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管理科學國際化進程再加速

2017-04-27 21:28鐘春霞高妍
科技創新與品牌 2017年3期
關鍵詞:管理科學學派雜志

鐘春霞+高妍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板殼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開拓者之一,系統性、創造性地研究了六類板殼,對航天航空、精密儀表、石油化工、船舶和建筑等工程設計有重大意義。

以上是劉人懷院士為人熟知的成就,而今天我們要記錄的是他同樣潛心研究與推動,卻與主業成績相去甚遠的專業領域——管理科學。

劉人懷院士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從事管理科學的研究與實踐工作,他曾擔任上海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育部科技委管理科學部主任等與管理科學相關的職務;曾參與上海浦東新區的開發建設,并為其長遠發展做整體規劃;曾在安徽省做省長顧問,并為其旅游產業發展提出建議……這些經歷,不僅讓他意識到管理的重要性,更啟發了他深入研究管理科學的決心。

多年來,他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提出建立現代管理科學中國學派,主張洋為中用、古為今用、近為今用、綜合集成,發表了多篇科學論文;同時,他也在積極推動實踐應用:教授學生、設立學科、組織舉辦“中國管理科學論壇”……等等,成果頗豐。

此次與Emerald出版集團合作出版國際級別刊物《中國管理研究》,則是劉人懷院士的又一次實踐,是將我國管理科學推向國際化的有益嘗試,同樣是提升我國管理科學水平的大好契機。

記者:多年來,您在管理科學研究與應用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您認為研究管理科學的意義何在?

劉人懷:管理科學是研究管理活動規律與做好管理工作的知識體系?,F代管理科學起源于上世紀初的美國,而后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與進步,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

全世界都非常重視管理,國家的管理、行政的管理、軍事的管理、工程的管理、科技的管理、教育的管理、衛生的管理都非常重要,管理無處不在。這決定了,發達國家非常重視管理人才的培育,都是在大學里培養的,但我們中國卻沒有。

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們的大學、研究機構都沒有管理方面的專業,因此在上世紀50~70年代,學校也就沒有為社會提供管理方面的人材。

我是出國(注:1981年3月至1983年4月,劉人懷曾作為聯邦德國洪堡基金會學者出國開展研究學習)回來以后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以前也沒重視。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在安徽省擔任省長顧問的時候,我回過頭來看,才發現中國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管理,沒有現代化的管理。中國人聰明、能干,但不管理好力量就發揮不出來,就沒有效率,只有管理好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因此,培養管理人才至關重要。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開始在管理方面做了一些事情,教學生、設立本科專業等等。30多年來,我國的管理科學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全國已有1000多所高校設立了管理專業。

記者:您怎么想到要和國外的出版集團合作出版雜志的?

劉人懷:做了這么多年的管理科學研究與應用工作,提升我們中國的管理科學水平,是我這幾年一直在做的。

我們提出要建立中國管理科學學派,它應該是中國的,包括中國從古到今的管理科學成果,適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是現代的,充分應用現代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反應世界各國最新的管理科學成就,適用于現代社會各方面的長期發展;是創新的、先進的,博采眾長,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是世界的,具有充分的包容性與普適性,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而建立這個學派的途徑,則是要洋為中用、古為今用、近為今用、綜合集成。這個意思是說不僅要借鑒西方的管理,還要汲取我們中國古代的管理智慧,要從我國近期的社會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指導當前和今后的社會實踐。

這些關于中國管理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智慧和啟發,應該與世界上的管理學派多做交流,論文和雜志都是很好的形式。

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國已經有很多本管理科學領域的雜志在出版發行,但我發現,這些雜志并沒有很好的國際化。

中國的管理雜志、學術雜志應該走向世界,比如自然工程類或其他學科,已經有很優秀的雜志走向國際化,在國際上被認可,但我們的管理雜志仍沒有做到。

與英國的出版集團合作辦刊,是我們走了一個國際化的捷徑。

記者:請您具體介紹一下《中國管理研究》引進的具體情況?

劉人懷:好的。英國有個Emerald出版集團,創立于1967年,專門出版管理學、圖書館學、工程學等專業領域的期刊。他們有上千本雜志,其中有一本叫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CMS),翻譯過來就是《中國管理研究》。

CMS已加入湯森路透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是有關中國管理研究的的全球知名期刊。我們想把這本雜志引進到中國來,作為一個為中國高級管理學者提供學術文章發布的平臺,這是一個讓國際認可我們的捷徑。

去年,我們達成了合作,我們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這個品牌和Emerald合作。引進后的《中國管理研究》作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官方雜志出版,屬國家A類期刊,每年出版4期,有紙版、電子版,全英文全世界發行。

雜志的主編是Emerald出版集團聘用的一位澳大利亞華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出一個副主編、一個編輯,我擔任顧問編輯。今年3月初,我們已出版第1期,里面有內地專家學者的文章,也有臺灣的,共12篇。

作為我個人,做這件事就是想為中國的管理學者服務,為他們搭建一個連通世界的管理科學論文發布平臺,讓中國的管理者與世界接軌,同時也讓世界知道,中國有自己的管理科學,有自己的管理實踐。

記者:據了解,您近期為這本期刊專門做了一個中國管理科學的專題?

劉人懷:是的,專題是2017年開年做的,由我和客座主編覃大嘉副教授共同主辦,題目是《中國轉型期的重大管理問題:多視角探討戰略與創新》,剛剛發表在CMS第11卷。

專題的第一篇論文由我執筆,題目是《現代管理科學中國學派研究》。我在論文里把“GUAILI”一詞當作了描述中國特色管理的科學術語,它包含“management”、“administration”、“governance”等。同時,“GUAILI”還有許多派生單詞,GUANLIOLOGY(管理學,i.e. some knowledge of GUANLI),GUANLIST/GUANLIER(管理者,包容manager,administrator,president,executive,head,commander,conductor,etc.),GUANLIWORK/GUANLIJOB(管理工作,i.e. the work of GUANLI或者the job of GUANLI),等等。我提出這些詞,是為了彌補外語詞匯無法準確表達中國管理理念這一不足。

中國的發展形成了中國模式,中國模式這一詞由外國人提出,已經成為了眾多外國學者研究的熱門話題,我們中國學者也應該進行積極研究。

中國模式是中國學派的實踐形態,中國學派是中國模式的學術形態。我認為,研究與創建the Chinese School of Modern GUANLI Science(CSMGS,現代管理科學中國學派)是當代中國人的歷史機遇與歷史使命。其中,構建中西合璧的GUANLI Science話語體系是CSMGS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應該積極跟進。

第二篇論文,主要是從多個角度說明了中國管理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我們立足當前企業轉型升級的北京,精心挑選了10篇具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論文。這些論文有的關注技術創新,有的聚焦于經濟發展引起的環境問題,還有的關注中層管理者、關注新的營銷模式商業模式,都非常有創新意義。

中國的GUANLI還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但我們充滿信心。我們做這些,研究理論也好,合辦雜志也好,都是為了促進國際學術界對“中國管理科學”的理解,為了推動中國管理理論和實踐的全球化進程,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跟我們一起,將現代管理科學中國學派發揚光大。

猜你喜歡
管理科學學派雜志
《中國醫療管理科學》征訂征稿啟事
東方養生雜志征稿函
雜志介紹
創建梵凈山學派 培育梵凈山學
2015年《管理科學》總目錄
法蘭克福學派自由觀的探析
試析子思學派的“誠敬”論
雜志收納碗
論清初江西三山學派
《現代管理科學》雜志理事會成員名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