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懷

2017-04-12 18:20楊風軍
六盤山 2016年6期
關鍵詞:固原水彩畫美術

楊風軍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行于易;天下大事,必行于細?!?/p>

步入中年生活的某一個深夜,在夢中我聽到這句話,還認真記在筆記本上,抬起頭看到三尺講臺上站著一位文質彬彬,氣度非凡的老師,他盯著我,炯炯有神的目光像一道閃電。從夢中驚醒,“天下難事,必行于易;天下大事,必行于細?!钡脑捳Z還縈繞在耳畔,那一刻,我仿佛接受到了穿越時空的諄諄教誨所攜帶的溫暖,漸次,一個人的影子慢慢實化,實化到他的一絲絲銀發,一條條皺紋,他就是授我一漁的柴培科老師。

初次見柴老師,大約是1980年初秋的早上。那一年,一張固原師范的錄取通知書將我帶到坐落在固原城東的這所學校。從此,我記憶的底片上留下這么一幡畫面:一位高大英俊的老師撐著一把灰色雨傘站在學校門口,秋日的細雨凝結成露滴從傘面滑落,他的褲腳處被雨水浸濕。每到一位新生,他就和穿著雨衣的工作人員一道將他們引導到報到處。那時他的一舉一動就像一粒種子植入我的心田。

柴培科,1939年9月出生于寧夏固原市海原縣七營鎮柴梁村的一個普通農家。自幼隨鄉村教師的父親讀書,孩童時代他已顯現出書畫天分。在和他談到藝術稟賦時,他說:“我上小學就愛寫寫畫畫,老師都說我的字漂亮,啟蒙教育中,能得到老師一句鼓勵的話或許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上到初中,我就承包了班級、學校的黑板報、宣傳畫,接下了畫插圖、寫報頭的重擔。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多,加之母親早逝,身為長子的我,早早就嘗遍了人世間的悲苦滋味。惟有寫寫畫畫成為我幼小的心靈最大的慰藉”。

在閱讀柴老師的相關資料時,翔實地記錄中蘊藏著他對繪畫藝術的摯愛。中學畢業后,他順利考入寧夏固原師范學校。終于有機會實現書畫夢,他利用一切機會努力學習,力求上進,希冀不辜負老天賜予的稟賦。1960年固原師范畢業后,他被分配到海原縣一所偏遠的中學擔任美術教師。后又調入海原縣電影院任美術宣傳工作,還當過放映員。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父親是右派分子,加之岳父在臺灣,受到了牽連,碰過不少釘子,忍受過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在逆境中從未喪失信心,在畫壇耕耘上從未停輟腳步,也從未放棄過對真善美的追求。

文革快結束時,因美術界同事介紹,他參加了自治區政府舉辦的大型展覽會繪制備展工作,長達半年。1975年初調入固原師范任專職美術教師。隨著黨對知識分子政策的落實,他一邊專心從事美術教學工作,一邊刻苦鉆研,涉獵廣泛,有計劃地進行自學。先后對宣傳畫、木刻、工藝美術,國畫的工筆、寫意、勾勒、水墨等都有所研究;還重溫了素描、水粉、水彩、油畫等領域的知識。系統地自學了中外美術史,閱讀了《文心雕龍全譯》《莊子今注今譯》等大量歷史典籍,大量地閱讀豐富了思維,升華著他對繪畫藝術的認知。接著,懷著獵奇心理繼續延展閱讀范圍,《圣經》《金剛經》《古蘭經》《圣訓》等著作便成了他的讀物,美術常識與宗教、宗教建筑等方面的信息他毫不猶疑熟記于心。他說,通過廣泛閱讀,自己逐漸領悟了“藝品如人品,從藝先做人”的涵義

在固原師范三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從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人生態度中定位自我,從他的儒雅慈愛、仁厚樸素的氣質中提升自我,從他的一絲不亂,整潔干凈的嚴謹中歷練自我,從他返璞歸真、幾無雜質的心態中凈化自我。

做為一名教師,“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是追求的目標,他從未放棄理想,精神充實,個性飽滿,風雨對于他,反而起到磨礪和助長的作用。他安處困寂之境,甘走崎嶇之路,塵土衣冠,江湖心量,腳下是黃土,屋外有青山,一條溪水,幾片白云,讓他感念不盡。他的理想,他的熱情,乃至畢生心事,盡在此地,對這方山水,對故土鄉情滋生出濃得化不開的感情。

記得我走上工作崗位不久,收到他的來信,他不知從哪里得到我從事美術教學的消息,在長達10余頁的16開信紙上書寫他對中學美術教育的認識,那些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至今為我所用。

他時時以“崇德、尚藝”來嚴格要求自己鞭策鼓勵自己?!敖處焸€人的范例,對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陽光”,(俄)烏申斯基的這句話如燈塔如星斗,激勵鼓舞著他為家鄉教育事業奉獻終生。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在單位領導的大力支持鼓勵下,在偏遠山區莘莘學子們渴求知識精神的感染下,他和固原師范的同行們一起,滿懷信心和力量,全身心投入到為西海固培養人才的事業中。當看到一批批弟子在各個崗位上,扎根本土、業務精湛、成績突出、尤其在藝術造詣上頗有進步時,他感到十分驕傲和自豪。同時,西海固的父老鄉親,西海固這片熱土,給予他更多的靈感。教書之余,他筆耕不輟,用畫筆抒發對家鄉故土的熱愛,用色彩詮釋著對精神家園的恪守,創作了一大批具有鮮明特色的美術作品,并且參加了全國各級各類美術展覽,獲得了人們一致好評。1981年9月在自治區“紀念魯迅誕生100周年美術展”上,他的板畫《金鑰匙》(黑白木刻)展出,引起了較大轟動。

他時常為沒上過大學、非科班出身、資歷資質淺而遺憾,為彌補這些遺憾,他以實踐為畫紙,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然后知不足”神奇地展現在觀眾和同行、學生的面前,用他對繪畫藝術的滿腔熱情,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描繪出一幅幅飽滿的畫卷。1981年,由自治區教育廳指定,他參加了由教育部組織的“全國中師美術教研組長美術教材研討教改會”,從北京到長春,從無錫到南京,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參觀學習,收獲頗豐。在會上,除了認真聽取專家教授的講解外,他還被光榮地推選為“全國中師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會后,他向大會負責人談了想去南京師范大學進修的愿望。組織上經過認真考慮,答應了他的要求。教育部會議主持人表明態度,希望南京師范大學給予少數民族省區及邊疆省區美術教師進修學習的便利機會。

在南京師范大學學習的兩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除了在水彩畫專業上突飛猛進,更重要的,他在為人修養、美術修養、創作技能上均取得了很大收獲。

他師從南師大水彩畫教授楊云龍先生,認真聆聽老師的諄諄教誨,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專業知識,不但完成了規定的學業任務,還完成了《伊斯蘭教的繪畫藝術》《伊斯蘭教建筑藝術》等論文的撰寫。他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審美教育”,提高自己的審美觀、審美情趣以及在審美實踐中欣賞、創造美的能力。其創作的水彩畫《秦淮河的早晨》《淅江東湖》在南師大展出時,著名書法家尉天池教授親自書寫了“柴培科水彩畫展”的條幅。

在練習了二十余年繪畫的基礎上,他在恩師建議下開始學習研究水彩畫,幾經辛苦,終于創作出了獨具一格的水彩畫藝術作品,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

由此,我想到了時間的殘酷性。作家劉中橋先生說得好:“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歌手。一代人說一代人的話,一代人寫一代人的書,一代人畫一代人的畫。先行者開路,后繼者接力,一波推著一波。當“時代”成為歷史,作品隨之“定格”。每個階段的杰作,都是一個波峰,同時又可能是峰谷。這條規律,在中國現當代繪畫進程中尤其明顯。時間是存在的冠軍,而畫家不過是“存在”的參與者,當然情況不盡相同:有的與時俱進,另涌新浪;有的艱于舉步,原地徘徊;有的好運到頭,功成名就……

在南京師大學習兩年后,他返回固原師范學校繼續任教。厚積薄發,創作激情如同井噴,他夜以繼日地畫,廢寢忘食地畫,創作出了大量別出心裁的作品。1985年8月,在固原美協和縣文化館的支持幫助下,他用百幅水彩畫作為匯報展覽,山城一時為之興奮。1987年5月,由固原行署文教處、地區文聯、美協牽手,在同事畫友王維德、梁永貴等人齊心合力籌辦下,他在銀川市成功舉辦了《山里人畫展》,展出國畫、油畫、水粉、水彩、板畫等101幅。自治區領導和地區領導出席了開幕式,《寧夏日報》《固原報》、寧夏電視臺都報道這一美展盛況。這也是西海固人第一次用美術形式展示山區人的繪畫水平和藝術修養,極大地鼓舞了西海固美術群體的創作熱情。

1987年9月10日,固原地區慶祝第一個教師節同時舉辦了“首屆園丁書畫展”,參展的90幅書法和100幅美術作品,均為教育工作者(包括離退休的老一輩),從征稿、審稿到布展、展出,他都親力而為。他把組織美術展覽看作自己美術教育、教學、審美教育的一部分。

1988年9月,“慶祝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美術、書法、攝影展”在固原文化館展出,他的水彩畫《晨》《三月》《窯洞》《八月》等參展;1989年9為自治區教育廳協助籌劃了首屆“全區師范師生書畫展”,《中國美術教育》《寧夏日報》均做了報道;1990年11月,《寧夏美術書法九零大展》上,他的水彩畫《窯洞》入選,還被聘為大展評委會委員。1996年9月,他又在銀川舉辦了個人水彩畫展,展出99幅水彩畫作品。劉國范等五位自治區級領導出席了開幕式,區文化廳廳長主持了開幕式。此次水彩畫展,是建國以來寧夏第一次個人水彩畫展。寧夏電視臺、銀川電視臺、《寧夏日報》《固原日報》都進行了報道。這是他向全區人民匯報成績的一次機會。他抓住了這次機會,并以成熟的繪畫風格向全區人民展示了一位土生土長的山里畫家的風采。

他一身正氣,謙虛謹慎,剛直不阿;堅持做“教書育人”的好老師,努力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團結同事,熱愛集體,認真完成美術教師工作,1993年~2002年,榮任自治區政協第六屆、七屆政協委員。從南京師范大學回來后,他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成為一名優秀的民盟盟員。

成功的桂冠可以戴在每一個人頭上,只要有一份永不言敗的執著與信念,就會抵達心中的綠水青山。無論是《老井》《清水河畔》,還是《鄉情·雪》;無論是“慶祝第十九個教師節——水彩水粉畫展”,還是《歲月不老丹青心——六畫家水彩畫展》,他的作品,為眾多資深收藏家垂青,成為延續和研究固原美術史的重要實物。2005年10月,他的水彩畫集出版發行,走進中國圖書館、自治圖書館,遠銷臺灣、美國和南非。2008年3月,他榮獲固原市委宣傳部、市文聯頒發的“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榮譽稱號。

從藝六十余年,他在艱苦的生活道路上努力拼博,鍥而不舍,嚴肅認真,不斷求新,創作了大量精湛的美術作品,均有高深造詣。特別是水彩畫藝術方面,為蕭關古城、文化固原、塞上江南貢獻了一大批優質的精神食糧。

柴老師在生活中興趣不寬,他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繪畫和寫生上,偶爾看到他和藝術界的人相聚大多是他的弟子,飯前飯后話題仍然圍繞繪畫。我記不起他說過什么名言高論,卻記得有一次大家提起打麻將、喝酒,他表示極端厭惡,認為年輕人不應該沉溺于此。見我默不作聲,他以目相示,脫口引了句圣賢話:“內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氣之所由?!?/p>

天道酬勤,也酬恒心毅力。盡管在苦難中成長,在挫折中起伏,他卻無愧于時代的寵愛,人民的喜愛。一筆筆風情,一筆筆神彩,繪制了他的精彩人生。他也為西海固的美術教育事業,傾注了畢生精力。這種終生追求藝術的精神、無私奉獻的品德,不愧為山城乃至寧夏的藝界典范,后者楷模。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經歷了風風雨雨的人生歷程,如今的他,雖年逾古稀滿頭銀發,但依然面容紅潤身板結實,絕不像耄耋老人。老而彌堅,退而不休,他仍未放下手中、心中的畫筆,還在力所能及、身體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渠道,發揮余熱,扶助一批批年輕的藝術家們,教誨他們成人,提攜他們成才,一言一行都是后輩學習的榜樣。去年元月份,在固原市美術家協會的迎新年會上,他把自己裝裱成的畫作作為獎品獎給一位80后作家,在這個年會上他承諾:只要固原的文藝工作者,誰獲得國家級大獎,他就拿出一幅畫做獎品。此言一出,掌聲雷動。接著,他還演唱一段秦腔。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懷?

在節假日或周末,大多人都會選擇出游,但他卻吆喝身邊的弟子們一起,去鄉下去山區進行各種采風活動,邊親臨指導邊虛心求教。雖為七旬老人,功績多多,卻仍不驕不傲,甘為人梯。對于遠在隆德、西吉、彭陽等地的弟子們,不但時刻關心他們美術創作,聆聽他們的學習計劃,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還在遇到困難的第一時間,爭取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我到文聯工作后,每年都會接到他好幾次電話,電話的內容大多都是對我工作的贊譽,對固原美術發展的建議,對藝術界新人的培養。他在堅持創作的同時,他還積極撰寫文章,在各級各類報刊以及媒體上推舉、贊楊、鼓勵年輕的藝術家多出作品,多出精品。

2012年2月,他在《固原日報》發表了題為《繼承傳統,虛實結合,突破創新——王瑩及其國畫創作》的文章,同時為其個人美術展做了大量的工作;2013年9月在《固原日報·文化固原》專欄,發表了《飛針走線,繡出七彩人生——記固原市特教中心教師葉秀麗》的文章;2014年2月,又在《固原日報·文化固原》專欄發表了題為《鄉土情深——王永晟水彩畫評析》的文章,為《王永晟水彩畫集》出版發行撰寫了《前言》,其水彩畫展在固原展出引起轟動、非常成功,他功不可沒;2014年3月,《固原日報·文化固原》專欄以《用色彩放飛夢想》為題宣傳年輕的女畫家趙香蓮,他陪同固原電視臺記者到彭陽二中為其拍攝了《魅力固原——趙香蓮專題》;2014年10月,在《固原日報·文化固原》專欄、固原電視臺、《新消息報》推薦專題報道了《張小萍蛋雕藝術》。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他的老年生活有滋有味有色有彩。隨著年歲閱歷的增長,他的繪畫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算得上百金難求。但為了鼓勵年輕的文藝人才們,他毫不吝嗇。他期望固原文藝界獲國家級獎項的人越來越多,希冀看到越來越優秀的文藝后備力量。也祈愿有生之年,用贈送水彩畫的方式表達對后輩們的支持鼓勵。

“天下難事,必行于易;天下大事,必行于細?!睆乃娜松壽E中我讀到了博愛,從他的藝術追求中我讀懂了高遠,從他的教學生涯中我領悟了敬業……于是,我的內心時常被他的言行激起一圈圈無限擴大的漣漪,也便有了這樣的想法:假如我是一個閨閣待嫁的淑女,我一定會選擇他作為我一生守候的白馬王子??上КF實不能假設,作為學生,我只好選擇他做我的人生標桿,選擇他為我尚藝的鏡子,選擇他為我生活的良師益友……

猜你喜歡
固原水彩畫美術
美術篇
缺水的城市該怎么發展?
固原史姓粟特家族多元信仰探討
郝林海的水彩畫與俳意
聽須彌松濤、看文化古跡、觀六盤云海、聞山花飄香
郝林海的水彩畫與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畫與俳意
寧夏“六盤山旅游杯”全國詩文大賽獲獎名單
郝林海的水彩畫與俳意
中國美術館百年美術收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