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興隆縣太陽溝地區鉬礦找礦潛力分析

2017-04-09 19:13胡浩張文雨羅志開趙丙剛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1期

胡浩+張文雨+羅志開+趙丙剛

摘要:太陽溝地區位于華北地臺燕山臺褶帶馬蘭峪復背斜北翼,區內北東向、東西向斷裂構造發育,出露有太陽溝巖體;通過與區內成型的西廠溝斑巖型鉬礦對比分析認為,該地區從地質、構造、巖漿巖條件上均具備了形成鉬礦床的有利環境,地球化學異常及圍巖蝕變均顯示出了較好的鉬礦找礦潛力。

關鍵詞: 太陽溝;西廠溝鉬礦;找礦潛力

1.區域地質背景

河北省興隆縣太陽溝一帶大地構造位置位于華北地臺燕山臺褶帶馬蘭峪復背斜北翼,寬城凹褶束與遵化穹褶束接觸部位。區域地層主要為太古界遷西巖群、中元古界長城系、薊縣系及新生界第四系。區域內斷裂構造發育,密云—喜峰口大斷裂從本區經過,受一組北東向斷裂切割,形成多字形的斷裂構造帶。斷裂構造主要有EW向、NNE向、NE向、NW向四組,其中以EW向和NE向兩組最為發育,這兩組斷裂控制著本區燕山期的巖漿噴發和侵入活動,不僅為后期成礦熱液的運移提供了有利的通道,而且為礦質的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間。

區域巖漿活動強烈,以燕山期中酸性~酸性侵入巖為主,形成多個規模不等的侵入體,主要有王坪石二長花崗巖體、花市堿性花崗巖體、西廠溝花崗斑巖體、太陽溝巖體等,各巖體在平面上形態多為橢圓形,呈巖株狀產出。此外也發育有一些閃長巖、輝綠巖、石英斑巖、正長斑巖等脈巖。燕山期多期次的強烈巖漿活動,不僅為鉬多金屬礦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礦質來源,而且為成礦熱液的運移提供了強大的熱動力。

2.選區地質特征

區內出露地層為中元古界長城系串嶺溝組黑色頁巖、團山子組泥質白云巖、大紅峪組石英砂巖、高于莊組含錳白云巖和白云質灰巖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區內斷裂構造發育,主要為EW向及NE向兩組,NE向斷裂構造為太陽溝巖體的上侵就位提供了有利通道。

太陽溝巖體中心相為黑云二長花崗巖,外圍為花崗斑巖,長軸呈北東向、不規則狀,出露面積0.35km2。黑云二長花崗巖呈淺肉紅色,中細?;◢徑Y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35%、斜長石30%、石英30%、黑云母5%?;◢彴邘r灰白~淺灰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占巖石整體的15%~35%,斑晶主要由石英、鉀長石、斜長石組成;基質成分與斑晶成分相同。巖石節理發育,普遍充填后期石英脈,具黃鐵礦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碳酸鹽化、高嶺土化等。巖體東側花崗斑巖多呈巖脈發育,南側與串嶺溝組頁巖接觸,受后期構造及巖漿侵入接觸作用等影響,頁巖經熱變質而成的角巖化現象明顯。

3.地球化學異常特征

根據1:20萬區域化探成果顯示,太陽溝地區異常元素組合為W、Sn、Mo、Mn、Ag、Cd、Zr、Li、Cu、Pb、As、K,沿王坪石巖體呈北東向展布,主要異常元素NAP值從大到小依次為W、Sn、Mo、Ag、Cu 、As,其中W為370,Sn為299.1,Mo為252.9,分帶2~>4級,屬高強度異常。異常中鉬元素在西廠溝和太陽溝分別存在兩個單體異常,西廠溝鉬異常最高值11.0ppm,太陽溝鉬異常最高值4.5ppm??偨Y1:20萬水系沉積物鉬異常分布特征可以發現,區內鉬元素濃集中心明顯、異常強度高、成礦信息強,且分布規律,多位于規模較大花崗質巖體西側,與大巖體的衛星小巖體關系密切。

經過進一步的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上述兩個地區分別圈定出了兩個綜合異常。其中太陽溝異常元素組合為Mo、Ag、Au、Sb、As。異常中Ag、Sb、As元素套合較好, Ag、Sb、As異常分布于Mo異常的一側,Au異常呈環狀圍繞著Ag、Sb、As異常。異常中鉬元素異常面積大,強度較高。西廠溝異常元素組合為Mo、Sb、As、Au、Hg、W。異常中心為Mo、W異常,Sb、As、Hg異常呈環狀圍繞。鉬異常面積大,強度高。在此基礎上對太陽溝地區進一步開展了1:1萬土壤測量,沿太陽溝巖體圈定了次生暈異常,元素組合為Mo、W、Pb、As、Hg、Sb,異常元素分帶明顯,由內向外元素從高溫到低溫呈環狀分布,鉬最高強度為21.86ppm。太陽溝次生暈異常的圈定進一步縮小了找礦靶區,太陽溝花崗斑巖體的存在為鉬礦成礦創造了必要條件,鉬異常與巖體的套合,顯示出了較好的找礦前景。

4.找礦潛力分析

西廠溝鉬礦位于選區西南2.7km,為區內已知的斑巖型鉬礦。形成斑巖型鉬礦的三大核心條件是控巖控礦構造條件、巖漿巖條件、物源條件。綜合對比分析認為,太陽溝地區的成礦條件與西廠溝鉬礦十分相似。

首先,從構造條件來講,太陽溝與西廠溝均位于北東向斷裂構造帶上,太陽溝北東向斷裂構造與西廠溝主溝斷裂構造共同構成一個完成的構造帶,該斷層切穿燕山期花崗巖,為西廠溝巖體、太陽溝巖體上侵就位提供了有利條件,并與巖漿侵入時形成的侵入構造一起,為后期的成礦提供了必要空間。

其次,兩個地區均存在有強烈的巖漿活動。太陽溝巖體與西廠溝巖體在時間、成分、規模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二者均為王坪石巖體的衛星巖體,成串珠狀分布于王坪石巖體的西北側,二者應來源于同一巖基。巖石節理裂隙發育,發育眾多細脈狀、網脈狀石英脈,普遍具黃鐵礦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高嶺土化等。圍巖頁巖角巖化明顯,地表多被褐鐵礦污染而呈現灰褐色、黑褐色,具“火燒皮”現象。

總之,從地質、構造、巖漿巖條件來看,太陽溝地區具備了形成鉬礦床的有利環境,地球化學異常及圍巖蝕變均顯示出了較好的鉬礦找礦潛力,建議對該地區開展進一步的地質勘查工作。

參考文獻

[1] 代連澤,張玉平等.蘭家溝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模式[J].有色礦冶,2008,12.

[2] 李杰美,王美娟等.鉬礦床(黃金地質專題信息編輯之十六).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2008.

[3] 王正義等.河北省興隆縣興隆鎮南木溝村西廠溝硫鐵、鉬礦詳查地質報告[R].2010.

[4] 李文輝.河南省欒川縣石窯溝鉬礦區找礦潛力分析[J].中國鉬業,2011,35(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