識,并做到學以致用;其次,加大普及科技教育方面的投資力度,及時地為農業學校的學生提供合理的擇業機會,正確引導其思想,積極鼓勵其到各鄉鎮的技術服務或者農技站就業。

(5)加強信息網絡建設。加強農業信息網絡的建設,為今后的生態農業發展提供參考數據資料。通過發揮及借助網絡資源的優勢、積累國內外有關發展生態農業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資源,了解農產品的需求信息,通過網絡銷售為市場提供相應的服務;加強信息的交流、引進技術及人才,更快更好地推動我國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湖北省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亟待創新。為了能夠進一步的進行有效創新,要從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出發,對其創新的思路和創新的路徑進行總結,才能夠保證湖北省生態農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1]姜世中,丁輝.內江市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2016,(3):5.

[2]李世儉.山西地理位置與山西經濟發展[J].經濟問題,2016,(7):2.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and Path of Eco-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 odel in Hubei Province

LIU Dun-hang
(School of Economics,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00,China)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Hubei Province,studies from the innovative ideas of development mode,clarifies the innovative methods and specific paths,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sonal views and opinions,hoping to offer referenc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then enhance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Hubei Province.

Hubei province;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innovation

F323.22

A

2095-980X(2017)06-0127-01

2017-05-08

劉敦航(1989-),男,湖北江陵人。

猜你喜歡
生態農業湖北省污染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第八屆“一帶一路”食品安全與生態農業論壇
一位90后的生態農業夢
春風化雨 深入淺出——記湖北省優秀理論宣講員龍會忠
對抗塵污染,遠離“霾”伏
安鄉縣發展生態農業的實踐
保證糧食安全,發展生態農業
湖北省將再添6座長江大橋
湖北省今年將建成農村公路1.5萬k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