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當前舊志整理的幾點看法
——以山東省部分史志機構的舊志整理成果為例

2017-04-12 15:13夏傳玉
上海地方志 2017年2期
關鍵詞:舊志史志整理

夏傳玉

對當前舊志整理的幾點看法
——以山東省部分史志機構的舊志整理成果為例

夏傳玉

舊志整理,是續接民族文化之根、弘揚先祖思想之魂。做好舊志整理工作,更好地服務經濟文化建設,是各級地方史志工作機構的重要職責。針對當前舊志整理存在的問題,本文試從基礎、關鍵、目的和發展四個方面進行探討,尋求解決地方史志機構在舊志整理工作中的“有所作為”與“有所不為”的途徑與方法,堅持繼承與創新并舉、保護與開發并重,以期取得舊志整理成果數量與質量雙提高。

舊志整理;史志機構;依法治志;服務社會;繼承創新

舊志整理,是續接民族文化之根,弘揚先祖思想之魂。一個民族只有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心存敬意、充滿溫情,才能延續文化的血脈,樹立文化自尊自信。舊志整理就是使古今文化相聯,讓傳統文化更好地服務當前社會。

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將“搜集、保存地方志文獻和資料,組織整理舊志”①2006年國務院令第467號《地方志工作條例》第五條第(四)款。,作為地方史志機構(目前,全國各地史志工作機構,有的屬政府部門單位、有的屬事業單位,有的屬社科單位,有的屬社會組織,單位性質、工作人員組成、經費來源等都有所差異,以下統稱史志機構)重要職責之一。舊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的文化奇葩。由于時代久遠、語言晦澀等原因,給舊志“古為今用”帶來不便,舊志整理就顯得尤其重要。近年來,全國各地掀起了舊志整理的熱潮。據統計,目前全國已完成舊志整理2000多種,廣東省已全部完成舊志搜集整理,出版了《廣東歷代方志集成》。為鼓勵舊志整理工作,山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及各市都專門出臺文件,加強組織實施,啟動《山東省歷代方志集成》,舊志整理工作成果斐然,累計整理舊志成果240余種,引起社會廣泛關注②《劉愛軍在全國地方志基層基礎工作會議上的發言》,《山東史志》2016第2期,。。

近期,筆者閱讀了山東省部分地區史志機構編纂出版的舊志整理成果,又多次與專家學者座談交流,總體感覺是:當前史志機構的舊志整理成果顯著,數量多、種類全、涉及面寬,但也存在層次不高、質量不好、社會效益不理想的問題。這些情況應引起高度重視。

一、舊志整理的基礎:摸清家底、科學規劃

(一)摸清“家底”,明確“整什么”。萬事開頭難,理清思路是關鍵。開展舊志整理,“家底清”至關重要,家底不清工作難以開展。據《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統計,保存至今的歷代舊志有8264種。近年又時有發現,實際數字已達萬種,10萬余卷,約占我國現存古籍的1/10。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對傳承中華文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著名漢學家李約瑟所說,古代希臘乃至近代英國,都沒有留下與中國地方志相似的文獻,要了解中國文化,就必須了解中國的地方志。①《修志問道,以啟將來——<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發布一年來》,《光明日報》2016年8月30日。我國歷代地方舊志卷帙浩繁,種類龐雜;保存情況不一,或完整或殘存或遺失;藏書分散,大多分藏于山東省內外圖書館、科研機構資料館中,有的藏于民間,有的甚至流散境外國外。如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收藏中國地方志書達5000多種6萬多冊,且有百余種是國內所沒有的;美國葛思德圖書館收藏有中國地方志書3000多種。具體一個行政區域內,這就要求在做好舊志整理之前,必須對所轄區域內舊志遺產進行全面、系統地普查、調查和研究,對歷代行政區劃進行分析,還需要詳細查閱《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山東地方志書目》《山東通史》等工具資料書籍,需要查閱近年來出版的一系列方志研究成果,如《中國方志集成》《天一閣明代方志選刊》等,摸清舊志資料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舊志普查工作是一項很艱辛、很復雜的工作,不僅要了解本地歷史名稱變化、區域管轄變更、文化歷史傳承等情況,還要不辭辛苦到全國各地圖書館、檔案館實地了解情況,搞清楚當地歷史上曾經編修過哪些方志、現存有哪些,了解這些方志編纂者是誰、始于何時、藏書何處等基本情況,更要了解這些舊志存世數量、質量、版本及保存地點等問題。這是基礎,全面掌握了這些情況,才能做到“家底清、心里明”。同時,還要研究弄清楚“哪些舊志有整理的價值”、哪些舊志“沒有必要進行整理”的問題。

(二)立足需要,確定“如何整”。目前從筆者看到的舊志整理成果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原版影印。根據原書舊貌只作頁面清潔、修補工作,或原大或縮印或放大,通過掃描技術,原樣保留舊志風貌。(2)標點、點注。對原作進行標點,對疑難詞名進行注釋,對原版進行重排。(3)譯注。采用原文加譯文形式,方便讀者閱讀。(4)影印與注釋相結合。(5)綜合方式。將影印、標點、注釋等融為一體。筆者認為,以上各種方式進行舊志整理,都有各自的優點,也有各自的弊端。關鍵是要根據舊志的特點(舊志編纂年代、語言特點等)、受眾群體(學術群體、普通讀者群體等)、整理目的(學術目的、課題研究、方便閱讀等)等,合理、科學地確定需要“如何整理”、采取什么方式整理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三)質量優先,目標達到“什么標準”。舊志整理同其他工作一樣,必須有個規劃,整理起來才會胸有成竹、事半功倍。一些地方志多達十多種、幾十種之多,數量多、分布廣、內容雜亂,質量千差萬別。應當明確,并不是每一部舊志都值得進行整理,對有些沒有價值的舊志是沒有必要花費時間金錢去整理的。從當前看,舊志整理還沒有具體的規章可依,明確具體是整什么、怎么整、整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標準等等,這些都需要史志機構進行思考和確定。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將“組織整理舊志”,作為史志機構五項工作職責之一?!渡綎|省地方志工作條例》規定:“征集、整理、保存地方史志文獻,開展地方史志學術研究”,作為史志機構七項工作職責之一。這些規定都過于原則、籠統,可操作性不強,至于舊志如何搜集、如何整理、如何保存,達到什么要求、具體怎樣操作、誰來評價等,都沒有做出詳細和可操作性強的規定。筆者認為,在舊志整理上,必須堅持科學規劃、規范操作,應在廣泛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基礎上,將是否具有整理價值放在首位,本著先重要后一般、先容易后復雜、先珍貴后普通和循序漸進、分步實施、量力而行的原則,審慎制訂科學的整理規劃、方案,防止一轟而上、貪大求全、不求質量和廣種薄收等現象發生。如果不積極慎重地安排好規劃工作,勢必影響到后期的舊志整理質量,乃至影響到舊志的開發利用效果。

(四)整理舊志,人才是關鍵。習近平指出:“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雹?014年6月9日,習近平在出席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開幕會上的重要講話。有了科學規劃,還要有高素質的舊志整理工作人員,這事關質量大事。舊志整理雖然是一單項工作,但涉及面廣,需要有扎實“功夫”,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完成的,人才至關重要,“通才”更是不可缺少。正像傅雷所說:“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雹佟陡道准視?,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第23頁。

1.要“用好外才”。它山之石可攻玉。要用好專業研究機構的專業人才。舊志整理是一項困難、辛苦、長期的系統工程,要求整理者不僅要有較高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還要有不怕困難、長期奮斗、默默無聞、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的奉獻精神。整理者應當是那些熟悉本地歷史文化風貌,長期潛心研究本地歷史文化的專家、地方文化人、高??蒲袡C構的學者。要用好民間人才。大量的方志人才藏于民間,特別是那些從崗位上退下來的專家學者,史志部門也應挖掘、用好這些人才,使他們更好地“為我所用”。

2.要“培養內才”。加強史志人才培養。史志機構應當成為史志人才培養、成長的搖籃,不拘一格造就人才,為人才成長營造良好環境和條件。應當看到,當前山東全省各級史志機構人才成長環境并不十分令人滿意,尚未制定出臺“史志人才培養規劃”,想成才、能成才、愿成才者并沒有得到應有培養和關懷,造成人才外流、人才埋沒問題不斷出現。有的地方甚至設置這樣那樣的限制,嚴重阻礙了人才培養。同時,也應當看到舊志整理的過程,也是培養人才的過程,通過傳、幫、帶工作,努力培養造就一批“行家里手”。史志機構特別是省級史志機構,應當出臺人才培養規劃,制定優惠政策,讓人才脫穎而出;應結合舊志整理工作實際,多為年輕工作者提供成長的環境和途徑,比如,可以定期舉辦專題培訓班,邀請專家、學者授課,提高綜合素質;可以通過到上級機關掛職、跟班學習等形式培養人才;也可以請專家手把手教、面對面傳授、心與心交流,切實提高業務素質和能力,切實改變史志工作者隊伍中年輕人才少、出類拔萃人才更少的問題。

3.要積極引進、用好人才、要“留住人才”。從山東省來看,各級史志機構普遍存在著,專業人才缺乏與現有人才使用不科學、與現有人才隊伍年齡知識老化嚴重并存問題,應在堅持“凡進必考”的前提下,盡量招考一批有真才實學、懂理論會專業、熱愛史志工作的大學畢業生,進一步充實、優化史志人才隊伍。要真正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讓人才“增值”。史志機構應創造條件,努力創造良好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和成才環境,用好的制度留住人才、用好的環境留住人才、用好的事業留住人才、用好的待遇留住人才、用好的情感留住人才,真正使史志系統變成“史志人才之家”“史志人才成長之家”和“史志人才集聚之地”。

二、舊志整理的關鍵:保持原貌、尊重原著

(一)舊志整理要有原則。舊志整理應堅持三大原則,即堅持忠實于原著的原則、保持原著風貌特色的原則、方便于閱讀理解的原則。從各地實踐看,目前舊志整理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影印、標點、點注、譯注、校補、影印邊注、標點校注等類型,各種類型各有優勢。應當明確,舊志整理不是舊志編修,不是舊志重寫,不是舊志再造。舊志整理應堅持“整舊如舊”“以舊整舊”原則,保留舊志原貌。筆者認為,舊志整理必須保留原來的篇章結構和順序,必須保持原著文本特色、語言特色、地域特色,必須保持原著獨立性、完整性、特色性。除對原有的文字表述中的明顯錯誤謬誤、錯字別字、漏字缺字等進行必要地規范、補正和說明外,其他應不作修正,舊志信息應由讀者自己去解讀、理解和鑒別。對沒有把握的疑問疑點和可商榷之處,可以提出來,但不可作枉斷。對一些珍貴舊志,如果沒有能力進行整理的,那么原版影印出版,也是一種很好的保護辦法。

(二)舊志???、標點問題。舊志點校是舊志整理的基礎性工作。要想讀懂舊志,標點是必須的,否則不便閱讀利用,還會歪曲原意。舊志涉及歷史典故、文獻資料、典章制度,標點者必須具有廣博的歷史知識、深厚的古文功底、扎實的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全面正確理解原文,準確把握舊志層次結構。???,又稱“辨證”,主要是對文字及內容存在的錯誤謬誤進行考證并加以糾正。舊志??笔且豁椘D巨復雜的工作,涉及古典文學、方言學、版本學、文字學、考據學、地理學等知識,凡事必講究證據、依據和考據,否則就不能將舊志傳承過程中出現的錯字別字、漏字掉字、脫文衍文等謬誤找出并進行修正。??币锌茖W方法。陳垣先生總結出舊志??彼姆N基本方法:對校、他校、本校和理校。這些方法實用性很強。

關于標點,我認為這是舊志整理的首要任務。有的人可能認為,這不是很簡單嗎?舊志標點是一門學問,看易實難。這首先要解決如何理解原文含義、如何斷句問題,理解不深、斷句不正,就會出現“破句”,就是失敗。其次還要解決斷句后如何添加標點的問題,這也是有標準的,那就是國家《標點符號用法》,每種標點意義不同、用處不同。筆者最近看到幾本整理出版的所謂舊志,雖然標有“點校本”字樣,但斷句、句讀都不是很準確,對內容基本未進行???,也未對版本進行???,多處錯誤太明顯了,真有誤導讀者之嫌,這也是不負責任的。這就要求整理人員必須有充足的知識儲備,還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建議。對整理成果的出版、發行,更要慎之又慎,既是對社會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三)舊志注釋、今譯問題。舊志整理與歷史普及讀物有所不同。正確注釋工作很重要,這有利于讓讀者理解。舊志詞匯豐富,語言特色迥異,地域風格鮮明,內容涉及面廣而復雜,還包含有地方性的人、事、物、風土、習俗等,不加以注釋、翻譯,現在的讀者大多不了解或不清楚,更難以做到古為今用。應當明確,并不是所有整理的舊志都需要注釋,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完成舊志注釋工作。筆者讀過幾本舊志整理,注釋有些是不成功的,甚至有的存在錯誤,還不如不進行注釋。筆者認為,注釋內容應包括:特殊字、疑難字、異體字、通假字、生僻字的讀音,重大事件、人名、地名,典故典章、干支紀年、帝王年號,古代風俗習俗,古代官職等。舊志今譯工作更要謹慎,這項工作復雜、涉及方面多,筆者認為在舊志整理中今譯應慎重。如果沒有扎實的古文基礎、古文字水平、歷史知識以及現代漢語駕馭能力,那么能不全譯者最好不全譯,否則譯文很容易成為別人的笑柄。同時,舊志整理必須借助工具書,防止出現“閉門造車”“無中生有”“完全依靠個人理解”等情況。當前,舊志整理可借助的工具書很多,在文字方面有《中華大字典》《漢語大字典》等,在查閱歷史典故方面有《中國歷代官職辭典》《中華文化大辭典》等,在古地理知識查詢方面有《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等。

三、舊志整理的目的:服務社會、古為今用

(一)堅持古為今用,服務社會。這是舊志整理的目的所在。這就要求在舊志整理上,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有重點地選擇那些有歷史價值、有借鑒意義的舊志。歷代保存下來的舊志,大都富含地方優秀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可以說是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富礦”。整理舊志就是要深入發掘其內在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學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服務于當今社會、服務于經濟文化建設。舊志整理追求學術價值固然重要,社會價值更不能輕視。整理出的東西能夠讓更多的人愿意看、喜歡看、看得懂、看得明白、理解得了,才是舊志整理的真正目的所在,而不是所謂地“裝門面”“顯業績”。

(二)堅持質量至上原則,精工細作。舊志整理的成敗,最終體現在成果的質量上,這是舊志整理的生命所在。應堅持服務社會原則,舊志整理應定位于應用價值,讓內行人看了有收獲、外行人看了增進了解,架起歷史知識與現代讀者之間的橋梁。舊志整理涉及到文字由繁體到簡體、豎排到橫排、標點校注、歷史典故、歷史人物、生僻字詞讀音和含義等相關工作,應盡量降低閱讀難度。舊志整理應本著量力而行、有所作為和有所不為,“知難而退”并不一定是壞事,待到條件成熟后再做工作也是明智之舉。

(三)堅持解放思想,敢于創新。解放思想無止境,適用于地方史志工作。當前,在史志機構內,有這么一種思想在蔓延,那就是“關起門來搞史志”“我的地盤我作主”的思想。說到底這是一種壟斷自私的保守思想,認為自己整理的舊志自己享用,美其名曰“保密、防止盜版”。有些人還認為,地方史志機構應有所保留,所存東西不能全部向社會公開,否則會動搖自身作用和地位。筆者認為,史志機構的價值在于讓更多史志知識為社會所熟知;應當樹立“大史志”觀念,主動面向社會、走進社會、服務社會,持有開放的思想和思維。如果僅靠志書資源的“壟斷”來獲取生存空間和利益,那無疑是悲哀的和短視的。應堅決拋棄這種思想,堅持“開門修志”“快樂修志”“眾手成志”思想,不僅要將整理的地方志書、出版發行的各種書刊供社會使用,還要通過建立史志研究會等機構,健全地情網站等平臺,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了解各級“史志機構”是干什么的、業務職能是什么等等,動員社會各界參與寫志、讀志、用志和學史、知史、懂史,真正實現地方史志事業的大繁榮大發展。

四、舊志整理的發展:繼承創新、社會協同

(一)創新與傳承相結合。創新是事物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增強活力和延續生命的根本途徑。創新是史志工作繁榮的保障。創新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史志工作創新,是基于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再發現、再深入和再創造?,F在有三種思想應當引起重視:

1.拋開傳承,片面追求為了創新而進行創新;

2.墨守陳規,堅持守舊不創新,主張凡是傳統的都是好的、凡是老的舊的東西都不能改變;

3.舊志整理僅是個別人的事,他人不能越雷池一步。

前一段時間,筆者看到一本新整理的舊志,發現有些東西可以商榷、有些地方明顯謬誤。在與整理者見面時談了幾點自己的看法,沒有想到這位先生滿面怒容,“雅量”頓消,似乎是說我多事,討了個沒趣。當前,舊志整理工作應當將傳承與創新有機結合起來,使其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獲得生存發展新機遇。在舊志整理中,有的地方采取將舊志影印與新版資料并排對照,這種方式有利于讀者分析能力提升,也提升了舊志內在價值。省、市史志機構應加強對舊志整理成果的評價鑒定,通過研討會、評價會、座談會、推介會、現場交流會等形式,積極挖掘、探討舊志整理的價值所在,加強正面引導,進一步提高舊志整理水平。

(二)舊志整理資源在社會,力量在社會。舊志整理工作方興未艾,堅持社會協同、社會參與勢在必行。整理舊志目的在于社會應用,鼓勵社會參與也應是其中應有之義。事實證明,大量舊志存在民間,而整理的重大力量來源也在民間。應當看到,各地史志機構人少、財力薄、專業人員更少,單靠這么幾個人,難以承擔起舊志整理工作重任,只有打開大門,廣納賢能,發動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積極參與,才是英明之舉。各級史志機構應跳出史志看史志、站在全局看史志,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充分調動黨政機關、社科機構和社會民間“三個積極性”,廣開財源、廣開門路、開門搞史志,促進舊志整理工作不斷走出新天地,促進整理成果不斷再上新臺階再上新水平。只有這樣,舊志整理工作才會真正走向正軌和繁榮。

(三)依法整理舊志。依法治志是依法修志的繼續發展,是地方史志事業發展的歷史趨勢和必然規律。這就要求史志工作者,必須依法有序、依規進行舊志整理工作?!耙婪ㄖ沃镜膶崿F,不僅僅有科學立法的問題,還有嚴格執法的問題?!雹偌较榈拢骸墩撘婪ㄖ沃尽?,《中國地方志》,2016年第5期。

(四)堅持工作創新。新時期地方史志工作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大局的核心位置,以創新驅動史志事業轉型升級。創新是史志事業不竭動力。在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對史志工作越來越重視,史志工作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舊志整理作為史志工作的重要內容,必然面臨重大發展機遇。

(五)健全強有力史志機構。從全國看,當前史志機構存在諸多問題,如:機構設置上下不統一,人員構成不夠科學合理,修志所依據法規不夠健全有力,人才缺乏等等。史志工作任重而道遠,當前應突出解決“有人做事”“有錢辦事”和“依規修志”“依法治志”等問題。

總之,舊志整理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學問、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切實解決好“整什么”“怎樣整”“整到什么程度”“達到什么效果”等問題。只有解決好這幾個問題,才能使舊志整理工作歸于正軌,才能切實解決好當前舊志整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參考資料:

(1)朱祥清主編:《新編方志體例比較與思考》,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

(2)歐陽發:《方志編輯概要》,安徽黃山書社出版1993年。

(3)肖東發:《年鑒學》,方志出版社2014年。

(4)山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編:《山東省新編地方志總目提要》,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06年。

(5)《地方志工作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67號,2006年5月18日)。

(6)當代中國研究所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人民出版社2012年。

(7)廣東省政府地方志辦公室編:《廣東歷代方志集成》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6年、2007年、2009年。

(8)《關于第二輪地方志書編纂的若干意見》(中指組字〔2007〕1號)。

(9)《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國辦發〔2015〕64號。

(10)《地方志書質量規定》(中指組[2008]3號)。

(11)《山東省地方史志工作條例》(2005年9月29日山東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12)《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負責人就〈地方志工作條例〉的有關問題答記者問》,《中國地方志》2006年第6期。

(13)《劉延東在接見全國地方志系統先進模范代表時的講話》,《中國地方志》2016年第1期。

(14)冀祥德:《論依法治志》,《中國地方志》2016年第5期。

K29

夏傳玉,山東省德州市地方史志辦公室 (山東德州 253076)

陳 暢)

猜你喜歡
舊志史志整理
論舊志的活化利用:以舊志整理出版為例
紅嘴藍鵲
Superlubricity enabled dry transfer of non-encapsulated graphene?
來新夏與舊志整理*
2018年全國公開出版史志期刊聯合征訂
舊方志中的聚落地理學信息及其價值評估——以天津市舊志為例
高一零碎知識整理
整理歸納中漸次堅實
《天津區縣舊志點?!匪E縣卷整理出版
整理房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