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樹葉斑病病原菌鑒定及室內藥劑篩選試驗

2017-04-06 09:54向見譚志堅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3期
關鍵詞:葉斑病菩提樹鑒定

向見+譚志堅

摘要 通過對重慶南山地區菩提樹葉斑病多次分離培養,根據癥狀和致病特點以及病原菌的顯微形態,表明菩提樹葉斑病病原菌為假尾孢屬Pseudocercospora sp.真菌。室內藥劑毒力測定表明,防控效果從好到差依次為25%腈菌唑乳油>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乙蒜素乳油>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關鍵詞 菩提樹;葉斑??;鑒定;藥劑篩選

中圖分類號 S432.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3-0115-01

菩提樹(Ficus religiosa L.)為??崎艑僦参?,樹體高大,葉形漂亮,喜高溫高濕及陽光充足的環境[1]。重慶市氣候環境較適合菩提樹生長,市區內栽植有大規格的菩提樹。因綠地內有大量同屬喬木栽植,黃葛樹和小葉榕上常見的病蟲害也對菩提樹造成了不良影響,褐斑白蠶蛾和葉斑病時常發生危害[2]。筆者于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對重慶市菩提樹葉斑病的癥狀特點進行了詳細調查,并進行了病原菌鑒定以及殺菌劑藥效試驗,詳細結果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情況

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在重慶南山風景區、華巖寺風景區定點、定期對菩提樹葉斑病進行了系統觀察,詳細記載和描述了病害從發生危害到停止的各個時期的癥狀特點。供試藥劑為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5%腈菌唑乳油、80%乙蒜素乳油、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1.2 試驗方法

1.2.1 病原菌的鑒定。①分離培養。取菩提樹病葉病健交界部分,切成2.5 mm×2.5 mm的小塊,接種到預先準備好的 PDA培養基上,置于25 ℃的人工氣候箱中培養,觀察菌絲的形態及生長狀況。②柯赫氏法則鑒定病原菌。從室外采摘無病的葉片,用無菌水仔細清洗葉片后,將分離得到的病原菌接種于該葉片上,并以未接種的健康葉片作對照,放入培養皿中,置于25 ℃的人工氣候箱中培養。待接種葉片出現病癥后,與田間病葉病癥作比較[3]。

1.2.2 不同藥劑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各供試藥劑稀釋成5個濃度梯度(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00倍液、400倍液、800倍液、1 600倍液、3 2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80%乙蒜素乳油、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5個濃度梯度均分別為500倍液、1 000倍液、2 000倍液、4 000倍液、8 000倍液),并設常規用農藥的常規濃度為標準對照和清水為對照。每個處理接種10個葉盤,3次重復。采用噴霧接種法,分生孢子制成一定濃度的孢子懸浮液,在低倍鏡下每視野100個孢子左右,再將健康的葉片洗凈,吸干表面水分,經鏡檢確定無病菌孢子后用打孔器打成直徑6 mm的葉盤,將葉盤在各供試藥劑的系列濃度梯度藥液中浸漬10 s,葉正朝上放在培養皿中,采用噴霧法將菌孢子接種在葉盤正面,培養介質為少許無菌水[4-5]。放在人工氣候箱中培養,溫度25 ℃,濕度 95%。7 d后調查感染率[6],計算公式如下:

2 結果與分析

2.1 菩提樹葉斑病癥狀

感病葉表面病斑呈褐色,背面呈淡灰褐色;病健交界處分明,病斑褪綠,起初直徑為2~3 mm的近圓斑,后逐漸擴大為橢圓或不規則形狀;病部中央可觀察到環狀突起,環的葉背部常有黑點。

2.2 菩提樹葉斑病病原菌

菌絲淺黃色,有隔膜,寬1.5~2.5 μm。分生孢子梗稀疏至緊密簇生,單梗青黃褐色至褐色,色澤均勻,寬度不規則,直立至彎曲,不分枝或偶有分枝,頂部鈍圓至圓錐形,多隔膜,30.0~240.0 μm×3.0~5.0 μm。分生孢子呈棍棒形至圓柱形,青黃色至淺青黃褐色,直立或約有彎曲;頂部圓鈍,基部倒圓錐形,有1~6個隔膜,有時在隔膜處縊縮。符合假尾孢菌屬Pseudocercospora sp.的形態描述。

2.3 室內藥劑毒力測定

由表1、2可知,在3種無公害農藥中,以25%腈菌唑乳油對菩提樹葉斑病的毒力最高,24 h EC50值為11.93 mg/kg;其次為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4 h EC50值為32.44 mg/kg;毒力最低的是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4 h EC50值為116.57mg/kg;按照對菩提樹葉斑病毒力從大到小的順序是25%腈菌唑乳油>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乙蒜素乳油>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普提樹葉斑病病原菌為假尾孢菌屬Ps-eudocercospora sp.真菌;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表明,防控結果為25%腈菌唑乳油>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乙蒜素乳油>4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本測定僅為室內毒力,沒有涉及田間藥效試驗。此外,本試驗的測定方法或許與生產上有一定的差異,但對生產實踐總防治菩提樹葉斑病的藥劑篩選具有參考價值。

4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第14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2] 華南農學院.植物化學保護[M].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412.

[3] 方中達.植病研究方法[M].3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37-347.

[4] 刁家文,孫波.金葉女貞葉斑病發生機制及綜合防治措施[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10-12.

[5] 郭英蘭,蔣毅.中國尾孢菌屬及其近似屬的研究Ⅱ.(英文)[J].菌物系統,2000(3):302-305.

[6] 李玉中,楊芳,劉春,等.衡陽地區萵筍葉斑病病原菌的鑒定及其室內藥劑篩選[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2):102-104.

猜你喜歡
葉斑病菩提樹鑒定
菩提樹下,靜看花開花落
菩 提
菩提樹下
一鳴的詩
榛子葉斑病病原菌生物學特性
云南萬壽菊葉斑病病菌生物學特性及其抑菌藥劑研究
淺議檢察機關司法會計鑒定的主要職責
青銅器鑒定與修復初探
八種氟喹諾酮類藥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鑒定
高職院校教學檔案的鑒定與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