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分析

2017-04-09 12:12孫璐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防治措施環境污染中小企業

孫璐

摘要:我國社會主義經濟事業飛速改革發展過程中,的確獲得各類中小企業不小的支持,但是透過客觀角度觀察認證,截止至今,我國許多中小規模企業綜合實力還是不夠理想的,包括技術和經濟基礎薄弱等現象始終未能根除,因此其在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中始終處于被動境遇之中,嚴重情況下會令這類企業產生放任自流的消極應對心理,最終威脅我國整體環境質量和綜合化發展前景。由此,筆者決定針對目前我國中小型企業環境污染的具體狀況,以及日后富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等內容,加以有序探討舒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環境污染;實際狀況;防治措施

之所以一直以來我國社會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持續激化,主要原因就是許多中小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未能科學細致化地處理環境污染問題。單純拿霧霾天氣來講,其不單單直接影響天氣質量,同時更威脅了出行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更好地貫徹科學發展觀念,進一步創建出資源節約型社會,促進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協調化發展進程,盡快妥善地規劃出中小企業環境污染防治策略,顯然是勢在必行的。

一、我國中小型企業的環境污染現狀

(一)治理期間面對技術和經濟雙重挑戰困境

盡管說早前我國已經制定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政策,但是實際貫徹過程中卻遭遇重重限制。

首先,透過經濟視角觀察,落實誰污染、誰治理等基礎性政策,往往要求企業預先消耗較多數量的資金,而相比之下,中小規模企業時刻遺留生存周期過短、轉產轉型速率不快等特征,因此在開展污染治理工程之后難免會引發嚴重的經濟損失問題,所以說通常狀況下該類企業開展污染治理工程的積極主動性意識,并不是很強。

其次,許多中小型企業資金籌措路徑十分有限,特別是在環保資金應用路徑監管不嚴格等背景作用下,使得許多企業開始試圖將該類資金轉作他用,根本不能全面的投入到污染治理工程項目之中。長此以往,便令許多中小型企業滋生出逃避污染治理責任的思想[1]。

(二)地方政府過分關注短期經濟效益,不能嚴格化監管中小企業的環保工作

雖然現階段我國經濟已然贏得全新發展契機,但是涉及一些過于偏遠的區域,其經濟水平始終是落后一些的,當地政府想要獲取合理數量的財政收入,重要的途徑就是發展中小型企業。與此同時,我國許多中小型企業歸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隊列之中,經常會透過農村吸納一些富足的勞動力資源,目的是為廣大農民提供相對理想化的就業扶持條件。但是部分地方政府為了片面地提升個人執政業績,會選擇忽視部分中小型企業造成的環境污染現象,包括化工、造紙等高污染性企業在內,如若長期放置不管,勢必會給企業造成沉重的經濟壓力基礎上,令他們不愿主動貫徹落實的保護環境的使命;相對地如若選擇一味地強制中小型企業開展污染治理活動,只會令他們的生產和經營投入數量與日俱增,同時利潤率持續驟降,嚴重情況下甚至會造成相關企業直接倒閉的狀況。由此,部分地方政府在針對環境和經濟效益進行權衡過程中,通常會毫不猶豫地偏重于后者,即選擇放縱一些中小型企業的污染物質排放行為,致使特定區域環境質量問題變得愈加嚴峻。

二、日后合理化組織中小型企業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對策

(一)強化對中小型企業環境污染防治目標和責任的考核力度

透過客觀角度觀察分析,我國目前既有的環境管理體制仍舊不夠完善,經常會引發政府管理失靈等消極狀況。其間許多地方政府都會片面地將經濟增長速率和總量視為衡量區域發展質量的標桿,同時作為干部政績的衡量依據,因此某類狀況下會選擇忽視一些中小型企業的排污現象。所以,日后有必要構建起健全化的政府業績考核體系基礎上,持續修繕階段化環境保護指標、責任考核機制,力求持續改善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民生質量,以及公眾滿意度等;再就是增加環境保護的分值比例,令許多地方政府自覺地設置合理等級層次的環境保護目標和責任評價體系,盡量地將規定的硬性指標貫穿融入進去,并且實時性組織以環境質量改善率和公眾滿意度為主題的調查活動,保證最終的考核結果能夠及時地向社會大眾公布。而最為關鍵的是,始終是考核結果的科學性應用,實際上就是要求將節能減排和環境質量改善等目標的貫徹狀況,作為不同層級領導班子政績考核評價的主要內容,并且保證和領導日后升遷相互掛鉤,借此督促各類地方政府持續強化對中小型企業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控制力度[2]。

(二)強化地方政府監督指導力度,構建起中小企業集中化的污染物控制體制

中小型企業在開展環境污染防治工作過程中,必然會將治理消耗的成本數量最為第一要考慮的要素,尤其是環保技術的應用成本,將直接決定這類企業進行污染防治和自我規制的積極主動性。所以,唯獨持續適當地進行污染物治理成本縮減,才能夠令中小型企業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污染防治工作之中。如在面對相同數量的污染物和處理目標條件下,選擇進行集中化控制所產生的成本費用,相比分散治理明顯要低處許多,投資成本可節約三成、運轉費用上節約四成左右。也就是說,將特殊需求的污染防治工程排除在外,包括污水在內的諸多類型污染物,由于性質相似,選擇進行集中化處理明顯是十分必要的[3]。

結語:綜上所述,想要確保中小型企業能夠愈加積極地投入到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上去,就必須選擇預先進行產業結構改造、環保投入數量增加的基礎上,依法強化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控制力度。長此以往,貫徹落實各類中小型企業的可持續競爭發展目標,并為我國贏得環境和經濟協調化發展的高尚成就。

參考文獻

[1]王躍武.論環境污染的防范方式及其比較[J].技術與市場,2010,31(08):130-148.

[2]馬曉茜.中小企業污染問題及解決途徑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0,35(12):117-129.

[3]劉強.關于我國中小企業污染治理的探析[J].科技與企業,2012,24(20):124-136.

猜你喜歡
防治措施環境污染中小企業
加強農業環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應堅持三個原則
煤礦區環境污染及治理
治理城市環境污染的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