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黃片研究概況

2017-04-24 23:37金楊王燕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上半月 2017年3期
關鍵詞:藥理作用研究進展質量控制

金楊+王燕

【摘要】三黃片為臨床常用中藥復方制劑,收載于歷版《中國藥典》。鑒于其具有多重藥理功效且副作用小等特點,文章對其化學成分、質量控制、藥理作用以及臨床應用等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三黃片;質量控制;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R286【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05-0070-03

三黃片來源于醫圣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中的經典名方“三黃瀉心湯”,由大黃、黃芩浸膏和鹽酸小檗堿組成,劑量比為300∶21∶5,收載于歷版《中國藥典》。具備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腫瘤等多重藥理活性,有瀉火通便、清熱解毒等功效,臨床主要應用于治療咽喉腫痛、口鼻生瘡、尿黃便秘、牙齦腫痛、心煩口渴等癥,療效顯著,年均銷售量較大[1]。目前,對于三黃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學成分、質量控制、藥理作用以及臨床應用等方面,現綜述如下。

1化學成分

對三黃片化學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單味藥材的分離和鑒定方面。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味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具有瀉火解毒、安胎、清熱燥濕、止血等功效,用于肺熱咳嗽、濕溫、胸悶嘔惡、血熱、濕熱痞滿、癰腫瘡毒、黃疸、暑濕、高熱煩渴、胎動不安、瀉痢等癥。主產于陜西、河北、山西、湖北、四川及云南等地[2],主要化學成分為黃酮類化合物(如黃芩苷、漢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素、千層紙素A、木蝴蝶素A-7-O-葡萄糖醛酸苷、黃芩黃酮、黃芩黃酮Ⅱ等);苯乙醇糖苷;揮發油(如薄荷酮、異薄荷酮、β-愈創木烯等)和微量元素等[3]。

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mu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mu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或藥用大黃Rhemu officinal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莖。味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具有涼血解毒、利濕退黃、清熱瀉火、瀉下攻積、逐瘀通經等功效,用于黃疸尿赤、實熱積滯便秘、濕熱痢疾、跌打損傷、血熱、瘀血閉經、目赤咽腫、水腫、產后瘀阻、淋證等癥,外治燒燙傷。主產于甘肅、云南、青海、湖北和四川等地,主要化學成分為蒽醌類(游離型蒽醌,如蘆薈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甲醚等和結合型蒽醌,如蘆薈大黃素葡萄糖苷、大黃素葡萄糖苷等);苯丁酮類;二苯乙烯類;鞣質(兒茶素、表兒茶素、沒食子酸);蒽酮類;多糖和微量元素等[4]。

2質量控制

定量分析方面的文獻報道較多,手段各異,以國內學者研究居多,有交流示波極譜滴定法[5]、離子選擇電極法[6]、薄層掃描法[7]、比色法[8]、非水反相液相色譜法[9]、二階導數光譜法、高效毛細管區帶電泳法[10]、循環伏安法[11],以HPLC法[12-13]為主,李淑盈等[14]測定大黃素、大黃酚和黃芩苷的含量,評價三黃片質量,發現不同廠家間質量參差不齊,提示應制訂相應的質量控制標準;王胤等[15]同時測定三黃片中5種蒽醌類成分的含量,為統一蒽醌類成分的分析方法提供依據。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中藥分析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少新方法也隨之出現,檢測方式也由先前的單一或少數幾個指標成分含量測定發展為多個活性指標同時測定,李曉花等[16]采用RP-HPLC對三黃片中鹽酸小檗堿、黃芩苷、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7種成分進行同時測定;杜聞杉等[17]對10個廠家樣品中的游離蒽醌和結合蒽醌進行聚類分析,發現不同廠家總蒽醌含量差異較大;解軍波等[18]采用超聲提取和RRLC-MS/MS法測定三黃片中黃芩苷、大黃素與小檗堿的量,為藥代動力學研究奠定基礎;王鈺瑩等[19]建立了運用“一測多評法”測定三黃片中蒽醌類成分的方法,對不同儀器、不同色譜柱、不同流速、不同柱溫等方面進行了考察,并比較外標法和一測多評法的結果,驗證“一測多評法”的科學合理性,說明“一測多評法”可作為一種新的中藥質量評價模式;江美芳等[20]也應用一測多評技術測定鹽酸小檗堿、黃芩苷、大黃素和大黃酚,并獲得滿意結果。定量核磁共振技術近年來也成功運用于中藥復方制劑研究中,劉明珂等[21]采用該技術對三黃片黃芩黃酮總量進行測定,方法簡便有效,說明定量核磁共振技術對測定復方中藥有效組分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

指紋圖譜方面的文獻記載相對較少[22-23],張艷菊等[24]采用HPLC建立10批樣品指紋圖譜,顯示同一廠家樣品相似度較好,10個廠家樣品相似度差異顯著;張良圣[25]建立六個不同廠家樣品HPLC指紋圖譜,說明該方法可對樣品進行有效評價;鄭笑為等[26]應用X射線衍射法建立三黃片指紋圖譜,說明該法可對中藥進行鑒別;申川川等[27]運用LC-MS,采用多反應監測模式,正負離子同時檢測的方式對三黃片特征圖譜進行系統研究,為其質量控制提供了一種全面的分析手段。

藥代動力學方面,周彩虹等[28]利用HPLC對三黃片與大黃中大黃素的藥代動力學行為差異進行分析,表明配伍后大黃素Cmax升高,Tmax延長,CL減慢,揭示復方配伍的合理性。樂芳華等[29]采用LC-ESI-MS法建立了同時分析大鼠血漿中大黃素、大黃酚、鹽酸小檗堿和大黃素甲醚4組分的方法,該法可用于對三黃片藥代動力學行為的研究。

3藥理作用

康梅等[30]將三黃片作為質粒消除劑,對大腸桿菌多重耐藥株進行質粒消除試驗,研究表明三黃片有較強的消除活性。王林等[31]分別考察三黃片對小鼠胃腸運動的影響(小腸推進運動、致瀉作用)、抗炎作用(二甲苯耳殼腫脹影響、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影響)、抑菌作用(平板打孔法、斜面連續稀釋法測定最低抑菌濃度)和急性毒性試驗,顯示該復方具有明顯的促進胃腸運動、瀉下和抗炎作用且抗菌譜廣,作用強,最大耐受量較大。王秀等[32]對三黃膠囊與片劑的解熱作用、抑菌作用和小腸推進作用進行對比,發現膠囊劑溶出速率更快。王芳玲等[33]對三黃片抗細菌性炎癥的作用和抑制炎癥因子的作用(三黃片及其組分——大黃素、大黃酸、黃芩苷、鹽酸小檗堿)進行了綜述,表明作為清熱解毒類的中藥還有“抗炎”、殺傷和抑制病原微生物、預防治療冠心病[34]、高血壓等作用,可見臨床應用范圍之廣。

4臨床應用

三黃片多應用于身熱煩渴、面紅口干、濕熱黃疸、口瘡癰腫,或熱盛迫血所致吐血等癥。葛金玉[35]報道三黃片外用,可治療前庭大腺膿腫、會陰側切術后愈合不良及宮頸糜爛等癥;宋惠麗[36]研究了三黃片治療糖尿病便秘的同時對其血管內皮功能的作用,發現其能保護血管內皮;周莊[37]等報道本品不僅可促進排氣,還可促排便;朱緯[38]報道本品通過排毒具有養顏的功效,但長期服用易造成不良反應,如引起腸易激綜合征[39]、面部多形性紅斑型藥疹等[40],因此不建議長期服用。

5小結

三黃片為典型的傳統中藥制劑,療效確切,臨床應用廣泛。目前針對三黃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單味藥材化學成分的分離鑒定、傳統方法的質量控制、常規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等方面。研究均不是很深入,尤其欠缺全面的整體性研究,有待運用現代中藥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對其進行系統研究,即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思想,以中醫整體觀為基礎,體現化學屬性和藥理效應,三黃片體內外物質基礎加之行之有效的藥效學、藥代動力學等綜合研究手段對其進行更為客觀全面地分析研究,以充分體現三黃片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傅丹丹,葛衛紅,陳立兵,等.三黃方系列制劑的研究進展[J].當代醫學,2009,15(1):14-16.

[2] 郭宗珍.黃芩藥材指紋圖譜及化學成分的測定[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

[3] 宋戰鋒.中藥黃芩活性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及不同產地藥材差異甄別[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4] 翟慧磊.大黃不同粒徑粉末質量標準和藥代動力學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2.

[5] 張素梅,李耀維.交流示波極譜滴定法測定三黃片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J].中國中藥雜志, 1997, 22(4): 224-226.

[6] 張素梅,張曉燕,車軒,等.離子選擇電極法測定三黃片中鹽酸小聚堿的含量[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雜志,1998, 15(3):44-45.

[7] 史宏妍.薄層掃描法測定三黃片中黃芩苷的含量[J].時珍國醫國藥,2001, 12(10):880-881.

[8] 朱穎虹,張清民.三黃片中鹽酸小檗堿的含量測定[J].中成藥,2002,24 (1):29-31.

[9] 蔣曄,郝曉花,劉紅菊.非水反相液相色譜法測定三黃片中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的含量[J].中草藥,2005,36(3):378-380.

[10] 高蘇亞,黨高潮,李華.高效毛細管區帶電泳法測定三黃片中黃芩苷[J].中成藥,2007,38 (7):1012-1014.

[11] 崔書亞,黃銥泠.循環伏安法測定三黃片中黃芩苷的含量[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 27(11): 48-50.

[12] Feng Yl, Yu BY, Dong XP.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ree kinds of components in sanhuang tablet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J].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2006,41:285-288.

[13] Cheng WM, Gao J, Huang H, et al.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ix Active Ingredients of Sanhuang Tablet by HPLC [J].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3,25:8549-8551.

[14] 李淑盈,郭增軍,王利.HPLC測定三黃片中大黃素、大黃酚及黃芩苷的含量[J].中成藥,2001,23(6): 445-448.

[15] 王胤,沈力,周濃,等.HPLC同時測定大黃劑中的5種蒽醌類衍生物[J].光譜實驗室,2012,29(5): 2928-2932.

[16] 李曉花,郭允,李佳,等.RP-HPLC法同時測定三黃片中7種指標成分的含量[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16,33(8): 637-642.

[17] 杜聞杉,劉喜綱,李忠思,等.市售三黃片中游離和結合蒽醌含量的比較及聚類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6,36(22):1950-1956.

[18] 解軍波,張彥青,戚務勤.RRLC-MS/MS法測定三黃片中小檗堿、黃芩苷和大黃素[J].中草藥,2010,41(5):739-741.

[19] 王鈺瑩,馮偉紅,楊菲,等.“一測多評法”測定三黃片中的大黃蒽醌類成分[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2):212-217.

[20] 江美芳,胡曉茹,林瑞超,等.三黃片一測多評的方法學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2015,35(12): 2148-2157.

[21] 劉明珂,郭強勝,禹珊,等.定量核磁共振法測定一清膠囊和三黃片中的黃芩黃酮總量[J]. 分析試驗室,2015,34(11): 1343-1347.

[22] Liu Y, Bi HM, You FY,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e Fingerprint Chromatogram of Sanhuang Tablet by HPLC [J].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2, 24:4522-4524.

[23] Du Q, Tang DQ, Yang DZ, et al. Combination of Fingerprint Analysis and Multiple Compounds Determination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anhuang Tablet by HPLC-DAD [J].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y, 2012,31: 1330-1340.

[24] 張艷菊,吳清,倪健,等.不同廠家三黃片HPLC指紋圖譜的比較[J].中藥研究, 2012,14(3):1656-1662.

[25] 張良圣.高效液相色譜法結合化學計量學研究中藥指紋圖譜[D].南昌:南昌大學,2007.

[26] 鄭笑為,鐘家亮,馮媛媛,等.中成藥三黃片的X射線衍射Fourier指紋圖譜研究[J].中國藥事,2007,21(10):831-833.

[27] 申川川,徐楊璐,趙勝男,等.三黃片特征圖譜研究及其6種成分含量測定[J]. 中藥材,2015,38(3): 618-620.

[28] 周彩虹,姚永中,張畢奎,等.三黃片及大黃中大黃素大鼠體內藥動學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6):1193-1195.

[29] 樂芳華,裴靜波,任國飛. LC-ESI-MS同時測定大鼠血漿中鹽酸小檗堿、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的含量[J].中國藥師,2010,13(5):635-637.

[30] 康梅,陳知行,許秀成,等.三黃片對大腸桿菌耐藥質粒消除作用的研究[J].華西藥學雜志,1999,14(5):406-408.

[31] 王林,李迎春,郭勝典,等.三黃片對胃腸運動、抗炎抑菌作用的研究[J].中成藥, 1992,14(6):30-32.

[32] 王秀,王永利.三黃膠囊與片劑的藥理作用比較[J].河北中醫,1993,15(6): 37-38.

[33] 王芳玲,田風勝.三黃片及其組分“抗炎”作用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1,13(9):214-216.

[34] 申安.三黃片抗動脈粥樣硬化的實驗研究[J].河南中醫,2015,35(10): 2362-2363.

[35] 葛金玉.三黃片臨床新用舉隅[J].新疆中醫藥,1997,15(3):55.

[36] 宋惠麗.三黃片對糖尿病便秘患者內皮素-1及一氧化氮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 2010,17(4): 285-287.

[37] 周莊,吳葉平.三黃片及術后湯對300例婦產科腹腔手術后促排氣的效果觀察[J].海峽藥學,1999,11(Z1): 41-42.

[38] 朱緯.三黃片與排毒養生[J].中國供銷合作經濟,2002(5): 62-63.

[39] 郭龍.長期服用三黃片引起腸易激綜合征例[J].海峽藥學,1996,8(4):49-50.

[40] 趙鋒.口服三黃片致面部多形性紅斑型藥疹1例[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 2006,3(1):63-64.

猜你喜歡
藥理作用研究進展質量控制
MiRNA-145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的研究進展
蚓激酶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離子束拋光研究進展
橘紅素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獨腳金的研究進展
無花果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瑪咖化學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
EGFR核轉位與DNA損傷修復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