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金融支持體系構建

2017-04-11 01:25王俊張鑫鈺
生產力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甘肅省文化產業少數民族

王俊,張鑫鈺

(1.甘肅省高校區域循環經濟重點實驗室;2.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甘肅蘭州730101)

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金融支持體系構建

王俊1,2,張鑫鈺2

(1.甘肅省高校區域循環經濟重點實驗室;2.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甘肅蘭州730101)

自2004年以來,甘肅省在少數民族區域“非遺”保護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于現代化發展及生存環境的變更,融資方法缺失、資金供應不敷、金融支持意識不足、金融市場支持緊缺、保險機制缺失,使得甘肅省少數民族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舉步維艱?;诖?,文章結合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非遺豐富但金融體系不足現狀,構建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金融支持體系,可有效解決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突出問題,有利于將甘肅省打造成非遺保護強省,具有較強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金融支持體系;構建

一、甘肅省少數民族區域“非遺”成長歷程

自2004年,甘肅省深化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通過調研基本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4 133項,并不斷推動非遺文化申報工作,目前省內已有61個項目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此外,甘肅省政府公布了三批省內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64項,各市(州)公布名錄805項,縣(區、市)級名錄項目達到了2 422項,使得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不斷完善。2009年,特色民歌“花兒”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各地還充分發揮“非遺”豐富的優勢,在慶陽、松鳴巖等地開發頗具民俗風味的節會。2015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中,提出全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撥付資金用于支持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整理及保護傳承。甘肅省在少數民族區域“非遺”保護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于社會生活現代化、生存環境的變更和金融支持條件落后,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和傳承存在巨大考驗,急需通過有效措施加以保護。

二、構建完善金融支持體系對甘肅省少數民族區域非遺保護的重要性

(一)促進文化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本文以金融產業自身特點為基礎,深入研究快速推進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的金融支持體系問題,結合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的金融支持體系發展現狀,探索金融支持非遺保護體系的構建,為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的金融支持體系構建做出微薄努力。構建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金融支持體系,可以有效緩解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的突出矛盾,為非遺保護研究工作及金融支持體系建設提供理論指導,也可以為我國其他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提供一定的經驗完善和補充,是實現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的金融支持體系全面建設的必要途徑,同時推動甘肅省各少數民族地區區域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護相適應,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促進文化多樣性發展

在非遺文化金融支持方面的探索,已經對文化強國戰略的規劃和落實提供不可或缺的幫助,但基于甘肅省非遺保護金融支持領域的理論較少,基于少數民族地區的非遺保護金融領域幾乎沒有。構建合理、有效的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金融支持體系對填補非遺保護領域融資空白和不足,發揮前瞻性,健全融資制度,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發掘非遺資源能夠創造的社會及經濟效益,引導民間資本投入保護的行列,發揮非遺保護堅定的支持者作用和資本引導者作用。

三、制約甘肅少數民族區域非遺保護的金融問題分析

(一)金融支持不全面且發展不均衡

1.金融支持結構單一

甘肅省金融機構體系發展緩慢,結構單一,數量較少,民營資本的入駐更是少之又少,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在投融資領域發揮主要作用,然而金融機構對從事文化產業的公司和個人的開放水平很低,除開放少量信貸領域外,公司很難通過債權和股權融資的方式獲取資金。目前甘肅省金融體系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政策性金融、中小金融、外資金融、民間金融等成長遲緩,使需要資金的個人或企業難以融到資金,阻礙了非遺保護金融支持體系的發展。2015年,甘肅省財政預算收入1 229.3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公共預算支出3 217.163億元,漲幅達10.4%,而全省境內證券類上市公司只有27家,年底股票總市值2 846.62億元,通過股票交易籌得資金108.73億元。甘肅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6 299.50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為13 728.89億元,且在存款和貸款中都主要為單位存貸款和個人存貸款,分別為個人存款7 804.53億元,個人貸款5 288.88億元①數據來源:2015年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梢泽w現出甘肅省的投融資主要在單位和個人之間,投融資渠道比較單一。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的資金來源渠道單一、融資困難、非遺保護資金供給嚴重缺失,保護困難。

2.金融支持不均衡

(1)政策因素。由于部分少數民族“非遺”文化并不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知名度不高,因此政府支持力度較弱,大部分資金和政策都向國家級“非遺”文化所偏移。不僅沒有資金傳承文化,還要受到其他已經成型的“非遺”文化產業的排擠,越缺少資金越難讓現代人所了解,將會慢慢遺失。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雖擁有眾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外部資金投入力度在各地區相差較大,對普通少數民族地區文化投入比例低,導致獲得資金較少的地區“非遺”文化發展艱難,難以維護。

(2)融資因素。從資金供應主體的組成來看,在甘肅省固有資金供應體制條件下,長期以來政府是唯一的資金供應主體,自1978年公司和私人的投融資主體地位得以確立至今,雖然非政府性投資比重逐漸上升,但政府依然是非遺文化成長領域最重要的推動者,而甘肅省金融機構除國有商業銀行農行縣支行有小額貸款、低風險貸款的審批權限外,其他國有商業銀行的在地縣的分支機構職權范圍有限,信貸業務要經過上級機構審核批準才能達成,而這一過程時間跨度大,資金籌集效率低下。這與東部發達省市的資金供應結構體系還有較大差距,制約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

表1 2007—2014甘肅省非金融機構融資結構情況

由表1可以看出,從2007—2014年間,甘肅省非金融機構在每年的融資量上變化較大,并且在貸款、債券(含可轉換)、股票等所占比重也不協調且差異較大。說明甘肅省的投融資機制不健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甘肅省非遺保護資金融資的效率。投融資機制的不健全,影響著甘肅省非遺保護的資金大量投入和廣泛利用。

(二)金融資金供需不均衡

1.金融資金需求分析。甘肅省少數民族區域資金需求主要體現在文化發掘及保護方面。

(1)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落后,當地少數民族地區政府沒有閑散資金對當地“非遺”進行保護和宣傳,因此少數民族地區首先缺少“非遺”文化的保護資金。

(2)由于少數民族地區人民普遍外出打工謀生,本地缺少年輕勞動力,少數民族“非遺”文化缺少人員傳承及產業鏈的建設。

(3)由于沒有資金支持,很少有人愿意無償的將“非遺”文化的技術傳授給別人,“非遺”文化面臨著后繼無人,無人可教的尷尬局面。并且“非遺”文化自身競爭力較小,較少的政府撥款難以將“非遺”文化形成產業鏈,進行持續性發展。

2.金融資金供給分析。相對于其他文化領域的投資,“非遺”保護得到的資金供應量微乎其微。據統計2012年甘肅省對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的保護只爭取到甘肅省政府財政“非遺”保護專項資金撥款783.5萬元,且針對國家級“非遺”文化,同年文化產業得到的資金供給遠遠超過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的資金供給。而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的“非遺”文化資源豐富,有較多少數民族地區的“非遺”文化處于尚未開發保護狀態,“非遺”文化發展傳承困難。而非遺保護資源投入收不抵支,一方面地方性中小銀行大多進行了股份制改革,但股權結構單一,這種單一的產權結構嚴重扭曲了公司治理,使銀行產權約束化,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因為產權機制、處理體制及對市縣區中小銀行監督相對滯后等原因,在演進過程中累積大量的危害因素,進一步制約了少數民族區域文化的成長。

(三)金融保護意識不強

甘肅省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非遺”文化提供的保護大多出于政策性保護,實質性的資金支持較少。少數民族區域在文化開發方面空有鼓勵政策,但沒有眾多社會資本投入仍難打破僵局。金融機構只向少數民族地區提供了“非遺”文化開發及“非遺”文化產業建設的投資,注重了開發而忽略了少數民族“非遺”文化的后續發展。金融保險業并沒有涉及到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產業及保護,很多企業或者博物館因為其從事的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并不被廣大群眾所喜愛,紛紛破產。導致其他公司或個人,不敢再從事該少數民族地區的“非遺”文化保護和開發工作,少數民族地區的“非遺”文化因此慢慢遺失。

(四)金融服務意識不足

甘肅省金融機構在為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產業提供金融服務方面存在以下問題。其一為借貸資金審批手續繁多、程序繁瑣,時間耗費多,很難達到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企業快速融資的需求。其二為一些商業銀行對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企業的業務開展不全面,經辦人員業務不熟練,影響了融資效率。其三為經濟金融部門缺乏針對少數民族區域“非遺”文化產業的融資創新產品。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產業附加值增速緩慢,金融機構出于趨利原因對其支持力度不足,因此從事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的個人及企業難以發展。

(五)金融機構不完善

由于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只有農村信用社等少數政策性銀行,保險、證券以及借貸公司基本沒有。少數民族區域人民縱使想傳承文化,發展少數民族區域“非遺”文化產業也沒有資金啟動。少數民族區域金融機構的嚴重缺失導致少數民族區域“非遺”文化保護事業沒有實質性進展。少數民族地區的金融機構主要缺失第三方資產評估平臺和“非遺”文化產業保險和擔保平臺,見表2。

表2 2015年甘肅省金融機構情況表

由表2可以看出,甘肅省融資機構單一,以商業銀行為主,而缺少如信托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金融機構。這就易造成在投資和融資方面的缺陷,使投融資渠道單一,不利于甘肅省非遺保護金融支持體系的構建。

(六)金融市場發展落后

甘肅少數民族區域經濟落后,缺乏與外界的信息交流、貿易往來,大部分地區還延用自給自足的傳統生活方式,缺乏先進知識、技術設備及人才的引進,金融市場成長更是緩慢,投資收益率較低,政府及其他資本對本地區文化資源投資興趣低,地區內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得不到較好的保護與開發。而少數民族區域過分依賴于銀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比重較低。資本市場結構嚴重失衡,從投資主體上看,除政府外,多為個人,投融資實力較弱,缺乏機構投資者,信息不靈,投資基金緊缺,基本不存在證券集中交易場所和證券經營機構,特別是缺乏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少數民族區域缺少資本市場的監督機構,甘肅省非遺保護金融市場機制尚未完全形成甘肅省實行的是政府主導型的金融體制,政府在金融領域存在較多的行政干預,行政力量深度介入了金融體系的運轉,使甘肅省的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金融體制改革明顯滯后,甘肅省雖已初步形成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但金融體制改革步伐與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相比還明顯滯后。利率市場化機制尚未真正形成,資金價格不能真正反映資金供需關系,金融體系中居主導地位的銀行體系的組織、經營、管理模式還與現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存在很大差距。因而金融市場發展落后。

四、構建甘肅少數民族地區非遺保護的金融支持體系策略

(一)拓寬融資渠道

1.增加政府資金投入量。政府對非遺領域的資金投入量,深切影響著該部分文化成長的速度及質量。政府提高保護非遺方面資金投入比例,針對非遺發展的各個領域制定完善的資金投入計劃,細化到生態文明、社會建設等各個方面,提高資金的使用及配置效率,同時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引導民間資本的投入,宣傳非遺文化的實際價值,提高社會各界對非遺文化保護的積極性,政府要將非遺保護與發展作為今后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多加重視。不斷提高省政府對該領域的扶持力度,隨著產業發展不斷增加重視程度,擴大支持范圍,并逐年推進。

2.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鼓勵和支持經濟增速較快的區域設立非遺文化投資基金,利用項目補助、信貸貼息、嘉獎優秀等方法,扶持非遺文化成長。由我省財政投入資金作為引導,吸引其他多方面社會資源投入,鼓勵民間資本注入,增強對社會投入資金的監督力度,將資金投入情況及使用數據對投資人及時公開,扶持地方性從事文化產業的企業及個人發展。

(二)有針對性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政府應逐漸減少對其他已成熟的文化產業的資金供給,將資金轉移到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上來,重點推動各少數民族區域非遺文化經濟鏈的建設,減少稅收,調動非遺文化發展的積極性,建立專項基金,重點提供給競爭力較弱的少數民族地區,防止發展較緩慢的非遺文化被排擠消逝。在加大金融支持的同時,應該注意各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事業資金的均衡供給,對于一些發展較好,競爭力較強的少數民族非遺文化產業可以適當減少資金投入,增大對傳承能力弱,難以形成產業鏈的非遺文化的資金投入。大力保護即將失傳,后繼無人的少數民族區域非遺文化,使得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的非遺文化成長趨于規范協調。

(三)增強金融保護意識

甘肅省政府應帶頭增加對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產業資金的供給,不單單提供政策性的支持。政府帶頭進行資金支持,才會吸引來自社會、企業的資金投入,從而使少數民族地區的非遺文化形成產業化、持續化的發展。通過省政府對少數民族非遺文化的政策落實,增強金融機構及從事文化產業的個人及企業對非遺保護意識,增加金融機構對少數民族非遺保護的資金支持,解決非遺保護中存在資金供給不足的問題,完善“非遺”保護金融支持體系。

(四)增強金融服務意識

甘肅省金融機構在為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產業提供金融服務時,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其一,在辦理貸款等業務時,相關金融機構減少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產業貸款審批手續、簡化申請程序,縮短申請周期,達到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企業快速融資的需求;其二,全面推動商業銀行對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企業的業務的開展,提高經辦人員業務熟練度,提高融資效率;其三,商業銀行大力開發針對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產業的金融創新產品。增強金融機構對甘肅省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產業的重視,通過金融機構大力推動,促進從事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的個人及企業發展。

(五)完善金融機構體系

積極搭建非遺文化產業保險和擔保平臺,完善第三方資產評估平臺。其一,要大力培育和健全保險市場,不斷開發面向非遺文化成長的新型保險業務,拓寬業務開展領域,加深業務層次,穩步發展,有效預防和規避風險。其二,要推動信用擔保和非遺文化兩方面的結合,解決非遺在發展中資本供應不足,資金募集困難的主要問題以及文化成長緩慢,“閉門造車”的普遍現象。促進非遺文化出口,取其他地區文化之長不斷充實自身,健全這兩種制度,改變“非遺”成長的傳統模式,有效解決當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通過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提供相關的服務和信息,為非遺文化產業提供產業資產評估服務,規范操作流程,完善融資模式。解決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難,抵押物限制多,及換現難等問題。健全金融體系,實現各機構部門之間緊密配合,將金融在非遺文化成長過程中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

(六)大力推進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

健全少數民族地區金融市場監管機制,引入現代化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水平,強化監管力度,規范資金交易流程,促進少數民族區域金融市場和諧、有序、高效的發展。深化改革水平,積極拓展金融行業在非遺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業務。以國家金融政策為方向,調整資本市場布局,在少數民族地區增設證券經營機構,全面推進少數民族地區金融市場的建設。儲備民族文化產業發展資金,大力培養機構資金投入者。有利于籌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基金,彌補國家投資不足,增強資本實力,深化少數民族地區金融改革,鼓勵金融創新,將計劃金融轉變成市場金融。有效的配置長期資金,促進資源合理流動。加強引導擁有便利資源的機構進入該領域,吸納社會資本,規范準入制度,進行金融創新。促進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

[1]Bisland,Beverly Milner lee.Vi sual literacy With Picture Books[D]. The Silk Road,2014.

[2]Weinstein.Margery-Training Cloud Control[D].2014.

[3]劉志軍,2009.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人類學透視[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

[4]孫璇,2012.甘南州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淺議[J].大眾文藝(19).

[5]張文靜.金融支持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問題研究[D].蘭州商學院,2014.

(責任編輯:C校對:T)

F832.742

A

1004-2768(2017)03-0026-05

2016-12-29

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2016020201)

王?。?980-),男,甘肅蘭州人,甘肅省高校區域循環經濟重點實驗室、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金融理論與實務;張鑫鈺,男,甘肅臨洮人,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

猜你喜歡
甘肅省文化產業少數民族
致敬甘肅省腹腔鏡開展30年
甘肅省機械工程學會
甘肅省發布第1號總林長令
甘肅省天水市泰安縣橋南初級中學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文化產業空心化隱優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