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電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與傳播策略研究

2017-04-26 07:56張晶晶
電影評介 2017年6期
關鍵詞:城市形象后現代語境

城市形象既是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具象化結晶,又是城市精神成就的抽象化的一種意象化升華,城市形象顯然承載了一種與影視藝術的意象化極為類似的既具互動性又具觀賞性的內涵。后現代影視藝術時代,微電影的強勢崛起更為城市形象極速傳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植入基質,這種具備先天傳播秉賦的植入基質,必將為城市形象的傳播,帶來一場盡情展現城市迷人魅力的視覺盛宴。微電影可以快速地為大眾的思維意識建構起城市形象認知,這種形象認知,能夠以傳統語境的碎片化植入為先導,在潛移默化的文化語境暈染之下,建構起由碎片化堆壘的印象逐漸集中化的城市形象,同時,亦能建構起多級化傳播的既層次分明又視角完整的立體化的城市形象。

一、 微電影城市形象碎片化植入

(一)傳統語境碎片化植入

城市本就是微電影的發源地與始作俑者,微電影的發展本就離不開城市的影子,在微電影中,可以將城市形象的傳統語境以空間的背景形式加以無縫式植入。微電影作為一種新媒介,將城市形象植入其中首先就需要一個切入點或一種觀察視角,而城市形象的傳統語境恰恰是既具內在的文化深沉底蘊,又具外在的文化傳播要素,可以說,微電影與城市形象在傳統語境上已經有了一個較好的契合點。近年來,微電影的蓬勃發展,使得微電影本身的碎片化的后現代魅力秉賦,既極大地拓展了微電影本身的影視時空,又極大地拓展了受眾的觀賞時空,同時更極大地為微電影中城市形象的完美植入帶來了傳統語境、碎片化、后現代技法等諸多方面的強有力支撐。尤其是傳統語境下的城市形象在微電影中的植入,能夠極大地拓展微電影時空,可以將微電影的時空在上下五千年之間自由騰挪。[1]

(二)文化語境碎片化植入

城市形象其實就是城市內涵,城市形象在微電影中的植入與傳播旨在以微電影的碎片化手段,塑造出形諸于影視的鏡語美學,并以這種鏡語美學詮釋城市內涵。由此可見,在這種詮釋過程中,城市形象的文化語境不可或缺,文化其實是城市除功能而外的最外顯的一種傳播要素,文化語境與傳統語境是城市形象在微電影中必須植入的兩大核心。城市形象在微電影的文化語境下更應表達為富有生機的文化秩序體,唯其如此,方能在微電影中樹立起城市形象的同時,也在受眾心中樹立起城市不可磨滅的意象印跡。城市形象最終必將歸結為一種文化語境下的構建與傳播,因此,針對城市形象進行文化語境的碎片化植入勢在必行,這種碎片化值入既需以具象化的文化造勢,亦需突顯親近自然為主旋律的科學發展觀,同時,更應貼近人文為主旋律的可持續發展觀,形成微電影魔力下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文化暈染。

(三)后現代式碎片化植入

從現代傳媒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觀察,后現代與碎片化,已經成為現代傳媒語境中的一種對于城市外顯活力最具刻劃力與表現力的展現形式。同時,隨著影視藝術后現代時代的到來,隨著傳統語境與文化語境越來越趨向于碎片化的意識合流,在傳統語境與文化語境碎片化意識合流的影響之下,在微電影中植入城市形象也必然需要后現代式的碎片藝術手段。城市宏大形象的微電影碎片化已經漸成現代傳播的大勢,城市形象以后現代式碎片化在微電影中的不斷滋長,必將為城市形象的不斷豐滿化、不斷全景化、不斷深刻化提供全方位的補充與參照。并且,微電影的后現代碎片化植入,恰恰還能夠突出城市形象的個性化,而城市形象的碎片化植入的無序表現與有序表現的有機組合,更能夠將城市形象中的文化傳統與現代風尚進行水乳交融式的展演,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與當代文化的深情展現的后現代式碎片化植入,亦將是城市的可持續化的文化發展的一種必然。

二、 微電影城市形象多級化傳播

(一)城市形象象征式多級化傳播

城市形象象征式多級化傳播必須以碎片化方式進行,而這種碎片化方式恰是微電影的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微電影的碎片化其實就是一種時空輾壓的被動結果,碎片化的時間輾壓來自于整個生產生活律動的頻率的顯著提高,碎片化空間輾壓則來自于以互聯網通達信息所遍織起來的社會化分工、合作、交互等的顯著提升,在時間與空間的雙重輾壓之下,碎片化傳播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2]在碎片化時代的不斷輾壓之下,基于微電影植入的城市形象傳播也必然出現了一種多級化傳播特質。這種多級化,一方面為城市形象建構起了基于平視視角下的感性的城市形象,這種城市形象通常在微電影中以溫情方式加以表達;另一方面,則由微電影的后現代碎片化,為城市形象建構起了更利于傳播的微電影中的理性的多級化表達。例如《蘇州情書》這部微電影,即以由愛上感性的人象征一整座理性的城的傳播技法實現了城市形象象征式的多級化傳播。

(二)城市形象抽象式多級化傳播

城市形象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種抽象于思想之上的荷載,城市形象既能夠以象征形式加以具象化,同時,亦能夠以抽象形式加以意象化。在微電影中為城市形象建構起具象化的象征式多級化傳播的基礎之上,還應該進一步為城市形象建構起基于抽象式的多級化的可供更順暢傳播的符號化系統,并且使得這一符號化系統能夠在越來越多的微電影中進行不斷強化與固化,最終完成城市形象的形而上的思想荷載之上的抽象完形。同時,城市形象基于抽象之上的符號化還能夠在符號化系統的基礎之上自由且多級地轉換角色,既能在微電影中針對符號化系統本身進行基于鏡語美學的隱喻式植入傳播,也能夠在微電影中將符號化系統與其具象化系統對照起來進行參照詮解式傳播,并且,還可以在不斷呈現與不斷重復的前提下將城市形象、城市抽象、城市意象加以深度融合多級化傳播。[3]

(三)城市形象名片式多級化傳播

多級化表達以溫情感性為切入點,以理性多級化的更立體式感官刺激的城市形象為浸染點,最終形成了既具具象化,又具抽象化的城市形象的多級化傳播,但是,城市形象的植入傳播卻不應止步于此,城市形象的植入傳播還應在具象化與抽象化的基礎之上建立起名片式的多級化傳播系統。這種多級化傳播系統首先需要在城市形象的抽象化符號系統之中提取出城市的名片式要素,然后才能圍繞著這些要素建構起城市形象的名片系統,這種名片式系統顯然為城市形象的光速傳播解決了無縫植入與無障礙傳播等諸多最大的難題。城市與城市中的每一分子擁有著同樣發展夢想與發展渴望,城市形象名片式多級化傳播反而更需要視覺奇觀的形象化刺激,唯有這種視覺奇觀的形象化刺激才能更顯著地展現微電影中城市形象的多極化特質。由具象化而抽象化,由抽象化而名片化,至此城市形象因應后現代碎片時代的植入與傳播才算最終完形。例如,在《如果我在富陽遇見你》中,即采取了城市形象名片式的多級化傳播,有機地將觀眾移情沉浸式地置于富陽這座城市的溫馨懷抱之中。

三、 城市形象植入與傳播主要策略

(一)城市形象傳統與現代融合植入與傳播策略

城市形象的名片式植入,不僅更具有較強的以點帶面性,而且更具有較強的易植入性,以及極強的易傳播性等后現代碎片化特質,這些特質顯然已經為城市形象在微電影中的植入與傳播開啟了一個極速的后傳播世代。并且,在微電影中植入城市名片式多級化傳播的同時,城市也以其形象充實了微電影背景與內涵,在微電影中的城市形象以城市魅力展現的同時,城市形象也隨著微電影的多級化傳播而完成了整個多級化傳播的全過程。微電影的誕生與極速崛起,昭示了一個碎片化的后現代與后傳播時代的到來,同時,也昭示著一個“大眾媒體”主導一切的時代的即將終結,而微電影等“小眾化”“個性化”媒體則越來越廣受大眾的青睞,同時,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植入與傳播策略顯然是建構城市形象的兩個傳播基因式鏈條,而傳統民俗與現代文明則能夠保證兩個傳播基因鏈條的有序與完整。[4]

(二)城市形象多元化植入與傳播策略

微電影針對城市形象的傳統與現代深度融合的傳播策略,建立起了兩條互動式傳播基因鏈條,在此基礎之上的城市形象的植入與傳播,最大化地推動了整個城市形象植入傳播的鏈式效應,而后續的城市形象化多元植入與傳播,則針對城市外顯活力及其未來圖景進行了更加深刻的描繪與反映。誠然,城市形象是一種以視覺為被動印象輸入源,以精神為主動印象輸出源,以群體行為為形象具象化、立體化、人文化等織體的一種綜合印象集合體。因此,城市形象的植入與傳播本身,即具有多元一體化的不可分割特質。城市形象多元植入與傳播,同時更具有著多贏性,能夠令微電影中所植入的城市形象經由更加多元化的視覺感知,而獲得遠超實際的傳播效果。同時,城市形象在微電影中的多元植入與傳播策略亦具有較大的多元靈活性。多這種意義上觀察,城市形象的植入與傳播策略更應以其多元化完善城市形象核心要素的多元化、立體化、多級化、全景化,借以透過微電影的傳播手段全方位地對城市形象加以盡情展現。

(三)城市形象意象化植入與傳播策略

城市形象的傳統與現代的深度融合植入與傳播,為城市形象濃墨重彩地書寫了精神內核與文明底色,城市形象的多元化植入與傳播,則為城市形象建構起了多視角、多層次、多梯級的城市內涵。同時,城市形象既需要內部公眾的一致認可,又需要外部大眾的廣泛認同,城市形象中的傳統與現代的深度融合已經為城市形象意象化,構建起了一條正確的植入與傳播直達軌道;而城市形象的多元化則更為城市形象意象化,構建起了一座多級化要素介入與多級化理念注入的植入與傳播的直通橋梁。從植入與傳播的終極策略視角而言,城市形象的意象化植入與傳播已經呼之欲出。從技術視角而言,城市形象意象化植入與傳播絕非一種簡單的隱性植入,而是由城市形象意象化的繁雜中分擘出直指人心性,由城市形象意象化的廣眾性中分擘出獨特性,由城市形象意象化的整合中分擘出發展性,由城市形象意象化的穩定性中分擘出可持續性。

結語

城市作為一種區域經濟體與區域秩序體,其自身形象在微電影時代的植入與傳播已經成為關乎城市參與城市間競爭,與城市謀求未來發展,以及最大化地獲取城市所需資源的一種 當下直通未來的必要手段。城市固然有許多功能,但從普遍意義而言,城市首先給普通大眾的第一印象必然是一種文化活力外顯的群體表現。微電影作為文化秩序中的新生力量與生力軍,首先即發韌于城市,城市的形象早已經從一開始起即內置于其中,更已經深深植入于其中。城市形象在微電影中的碎片化植入與傳播,從文化意象而言,尚需受眾主動意識的意象化拼接,因此,城市形象的微電影植入與傳播不僅應著眼于今天,更應著眼于未來。城市形象的微電影植入與傳播,亦不應只反映物質文明進步成果,更應成為一面精神文明進步的旗幟,微電影中的城市形象的終極傳播不只為城市塑造了燦爛輝煌的今天的即視感,更為城市提供了足以決勝未來的視野展望。

參考文獻:

[1]王丹誼.中國城市微電影中的創意美學——以《如果我在富陽遇見你》為例[J].藝術評論,2014(12):98-101.

[2]王坤.基于城市旅游形象推廣的微電影與城市旅游的理性聯姻[J].新聞知識,2015(6):75-76,103.

[3]崔思瑤,生曉云.城市形象微電影對城市文化的建構——以《蘇州情書》系列微電影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5(11):33-35.

[4]魏宇昕.中小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的全媒體路徑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11-12.

【作者簡介】張晶晶,女,山東龍口人,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碩士。

猜你喜歡
城市形象后現代語境
《墜落的人》中“拼貼”的后現代敘事意義
鏡中武漢:城市形象的傳播與認同
芻議沈陽城市形象與效益
《寵兒》中的后現代敘事策略
2015年《第一財經周刊》“新一線”欄目的城市形象呈現
城市形象研究路徑綜述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跟蹤導練(三)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話“徑”說“園”——來自現象學語境中的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