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機構也有它的“痛”

2017-04-17 13:49安靜
航運交易公報 2016年50期
關鍵詞:德意志銀行政變航運業

安靜

著者:【美】史蒂芬·曼迪斯

譯者:張藝凡 欒力夫 白雯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16年11月第1版

定價:49.00元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全球經濟仍未恢復,各國實體企業紛紛支撐不下去了,倒閉的倒閉,被收購的被收購,合并的合并,一片頹勢。當然,也有少數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輸血”,得以繼續殘喘,只要能熬過這陣“寒”冬,一切也就直待復蘇了吧!于是,有人會為已經倒閉了的企業感到不平,為什么金融機構不去救它們?

是的,金融機構不是神,不能“普度眾生”,金融機構也有它的“痛”。比如,身陷航運業的德國幾大銀行——德國北方銀行、德國不萊梅州立銀行、德意志銀行和德國交通信貸銀行,目前也都陷入焦灼狀態,等待被他人“普度”。德國北方銀行正尋求私有化,據悉,德國北方銀行近期已經開始在倫敦與一些感興趣的潛在買家進行商議,潛在買家包括諸如中國銀行在內的多家中資銀行,及投資管理公司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和Lone Star;德國不萊梅州立銀行或是下一塊要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德意志銀行尋求出售至少10億美元的航運業貸款,以減輕其在航運業的風險敞口,德意志銀行在航運業風險敞口總計約50億~60億美元;德國交通信貸銀行盡管未大規模出售資產,但航運及海工市場的困境拖累其經營業績。

可見,“大”并不能成為銀行的免死牌,有國家背書的銀行尚且如此,其他靠個人資產起家的金融機構更是艱難地為生存而拼搏。比如,全球最負盛名的金融機構之一——高盛集團有限公司(高盛),成立于1869年,是世界領先的投資銀行、證券和投資管理公司,為企業、金融機構、政府、個人等各領域的眾多客戶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務,總部位于紐約,在世界各地主要金融中心均設有分支機構。但是,近期高盛成為輿論的談資,很多人認為高盛已經悄然偏離了“客戶利益至上”這一曾經賦予它聲譽和口碑的原則,曾經的員工史蒂芬·曼迪斯也聽到過這類觀點,于是撰寫了《高盛,危機即將到來?》這本書。在《高盛,危機即將到來?》中,曼迪斯以一個內部人眼中的高盛的隱秘世界為著眼點,直擊高盛運轉核心,揭示每家企業成長的黑洞。

曼迪斯見證了高盛IPO前后其高管人員間的博弈,乃至權力政變——“保爾森導演了一次管理層政變,迫使科爾津辭去聯合CEO的職務,離開了企業,以方便自己上位?!币舱前茽柦蜣o職等一系列的人事“政變”使高盛的運作遠離初衷。高盛成立之初是本著“客戶利益至上”的原則逐漸發展壯大的,后來由于來自競爭者的壓力及部分高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并經歷過一番人事“政變”,支持上市的高層人事把不支持上市的高層人士踢出局,最終把高盛推上了上市之路。上市之后,出于生存的壓力和對業績的追逐,業務重心逐漸轉移,逐漸偏離“客戶利益至上”等初衷,甚至將道德觀丟在一邊。這也正是高盛“組織漂變”的過程(組織漂變是指一個組織在壓力的影響下,發生了持續而緩慢的變化,以一種微不可查的漸進方式逐漸偏離原先設定的方向。)

在《高盛,危機即將到來?》中,曼迪斯將自身經歷、外部機構報告和分析,還有他與高盛的前雇員、批評者、現任或前任的合伙人的訪談內容交織在一起,結合組織漂變這一社會學工具,解釋了高盛是怎樣在競爭、法規、科技及組織結構等方面的壓力下,在逐漸成長為一家全球頂級投行的同時,從堪稱道德模范變成了遵守法律即可,甚至財政進一步毀滅的過程。

關于對《高盛,危機即將到來?》,《出版人周刊》表示,如果你對商業和金融的歷史或是組織生態感興趣,那么你一定要讀這本書。是的,我也是出于這種對金融界的求知欲,將本書讀完,然后,我能體會出金融機構也有它的“痛”。

猜你喜歡
德意志銀行政變航運業
德意志銀行
20世紀初香港輪船航運業的興起與發展
土耳其歷年政變簡史(下)
土耳其政變為何以失敗告終
汪精衛“七一五”政變“武力清黨”之商榷
德意志銀行關閉1/4分行
歐盟征收航海碳稅對我國航運業的影響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