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服務發展需邁三道坎

2017-04-15 07:56■唐
現代養生·下半月 2017年3期
關鍵詞:中藥飲片中醫藥中藥

■唐 倩

中醫藥服務發展需邁三道坎

■唐 倩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促進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提高中醫藥服務在老年人健康服務管理中的作用,到2020年超60%養老機構有中醫藥服務。

與養老機構的結合讓中醫藥服務迎來發展契機,不過,在迎來高速發展期的同時中醫藥服務面臨特色診療瀕臨失傳、炮制工藝不嚴格、標準化欠缺等問題。

特色診療瀕臨失傳

中醫特色診療是發展中醫藥服務重要一步,但目前中醫特色診療面臨失傳風險。中投顧問發布《2017-2021年中國中醫藥產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科技進步和現代醫學快速發展,我國中醫藥發展環境發生變化,面臨中醫醫院的中醫特色逐漸退化,服務領域趨于萎縮,中醫執業醫師比例持續減少,中醫藥專業人才嚴重缺失等問題。

這一方面與中醫藥產業的曲折發展歷史有關,另一方面則在于中醫藥人才的匱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中醫藥人才培養是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問題。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的首次全國中醫基本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每萬人中醫執業醫師數量僅有約3人。

面對當前中醫藥產業發展存在人才瓶頸問題,我國明確提出要實施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浙江、重慶等地方政府也在積極響應。例如,重慶“中醫藥人才提升工程”提出要在2020年前培養中醫藥領軍人才50名,中醫藥學科帶頭人100名,中醫臨床骨干人才1000名。

炮制工藝不嚴格

中醫藥服務迅速發展帶動中藥飲片等產品的生產銷售。2004年以來,中藥飲片行業整體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遠遠超過醫藥加工行業的平均增長速度。2015年中藥飲片工業銷售總收入1700億元,保守估算,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市場需求將超過3500億元。

不過,由于中藥飲片炮制工藝不規范、原理不清楚、傳統炮制技術缺乏等因素導致中藥飲片質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證清、方對、癥準、藥不靈”現象較為普遍,中藥飲片甚至成為國家藥檢系統抽檢不合格曝光率最高的產品。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至今,各地食藥監局發布的中藥飲片質量問題通告超過20起。

今年2月,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發布關于中藥飲片不合格通告顯示,上海華鷹藥業等46家企業生產的54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2016年5月,陜西龍力藥業等生產的中藥飲片不合格被福建省食藥監局通報。

中成藥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缺乏統一的、系統的、完整的中成藥飲片炮制規定和質量控制標準,中藥飲片的質量控制是目前中藥質量控制的薄弱環節。有關部門需加強對中藥飲片市場的有效監管,包括檢查藥材是否符合標準、生產工藝流程是否規范、購買銷售是否有據可查等,從源頭處確保藥品的質量和安全。

標準化有待完善

中醫藥標準化欠缺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制約中醫藥發展。第三方醫藥服務體系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表示,目前中藥生產工藝沒有統一標準,含量、工序等生產環節沒有明確規定。

中國中醫科學院信息所所長李宗友曾表示,由于中醫藥是在經驗醫學的基礎上總結發展而來,在客觀證據和精細化、量化上有所欠缺,也構成了中醫藥現代化及國際化的制約。當前,我國中藥材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經營管理粗放,濫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現象較為普遍,導致藥性減退。 想要更好地進入國際市場,中藥產品首先必須解決成分清楚、作用機理清晰、藥效恒定等挑戰。

為解決中藥質量問題和資源面臨的現實問題,2016年國家出臺《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提出,要保障中藥質量和用藥安全,促進優質中藥材的生態種植,積極推進中藥的標準化行動。

業內專家認為,中醫和西醫特點有所不同,中醫和中藥的原理、作用也正被逐漸揭示,應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符合中醫和中藥特點的科學的規范體系、評價體系。

相關新聞:將中醫藥轉化為國家力量還需下一番“繡花”功夫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這為中醫藥行業從業者提振了士氣。中醫藥是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產業也是我國具有重大發展潛力的民族產業,但是如何將中醫藥創新成果轉化為國家力量則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中藥是我國的國粹和瑰寶,也是開發治療多種疾病新型療法的“金礦”。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目前在全世界大約有40億人在使用中草藥進行疾病治療,而且中草藥的開發利用在未來的10年內將會在世界范圍內全面興起。

關于傳統中藥治療疾病的研究在我國非常之多,而在國外相關的研究進展卻相對較少,國外科學家們一直對中藥的真實療效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中藥中成分較為復雜,其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或許會給患者帶來一些副作用。然而近年來,大量研究都證實,傳統中藥在治療多種疾病上都表現出巨大的潛力,比如癌癥、艾滋病、糖尿病等;甚至有研究也認為中藥能夠延長壽命。

加快中醫藥科技創新,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要求、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健康服務業的不竭動力。為了更有力地推動中醫藥的現代化創新,將體現中國特色和優勢的優秀科技成果,轉化成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國家力量,全國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長閆希軍提出如下建議:

1.把中醫藥方劑作為創新藥物的資源庫,對中藥的創新實行分類研究、分類發展、分類指導、分類審批,逐漸形成適合中醫藥特點又能標準化的研究和評審模式。

2.加快修訂和完善體現中醫藥特色的新藥技術指導原則,從指導原則的類型、數量和針對性上,滿足中藥新藥臨床研究快速發展的需要。

3.招攬優秀的國際生物醫藥人才,搭建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中藥臨床研究中心、服務平臺和審批機制,實現國內外中藥研發的結合和對接。

4.將中藥國際化的創新成果在國內實現快速轉化,融入國內藥物研發和評審模式之中,使我國中藥的研發和評審與國際標準接軌。借鑒ICH的機制性框架,積極探索中國與國際臨床試驗數據的互認機制,利用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保持我國在中藥研究領域的先進性和領軍型創新能力。

5.建立中藥國際化的補償制度。對于具有重大臨床價值和創新程度高的中藥新藥,根據藥物的研發和審批周期長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專利延長期,以補償其在國際化新藥研發中的高風險和高投入,激發企業加大中藥國際化創新的積極性。

隨著多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醫藥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工業發展迅速,醫藥工業總產值由2009年的9,946.00億元增至2014年的25,798.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0.61%。高于GDP增速,是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而中成藥在醫藥行業中增長又最為強勁。由于支持中藥行業長期發展的人口增長、老齡化、城鎮化等因素的持續存在,預計中成藥行業的這種穩定增長態勢仍將持續。中醫藥市場前景廣闊,推動中醫藥創新成果轉化為國家力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中藥飲片中醫藥中藥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嗎,沉香也是一味中藥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重視中醫藥發展,發揮中醫藥作用
中醫,不僅僅有中藥
中藥貼敷治療足跟痛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中醫藥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藥飲片市場監管乏力
中藥飲片調劑中審方作用及改進策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