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發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2017-04-12 12:52孫百剛
祖國 2017年6期
關鍵詞:高中物理措施應用

孫百剛

摘要:高中物理內容知識相對較為抽象,本身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普遍認為高中物理學習難度大。倘若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會導致教學質量不夠理想。隨著新課程理念的進一步深入,啟發式教學模式在各個學科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高中物理教學自然也不例外。通過啟發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促使學生更為主動的學習,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啟發式教學模式的理念進行了系統的概述,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將啟發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措施,僅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高中物理 啟發式教學模式 應用 措施

所謂啟發式教學模式,其主要是基于學生的興趣、求知欲所進行的一種針對性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模式更為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啟發為主,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學習。高中物理作為整個高中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對學生邏輯性思維與抽象性思維的要求相對較高,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物理是高中眾多科目中難度最大的一科,而啟發式教學模式的引入能夠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得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學習物理知識,實現抽象知識的突破。因此,對廣大高中物理教師來說,如何將啟發式教學模式應用于物理課堂就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啟發式教學模式概述

啟發,即通過引導啟發,使得受教育者能夠進行領悟。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在《論語·述而》中提出,不憤不啟,不徘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啟發式教學模式主要是基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產婆術”,通過無數的專家學者進一步傳承發揚,最終研究得出的。啟發式教學模式,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在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的進程中,解決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之間的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啟發學生主動思維、獨立思考,在陶冶學生情操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全面啟發學生進行質疑、探究、創新以及實踐,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改革理念中許多方面都有效迎合了啟發式教學模式的特征,盡管新課程改革并沒有針對具體的教學模式進行明確的規定,但我們能夠理解為新課程將啟發式教學模式作為選擇與應用教學模式的基礎指導思想。

二、啟發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途徑與建議

(一)創設情境引導思維

創設情境啟發,需要教師綜合參考高中生認知能力、心理特征、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創建與之相符的教學情境,以此來調動學生能動性,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高漲,趨勢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思維發散。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維的重點在于情境創設,其本身不僅是一種思維,同時也是一種過程中,需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有效的點撥、引導。對高中物理教學來說,創設情境啟發的方式非常多,當前最為常見的模式主要在于利用文字敘述、圖示、多媒體以及實驗等方面進行情境創設,教師利用上述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維,然后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主動的思考、探索,教師在給予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識。

(二)利用物理實驗直觀啟發

眾所周知,物理本身是一門以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果離開實驗,物理教學自然就變成無源之水,實驗是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物理實驗本身具有生動、形象、直觀以及真實的特征,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知各種物理現象,掌握物理知識背后的客觀規律,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解決困難的精神,同時促使學生觀察能力、實踐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的全面提升。直觀、新奇以及生動的物理實驗現象非常容易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得學生求知欲濃厚,在求知欲的驅使下,使得學生進行各種猜想,有利于促使學生逐漸養成感性認知,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能力。啟發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正是需要利用上述特點,通過物理實驗進行直觀的啟發,進一步調動學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在進行自由落體失重現象講解的時候, 教師可以利用“水瓶落地”實驗,教師先引導學生針對“水瓶落地”實驗中帶孔的水瓶自由落體運動時候是否會漏水。當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討論以后,教師再演示帶孔的瓶子從高出位置自由落體的時候,該孔居然不會漏水。在學生看到上述現象以后,均會感覺到實驗本身的趣味、新奇,從而啟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自主思考為何不會漏水?到底是什么“堵”住了小孔?其中有什么奧秘呢?這個時候,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個討論過程中,教師并不需要進行過多的干涉,而是在旁邊細心聆聽學生的想法,給予適當的點撥,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掌握實驗當中蘊藏的物理知識,進一步感受到觀察、探索的趣味,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與學習動機。當學生討論完成以后,教師再引入教學內容,學生自然會更為專注的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求證實驗背后蘊藏的物理知識。

(三)設計問題引導啟發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維均是基于問題開始,問題不僅是思維的出發點,同時也是思維的源頭。依照認知理論,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應當是不斷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流程來讓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思維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可以有效掌握各種機會,針對學生存在的各種認知誤區、思維盲點以及新舊知識碰撞疑點等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則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思維的發散,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在問題的引導啟發下,更好的學習知識。比如,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要想改變某個靜止物體所處的位置,讓這個物體運動起來,具體有哪些方法?運動與哪些因素存在聯系?(運動與力的作用存在聯系)。2.一輛兩匹馬拉的車要比一匹馬拉的車更快,通過上述描述,可以獲得怎樣的結論?(作用的力越大,運動速度則越快)。3.在完全水平的路面上用力推車,車才會運動。當這個力停止以后,車則會靜止。根據上述描述,可以獲得怎樣的結論?(運動需要通過力來進行維持)。4.在第三個問題當中,當停止用力以后,該車會立刻停止嗎?如何提升小車繼續運動的距離?(通過第三個問題的延伸,主要目的在于啟發學生對知覺經驗進行的反思,在學生當中產生對立面,亦或是在每個學生腦海中產生相應的認知沖突)。通過上述四個問題的不斷引導,學生能夠在教師設計的教學計劃中進行不斷的探索研究,最終掌握牛頓第一定律。

(四)利用比喻與類比啟發

高中物理教學進程中,教師還應當綜合參考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綜合利用新穎趣味、生動形象以及貼近生活的比喻方式來進行引導,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更為鮮明、生動,使得抽象的概念更為具體、形象,復雜的知識體系更為簡單、淺顯,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順利突破教學難點,全面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與發散思維能力。比如,在進行波動圖像與振動圖像物理意義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分別引入“集體舞拍得的照片”與“獨舞攝下的錄像”來進行比喻,然后通過比喻啟發學生進行聯想,使得兩個抽象的概念轉變為學生日常生活熟知的內容,學生在通過深入思考以后,很快就能夠總結出“多個質點在同一時刻的位移”與“一個質點在各個時刻的位移”,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順利突破教學難點。

所謂類比啟發,指的是利用兩種具有相似或者相同屬性的事物,針對兩種事物進行對比,以此來啟發學生從某一類事物的一些已知特征去猜想、推測另外一類事物對應的特征,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將未知變為已知的一種啟發模式。類比啟發能夠實現化抽象為具體、舉一反三以及觸類旁通的目標,以此來加深學生對高中物理知識、規律以及概念方面的理解,同時讓學生掌握物理規律、概念之間存在的聯系與區別。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闡述物質分子之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勢能的概念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彈簧之間所具有的互相作用的引力、斥力以及彈性勢能,以此來啟發學生將兩者進行對比,使得上述概念變得更為清晰、直觀,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并且對知識的印象也更為深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啟發式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是一項系統、漫長的工程,要想短時間內獲得理想的效果顯然是不現實的。這就需要廣大教師深入研究啟發式教學模式理念,通過深入的探索、積極的嘗試,使得啟發式教學模式能夠滲透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以此來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金忠林.淺談啟發式教學在物理課堂上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2]郭兵,林秀珍,徐平如,陳艦,范洪波.OBE思維導向的問題啟發教學法在物理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5,(05).

[3]柯珊,馬云鵬.基于學科核心內容的教學探索——以高中物理電磁學為例[J].教育科學研究,2016,(05).

[4]朱煒.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培養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06).

(作者單位:遼寧省沈陽市第一四六中學)

猜你喜歡
高中物理措施應用
放養雞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法的應用措施
學好高中物理必須做好的四件事
減少豬相互打斗的措施
高中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物理實驗
夏季豬熱應激及其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