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荊州流寓詩歌中的節日情懷

2017-04-19 17:02徐烈胡建
青年文學家 2017年9期
關鍵詞:寒食荊州

徐烈++胡建

摘 要:節日詩歌具有濃厚的民俗文化色彩,隱射著文人豐富的審美內涵。唐代荊州流寓詩歌中的節日抒懷,反映了流寓詩人的人生理想、辛酸歷程以及民俗生活的審美趣味。他們的節日情懷與當時唐代多元的節日文化和漫游風尚密切相關,其中不乏反映荊州地域文化、政治隱喻或貶謫心態的表達。尤其是以荊州本地寒食和端午兩個傳統節日為契機引發的感慨,最能反映流寓詩人深受地域文化的影響,詩歌中表現出來的屈宋情結,也可以視為流寓詩人在荊州傳統節日下的文化體認。

關鍵詞:荊州;節日情懷;寒食;端午

作者簡介:徐烈(1991-),女,漢族,湖北人,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胡建(1990-),男,漢族,安徽人,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9-0-02

唐代的荊州據《舊唐書.地理志》卷三十九記載:“荊州江陵府隋為南郡。武德初,蕭統所據。四年,平統,改為荊州,領江陵、枝江、長林、安興、石首、松滋、公安七縣……天寶元年,改為江陵郡?!盵1]流寓荊州的文人往往會慕名而來,游歷此地的名勝古跡,如宋玉宅、樊姬墓、渚宮、玉泉山、龍山等等。另外,荊州的節俗文化也非常繁榮,尤其跟祭祀活動相關的節日則非常隆重。比如上巳節,《荊楚歲時記》記載:“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盵2] 類似的節日還有寒食節和清明節,兩個節日時間相近,都有上墳掃墓紀念先人的習俗。荊州最熱鬧的屬端午節,五月初五人們到野外踏青,掛艾草,祭禱消災,還有“舟楫競渡,爭采雜藥”的活動,竟成為當時最亮麗的人文風景。還有一些其他如晦日、人日、立春、夏至、冬至等等這樣的節日,它們大多與節氣重合,后來也形成了節日。這些節日詩歌在流寓荊州的詩人筆下,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獨特的文化內涵。本文從唐代荊州流寓詩歌中探析詩人的節日情懷,結合詩人流寓背景和荊州節日文化,把握詩人的創作心理和對荊州節俗的接受態度,重點分析寒食和端午節日民俗對詩歌創作的影響。

一、功業難成的喟嘆

由于唐代政治開明,不少文人紛紛擠進仕途,來完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理想,他們的建功立業之心比之歷代更加強烈。比如韓愈就曾說過:“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令?!碧拼穆物L尚跟文人追逐名利密切相關,他們通過漫游結交朋友或求謁高官,如當時的李白賜金放還之后游歷三峽,尋求官場出路。但是一旦他們遭遇貶官或是落榜,強烈的功名之心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往往表現得更為悲愴、凄涼。這些詩人敏銳地感受時間的流逝,“老大徒傷悲”的深刻體驗時時提醒著他們曾經的抱負與理想,奈何改變不了現狀。最典型的屬張九齡,張九齡曾經做過丞相,因被李林甫陷害導致貶官荊州,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得張九齡在詩歌中表現得異常悲痛。如《九月九日登龍山》:

“清明風日好,歷落江山望?!鄨@亦何為,於陵乃逃相?!?/p>

此刻張九齡在重陽節的登高活動中,以楚客自居,感慨眼前蕭條的景象已物是人非,懷念清明節的美好風光已一去不復返了,自己渴望報效朝廷的夢想只怕要在這蠻夷之地破碎了。詩人以孤苦無依的寒士之心,感念那些古往今來的閑士們,他們尚且會有故人來拜訪,而詩人將會被歷史忘記吧,其悲涼之意真是難以道盡。最后詩人以於陵的陳仲子自比作豁達意,想要從中解脫出來,實則更添愁意。又如張九齡在上巳節登龍山的感受《三月三日登龍山》:

“伊川與灞津,今日祓除人。豈似龍山上,還同湘水濱。衰顏憂更老,淑景望非春。禊飲豈吾事,聊將偶俗塵?!?/p>

詩人在上巳節再沒有祓除妖邪的心思,不似湘水邊的人們玩水祈福,反倒登高望遠,遠離這些俗事,抒發了時間易逝、容顏蒼老的悲戚之感。隆重的寒食節讓詩人們的節日情感更加復雜?!肚G楚歲時記》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大麥粥?!盵3]寒食節禁火的習俗據說是為紀念被焚死的晉文公之臣介子推,人們同情介子推的遭遇,仰慕其高尚的品性。但是唐朝許多節日的習俗越來越趨于娛樂性,即使是傳統的寒食節也有挑菜、鏤雞蛋、斗雞蛋、斗雞等這樣的活動。然而詩人感受的是介子推的冤屈,實則哀痛的是自己。如中唐詩人韓愈元和元年貶官到江陵,其經歷與張九齡相似,他的《寒食日出游》:

“桐華最晚今已繁,君不強起時難更?!脏倒沦v足瑕疵,特見放縱荷寬政?!?/p>

道盡了自己貶官的困頓過程,經歷過一番生死終得薄命,又是悲又是喜,其辛酸不盡于此。詩人的內心世界著眼于自己孤苦無依的現狀,與張十一貶官的同病相憐更引起對命運無常的感嘆??v使正值盛大的寒食節,詩人也無心去欣賞周圍的景色,對命運生死的深刻體驗已讓詩人心生冷意。

二、知音難覓的哀怨

荊州,對于在長安待慣了的詩人來說,無疑是對他們生存環境的重大打擊。盡管在唐朝,荊州經濟社會現狀發展不錯,據《中國經濟史》記載:“當時工商業城市最發達的是揚州,除揚州外,南是廣州,西是成都,其次為洪州、江陵、江州,其地在揚、廣之間,長江之岸,為貿易必經之路?!盵4]但是相比于靠近都城的城市,荊州就是一塊未完全開化的蠻夷之地。在貶官眼中,他們是被朝廷發配到邊遠地方的棄兒。南方的濕冷環境和語言不通,使得他們在異地倍加珍惜熟識的故人,懷念昔日節日盛歌的場景,因而出現了很多唱和詩。這些在節日期間所唱和的詩作反映了詩人們惺惺相惜的別離之情。如元稹《酬樂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獨直玩月見寄》:

“一年秋半月偏深,況就煙霄極賞心。金鳳臺前波漾漾,玉鉤簾下影沉沉。宴移明處清蘭路,歌待新詞促翰林。何意枚皋正承詔,瞥然塵念到江陰?!?/p>

詩中表現的是中秋節的月圓之夜,詩人看著賞心悅目的煙花,想起了自己在京為官的輝煌勝績,欽慕枚皋的高尚人格,而自己卻只能在這狹小的天地發發牢騷。詩人與白居易的知音相訴,展現了詩人內心孤獨郁悶的愁緒。除此之外,元稹向白居易傾訴的還有江陵環境氣候的壓抑難耐,如“江瘴氣候惡,庭空田地蕪。煩昏一日內,陰暗三四殊。巢燕污床席,蒼蠅點肌膚。不足生詬怒,但若寡歡娛?!北憩F了當時詩人作為北方人難以適應南方氣候的真切感受,甚至之后纏綿病榻,在七夕節發出了“半夜雄嘶心不死,日高饑臥尾還搖。龍媒薄地天池遠,何事牽牛在碧霄?!钡母袊@。元稹還通過對楚地節日習俗的描寫中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憤怒。如《表夏十首其十》:

“靈均死波后,是節常浴蘭。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為歡。哀哉徇名士,沒命求所難?!?/p>

詩歌寫的是荊州蠻民端午節浴蘭食粽的習俗,《荊楚歲時記》載:“夏至節日食粽。周處謂為角黍,人并以新竹為筒粽。練葉插五彩系臂,謂為長命縷?!?詩人對人們在屈原投波之日,反成楚民歡樂之時的風俗深感哀傷,對自己命途的可悲。又如《競舟》:

“楚俗不愛力,費力為競舟。買舟俟一競,競斂貧者賕。年年四五月,繭實麥小秋?!粫r歡呼罷,三月農事休?!?/p>

詩人對荊州當地的競舟之俗進行了精細地刻畫,人們不惜傷財勞命、耽誤農事沉溺于競舟之風,其規模之大在另一首《競渡》里可以看到:“龍門浚如瀉,淙射不可援。赤鱗化時至,唐突鰭鬣掀。乘風瞥然去,萬里黃河翻。接瞬電烻出,微吟霹靂喧。傍瞻曠宇宙,俯瞰卑昆侖?!痹娙私柙乐荽淌分浦惯@種鋪張浪費的習俗活動,含蓄地表達了自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隱痛。端午節本作為荊州的傳統節日,聚族相慶無可厚非,但作為朝中寵臣遠貶此地,熱鬧情景反容易觸動詩人的感傷情愫,詩人對這一舍本逐末的習俗進行了嚴厲的批判,寄托自己愛國憂民的情感。其他詩人如韓愈的《憶昨行與張十一》:

“憶昨夾鐘之呂初吹灰,上公禮罷元侯回。車載牲牢甕舁酒,并召賓客延鄒枚?!钗魪木上嫠?,大帆夜劃窮高桅。陽山鳥路出臨武,驛馬拒地驅頻隤。踐蛇茹蠱不擇死,忽有飛詔從天來?!?/p>

詩人在春社日看到祭祀禮儀宴席上熱鬧和諧的景象,想起了昔日的坎坷經歷,不禁悲從中來,以眼前的樂景襯哀情,展露了詩人凄涼的境地。韓愈與貶官中的張十一在異地一見如故,兩人感同身受、互訴衷腸,深感時運不濟。

三、時間易逝的憂患

唐人的時間意識在詩歌中表現得非常強烈,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生命意識的覺醒,更是因為他們的功業心尚未完全消磨,對人生美好的憧憬始終激勵著他們向前。流寓詩人在時間的蹉跎中一方面渴望走向仕途,一方面礙于現實的無奈而年歲漸老。尤其是在隆重的節日當前,這種時間意識更為敏感,往往會讓詩人回歸到家鄉的懷抱,因此鄉情成為最終的情感寄托。在節日的對比中,時間給詩人帶來的感受強烈到觸及身上每一根神經,從氣候的冷暖到人群的熱鬧與否,都影響詩人的心境。如孟浩然曾經在張九齡幕下任職,他的《陪張丞相登嵩陽樓》:“歲寒問耆舊,行縣擁諸侯。林莽北彌望,沮漳東會流??椭杏鲋?,無復越鄉憂?!薄巴韥盹L稍急,冬至日行遲。臘響驚云夢,漁歌激楚辭。渚宮何處是,川暝欲安之?!痹娙嗽跉q暮春初之際北望長安,自己寄托的理想就像源源不斷的流水到底沒有盡頭。異地感遇故人,又無端地引起詩人深厚的思鄉之情。時間轉瞬即逝,詩人恍然如夢,“驚”和“激”貼切地寫出了詩人對時間逝去的感受。耳邊激蕩的楚地漁歌,時時提醒詩人正異地漂泊,而詩人又該安身何處呢?詩人對未來的迷惘與無助更添傷悲之情。又如元稹“倦學厭日長,嬉游念佳節。白日速如飛,佳晨亦騷屑”(《遣病十首》)真切地抒發了詩人對時間流逝的無奈,懷念佳節的歡樂與詩人的時間憂患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體,甚而發出“百事無心值寒食,身將稚女帳前啼。(《六年春遣懷八首》)”的鄉愁,渴望家人的團圓和溫暖。另一方面,這種節日的時間憂患反映了詩人對時間的珍視,對自我的關注度加深,渴望實現自身價值。如吳融《重陽日荊州作》:

“萬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濁醪任冷難辭醉,黃菊因暄卻未開。上國莫歸戎馬亂,故人何在塞鴻來。驚時感事俱無奈,不待殘陽下楚臺?!?/p>

詩歌中表現了詩人身處異地的漂泊與凄涼,重陽佳節詩人濁酒一杯,滿懷愁緒,連菊花也沾染了詩人的心事不愿盛開。詩人以菊花自喻,寓情于景,抒發對故鄉的思念,想要以己之力報效朝廷,奈何戰亂頻繁,百姓遭難,往日的大唐盛世早已成為詩人心中的奢望,詩人的憂國憂民之心顯得單薄無力。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節日中的悲涼心境植根于詩人內心的坎坷經歷,他們漂泊荊州,吸收當地的文化民俗,享受節日里放松歡快的氛圍;另一方面內心的孤獨與辛酸卻無法釋懷。

注釋:

[1]劉昫等:《舊唐書.地理志》卷三十九,中華書局1999年版.

[2](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4]朱伯康、施正康:《中國經濟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參考文獻:

[1]陳貽焮.增訂注釋全唐詩[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

[2]劉昫等.舊唐書[M].中華書局.1999.

[3]戴偉華.地域文化與唐代詩歌[M].中華書局.2006.

[4]周建軍.唐代荊楚本土詩歌與流寓詩歌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5]蔡鎮楚.唐詩宋詞的文化解讀[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6]朱紅.唐代節日民俗與文學研究[D].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02.

猜你喜歡
寒食荊州
三國戰爭話荊州(下)
三國戰爭話荊州(中)
春潮帶雨 寒食月明
荊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讀蘇軾《寒食帖》,最是惆悵多情時
《宋會要輯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崛起的荊州詩歌
小中見大尺水興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荊州》
荊州:湘鄂西蘇區的中心地帶
ТРИ ШЕДЕВР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