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傣醫學藥用菊科植物藥材品種與標準整理

2017-04-06 22:20羅丹丹李西文張曉燦顧婷李海峰
中國中藥雜志 2017年5期
關鍵詞:菊科質量標準

羅丹丹+李西文+張曉燦+顧婷+李海峰+段寶忠

[摘要]通過查證傣醫學現有文獻,對菊科傣藥的品種、基原及標準進行整理和分析。結果表明,相關文獻記載的菊科藥用植物共有78種(含變種),涉及63個藥材品種,在我國現行各級藥材標準中收載的基原植物有47個,占總數的60.25%。在相關標準和文獻中,各藥材品種所記載的名稱、基原、藥用部位或功效等存在較大差異,傣藥材品種混亂、質量標準不完善的狀況在傣藥材中較為普遍,已成為制約傣醫藥發展的突出問題,應加強傣藥的本草考證、資源與使用現狀調查,并結合現代藥物研究技術開展系統研究,推動傣藥材的品種整理和質量標準體系建立工作。

[關鍵詞] 傣藥材; 菊科; 品種整理; 質量標準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varieties and standards of compositae medicinal plants used in Dai medic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78 species (including varieties) compositae plants recorded in literatures, which belongs to 63 medicinal materials varieties. And 47 original plants (60.25%) were recorded i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standards. In those standards and literatures of Dai medicine,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ranslated Chinese names, original plants, medicinal parts, and efficacy of medicinal plants. Therefore, the variety systematization and the quality standards of Dai medicin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Dai medicinal materials; Compositae; variety; quality standard

傣醫藥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藏醫學、維吾爾族醫學、蒙古族醫學并稱“中華四大民族醫藥”[1]。傣醫藥是傣族人民在長期與自然和疾病斗爭的經驗總結,其在繼承自身傳統醫學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了中醫藥學、古代印度醫藥學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民族傳統醫藥知識,逐步形成了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醫藥學。由于傳統傣醫藥學所使用的藥物絕大部分來自于野生,同時傣醫有喜用鮮藥的特點[2]。這些因素限制了傣藥材的流通,使其品種和基原具有顯著的“地域性”特點,“同名異物”、“同物異名”、“地方習用品或代用品多”等現象較為普遍;據統計,在常用的400多種傣藥中,約70%沒有法定標準,這反映了傣藥材質量標準極不完善[3-4]。加強傣藥材品種整理和標準體系的建立,是當前傣醫藥學迫切需要開展的工作,對于促進傣醫臨床用藥規范和傣藥材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菊科植物全世界約有1 000屬,25 000~30 000種,主要分布于溫帶和亞熱帶區域。我國有235屬2 299種[5]。菊科是藥用植物資源大科,也是常用、特色傣藥品種較多的類群[3],涉及多個藥材品種。如傣醫學八大經典藥方中的羊耳菊、旱蓮草、艾葉、土木香等均來源于菊科[6]。目前有關專著中記載的菊科傣藥材,其標準、品種、基原和名稱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尚缺乏系統的整理。本文對《云南省中藥材標準·傣族藥》及其他地方藥材標準和專著文獻[2,7-25]中記載的菊科傣藥材品種、基原、標準狀況等進行了系統的整理與分析,以期為菊科傣藥的品種研究和質量標準體系建立提供參考。

1 方法

鑒于現有的涉及到傣藥品種、基原植物的有關專著文獻多為漢文專著,而在藥材名稱的“傣-漢音譯漢文名”中的漢字用字尚未規范統一,傣文名則因不同地區的差異,也導致傣文名常不一致,故本文在整理分析中,以藥材“漢文名”及拉丁名作為藥材品種劃分依據,整理分析藥材品種和基原植物種類,并對基原植物的拉丁名對照Eflora(http://www.efloras.org)和Plantlist(http://www.theplantlist.org)進行了修訂,對拉丁名同異名進行了歸并,使用接受名作為傣藥基原。

2 結果

2.1 菊科傣藥的種類及資源特點 現有傣醫學相關藥物標準及專著文獻中,共記載菊科藥用植物44屬78種(含變種),見表1,包括鬼針草屬Bidens 6種,蒿屬Artemisia 5種,斑鳩菊屬Vernonia、菊三七屬屬4種,澤蘭屬Eupatorium、兔兒風屬Ainsliaea、艾納香屬Blumea、旋覆花屬Inula各3種,薊屬Cirsium、還陽參屬Crepis、飛蓬屬Erigeron、六棱菊屬Laggera、風毛菊屬Saussurea、豨薟屬Siegesbeckia、合耳菊屬Synotis、蒲公英屬Taraxacum和蟛蜞菊屬Wedelia各2種,金鈕扣屬Spilanthes、萬壽菊屬Tagetes、蓍屬Achillea、下田菊屬Adenostemma、藿香薊屬Ageratum、紫菀屬Aster、紅花屬Carthamus、石胡荽屬Centipeda、白酒草屬Conyza、杯菊屬Cyathocline、菊屬Dendranthema、魚眼草屬Dichrocephala、川木香屬Dolomiaea、鱧腸屬Eclipta、地膽草屬Elephantopus、一點紅屬Emilia、沼菊屬Enydra、球菊屬Epaltes、大丁草屬Gerbera、向日葵屬Helianthus、翅果菊屬Pterocypsela、蚤草屬Pulicaria、千里光屬Senecio、豨薟屬Siegesbeckia、一枝黃花屬Solidago、戴星草屬Sphaeranthus、金腰箭屬Synedrella、合耳菊屬Synotis、蒼耳屬Xanthium等29屬各1種。根據《中國植物志》記載,78種傣醫藥用菊科植物中,美形金鈕扣Spilanthes callimorpha A. H. Moore及萬丈深Crepis phoenix Dunn僅云南有分布,其他76種菊科傣醫藥用植物在全國各地泛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均有分布。從藥用部位和采集加工來看,傳統傣醫藥絕大部分使用全草,野生品種占大多數,采集時間多在7—10月,此時植物類藥材生長較快,生物量大,體現了傣醫學在藥用資源利用上注重資源與生態保護的特點。

2.2 傣醫學藥用菊科植物藥材的品種和標準現狀 在我國現行的傣藥材標準中,《云南省中藥材標準·傣族藥》是當前傣醫臨床用藥、傣成藥生產投料及藥品市場監管的主要法規依據。除此之外,在《中國藥典》和黔、甘、川、湘、滇等省區的地方藥材標準中也收載了部分傣藥材品種。整理發現,上述標準共收載菊科傣藥基原植物47個,占總數的60.25%,主要涉及到蒿屬Artemisia、鬼針草屬Bidens、風毛菊屬Saussurea、澤蘭屬Eupatorium等35屬的47種,上述為《中國藥典》(不分年版)收載的藥材品種有28種,其中現行2015年版藥典收載的品種有23種,《云南省中藥材標準·傣族藥》收載的品種有3種。

3 討論

3.1 關于傣藥材名稱的規范 在傣醫學文獻中,藥材的名稱主要有3種記載形式:一是僅使用“傣文名”,傣文的文獻古籍多采用這種記載形式,如《傣族醫藥研究(檔哈雅龍)》、《傣族醫藥學》;二是使用“傣文音譯漢文名/漢文名”,部分傣文文獻和漢文文獻采用該方法,如《傣藥學》與《傣醫外治法常用藥與經驗方》;三是使用“傣文名/傣文音譯漢文名/傣文意譯漢文名/漢文名”或“漢文名/傣文名/傣文音譯漢文名”,多數漢文文獻中采用該方法,如《中華本草·傣族藥》、《云南省中藥材標準·傣藥卷》、《西雙版納傣藥志》使用此種記載方式,這種記載形式有利于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在上述名稱中,各類文獻中使用的“傣文名”通常根據區域不同而分別使用傣泐文(西傣文、西雙版納地區)和傣訥文(德傣文、德宏地區)記載,一些傣藥同時有2個傣文名,如藿香薊A. conyzoides西傣文名有[12][13],大葉斑鳩菊傣文名有(德傣)[11,13]、(西傣)[12]。由于不同傣族地區地方發音的差異,同一藥材品種所使用的音譯漢文名的用字常不統一,如“”,其傣文音譯漢文名有“牙習雅[13]、牙刁玉[2]、亞息醫[15]”等多個?!皾h文名”通常與植物的中文名、形態特征或藥用部位有關,不同文獻中記載的同一藥材的名稱較為混亂。這種狀況在傣醫藥文獻中極為普遍,易引起品種和基原的混亂,有待通過資源與實際使用現狀調查,結合本草考證分析,對傣藥材的“傣文名(西傣/德傣)-傣文音譯漢文名-漢文名”進行統一規范。

3.2 菊科傣藥材的品種和基原 從藥材名稱來看,上述傣醫使用的78種菊科藥用植物,共涉及63個藥材品種,在不同文獻中“藥材-名稱-基原”記載差異較大。一是同種藥材植物基原不同(同名異物),如“丹毫溫”的基原,在《云南民族藥志》和《中國民族藥志要》上分別為大葉斑鳩菊V. volkameriifolia和茄葉斑鳩菊V. solanifolia;二是同種藥材來源于同屬的多種植物,該種情況最為常見,如“鬼針草”的基原涉及到鬼針草屬的鬼針草B. pilo-sa[2,7,9,10,12-15,17,19-20]、婆婆針B. bipinnata [11,14-15]、小花鬼針草B. parviflora [14-15]、金盞銀盤B. bitern-ata [14-15]等6種植物。三是同一種植物具有多個藥材名(同物異名),如毛大丁草G. piloselloides藥材名分別記載為毛燈草[11]、毛丁白頭翁[13]、毛大丁草[15]等多個藥材名。四是不同屬的植物作為同一藥材基原。如“白龍須()”的基原,《德宏民族藥名錄》記載為翅果菊屬的翅果菊P. Indica,而《傣族傳統醫藥方劑》記載為下田菊屬的下田菊A. lavenia。又如鵝不食草的基原,《德宏民族藥名錄》記載為石胡荽屬石胡荽C. minima,而《中國民族藥志要》記載為球菊屬球菊E. australis。上述傣藥材的品種-基原-名稱不規范的現狀,與傣醫藥文獻對傣藥材品種的分類記載形式差異有關,也與不同傣醫植物分類觀點的不同,以及就地采集利用野生植物資源的生產形式密切相關,有待通過進一步的整理使其更加規范。

3.3 菊科傣藥材的質量標準 在文獻記載使用的78種菊科藥用植物中,有47個基原植物有標準收載,約占總數的60.25%。從標準分布來看,2015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的品種有23個,即艾納香B. balsamifera、紅花C. tinctorius、青蒿A. annua、鵝不食草C. minima、蒼耳X. sibiricum、臭靈丹L. pterodonta、墨旱蓮E. prostrate、、茵陳A. capillaries、大薊C. japonicum、蒲公英T. mongolicum、土木香I. helenium、云木香S. costus、燈盞細辛E. breviscapus、佩蘭E. fortunei、豨薟S. orientalis、艾A. argyi、紫菀A. tataricus、菊D. morifolium、川木香D. Souliei、千里光S. scandens,、野馬追E. lindleyanum、金龍膽草C. blinii、小薊C. Arvense。被1977年版藥典收載的品種有地膽草E. scaber、狼把草B. tripartita、蟛蜞菊S. calendulacea、一點紅E. sonchifolia和羊耳菊I. cappa?!对颇鲜≈兴幉臉藴省ご鲎逅帯肥蛰d的品種有羊耳菊I. cappa、絨毛戴星草S. indicus、美形金紐扣S. callimorpha 3種,這些品種的質量標準較為完善。而其他的品種多收載于中藥的地方標準中,標準內容中多數僅有性狀、顯微和理化鑒別等項規定,極不完善,反映出傣藥材質量標準制定工作嚴重滯后,究其原因,這與傣藥材的資源調查、品種整理、化學、藥理學等基礎研究較為薄弱有關,需加強傣藥材品種整理和質量標準相關研究工作。

3.4 菊科傣藥的藥用部位和功效 從藥用部位看,78種藥用植物共涉及63個藥材品種,其中有7種藥材未記載藥用部位,其他56種藥材中,以全草類(地上部分、全草、全株)數量最多,有41個品種,占藥材品種總數的65.07%;其次為根及根莖類(根、根莖、根及根莖、塊根),有9個品種,占藥材品種總數的14.28%;花果類(花序、果實、果殼、種子)有3個品種,占4.76%;莖葉類(莖、滕莖、葉、葉及嫩枝)有3個品種,占4.76%,見表1。從表中可看出,各文獻藥用部位記載不一致,這種現象在傣藥材品種中較為常見。在藥材的功效方面,菊科傣藥材主清熱解毒,止血止痛,散瘀祛風等,這與傣族居住地區氣候以及疾病發生特點有直接關系。在功效記載方面,仍有少數藥材如山葵花等缺乏確切功效,只記載有功能主治,反映出傣藥材的藥用部位和功效表述上仍有待規范。

4 結語

傣醫藥學是祖國醫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傣醫藥事業的迅速發展,藥材名稱及基原不規范、質量標準不健全已成為制約傣藥產業發展和新藥研發的主要因素。為適應現代社會對藥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的要求,充分發揮傣醫特色優勢,亟需針對傣藥材資源、品種和生產特點,加強傣藥材的文獻考證、資源與使用現狀調查,結合現代科學研究手段及研究思路,開展傣藥材藥效物質基礎、生物活性評價等研究,對于規范傣醫臨床用藥、合理開發利用傣藥資源、促進傣醫藥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曾君, 譚毅. 淺談我國傣藥的發展與存在的問題[J].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36): 282.

[2] 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所, 西雙版納民族醫藥研究所, 思茅地區民族傳統醫藥研究所. 中華本草·傣藥卷[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05.

[3] 段寶忠, 徐江, 李海濤, 等. 傣藥資源的研究現狀與開發利用[J]. 中國中藥雜志, 2015, 40(1): 18.

[4] 任李玥, 臺海川, 張赟華, 等. 云南省傣藥質量標準調研報告[J]. 中國藥事, 2015, 29(12): 1286.

[5] 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80卷[M].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9.

[6] 依專. 傣醫藥學史[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7.

[7] 朱成蘭. 傣藥學[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7.

[8] 馮德強. 傣族醫藥研究檔哈雅龍[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1.

[9] 馮德強, 蔣振忠. 思茅傣族傳統醫藥研究:檔哈雅龍二[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0] 倪凱. 傣醫外治法常用藥與經驗方[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 2015.

[11] 李榮興. 德宏民族藥名錄[M]. 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 1990.

[12] 趙世望, 刀正員, 周兆奎. 西雙版納傣藥志[M].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醫藥調研辦公室, 1981.

[13] 云南省藥物研究所. 云南民族藥志[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8.

[14] 賈敏如, 張藝. 中國民族藥辭典[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6.

[15] 賈敏如, 李星煒. 中國民族藥志要[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5.

[16] 周兆奎, 趙世望. 傣醫傳統方藥志[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5.

[17] 李朝斌, 玉帥, 林艷芳. 傣族傳統醫藥方劑[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5.

[18] 張麗霞, 李海濤, 張忠廉, 等. 典籍未收錄傣藥資源的增補與研究[J]. 中國現代中藥, 2016, 18(1): 56.

[19] 段立綱, 潘玉秀, 林艷芳. 傣族鮮藥應用匯編[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13.

[20] 林艷芳, 依專, 趙應紅. 中國傣醫藥彩色圖譜[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

[21] 周海鈞, 曾育麟. 中國民族藥志.第1卷[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84.

[22] 周海鈞, 曾育麟. 中國民族藥志.第2卷[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0.

[23] 曾育麟, 李星煒. 中國民族藥志.第4卷[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7.

[24] 云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云南省中藥材標準.第3冊.傣族藥[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7.

[25] 云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云南省中藥材標準.第5冊.傣族藥[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9.

[責任編輯 呂冬梅]

猜你喜歡
菊科質量標準
菊科藥用植物遺傳多樣性及親緣關系的ISSR分析
功勞木質量標準的改進
石見穿質量標準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質量標準的改進
二十五味肺病丸質量標準的研究
菊科植物總黃酮的提取工藝研究進展
青島嶗山菊科藥用植物資源調查研究
消腫止痛膏質量標準研究
蛇黃散質量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