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英語語法復習新方式

2017-04-20 08:25劉潔
科技創新導報 2016年36期
關鍵詞:逆向教學設計

劉潔

摘 要:經調查發現語法復習存在一些典型問題: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與語言運用能力。為解決上述問題,筆者基于“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逆向教學設計、診斷式教學等理論結合教學實踐探究出語法復習新方式,包括5個基本環節:挑戰、分析、學習、運用、評價。該方式操作簡單,以“挑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分析”引導學生診斷自己的學習“漏洞”;以“學習”幫助學生補救自己的“不足”;以“運用”鼓勵學生在實際情境中使用英語以培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評價”激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關鍵詞:語法復習 “輸出驅動一輸入促成”假設 逆向教學設計 診斷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2(c)-0190-02

語法是語言組織的規則體系,是語言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筆者經調查發現很多教師在語法復習中存在典型問題,主要體現3個方面:第一,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期以來,很多教師在復習語法時為追求所謂的學習效率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么是教師“滿堂灌”,要么是學生“下題?!?。即使有些教師采用講練結合的方式但也脫離了語境,形式單調,缺乏趣味。第二,忽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很多教師在復習語法時漠視學生已有的水平,將語法項目的要點全部重新翻炒一遍,不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學目標泛化。第三,忽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在語法復習中,很多教師往往關注語法知識的獲取,卻不關注幫助學生將語法知識轉化成語言運用能力。

語法復習新方式包括5個基本環節:挑戰、分析、學習、運用、評價。接下來筆者將詳細介紹每一個環節的操作方法和意圖,展示在教學實踐中如何實施。

1 挑戰

在教學的第一環節,首先設立“挑戰”環節,以5年內的經典高考題為主,鼓勵學生挑戰高考。在我國,高考對于教學具有巨大的反撥作用,高考在很大程度上指引著日常教學的方向。高三學生面臨著升學壓力,英語學習的功利性動機更強。當發現教學內容有助于有效提升他們的高考成績時,他們的學習興趣更濃厚。此外,高考英語對于語法項目的顯性考查主要集中在單項選擇題,便于快速測查出學生與高考的差距,讓學生明了高考的特點與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實際上,“挑戰”環節也是“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的運用。雖然學生在第一環節接觸的是單項選擇題,但這也是一種形式簡單的語言輸出。在高考的激勵下,在語言輸出的驅動下,當學生犯了某種語言錯誤后便會積極主動地尋求有效的語言輸入。

2 分析

在“分析”環節,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兩方面分析。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高考。既然高三階段都將目光直接瞄準高考,那么教師不妨領導學生將高考研究透徹,滿足師生需求。繼第一環節的挑戰高考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該語法項目在高考的比重、該語法項目在高考中的命題特點、規律與趨勢。另一方面,教師帶領學生針對上一環節的挑戰結果以及《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要求進行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與需求。有效教學必須落實在“最近發展區”內。只有進行學情分析,學生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與進一步學習的方向;只有進行學情分析,教師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促進學生在自己或有能力同伴協助下由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水平跨越。實際上,這一環節運用了“診斷式教學”的理念,師生合作診斷出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困難、學習需求,以便下一步對癥下藥進行補救學習。

3 學習

復習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查漏補缺。然而,“漏洞”和“缺失”因人而異,僅憑集體教學無法解決學生的個性問題。故此,繼“挑戰”和“分析”之后,教師基于學生的不足與需求設立“學習”環節,鼓勵學生以獨立學習、合作學習或向教師求助的方式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探究。外語教師要真正了解外語課堂教學在整個外語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了解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扮演的角色,真正把課堂變成了解學生需求、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外語的場所。在“學習”環節,教師根據《課標》、《考試說明》以及教材結構提出課時目標,向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與學習任務,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在復習教學中,教師要信任學生有學習的能力,舍得放手,充當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幫助者、資源提供者”,而不是“霸權者”與“講演者”。當然,“學習”環節并不排斥集中教學。當遇到共性問題或需要師生互動來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或培養某種語言技能時,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集中教學。但是,在集中教學后,教師還需給予學生自我學習和消化的時間??偠灾?,本環節既運用了“診斷式教學”的補救教學的理念,也運用了“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的輸入促成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在了解自我需求的情況下,在輸出任務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尋求語言輸入。

4 運用

“高中階段的語法教學,應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出發,把語言的形式、意義用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在語境中了解和掌握語法的表意功能”。英語是門技能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應該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通過參與聽、說、讀、寫、譯等教學活動,感知和體驗英語,建構和生成知識,獲得有效的語言輸入和輸出。從而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上,設立“運用”環節,讓學生通過實際運用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與傳統的機械訓練不同,在“運用”環節筆者提出語法和話題融合的思想,從《課標》或實際生活中找出便于運用目標語法項目的話題,依此設計具有真實交際意義的任務。這種做法可以實現“一劍雙雕”。首先,它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它體現了“全語言觀”的思想,便于全面提高復習效果和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語言教學是一個整體,語法是框架,話題是靈魂,詞匯是血肉。語法和話題融合,既可以使空洞的語法復習更具意義,又可以同時推動話題和詞匯的復習。

5 結語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每節課的最后環節,教師都應設立“評價”環節,通過多元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感受成功的快樂。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愿望。請注意無論何時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同時,評價也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便于課后調整優化自己的學習方式,并針對自己尚存問題進一步進行補償學習。為了提高評價的效果,教師需要提供評價標準和評價手段,采用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的信心與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總之,語法復習新方式以“挑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分析”引導學生關注高考的需求,明確學習的重點和方向;以“學習”幫助學生補救自己的“不足”;以“運用”鼓勵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將話題、詞匯、語法有機融合;以“評價”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體驗自己的成功并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 文秋芳.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技能課程改革[J].外語界,2008(2):2-9.

[2] 玉千舟.反式設計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4(10):47-49.

[3] 鄭紅蘋,杜尚榮.英語寫作診斷式教學的系統設計與有效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15(4):81-86.

猜你喜歡
逆向教學設計
基于UbD理論培養學考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
體育教學中逆向教學設計的應用路徑探析
“逆向教學設計”視角下 高中籃球掩護配合單元教學設計研究
逆向教學設計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基于核心素養的逆向教學設計
逆向教學設計在單片機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探究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逆向教學設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