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國路基本點“生、中、和”的思考

2017-04-15 18:50肖君和
關鍵詞:基本點涵義道路

肖君和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廣東佛山528000)

關于中國路基本點“生、中、和”的思考

肖君和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廣東佛山528000)

中國思想家們關于“生”、“中”、“和”的言論表明,“生”、“中”、“和”的涵義分別反映了中國人民大眾重視現世人生和人的生存發展,堅持持中、追求和諧的價值取向,足以成為中國路的基本點?!吧?、“中”、“和”還必然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到了體現?!吧?、“中”、“和”既是中國路存在發展的重要保證,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淵源。

生;中;和;思考;中國路;基本點

筆者在《中國路論綱》中說過,“中國路的涵義是中國在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徑或基本準則”,“綜觀中國路,它的基本點是‘以生為道’‘致中和’?!保?]這一基本點又可以簡潔地表達為“生”“中”“和”(或“生、中、和”)。還從“生、中、和”何以會是中國路的基本點、“生、中、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體現、“生、中、和”的意義這三個角度出發,對“生、中、和”這個中國路的基本點深入地思考一番。

一、生、中、和何以會是是中國路的基本點

“基本”概念的涵義有“根本”、“根本的”、“主要的”、“大體上”等[2]585由于中國路指的是“根本途徑”或“基本準則”,我們只能在“根本”、“根本的”、“主要的”三種涵義上,使用“基本點”這個概念。這就是說,“中國路的基本點”既是中國路的根本,也是中國路的根本的主要的東西。這也就是說,生、中、和是中國路的根本,中國路的根本的主要的東西。那末,為什么會這樣?換句話說,生、中、和為什么能成為中國路的根本,為什么能成為構成中國路的根本的主要的東西?這由生、中、和的涵義和它們反映的容觀內容所決定。

(一)“生”的涵義和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決定它是中國路的基本點。

“生”這個概念的涵義很多,但“生存”(保存生命)、“生活”(人或生物為了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是主要涵義。這種涵義反映了中國人民大眾重視人生、追求生存發展、熱愛生活的客觀社會生活內容。這種社會生活內容可以從兩方面來著。

1.中國思想家對“生”的重視

先看儒家學派??鬃又匾暽膬r值:“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孟子跟孔子一樣,重視生的價值:“生,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荀子也說:“人莫貴乎生,莫樂于安”(《荀子·強國》)。儒家的重要經典《易傳》更認為“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辭下傳》),“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系辭下傳》)。作為儒家學說繼承者的宋明理學家如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都本《易》義,強調“生生”為宇宙的根本原理。他們中間,程顥的論述最突出:“生生之謂易,是天之所以為道也。天只是以生為道?!保ā逗幽铣淌线z書》卷二上)看,提出“以生為道”,認定“生”為人生大道(路),中國大道(路)了!程顥的說法可以說是儒家學派崇尚“生”、追求“生”的代表。再看道家學派。他們學派的代表人物也關注“生”,追求“長生”、“全生”、“保生”。老子是這樣說的:“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保ā兜赖陆洝返谄哒拢┣f子則這樣說:“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輕,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保ā娥B生主》)。顯然,老子、莊子是“貴生”的,只不過他們沒有直接說出來。與老子、莊子不同,楊、朱一派思想家就直接提出“貴生”說。他們的“貴生”說保存在《呂氏春秋·貴生》中。

我國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或有唯物主義傾向的哲學家也對“生”懷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東漢學者王充認為:“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猶夫婦合氣,萬物自生?!保ā墩摵狻ぷ匀弧罚┟髑逯H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珍生”說,認為:“圣人者之徒,人者生之徒。既已有是人矣,則不得不珍其生?!保ā吨芤淄鈧鳌肪矶┧€暢論了對生死問題應持的態度:“且天地之生也則,人以為貴。草木任生而恤其死,禽獸患死而不知哀死,人知哀死而不必患死。哀以延天地之生,患以廢天地之化。故哀與患,人禽之大別也?!敝赋觥吧奔嬷干c生存:“合天德者,健以存生之理;盡人道者,動以順生之幾?!保ā吨芤淄鈧鳌肪矶?/p>

現代史上,我國許多思想家也非常重視“生”,發表過“重生”的精彩言論。例如,魯迅就說過:“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茍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保ā遏斞溉肪砣?,第36頁)

綜合以上所述,從孔子到魯迅,中國思想家們都重視和崇尚“生”,而他們的這種重視和崇尚又反映了中國人民大眾重視人生,追求生存發展,熱愛生活。

2.中國風俗節日折射出對“生”的重視

我們祖先在農業生產中完全遵循著自然界四時變遷的規律和萬物生長發育的常理,自然就“逐漸形成了一整套體現著天然樂生傾向的習俗。那難以遍舉的與自然時節相推移的春節、元宵、社日、上巳、清明、七夕、仲秋……,無不與中華初民同自然作物質交換的特殊方式有關,亦無不是積淀著中華民族‘贊天地之化育’的天然樂生傾向的感性形式:歡渡春節,是慶賀上年的豐收和對來年豐收的企望;三月上巳,青年男女載歌載舞,表達對春天、生命和愛情的贊美;七夕佳會,是借慶賀牛郎織女相會來寄托農耕民族男耕女織的伉儷之情、家室之感;中秋賞月,亦來自農民在秋收時節的審美情趣。確實,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像我們民族這樣熱愛生活”,難怪“有人曾無限自豪地抒發:‘我們游樂的時地和依據,至少比人家多出一倍’?!保?]

(二)“中”的涵義和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決定它是中國路的基本點

“中”這個概念的涵義也很多,如“跟四周的距離相等;中心”、“位置在兩端之間”、“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不偏不倚”、“范圍內,內部”等等[4]1626。筆者在這諸多涵義中取“位置在兩端之間”、“不偏不倚”,認為中國路是一條位置在左右兩端之間的不左不右、不偏不倚的道路。這種涵義反映了中國人民大眾尚中持中、步伐穩定、不偏左偏右、不走極端的思想行動。這種思想行動又通過中國思想家們的“重中”言行表現出來。

早在周朝初年,周公就提出“中德”觀念,他在訓誥中對康叔言:“爾克永觀者,作考中德?!蹦右灿小爸刂小彼枷?,他指出“欲正權利,且惡正權害”,“仗者,兩兩勿偏”(《墨子·經上》,孫詒讓《墨子閑詁》中說“仗”當作“權”),“正而不可擔”(《墨子·經下》,孫詒讓《墨子閑詁》中說“擔”當作“搖”)。然而,最為“重中”的還是儒家學派。這個學派不僅“重中”,還對“中”作過深入研究?!墩撜Z》記述堯舜之事云:“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保ā秷蛟弧罚┯钟浛鬃釉唬骸爸杏怪疄榈乱?,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保ā队阂病罚┻€記論門弟子云:“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獧乎!狂者進取,獧者有所不為也?!保ā蹲勇贰罚吨杏埂肥隹鬃又栽唬骸熬又杏?,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边€述孔子云:“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孟子繼承發展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他把孔子的“中行”稱之為“中道”(見《孟子·盡心下》)?!兑讉鳌方洺Vv到“中”,并對“正中”、“中正”、“中行”、“中道”進行贊揚。南宋朱熹繼承發展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例如他指出:“過則失中,不及則未至,故惟中庸之德為至”(《四書章句集注》),“兩端謂眾論不同之極致,蓋凡物皆有兩端,如大小厚薄之類。于善之中又執其兩端,而度量以取中,然后用之,則其擇之審而行之至矣?!保ā端臅ⅰぶ杏埂罚?,“蓋中無定體,隨時而至,是乃平常之理也?!保ā端臅戮浼ⅰ罚?/p>

現代中國思想史上,李大釗非常重視“中”。他結合對“中國”的論述,贊頌了“中”。在他的心目中,中國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中道之國”[4]。毛澤東對“中”也非常重視,做過很好的分析、論述。首先,他對“中”的主旨作了闡發。他指出,“墨家的‘欲正權利,惡正權害’、‘兩而無偏’、‘正而不可搖’與儒家的‘執兩用中’、‘擇乎中庸服膺勿失’、‘中立無倚’、‘至死不變’是一個意思,都是肯定質的安定性,為此質的安定性而作兩條戰線斗爭,反對過與不及”,“是在作兩條戰線斗爭,用兩條戰線斗爭的方法來規定相對的質”。他還聯系現實的反對“左”、右傾的斗爭,對“持中”進行了論述:“‘過’的即是‘左’的東西,‘不及’的即是右的東西。依照現在我們的觀點說來,過與不及乃指一定事物在時間與空間中運動,當其發展到一定狀態時,應從量的關系上找出與確定其一定的質,這就是‘中’或‘中庸’,或‘時中’。說這個事物已經不是這種狀態而進到那種狀態了,這就是別一種質,就是‘過’或‘左’傾了?!闭f這個事物還停止在原來狀態并無發展,這是老的事物,是概念停滯,是守舊頑固,是右傾,是‘不及’??鬃拥闹杏褂^念沒有這種發展的思想,乃是排斥異端樹立己說的意思為多,然而從量上去找出與確定質而反對‘左’右傾則是無疑的。這個思想的確如伯達所說是孔子的一大發現,一大功績,是哲學的重要范疇,值得很好地解釋一番?!保?]

(三)“和”的涵義和它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決定它是中國路的基本點

“和”指的是矛盾事物的統一、和諧。從詞源的角度來看,和本是指歌唱的相互應合?!墩f文》曰:“和,相應也?!贝呵锴爸芴肥凡饛袜嵑愎珕栐挄r說:“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保ā秶Z.鄭語》)史伯明確指出,不同的事物、元素相聚合,相均衡,相統一,才能有生長和發展。如果全部是同一事物、元素,就不可能生長、發展。在這種含義的基礎上,“和”有多種表現形式,如“有諧和,平和,親和,和順,和睦,和平諸義,漢字有使動用法,便有調和,適中,和解,應和[he,去聲,音賀],附和,響應,適應等義”,可無論怎么用,“就是要‘恰到好處’”[6]?!昂汀钡倪@種含義反映了中國人民大眾在社會生活中追求天人和諧、人際和諧、身心和諧、社會結構和諧的思想行動。這種思想又通過中國古今思想家們的“貴和”言行表現出來。

中國古代思想家論到“和”(和諧)的言論太多太多了。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共同編纂了一部《中華圣杰論和諧》。在編纂過程中,他們發現:“《國語》中有89處提到‘和’字,如惠和,慈和,協和輯睦,聲和而有七律,和五味等?!抖Y記》中有80處提到和字,講樂者天地之和也,講致中和?!墩撜Z》提出和為貴、和而不同?!睹献印诽岢鎏鞎r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莊等人也有對于和的論述?!烊撕弦弧^念更是一種對于人與自然和諧的向往?!保?]2該書按照時間順序輯錄了從先秦到清代165位“古代圣杰一一用今天的話來說,是古代思想家關于‘和諧’的論述,涉及政治和諧、社會和諧、生命和諧、人與環境的和諧等諸多方面”[7]5。這些論述有力地說明中國古代思想家們是何等的“重和”、“貴和”。

中國現當代政治家、思想家論到“和”(和諧)的言論也很多。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關于中國各民族大團結、中國人民大團結、世界各國人民大團結的論述,就是與“和”(和諧)有關的言論。鄧小平之后的我國領導人關于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論述也是與“和”(和諧)有關的言論。

考察了中國思想家的論述“生”、“中”、“和”的言論,以及有風俗節日之后,我們看到“生”、“中”、“和”的含義分別反映了中國人民大眾重視現世人生,追求生存發展,熱愛生活;堅持尚中持中,步伐穩定,不偏左偏右,不走極端;追求天人和諧、人際和諧、身心和諧、社會結構和諧的價值取向。這種價值取向中的“生”的重視現世人生,追求生存發展指向無止境的未來,使得中國路(亦即“中國在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徑或基本準則”)能夠不斷地向前延伸;堅持“中”的尚中持中,步伐穩定,追求“和”的維護各種關系(天人、人際、身心、社會結構都有涉關系)的和諧則分別從走勢方向、內部構成上維護這條路,使它能夠平穩前伸,可持續發展。因此,雖然古人都高度評價“生”“中”“和”,認為對于“生”來說,“天只是為生為道”(程顥);對于“中”來說,“中”是“中道”,是“中正之大道”(趙岐):對于“和”來說,“和”是“天下之大道”(《中庸》)但是,在“生”、“中”、“和”三者構成的體系中,“生”是核心,是最根本的東西,“中”、“和”是“生”的補充或輔助,是為“生”服務的東西。只有通過“中”、“和”,才能使“生”的目的得到實現。然而,不管怎么說,“生”、“中”、“和”都是能成為構成中國路的根本的主要的東西,都是中國路的基本點。

二、生、中、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體現

筆者在《中國路論綱》中還說過:“中國路的時代性在當今時代的反映,就是當代中國路的出現。當代中國路不是別的什么路,而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保?]作為中國路基本點的“生”、“中”、“和”,必然在作為當代中國路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到體現。

(一)“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體現

我國政府認為,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是生存權和發展權。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因此,我國追求的是中國人民大眾的生存發展。這,正是重人生,追求生存發展,熱愛生活的對“生”的重視在當代,在選擇道路問題上的體現。就因為如此,為了追求中國人民大眾的生存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認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逐步擺脫貧窮,使國家富強起來,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8]。朝著這個方向,我國黨和政府確定以經濟建設為工作中心,并且,從鄧小平同志開始,使用“小康”概念詮釋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發展,“明確提出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標在20世紀末如期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在這個基礎上,黨的十六大提出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進行了充實和完善,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應了人民的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中國經濟總量將達到近17萬億美元,中國人民將在全面解決溫飽問題的基礎上,普遍過上比較殷實富足的生活?!保?]這么一來,中國人民大眾就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了對于“生(生存發展)”的追求,而“生”,也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二)“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體現

“中”或曰“重中”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到體現?,F舉三例說明。

1.早在一九七八年,鄧小平同志“就把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工人農民先富起來,作為解放思想,激發人民群眾生產積極性的一個大政策提出來”[10]。在這個問題上,有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四人幫”橫行時期搞的貧窮社會主義,誰都不準富,“富就是資本主義”。另外一個極端是急于求成,“不管三七二十一,要富大家一起富”,“全國一起富”,一刀就把陀螺砍出來!前一個極端是“文革”時的現實,后一個極端是不切合實際的幻想。鄧小平同志的大政策既是按實際情況辦事,也是“持中”思維的表現。

2.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后,黨和政府確定“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是我們長期的任務。毫無疑問,提出“雙中高”,是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11],然而,在選擇“中高端”,而不是選擇“高端”的過程中,“重中”、“持中”的觀念不可能毫無影響。

3.我國現任外交部部長王毅在《探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中指出,“為政以德,執兩用中的政治思想”為中國外交提供著“寶貴精神財富”[12],這可以說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在外交領域里“用中”的一個例子。

(三)“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體現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我們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保?1]因此,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推動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工作。從黨的十八大開始,“和諧”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項重要內容,被全國人民接受并且踐行著。不僅如此,黨和政府還“推動建設和諧世界”[12],力求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需要解決諸多全球性難題和挑戰的當今世界,“走出一條和衷共濟、合作共贏的新路子”[13]。這一切既是“和為貴”思想影響在當今時代的反映,也是中國路基本點“和”、“和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的體現。

三、生、中、和的意義

生、中、和對于中國路的存在與發展,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這種重要意義至少有二:

(一)生、中、和是中國路之所以能夠存在、發展的重要保證。中國路是歷經5000多年時間,不斷向前延伸、發展的道路,而不是邪路、歪路、死路,也不是歧路、短命的路。之所以如此,首先在于基本點中的“生”緊扣人類生存的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保?9]中華先民,以及后來的中國人民大眾開拓中國路時,緊扣“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這個前提,把對“生”的崇尚、追求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世世代代、孜孜不倦、百折不撓地為中國人及其國家的生存發展而斗爭,從而在艱難曲折中不斷地拓展著自己前進的道路。拓展中國路的時候,又在路徑選擇上秉承“持中”原則,在筑路人、行路人中間推行“貴和”原則。這么一來,中國路就能一直前伸、發展,而不會“走歪”、“走邪”,成為“短命的路”、死路!而這也就表明,生、中、和是中國路一直存在、發展,長期存在、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生、中、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淵源。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保?0]只要回顧一下中國歷史,并做點思考,我們就會發現,在習近平同志講的上述各個時段(30多年、60多年、170多年、5000多年)中,“生”(生存發展等)、“中”(持中,反“左”、右傾等)、“和”(貴和、進步力量內的團結友好等)都發揮著作用影響,因此,生、中、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淵源,在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斗爭中我們一定要好好從中汲取營養。

綜合全文所述,中國思想家們關于“生”、“中”、“和”的言論(以及節日風俗)表明,“生”、“中”、“和”的含義分別反映了中國人民大眾重視現世人生和人的生存發展,堅持持中,追求和諧的價值取向,足以成為中國路的基本點?!吧?、“中”、“和”還必然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到了體現?!吧?、“中”、“和”既是中國路存在發展的重要保證,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淵源。因此,為了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必須自覺地在“生、中、和”中汲取營養。

[1]肖君和.中國路論綱[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3]許蘇民.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素質簡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41.

[4]童世駿.夢想與理性:中華騰飛的精神兩翼[N].解放日報,2013-06-09(6).

[5]毛澤東.毛澤東書信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41,146-147.

[6]歐陽曉東.尚和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78.

[7]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中華圣杰論和諧[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4-265.

[9]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54-55,222.

[10]中共中央宣傳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1995:36.

[11]李克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N].人民日報,2015-11-06.

[12]王毅.探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路[J].新華文摘,2013(18).

[1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文藝報,2012-11-19.

[14]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4:250,39.

[1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79.

(責任編輯:劉嶺峰2572756826@qq.com)

Reflections on China Pathway’s Fundamental Point“Living”,“Neutralism”and“Harmony”

XIAOJun-he
(School ofHumanities and Educational Science,Foshan University,Foshan 528000,China)

Chinse thinkers’opinions about“living”,“neutralism”and “harmony”are reflected that Chinese people pay great attention to reality life and human survival development.Persisting neutrality and the pursuit of harmonious value orientation become the fundamental points of China Pathway.Such points as“living”,“neutralism”and “harmony”must be reflected in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Living”,“neutrality”and“harmony”are not only the significant guarantee of Chinese pathway but also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iving,neutrality;harmony;thinking;China pathway;fundamental point

B821

A

1008-018X(2017)04-0020-06

2017-06-06

肖君和(1944-),男,江西吉安人,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研究員。

猜你喜歡
基本點涵義道路
堅持中國道路——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
道聽途說
我的仙人掌
我們的道路更寬廣
探究《說文》省形的真實涵義
一次騎行帶來的感悟
我對國防教育的涵義的理解
財務失敗涵義、原因
于點線之間探尋作文構思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