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地道戰3000公里的地下奇跡

2017-04-09 13:34殷虎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軍火庫敖德薩游擊隊員

殷虎

敖德薩地道的總長有2500—3000公里,二戰中,當地游擊隊曾繪制出一份精確的地道分布圖。

所謂的宿舍,其實只是依地形開鑿的寬約6米、深不到2米的石床,上面鋪了一條破毛毯,而廚房也只有兩只水桶和三、四個碗。

敖德薩位于烏克蘭南部,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因為瀕臨黑海,又有著“黑海明珠”的美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入侵蘇聯,烏克蘭便成為德軍東線的主戰場,敖德薩當然不能幸免,它于1941年淪陷,被德軍占領長達3年之久。

然而奇怪的是,盡管經受了戰火摧殘,但敖德薩容顏未改,市內無數的古跡名勝幾乎毫發未損,而與它相隔不遠的烏克蘭首都——基輔,卻在戰爭中滿目瘡痍,這就是所謂的“敖德薩奇跡”。

鑄造奇跡的正是敖德薩地下縱橫交錯的地道。1944年4月10日深夜,一次精彩的地道偷襲徹底瓦解了德軍的斗志,他們最終向兵臨城下的蘇軍投降,城市光復,而敖德薩地道戰的光輝也從此彪炳史冊。

莫羅佐夫的“釜底抽薪”計

1944年3月26日,敖德薩外海的海戰接近尾聲。戰斗已打了5天,激戰的雙方是蘇聯黑海艦隊和納粹德國的羅馬尼亞艦隊,在大量陸基航空兵以及海岸火炮的配合下,蘇軍共擊沉德軍護衛艦4艘、魚雷艇12艘、快速登陸駁船16艘,也就在當天下午,德軍旗艦“格明登”號被魚雷擊沉,這場曠日持久的海戰終于塵埃落定。

在海戰進行的同時,蘇軍裝甲部隊強渡敖德薩北面的德涅斯特河成功,隨后便發起了對敖德薩市區的進攻。海上、陸地的對外聯系都被切斷,駐守敖德薩的德軍第三集團軍頓時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

戰況的急轉直下,讓敖德薩駐軍司令、德第三集團軍統帥西格蒙德有些措手不及,他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固守待援——此刻他手下還有9000多精銳部隊,彈藥供給也很充足,兩個軍火庫的囤積足以讓德軍再堅持一年。況且西格蒙德手中還有一張王牌——在敖德薩戰役打響前,他已命人在城內四處埋設炸藥,而沃倫佐夫宮、波托茨基宮、敖德薩大歌劇院這些沙皇時代的建筑瑰寶更是早就被炸藥包圍。西格蒙德堅信,這些手段一定會讓蘇軍投鼠忌器,從而遲滯他們的進攻。

果然,不出西格蒙德所料,蘇軍在攻克了敖德薩外圍后便不再推進,只派出小股部隊展開試探性攻擊。蘇軍這樣做,一方面是擔心大舉進攻會破壞城中的文物古跡,另一方面,與德軍巷戰不僅會蒙受巨大傷亡,也會推遲整個戰役的進度。敖德薩戰役下一步將如何進行,這是擺在蘇軍統帥面前的棘手問題。

就在他們一籌莫展之際,一個人的到訪為整個戰局帶來了轉機,他就是敖德薩地區游擊隊長帕夫里科·莫羅佐夫。莫羅佐夫向蘇軍統帥部建議:暫停敖德薩正面攻勢,派遣游擊隊員經地道潛入德軍軍火庫將其引爆,這個“釜底抽薪”之計定能使德軍軍心大亂,光復敖德薩就會變得易如反掌。

自從1941年敖德薩淪陷后,莫羅佐夫就領導著一支不足百人的游擊隊,堅持地下斗爭,他們對德軍在城中的兵力部署、彈藥庫情況非常了解。莫羅佐夫的主動請纓很快得到了批準,蘇軍統帥部還派出兩支工兵小隊,配合莫羅佐夫的行動。有關這次襲擊的具體細節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但就在4月10日當晚,敖德薩城中發生了兩次驚天爆炸,熊熊大火映紅了整片夜空,德軍軍火庫被成功炸毀。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就在撤退途中,莫羅佐夫和他的游擊隊員與德軍遭遇,一番激戰后全部壯烈犧牲。

由于軍火庫被炸,困守在敖德薩城內的德軍部隊,直接面臨著彈藥物資短缺的威脅。4月27日,窮途末路的德軍發生嘩變,在拘禁了統帥西格蒙德后棄城投降。蘇軍兵不血刃進入敖德薩城。莫羅佐夫的游擊隊以及那些神秘地道,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

“血債血償”,地道中的戰斗歲月

敖德薩地道的歷史源遠流長。由于地下蘊藏著豐富石材,從1794年敖德薩建市至今,敖德薩的城市建設一直依賴于地下石材,因此就在敖德薩地底留下了長達數千公里的地道。這些地道互相交錯,上下分列,有的多達3層,深入地下20多米,蔚為壯觀,世界范圍內絕無僅有,而這也成了現在敖德薩不能修建地鐵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德國對蘇聯不宣而戰。很快,烏克蘭便成了德軍東線的主戰場,大批德軍侵入敖德薩。這時,聰慧的敖德薩市民便利用地道這個天然的屏障與德國軍隊展開周旋,成功協助了主力部隊的作戰。

據不完全統計,敖德薩地道的總長有2500~3000公里,二戰中,當地游擊隊曾繪制出一份精確的地道分布圖——建筑工程師出身的莫羅佐夫功不可沒,而他率領游擊隊炸毀德軍軍火庫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1996年,烏克蘭政府特地在敖德薩建立紀念碑,緬懷他們的英勇事跡。

與紀念碑一同落成的還有敖德薩地道戰紀念館,紀念館位于城市西北郊,入口在一個約3米深、近百平方米的露天空地上,參觀者需拿一支蠟燭走入光線昏暗的地道。無數的空隙、坑道、豎井岔道組成了錯綜復雜、蜿蜒曲折的地道迷宮,這里的溫度常年維持在8~10℃,地下水不斷滲出,陰冷潮濕,游擊隊員在地道內生活、戰斗了3年多,他們需要克服的困難是后人難以想象的。

走進地道不到100米,就能看到墻上用黑灰涂寫的俄文“血債血償”字樣,再往前走不遠,一個10平方米大小的方廳豁然出現,這是當年敖德薩游擊隊的作戰室。正面墻壁掛著兩塊印有列寧和斯大林像的宣傳板,對面則釘著兩塊褪色紅布,一塊寫著莫斯科保衛戰已進入反攻階段等內容,另一塊是敖德薩戰區的軍事地圖,當中的石桌上擺放著銹跡斑斑的打字機和一部黑色電話機。在作戰室另一面墻上還掛著塊舊藍布,上面寫著游擊隊員的誓詞:“我,蘇聯公民,英雄的蘇維埃人民的忠誠兒子和紅色游擊隊員在此鄭重宣誓……”

作戰室周圍的地道里還分布著“男宿舍”、“女宿舍”和“廚房”,最多時這里曾住過380多人,其中就有不少女戰士和兒童。宿舍和廚房設施都非常簡陋,所謂的宿舍,其實只是依地形開鑿的寬約6米、深不到2米的石床,上面鋪了一條破毛毯,而廚房也只有兩只水桶和三、四個碗。

目前敖德薩地道只開放了1公里左右,從地道口鉆出,赫然入目的便是沃倫佐夫宮正門,宮殿被無數精美的雕塑簇擁著,金碧輝煌,與地道內的逼仄陰森形成了鮮明對比。將出口開在此處也許有特殊的含義,因為沒有地道和英勇戰斗的人們,這些建筑古跡也許早就化作了灰燼,的確,“在敖德薩的每處,都印刻著烈士的英靈”。

猜你喜歡
軍火庫敖德薩游擊隊員
敖德薩跳蚤市場
北歐有個“軍火庫”
大爆炸
白發滿頭終不悔 愿化甘霖潤“蓓蕾”——老游擊隊員鐘梅英用愛溫暖新生代
俄羅斯軍火庫發生爆炸
戒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