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專業”的收獲

2017-04-05 22:27吳躍華
琴童 2017年3期
關鍵詞:貓和老鼠動畫片音樂會

吳躍華

今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讓我想起一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大概在我女兒8歲那年,我正在家中客廳里收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女兒像小貓一樣在我坐著的長沙發后面跳來跳去、爬上爬下,不時還叫兩聲“miao、miao”,見我不理她,便貼近我的耳朵指著電視里的新年音樂會說:“爸爸,這不是《貓和老鼠》嗎?”嗯?我一愣,瞬即恍然大悟。哦,原來她足在模仿《貓和老鼠》??!女兒也沒吭聲,繼續她的“學習”。顯然,女兒的行為說明她對音樂做出了積極反應,作為大學專業音樂教師,我覺得這是給她點教育的好時機。

其實,女兒“看”得比我投入得多。她不時問個問題,有時問的問題連我都尷尬。比如女兒興高采烈地說:“爸爸,這是《老鼠約翰》里的音樂?!彼f著說著還做點動作,并問這叫什么波爾卡。我漫不經心地答道:“爸爸也記不得,咱們過會兒回放一下這個節目就知道了?!弊谝慌缘钠拮映靶ξ业溃骸熬瓦@還大學教授呢?還不如一個孩子?!笔前?,自從成了搞音樂專業的,每聽音樂會,不是去指出這個人唱的高音還不夠堅實就是抱怨那個人彈奏有錯音。其實,這樣欣賞索然無趣。把音樂當“專業”還不如“不專業”幸福。相比之下,女兒的聽樂反應比我積極和快樂。

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女兒愛畫畫,我和我妻子都是學音樂的。按理,讓她學音樂我們最省力也最省錢。許多朋友見到我也總會習慣性地問:“你女兒學鋼琴嗎?”我是研究音樂教育的,我得按照教育規律辦事。如果我研究音樂教育都不按照教育規律辦事,說好聽的是“理論無用”,說不好聽的是“搞理論的人無用”。教育規律是什么呢?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得根據兒童的天性去做一些“施肥”“澆水”的事,而不是根據我和世人的功利心態要求孩子做什么。鑒于這樣的想法,雖然女兒在音樂上的表現也不錯,但她更愛畫畫,于是我們決定支持她畫畫。由于充分尊重了她的興趣愛好,女兒雖不怎么參加那些所謂的專業素描培訓班,但她的畫技一點也不比其他學畫的小朋友差,每次畫畫都引來一起學習的小朋友和家長圍觀。

由于要支持她畫畫,鑒于兒童都喜歡看動畫片,我便到音像市場為她買。我本來想得很簡單,“學美術”比“學音樂”投入似乎成本低。于足,我把市場上所有能見到的動畫片都買回來,其中就有《貓和老鼠》。由于順著女兒的興趣引導,女兒不僅多次獲獎,還多次在雜志上發表她的作品。讓我更欣喜的是,她把畫畫當成最大的樂趣,每到作業寫累了,她常會說:“爸爸,我能不能休息一會兒?”但我答應后也沒見她從寫作業的房間出來,后來才知道,她的休息就是去畫畫。還有,在學校里,她本是一個很內向的孩子,開始沒有什么朋友,后來她竟然能利用課間作的畫打開交友的通道。因為她畫畫好,所以同學就主動與她搭訕。女兒也不失時機地今天給這個同學畫個小禮物,明天幫那個同學涂個鴉?,F在每逢周末都有同學到我們家來玩,有一個還說是她的畫畫徒弟。嘿嘿,女兒竟然當起老師來了!

由于喜歡美術,喜歡看動畫片就更正常了?!敦埡屠鲜蟆凡恢戳硕嗌俦?。誰知道,對音樂也敏感起來,這可是“副產品”??!記得當時聽到音樂會中演奏到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時,女兒非常淡定地說:“這是老鼠約翰”;當聽到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時,女兒非常自信地說:“這是貓的協奏曲”。尤其讓我難以忘記的是,一次我在鋼琴上備課即興伴奏《故鄉的親人》,準備教大學生如何配鋼琴即興伴奏。每當我彈奏時,女兒就從地板上像小狗一樣爬過來,并到我身邊用頭在身上蹭一下,她看我不理她便學著狗朝我“汪汪”地叫。見我生氣了,她便湊過解釋:“爸爸,你剛才彈的是不是狗屋???”哦,我的天啦!原來女兒聽出這個曲子是《貓和老鼠》中狗屋的配樂??!我們的學校音樂教育要能達到這樣的教育效果那該多好??!

親愛的家長們,盡管我是搞音樂專業的,但作為家長,我們擁有同一個“職業”。孩子的音樂教育有時也不一定非得直接奔著目標而去不可的,影響兒童音樂教育的因素也遠不止只找個音樂專業家教。生活中,其實我們可做的事很多。為了孩子的幸福,也許“不專業”一些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已經成了音樂碩士生導師的我,對新年音樂會的反應還不如我的女兒積極。今天,我懂的教育道理能有利于我女兒去畫畫、聽音樂,但卻很難改變我自己。因為,我的音樂思維已經被既往的教育所改變。

猜你喜歡
貓和老鼠動畫片音樂會
搞砸的音樂會
貓和老鼠
動畫片是怎樣播放的
推薦一部動畫片
看,動畫片開演啦!
——介紹一部你喜歡的動畫片
貓和老鼠
失敗的音樂會
推薦一部動畫片
海底音樂會
春天的音樂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