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舉制度對唐代語文教育發展的影響

2017-04-12 13:09韓晨旭毛萍鈺
祖國 2017年6期
關鍵詞:思想內容科舉制度詩歌

韓晨旭+毛萍鈺

摘要:科舉制度起源于漢代,到了唐代,科舉制度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變化??婆e制度實施以來,推動了唐代文化教育的重大發展,唐代的“詩歌”最為光彩奪目??婆e制度對唐代語文教育發展的有利影響是,促進了唐代文學的發展與繁榮。弊端是,科舉制度使思想變得僵化,進士科所試的詩賦,只講究格式韻律,詞藻華美,卻缺乏思想內容。

關鍵詞:科舉制度 唐代文學 詩歌 思想內容

一、科舉制度在唐代的發展

中國的科舉制度起源于漢朝的策試,南北朝時期的九流常選是科舉制度的萌芽,隋朝的進士科為科舉制度的定型。在唐朝科舉制度中,進士科最為主要,次要的為明經科,這兩項考核是選拔政治人才的主要科目。進士科以貼經、策論和詩賦為主,明經科由以貼經、經義和策論為主。其中,進士科的詩賦尤為重要,所以,由此可知,在進士科若是想取得一個好的名次,必須要作得一手好詩,這也是為什么唐朝學子把大量的時間,精力都花在背經和學詩方面的原因。而明經科中的貼經、經義對舉子的要求僅僅是記誦,不允許舉子們有絲毫的自由發揮,舉子們也不可以獨立思考。

縱觀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和歷史,唐朝建立之后,出現了許多不用經學館考試,而是由州縣的推薦去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新唐書·選舉志上》中這樣說:“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舊,然其大要有三:由學館者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鄉貢,皆升于有司而進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舉?!睆倪@段話中可以看出,唐代時期的科舉制度,舉士制度這時已經被詳細的劃分,并且逐漸的完善起來。

唐代以后的科舉制發展,大約經歷了200年,才算走完一條完全由皇權主宰,皇權控制的官本造仕之路,科舉制違背了隋唐初期創立其的初衷,不僅離了民本意識,也脫離了社會現實。唐朝的科舉制,除了科舉制的名稱以及通過考試來選拔人才的意圖沒有改變,從內容到形式上都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唐朝的科舉制背離了隋朝時期“十科舉人”的選才的原本標準,不僅放棄了隋朝時期的一部分的重要科目,在用人方面,觀念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婆e無疑是唐朝實現集權的一個重要制度,在唐朝幾度經歷輝煌,甚至是鼎盛時期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唐朝時期的科舉與文學

如果把唐代的文學看成是一條絢麗河流,那么“詩歌”可以說是這條河流中最為耀眼的明珠。唐超是詩歌最為鼎盛的一個時代。 這個時期,文人的思想沒有被太多繁文縟節束縛,也比少見文字獄,給了讓文人自己感受體會和思考空間,這一時期的詩詞和文章,形式上大多是自由的,也有文人自身的獨特色彩。而且在唐代這一時期,既包容儒家的思想,也包容道家的思想??婆e中對詩歌及其提倡,而且唐朝時期各位帝王對詩歌也很是喜愛,由于這些因素,使得唐朝文學得以快速發展。

中國的“古典詩歌”在唐朝達到了一個巔峰。唐詩的題材范圍廣闊,流派和風格多種多樣,知名詩人創作出的詩歌也能廣泛的流傳,這些都是前人不能與之相比的,后人也只能仰望贊嘆。不論是滿腔的熱血抱負,坎坷的仕途之路,或是心中對歷史所抒發的感慨,還是對邊塞烽煙四起的描寫,以及田園生活的愜意,這些來自生活的體驗,觸景生情的感慨,文人們都可以用詩歌來表達,一時間涌現出的佳作良多。

三、科舉制度對唐代語文教育發展的影響

唐代的科舉考試中,基本以文詞為主,因而,衍生出了“行卷”來進行考察,在這種形式的影響情況下,使得詩歌、古文、傳奇等的創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發展。唐朝時期“行卷之風”盛行,這種風氣在一些程度上提高了詩歌的創作藝術??婆e考試的發展中,“行卷”是唐代期間獨有的一種模式。中唐以后,科舉考試在錄取中起到的影響作用逐漸變小,應試之前的行卷交游反而成為了是否能取得一個好名次的重要因素,因此,所獻詩文就講求其認真的創作態度,這種風氣的影響之下,“詩藝”得到了提高,詩歌創作也變得更加細致和專業。

科舉制度就是想要謀取仕途,就必須走的一條路。眾多文人,才子,不惜途經萬里參加科舉考試,在去往考試的路途中,必定會有不少見聞,這也是增長閱歷,豐富知識的好機會。有些文人才子會在去參加科舉考試的路途中有特別的經歷,這些都詩詞創作的素材,這些素材同時也豐富了詩歌。

唐代承襲了科舉制度,科舉制度也在這一時期快速發展,在封建社會階級分化極其嚴重的形勢中,在位高權重的統治者管理之下,伴隨著的就是很多的消極影響,唐代的文化變得專治,思想也被固定的僵化,創作出的詩詞與現實情況不相符,脫離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而唐代時期是以科舉考試來衡量和選拔人才的,這也是當時的統治者用來籠絡文人,麻痹文人思想的一種方法和手段。

科舉考試中考生們所做的詩賦,只要求格式上的整齊、音韻音律上的精致、詩詞中華麗的詞藻,但是在詩詞的內容上卻沒有什么規定,這就使得當時的詩歌雖然精美華麗,但內容上卻顯得空洞,其中缺少創作人的情感。在品評一首詩詞時,評價的標準是固定且僵化的,詩詞的內容,格律和形式都受到限制,在這種形勢下很難有好的作品出現。

盡管唐朝的科舉制度在有利的同時也有弊, 但總的來看其中的利是大于弊的,科舉制度促進了唐代文學的發展,唐代也是文學的鼎盛時期,在唐代,科舉制度的積極作用是主要的,唐朝的科舉制度對現代的人才選拔也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

參考文獻:

[1]王吉清.唐代的早期教育與文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2.

[2]張艷.科舉考試對當今語文評價體系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王志彥.論唐代科舉制度對社會教育的影響[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1).

[4]鐘吉梅.唐代進士及第者身份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5.

[5]朱棟.唐代試律詩用典研究[D].武漢大學,2013.

[6]何忠禮.二十世紀的中國科舉制度史研究[J].歷史研究,2000,(06).

(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通訊作者:毛萍鈺。)

猜你喜歡
思想內容科舉制度詩歌
科舉制度的起始與結束
詩歌島·八面來風
質疑是打開智慧寶庫的金鑰匙
簡論謝靈運與柳宗元山水詩思想內容之異同
曹操詩歌的內容與思想
唐朝科舉制度對當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