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臂轉運整理機器人的設計與研究

2017-04-26 14:21劉志春張悅文楊宸趙建新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7年10期
關鍵詞:工業機器人工作效率

劉志春+張悅文+楊宸+趙建新

摘 要:為滿足當下工廠智能生產的需求,針對傳統貨物轉運整理行業的不足,本設計采用仿生技術,仿照人類雙臂設計出了轉運整理機器人,主要包括抓取機構、供電系統、傳感器系統、控制系統、移動機構五大部分組成。采用重力感應、智能圖像傳感器等先進技術,使該機器人能夠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雙臂轉運整理機器人的靈活性好,轉運整理準確度高,可以避免由于人員的勞累、松懈等人為因素造成財產的損失。

關鍵詞:貨物轉運整理;工業機器人;工作效率

引言

人工智能是二十一世紀具有前沿性和可實行性的一項頂尖科學技術,而機器人更是人工智能方向中一個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市場,并對人類生活產生巨大改變的分支。轉運整理機器人作為工業機器人中的一類,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執行大批量工件、包裝件的獲取、搬運、整理等任務,是集機械、電子、信息、計算機科學等學科于一體的高新機電產品。

1 背景及國內外研究現狀

日本和瑞典最早將工業機器人技術用于物體的轉運和整理,隨著計算機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控制等技術的發展和日趨成熟,日本、德國、瑞典、意大利等國家在包裝碼垛機器人的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并相應推出了自己的碼垛機器人,如日本的FANUC和OKURA以及FUJI系列,德國的KUKA系列,瑞典的ABB系列。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研究和應用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工業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才逐漸達到一定水平,轉運整理機器人技術也隨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2 雙臂轉運整理機器人設計思路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材料的轉運整理環節必不可少。相關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物流倉儲產業鏈高速發展,但貨物轉運整理行業仍存在密集程度高、人力資金投入大、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為彌補傳統貨物整理的不足,雙臂轉運整理機器人應運而生。為進一步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在設計時應首先考慮貨物轉運整理的準確度及工作效率,避免由于勞累松懈等人為因素造成的財產損失。同時,該機器人整體部件及其他配件均由鋁合金等材料制成,價格低廉,加工簡單。

3 機器人結構

該機器人主要包括抓取機構、供電系統、傳感器系統、視覺系統、移動機構五大部分組成。

(1)機器人參數

機器人尺寸:長×寬×高=500×400×850mm

重量:30kg

電機功率:1.5kW

單臂自由度:4

(2)抓取機構

該整理機器人從機構學的角度出發,以驅動器代替肌肉群,以運動副代替關節,以剛性連桿代替骨骼視,以控制器代替神經系統,協同作用。雙臂轉運整理機器人手臂將運動分為屈伸、收展、環旋和平動等幾種運動,該機械手臂是支承被抓物件、手部、手腕的重要部件,依次包含肩關節、大臂、肘關節、前臂和腕關節,實現抓取、轉運、放置、整理等環節。

機械手爪是雙臂轉運整理機器人抓取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械手爪為夾持式手爪,由手指和傳力機構所構成,有4根手指,結構適應性強,可抓取不同表面形狀貨物的不同位置。

(3)供電系統

該機器人供電系統為機器上所有系統提供能源,充分考慮到機器人的體積、尺寸、重量、使用時間、電機等主要耗能元件數量等的限制,采用兩種方案供電:a.采用鋰電池作為供電系統。三組鋰電池整體放置在底座部分,此種供電方式不受工作環境限制,可實現遠距離的傳輸轉運,但缺點是不能持續供電;b.采用輸電線為機器人供電,這種供電方式直接接通電源供電,此種方式成本較低,可持續對機器人進行供電。但其缺點是受到輸電線路的影響,受工作環境影響較大,不能進行遠距離的工作。

根據機器人設備的使用環境不同,兩種供電方式相互結合,能有效提高機器人的工作效率。

(4)傳感器系統

a. 重力傳感器

該機器人的機械手裝有重力傳感器,靠重力感應抓取貨物,當貨物被抓取移動至擺放位置,貨物觸地重力減小,抓取裝置自動放開,避免了操作不當引起的貨物脫落。

重力傳感器利用了其內部由于加速度造成的晶體變形這個特性,由于這個變形會產生電壓,計算出產生抓取物體的體積和質量,將數據反饋給控制系統,再由控制系統給機械手發送指令,避免了操作不當引起的貨物脫落。

b. 圖像傳感器

該機器人基座上部配有視覺系統裝有圖像傳感器,能自主完成貨物識別,從而進行位置確定、準確抓取、有序擺放等一系列的動作。該機器人基座上部的視覺系統內置相機,并設計有相機接口,相機接口程序設計主要是設計相機接口初始化程序,以此來完成對圖像傳感器的圖像數據接收工作,才能自主完成貨物識別,從而進行位置確定、準確抓取、有序擺放等一系列的動作。[1]

(5)控制系統

分析該機器人基本運動形式為:點-點PTP(Point to Point)運動,即轉運整理機器人只在搬運點跟放置點上進行操作。因此要求在這些點上,操作器應有準確的位置和姿態,以保證點與點間機器人搬運和整理的質量。運用PLC為主要控制元件,該機器人接到指令后完成以下工作:

a.分析解釋指令,確定運動參數;b.進行插值計算;c.進行坐標變換,得到相應的各關節協調運動參數;d.將關節運動參數輸出到伺服控制級,作為各伺服系統的給定信號。伺服系統實現各關節的跟蹤運動,從而控制機械系統完成運動。[2]

(6)移動機構

該機器人基座輪子采用麥克納姆輪,使機器人可以任意方向移動,保證了在不同大小的空間中工作移動。麥克納姆輪(mecanum wheel)中央安裝輥由一分為二的輥和輥總是與工作表面相接觸,從而允許在不平的表面的更好的性能,在具有分割成兩個向量,一個向前/向后和一個向左/向右。當在相反的方向旋轉的一側的車輪上時,向前和向后,而向側向量加起來,否則與其他兩個車輪的結果在四個反向附加的側身載體。

4 雙臂轉運整理機器人特點及創新點

(1)機器人配有多個傳感器,能自主完成不同產品的識別、抓取、碼放,保證準確度。

(2)采用麥克納姆輪作為底盤,實現平面內任意方向的平動及轉動。

(3)機械手設計成4指結構,保證了抓取不同物品時的牢固性。

(4)采用PLC可編程控制,依靠重力傳感器,避免了因操作不當引起的貨物脫落。

(5)采用鋰電池和輸電線路兩種方式供電,保證機器人動力充足。

5 總結和展望

針對傳統貨物轉運整理行業的不足,設計了一種雙臂轉運整理機器人,直觀的展示了該機器人的抓取機構、供電系統、傳感器系統、視覺系統、移動機構五大部分。具有提高生產效率、整理的準確度等優點,可以很好的滿足工廠對智能整理機器人的需求。文中目前的研究,為高效率、低成本解決工廠智能化整理碼垛貨物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振,張琪,王新,等.基于主從式結構的智能圖書整理機器人的設計[J].電子設計工程,2014,2.

[2]韓崢,劉華平,黃文炳,等.基于Kinect的機械臂目標抓取[J].智能系統學報,2013,4.

作者簡介:劉志春(1996,3-),男,漢族,山東滕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機械電子工程。

猜你喜歡
工業機器人工作效率
運用項目管理和經營理念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效率提高了,還是降低了?
哈佛大學《Harvard gazette》
淺談工業機器人的安全生產
基于力傳感器的工業機器人力控試驗系統的研制
基于虛擬樣機的工業機器人末端液壓夾持器的設計
撒不出來的鐵鍬
工業機器人模擬仿真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淺析
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工學結合課程開發
基于SolidWorks的工業機器人離線仿真系統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