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邏輯

2017-04-22 23:52閆慧敏
人民論壇 2017年9期
關鍵詞:內在邏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閆慧敏

【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借助科學的方法論,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和社會主義的世界觀。在充分考量中國社會實際的基礎上,準確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致性,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意義與人文價值,從根本上增強人民群眾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實現理論對于實踐規范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中國化 內在邏輯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馬克思主義源于對世界文明的汲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重構了意識形態的內容,創立了時代的先鋒,拓展了社會主義相關理論,以哲學的方法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提供了不竭的動力。在中國進行階級革命、社會化生產、對外擴大開放、對內深化改革等不同歷史時段,馬克思主義都能夠與中國的邏輯相互調和、適應。理論與實踐內在的統一性得以發揮,據此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因此,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其歷史的視角、發展的思維、變革的理論都充分增添了中國化的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有著嚴謹的理論邏輯

內在邏輯與歷史現實能否真正實現統一,事關馬克思主義能否切實實現對中國的指導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具體方法論大致可以歸納為:第一,以實際為切入點,將實際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與出發點,堅持唯物主義思想;第二,針對中國社會的具體時代、具體群體、具體環境展開分析,運用哲學的觀念對具體狀況予以解剖;第三,關注邏輯與現實的調和,借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觀點,為中國歷史進程提供具有指導意義的方法論,借鑒歷史中成功的成果,摒棄歷史的錯誤認知,形成動態的、變革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作為體系化的重大創新實踐,其構筑勢必要憑借嚴謹的理論邏輯與社會主義的固有方法論。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符合工人階級開展社會變革的一般規律,遵循了傳統的哲學科學論,相應的方法論也兼具唯物的思想與辯證的理論,充分利用唯物史觀來開拓中國社會,借助唯物的辯證觀念來選擇富有實踐意義的變革方式。

馬克思主義強調立足中國國情,實現邏輯與現實世界觀的調和

現實情況作為中國化的特有問題,關注現實問題并據此提出相關解決方案,是化抽象理論為具象指導的重要步驟。以開放的眼光從中國具體實際出發,以現實的思維,立足于當前的中國實際,而不僅僅是固守原有的抽象原則,教條的循規蹈矩。將原有的馬克思主義增添入符合中國社會現實的特有元素,利用其中的內在邏輯形成對于中國社會的觀察方式,實現邏輯與現實世界觀的調和。具體而言,馬克思主義認為,個體與自然能夠相互依存,兩者間最普遍存在的形態就是社會生產活動。生產活動的資料從自然中取得,在物質資料的基礎上,人類可以開展相對應的社會生產,并由此產生與之相對應的復雜的社會關系。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的基礎上,進而形成了中國社會多元化的精神文明需求,使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不僅僅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社會物質生產,更增添了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

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人作為社會的個體與生產實行的創造者,理應受到尊重。對于中國社會,該理論的中國化很好地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強調人民在歷史發展中不可替代的決定性作用。其內在邏輯的開放性展現為,人民群眾對于中國的建設作用需要引發社會的關注,中國的國情需要秉承著與時俱進的思想,打破封閉的體系思維,開辟廣闊的空間,為群眾創造廣闊的發展機遇。馬克思主義強調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增強對群眾的關注度,深入群眾生活,采取全方位的舉措來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準。

就中國當前發展現狀而言,深化社會改革已成為社會主流,改革的中心是解決全社會公共生活的困境,這就需要在改革發展的各環節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理念,致力于解決中國實際問題。還要關注弱勢群體,以外地務工群體為例,該群體在當今社會的處境比較艱難,生活幸福指數偏低,相關群體在社會保障、子女教育等領域面臨的問題較多,這也極大地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性。根據生活哲學的有關理論,針對類似弱勢群體能夠提出很好的指導建議。比如,可以根據不同類型弱勢群體的現實需要,綜合運用結合人道主義與唯物主義的相關理論,引起全社會對于弱勢群體的關注,激發社會各階層人士的責任感,鼓勵大家奉獻愛心,關愛弱勢群體。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需要從現實入手,使其理論邏輯內涵具體化

馬克思主義的最終目的是改變世界,其中國化的內涵需要從現實入手,使其理論邏輯內涵具體化。要堅持開放性思想,以中國現實為出發點,以社會問題為導向,尊重實踐與現實的真實情況,賦予現實以批判的、科學的、實踐的內涵。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在中國社會的具體實踐中,不斷摸索符合中國特質的理論,并用相關理論實現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指導,不斷檢驗理論對于現存實踐問題的效用,進而為社會發展提供創造性的建議。

具體化的內在邏輯,主要表現為對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認知。實踐作為客觀規律產生的源泉,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實踐的概念在當今中國社會中突出表現為科學發展觀的確立,即遵循中國社會的客觀現實,以馬克思主義為原點,構建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生態等多方位的和諧發展觀念。在實踐中開辟能夠保證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的道路,進而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添磚加瓦。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新主要體現為對于歷史理論的批判性思考,在中國的現實發展中,用辯證的眼光,批判的哲學思想,形成對于傳統理論的理性認知。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進行批判,有助于為新時代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開辟道路,進而深化馬克思主義,為其未來的持久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批判性的邏輯,具體可以闡述為,依據當前中國社會面臨的問題展開辯證的否定,這就需要能夠對馬克思主義進行“揚棄”,即去粗取精地繼承與發展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批判性的邏輯,其目的是希望能夠實現對于固有理論的創新,創新的思維在批判邏輯中表現為對辯證思維的準確把握。

辯證的邏輯是選取相互關聯的多個共同體,從揭示中國社會的各類矛盾出發,遵循嚴密的思維軌跡來展開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批判。此類行為在本源上維護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創新”的特質,能夠在繼承傳統哲學理論成果的同時,逐步拓展理論對于實際的指導效益,促使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大多數群體服務,進而實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目的。批判的邏輯不盲目輕信各類傳統的理論,利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審視相關的理論,從與時俱進的角度來改善機械性的教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中引入推陳出新的中國化思維,循著創新的思維,做到古為今用。

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具有科學的邏輯結構,具體而言,需要在充分分析復雜的中國社會現象的基礎上,將感性內容深化為理性材料,形成概念性的中國化理論范疇。并且構建馬克思主義的表達框架,堅持馬克思的立場方法,依據時代要求,實現相關理論的創新與深化,在堅持基本原理的同時,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作者為中共烏海市委黨校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石仲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發展》,《中共黨史研究》,2001年第1期。

②周新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一脈相承的》,《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年第8期。

責編/孫娜 美編/楊玲玲

猜你喜歡
內在邏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HIP –HOP AGANDA?
關于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思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主體”問題
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專家筆談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論遵循社會規律與堅持包容性發展的內在邏輯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